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朔原本在外头听了乳母一箩筐贵妃如何不会照看孩子,对皇子不够上心的话,本还觉得莫名,谢小盈是生育过的,把无忧养得好好的,没道理有了第二胎,反倒更不如从前了。
但眼下见谢小盈这个态度,宗朔还有什么猜不到的?
定是皇子的乳母仗着身份逞势,惹急了谢小盈,否则以谢小盈的脾气,哪会轻易发作人呢?
他笑了笑,一口答应下来,“贵妃有命,朕无所不从。”
宗朔当即喊了常路,“三皇子乳母不敬贵妃,拖出去赏十仗,发还出去,再不准其入宫侍奉。”
谢小盈想了想,觉得还不够,又说:“我坐着月子,这屋里气味也不好,陛下别总过来看我和小耐了。陛下有这个功夫,不如每晚去陪无忧用一用膳。她自己一个,我常不放心,公主娇贵,还是得陛下多替我留心。”
这逐客令下得突然,却十分有道理。宗朔转念一想,自己这些日子也都是在前头看到的无忧,到颐芳宫来他都是直奔产房,竟没怎么去过东侧殿了。
他便又一口答应下来,“好,朕听你的,今晚就去陪无忧。”
“要每天都陪才行。”谢小盈强调,“小耐现在还不记事呢,陛下看他也是白看。倒不如多哄哄记事儿的那个,别让无忧心里吃味,觉得陛下有了弟弟,就再不管她了。”
宗朔被说服,当即便去了东侧殿。
就这么,宗朔原本每日傍晚来看老婆儿子的行程,被谢小盈改成了陪女儿吃晚饭。
贵妃说话顶用,公主依旧盛宠。三皇子被贵妃亲自养着,乳母就是个帮看,颐芳宫的风气在谢小盈这样强行扭转之下,总算趋于正常。那份谢小盈诞下皇子、晋位贵妃后的过度兴奋,渐渐冷却了下来。
……
十月,宫中最重要的事,便是宗朔的生辰。
成元十年是宗朔的三十整寿,外朝由光禄寺领头,给皇帝办了场气势恢宏的寿宴。不仅各地纷纷献上祥瑞寿礼等等,连几个番邦属国,都遣了特使来晋,朝拜祝寿,其中便包括金充媛的母国新罗。
寿宴办得热闹,宗朔难免高兴,赦了不少藩国的岁贡。
外朝在皇帝寿辰的正日子办了大宴,内宫则在第二日又在摘星楼上设了一个小型的家宴,延请了六宫嫔御并皇嗣们。谢小盈还没完全出月子,这事是杜充容办的。
谢小盈与三皇子都没能去,只把无忧托给了杜充容,叫杜氏领着女儿去露了露脸。
六宫嫔御算算日子也知道,贵妃是没法来的,因此她的缺席并不让人意外。
真正让人意外的,却是胡充仪。
第145章 百口莫辩 本章无女主。
宗朔是十月初一的生辰。
因出生在朔日, 才取了“朔”这个字为名。自他登基以来,朔望大朝都受避讳,改为元望朝会。
十月初一在延京城里是仲秋最美的时节, “九霄天”沿山而上都是似火红枫。寿宴开席前, 各宫嫔御沿着石阶一路登上去,迎着彤霞漫天, 映着山野余枫,入目景象灿烂热烈,实在是一副好兆头。
各宫嫔御浓妆艳抹,打扮得喜气洋洋。
因都知道寿宴这日谢贵妃还来不了, 若想在皇帝面前露个脸,今日就是绝好不过的一个机会了。
为皇帝贺寿,各宫嫔御到得都早。
最上首处坐的仍是杨淑妃,她与琪郎一同入的席, 刚坐下, 宗瑶和宗璟两个就朝琪郎跑过去,先还像模像样地朝着杨淑妃行了个礼, 紧接着便扑上去喊“阿兄”,缠着要与宗琪一道玩。
杨淑妃自己虽然是个孤傲的性格, 但宗琪对弟弟妹妹的态度一向倒很大方爽快。他回身朝母亲求了恩,便陪着宗璟宗瑶两个跑到摘星楼外头去转悠了。宗璟与宗瑶年纪都小,乳母们不敢放手, 行了礼也就追了出去。
身边围绕的仆妇婢子内宦一下少了大半, 顿时冷清了不少。杨淑妃下意识左右环顾了一下,却发现,这一回她下首坐的,竟是林修仪了。
林修仪接触到杨淑妃打量的目光, 当即有些紧张地从座席上站了起来,叉手行礼。
其实淑妃入席的时候,她已行过一回礼了。从前林修仪与淑妃之间都隔着昭仪与昭容两个,这还是第一次,她紧挨着杨淑妃坐。
想到杨淑妃的跋扈张扬,林修仪心中难免有些惴惴。
偏杨淑妃的视线久久停在林修仪的脸上,好半晌都不肯移开。
林修仪愈发紧张,手指攥在一起,尴尬地立在一旁。
杨淑妃却并不是有意刁难林修仪,是林修仪如今的气色,竟比生产完的时候还要差一些。整个人脸色发灰,纵点了唇脂,也掩盖不住整个人身上颓靡的精气神。林修仪的单薄,已不是她记忆里那份袅袅婷婷的纤瘦之美,更像一种临近枯败的花枝,在晚春之末,做最后的挣扎。
毋庸置疑,林修仪定是生了一场重病。
杨淑妃内心感到几分狐疑,顺势也问了出来,“林修仪,你近来病了,尹昭容也病了……这事,有些巧啊?”
