年轻就是好,尽管前一天筋疲力竭倒地不起,一觉醒来就恢复了元气,就是脚一粘地还是疼,几位老乡笑着说,“你用针把它挑破就不疼了!”
王树和想想还是算了,太不卫生,万一得破伤风岂不是完蛋了。
吃过饭,装满热水后,他们又一次出发了,离开镇子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升起,呼出的哈气萦绕在他们脸旁,一股寒风吹来,寒气涌入鼻孔,直逼呼吸道,造成面部僵硬,眼泪直流。
在他们坚定的步伐中,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光洒满整个大地,把他们的影子拉的老长,这让王树和想起一句话:只要有影子的地方,前面就一定有光!
到了傍晚,紧赶慢赶在天黑之间到了一个村落,问了一圈,结果狠失望,村子里没有人让他们借宿。
陈哥看着王树和失望的模样,满不在乎的回答:“人家不让我们借宿这很正常,你看看咱们,十几个大老爷们,看着都危险,还会让你借宿?人家让咱们住,那是善良,不让咱们住那是本分,时间长了你就习惯了!”
说的非常对,你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菩萨一样慈悲善良,最后他们就寻了一土墙,墙能帮他们挡风,又到旁边地上捡了些干草、树枝一类的,生起了火,陈哥还从架车底下拿出了一口锅,其他人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碗筷,准备做饭。
王树和一看,要做饭,没有水,又自告奋勇的去打水,他到村子里问了好几家,最后才有人把桶借给他,并告诉了他水井的位置。
一连两天赶路,大家已经疲惫不堪,只是喝点热水已经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他们需要喝点汤,养养胃,解解乏。最后就和了点面粉进去,做了一锅面汤,面汤很稀,盛在碗里,还能看到碗底的花纹,把红薯窝头泡在面汤里,三下五除二,一碗汤已经见底。
吃完饭,王树和赶紧把桶给人送去,等他回来,这些人已经把车子上的木材搬了下来,把被子扑在架车板子上,开始睡觉,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基本上都是两个人睡在一起,他们每人都是一条毯子用来铺,一条被子用来盖,俩人合起来睡,就能铺两条毯子,盖两条被子,这样更能抵御风寒。
可怜王树和谁都不熟悉,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睡。
最后领队陈哥扔过来一条毯子给他,这小小的毯子让他感动的无以复加。
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到达了叶县,他们在县城周边找了个落脚的地方,又奢侈了一把,到饭店里要了一碗鸡蛋面,煎的金灿灿的鸡蛋卧在面条上,上面还撒了星星点点的葱花,香味直接钻入鼻孔,到达胃里,让人更加的饥肠辘辘。
这几天下来,王树和早就没有了之前吃饭的优雅,一碗面条几筷子就下了肚,接着又捧起大海碗把汤喝了精光,吃光喝净后靠在椅子上才感觉到曾经意气风发的王树和又活了过来。
经过了一夜的修整,天不亮,王树和就起了床,陈哥他们是拉着木材直接到矿上换煤,而他要把东西先卖掉,才有钱去买煤,所以在陈哥他们还在睡觉的时候,自己只能早早的爬起来。
为了防止被查,他不敢呆在主干道,就把车子拉到背街三叉路口,把东西摆出来,回想着别人是怎么卖的,他清了清嗓子,准备喊,结果,第一声就卡机了,他发现自己喊不出来,脸都憋红了。第二声,喊出了口,可是声音发颤。
之前再大的场面自己都见过,怎么能被这小小的一篮子鸡蛋、白菜、萝卜难倒呢?无非是自己潜意识里嫌丢人罢了,这有什么好丢人的呢?往小了说这是自食其力,不偷不抢,自力更生,往大了说就是以一己之力促进两县的经济繁荣,还非常光荣呢。
经过这样的自己安慰,再开口喊,顺利了很多,“快来看啊,鸡蛋两分钱一个,白菜萝卜1分钱2斤。”
有人过来看,“鸡蛋还可以,白菜萝卜太贵了!”结果买了几个鸡蛋走了。
王树和想想,这白菜萝卜也不贵啊,脑子一转,换了一套说辞,“快来看,快来瞧啊,鸡蛋两分钱一个,萝卜白菜1毛钱20斤!”