林修仪表情滞了一刻。
尹昭容的事,因干系前朝内宫,又涉及不体面的阴私之事,皇帝曾派人嘱咐过,令她虽知真相,却务必要三缄其口,免得传到外朝去,被别有用心的做文章。
林修仪对圣旨自然不敢不从,杨淑妃这样探听,她固然想说出真相,叫人知道尹昭容的真面目,但她唯恐本就失宠的自己再因此触怒皇帝,所以犹豫须臾,也只说:“回禀夫人,臣妾是产后的病症,并不知尹昭容是什么缘故。”
杨淑妃若有所思地盯着林修仪,这么假的托词,她当然不会信。
皇帝虽说尹昭容是发了传人的急症,才叫被挪出宫去休养。但见平乐宫的宫人大半都被宫正司抓了起来,原先住在平乐宫的宫嫔也还健康无恙,杨淑妃便知这病是子虚乌有,无非是个借口。
尹昭容定是犯了什么事,就是不知,这事儿有多大的成分,会与林氏有关系。
家里人捎口信叫她观察一下内宫的风向,尤其叫她留意尹氏与胡氏。杨淑妃知道家里人想探听的无非是皇帝立后的意图,只她的猜测,她还不想同家里人说,即便说了,淑妃也知道,家里人未必会信。既这么,倒不如先把尹氏与胡氏摸个透彻。
被杨淑妃这样一直观察着,林修仪愈发有些不安,好在孩子们从外头疯跑着回来,林修仪赶忙转移话题,称赞琪郎道:“大皇子如今越长越像陛下了,看他这领着弟弟妹妹的架势,多像个大人,夫人养的郎君果然是好。”
“……唔,”杨淑妃视线总算移开了片倾,目光落到两个男孩身上,看了一会儿,她淡淡一笑,“琪郎自然是比你儿子要强上许多。”
林修仪:“……”
皇帝迟迟未来,众人倒是都耐心等着,因仁安皇后一去,宫里彻底没了晨昏定省的规矩。这样人人整齐的场合已不多见,大家坐在一起,也是久违的热闹。九嫔之上的宫妃还保持着体面与规矩,底下年纪小的女子们早已聊得火热起来。
孙美人与陈才人挨着坐,两人指着上首仍态度高冷傲慢的淑妃,忍不住看热闹地感慨:“这是最后一回见淑妃坐在最上头了吧?那谢贵妃从前还和咱们两个同席过,谁能想到呢,她一个商贾女,而今论位分,竟是宫里最高的了。”
陈才人自然唏嘘,当初皇帝南巡,她也随侧伴驾过。皇帝带谢氏入宫时,她还和林修仪私下讨论过,说那谢氏姿容平平,想不通豫王怎么进献了这样一个女子。如今想来,又未尝不是豫王这个亲兄弟最了解陛下呢?
沈宝林和蒋御女同席而坐,她两人入宫时候晚,彼时谢小盈已称得上宠冠六宫,因此她二人打印象里对谢小盈的认知便是不好惹的。她们不敢同孙美人与陈才人那么大声的议论,只悄悄咬耳朵,“沈姐姐,你说……陛下会不会是有意要让贵妃做继后呀?”
“不会吧……”沈宝林歪着头想,“贵妃家里出身低呢,这是咱们都知道的事。若不是有了三皇子,贵妃也不可能成为贵妃的。她家里没有读书人,商人又是最末等的出身,比你我还不如。陛下岂能给商人女封后呢?”
连她们都这样想,上首的人就更是这么觉得了。
陈才人正说着,“叫我猜,陛下恐怕是想另选人来做继后了,否则不会封了贵妃这样的位置给谢氏。从前仁安皇后那样拿捏贵妃,不就是欺她出身低、位分低?陛下那么宠爱贵妃,自然是要把她捧得高高的,这样甭管新皇后家世多显赫,总要卖贵妃这个名分三分面子,就同从前仁安皇后与淑妃的关系似的。”
孙美人嘲弄一笑,“你说那些都是虚的,谁做皇后与咱们有什么关系?咱们只管瞧热闹就好了。你想想,淑妃原先那么看不起咱们,嫌咱们出身低,和她说话都是辱没了她。以后就有意思了,那商贾女做了贵妃,以后淑妃见了商贾女,还要行个半礼呢。凭她们从前再怎么好,淑妃那么心高气傲的人,定也是容不下贵妃了。”
胡充仪听着身边乱糟糟的响动,却是一个人在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