第1毛钱20斤,这下吸引了很多人,这个说便宜,那个也说便宜,很快就销售一空。
这年代,就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人拼了命的卖东西换钱,就算是刮骨熬油又能有几两肉呢?城里人要富裕的多,可是有时就算是你有钱都买不到东西,要靠各式各样的票,比如粮票,布票,肉票.....这各式各样票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物资匮乏满足不了日常生活需要。
所以王树和的鸡蛋白菜萝卜才能一个早上就能销售一空。
第28章
王树和拉的东西全部卖完还不到三块钱, 他用这三块钱全部买成了煤,等回到县城纺织厂就能卖10块钱,三块钱还给乡亲们, 这样一来这一趟毛赚7块钱, 刨掉一路上的消耗最少还能赚5块, 这五块钱要寄三块给简抗美,让她给美和添置一些冬装, 比如羽绒服、皮靴,还要买些营养品,比如牛肉罐头、麦乳精等。剩下的两块,要拿出来一部分给古长青买些复习资料, 农村的乡镇学校除了书本没有任何的课外资料,明年夏天她就要考高中了,这可马虎不得,等卖了煤正好可以在县城书店买几本回去。剩下的要留着当下次的消耗,出门在外最好多带点钱,因为有可能会发生意外, 必然发烧感冒。
这样一来,收购老乡们的鸡蛋白菜等农产品时又要赊账, 没办法啊, 美和与长青都等不起,那就只能厚着脸皮再试一次。
此时的王树和忘记了疲惫,只恨板车容量小, 自己速度慢,每次只能拉这么点东西,要是有辆大卡车就好了,拉的东西多, 一天就能跑一个来回。
对王树和来说,回去要比来时重很多,两只胳膊酸痛,抬不起来,袢绳都要勒到肉里。最明显的是他要跟不上队伍了,于是他和陈哥他们约定,他们不用刻意等他,晚上休息时选择明显的地方就行,这样方便他和他们汇合,就这样王树和每天晚上要比他们晚到两个小时,早上比他们早出发一个小时,就这样才不至于落单,又没有耽误别人的行程。
还没到县城,才步入去县城的大路,看到熟悉的环境时,王树和已经开始心潮澎湃,他终于回来了,这一趟真是太难了。
200多公里,400多里的路程都走完了,就差最后这一哆嗦,但是这一哆嗦好难啊,环境越熟悉,心情越激动,就越感觉时间过的慢。
因为大家都疲惫了好几天,回去时总归是没有来时的速度快,他们从第四天的下午出发,紧赶慢赶终于在第七天的傍晚到了县城,和王树和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间点吻合。
王树和进了县城第一时间不是去纺织厂交煤,而是向陈哥借了几毛钱,直奔书店,他怕再晚一会书店就要关门,最终在书店临关门之前拿到了他需要的资料,付了钱,如获至宝的揣在怀里。
等王树和交完煤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他还了陈哥那几毛钱,并且约定了下次出发的时间是两天后。
随后王树和去了在纺织厂食堂,看了白面馒头和包子好几眼,最终还是没舍的要,转头买了两个红薯窝窝,和打饭的阿姨攀谈了几句,人家一高兴又送了他一碗不要钱的面汤。这顿饭虽然和之前的一样,但是感觉却不一样,这让他非常有成就感。临走时想起来,要好好谢谢看门大爷,只好忍痛买了6个包子。
等谢过看门大爷出了纺织厂的大门时,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可是他还有40里路要走,走到家差不多要十二点了吧。
路上很静,没有任何声音,只有他的脚步声和架车的车轱辘声,正因为没有声音,他才要好好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现在是农历十月,离过年还有两个月,去叶县拉煤一个来回要七天,中间回来休息几天,基本上一个月能跑3趟,一趟能赚6、7块,到过年还能攒20块钱呢,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回郑城一趟呢。
光是卖鸡蛋白菜赚的太少了,明天可以骑车再去一趟县城去找一趟赵雨荷,搭上她丈夫,看看能不能淘些纺织品出来。
王树和到家的时候已经11点多了,古长青还没有休息,她还在埋头看化学书,化学是初二才增的一门新学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而且上面有很多实验,像他们镇上这种初中,根本没有条件让学生做实验,只能从课本上了解。
对这些复杂的物质变化,她很好奇,因为好奇,所以更努力,既然学就要学的更好,她相信即便不能做实验,她一样能学的很好,等到了县上上高中,也绝对不会比城里的学生差。
这股不服输的精神头一直督促着她,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稍微一放松就会跌的很惨。
等王树和到家的时候,古长青西间的煤油灯还亮着,看到这,王树和心里更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古长青,一个生长农村,长在农村,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女孩,尚且有这种不服输、不放弃的坚持到底的韧性和毅力,自己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
听到车轱辘的声音,古长青赶紧跑出来看,果然是王树和回来了,安安全全的回来了,她眼睛一热,有点想哭,此时她有很多的话想和他说,问问他这几天吃的好不好,睡的好不好,有没有碰到坏人,可是话到嘴边,什么也说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