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伯渊和她先按最坏设想做出计划,倘若防护无效,直面虫蝗,那所需药水,捕杀工具需要多少?每地人力如何分配?
得益于商君针对户籍强调的“强国十三数”,无论男女老少,贩夫走卒,高官贵爵,任何一例身份的变动,年龄的变动,皆被记录在案。现下要查阅统计,没有比这更方便的纸质资料,相当于秦国的“公民信息库”。
赵高写着写着,便发现了其中的不对劲,与入城那日看到的奇特景象一样的不对劲。
鄢城男多女少,粗略算了算男女比例,接近八比一。
这几乎能算是个古怪事件。
秦国实行全男皆兵的征兵制度,从未息止的战乱让大量壮年不断投入战场,寂寂无名的死在战场的很多。家里留下的都是妇人、小孩。
要是按着这说法,之前鄢楚的男子岂不是更多了?
这是个什么神奇的地界?赵高犹感惊奇,放下笔,将这个问题抛给左伯渊。
他略一思索,道:“我十年前随师父路过鄢城,当时似乎已有男多女少的异状。不过那时师父急于赴楚,匆匆与我说过几句,便未再提。今日进城,似乎比当年景况,更令人堪忧。”
“再者,”左伯渊看着她做的表格,“你可曾发现,鄢地长寿老者极多?”
赵高醍醐灌顶般,马上低头翻看。左伯渊指的并非百岁老人,而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
这些老人均匀分布,每家至少有一位。
“简直,不可思议。”赵高甚至相信,这是战国版长寿村。能在战乱中存活,能扛过疾病寄生虫,还能躲过各种人祸天灾,鄢城是座大大的宝藏福地啊!
她走过去,坐在左伯渊身侧。两人决定暂时偏离下治虫主题,开始分神研究这一奇特的现象。
尉仲提着灯笼推门,比身后的大王先一步看清屋里的情景。小先生与公子伯渊隔席并坐,烛光幽幽。两人神情专注,旁若无人挤在一块小声议论着太守抬过来的那些书册。
不愧是我家大王的左膀右臂,真被公子言中了,这么晚也没歇息!尉仲正感慨万分,肩上一沉,大王径直跨门迈步进屋。
“公子?”赵高听到脚步声仰首。
赵政坐至她之前的案几前,“可有发现?”
她身下未动,给赵政简略说了说第一版本的治虫计划。计划内容赵政已知的七七八八,他凝望着那两人间的书册,“方才听你二人在议论长寿一事,是何发现?”
赵高脑门一紧,眼前正是偏执追求长寿之法的第一人。
徐福、童男童女、丹药,她思维忽搅,没说话。左伯渊自然接着回答,这份默契连个眼神都不必使。
“为这个?”赵政闻言轻笑。
赵高猜他上一世说不好,连人家鄢城长寿的祖宗都挖出来研究了。
“公子听过此事?”左伯渊问。
“未曾,”赵政否认,“长寿罕见,确实要好好探究。”
说完,若有所思看了看赵高。
赵高佯作无感,叭叭几下合上记录册,“公子和太守详谈一日,辛苦了,不如早些歇息吧,明日还要去城内查看呢!”
“也是,”赵政点着头,“你先前落了件东西在我车内,现在随我去取吧。”
两人对视。
赵高:有吗?
赵政:没有吗?
她无奈起身,疯狂吐槽大老板“无事生非”。
尉仲在前引路,来到赵政房内,他燃烛后极有眼力劲儿地退到屋外。赵政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银盒,“接着。”
赵高反射伸手接住,她看看赵政,拨开银盒。盒内是奶白色膏药,清香浮动,还带了点药味儿。
“这是什么药?”
“你脸上那痕迹,”赵政顿了顿,“是我在车内时划的,这药给你用。”
“哦,其实,这伤没什么的,今日都淡了许多。”
赵政凝神,哪里变淡?
赵高嗅嗅盒中的药膏,“不过,这药膏真是好闻。对了,公子说我有东西落下了,是什么?”
赵政把食案上一袋肉干给她,“拿去,这等琐事以后自行记清楚些。”
为了这点肉干,你也是够够的。赵高拿上肉干拜别,转身走向隔壁。
第42章 香囊
要论骑马在鄢城粗略绕上一圈会花上多少时日,赵高跟着左伯渊一趟下来,便有了答案。
半日。
鄢城农田众多,大片大片集中连在一起,一眼望去,傲然震撼。田垄背靠淇水,享筒车便利,不再纯赖雨水灌溉。
不过淇水水位下沉,现在已开始影响到了秋粮。
两人下马走到芦苇丛生的河边,细小飞蚊登时如扑天巨网自芦苇丛里乍然腾出。赵高用折扇挥开满脸的飞蚊,嘴唇紧闭,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吃了一嘴蚊子。
这段水域,河床狭窄,两侧浅滩空无一物。偶有不知名的飞鸟停下歇脚,啄着沙泥里的小虫。
左伯渊望着滩涂,叹道:“看来,没有虫蝗,农物早晚也要旱死。”
天灾不可挡,赵高赞同点头,不怪乎古人经常举办大型求雨祈福仪式。遇到旱灾,谁都得怵上三分。
她目光四下环顾,其间不停挥摆折扇,驱赶飞蚊。左伯渊见状,解下腰间的香囊递给她。
“戴上这个。”
香囊精巧,碧色布帛上绣着流云纹饰,下坠流苏,简约质朴。赵高接过来,深深嗅了一鼻子,味道怪异,似香非香。
“好奇特的味道。”她赞道。
左伯渊解释,“你曾给赵成做过一只驱虫香囊,我门下有一弟子,擅药理。觉得有趣,拿去改制。现在,便是你看到的模样。”
强!赵高发现自己的现代人光环,已在秦墨精益求精的碾压下黯淡失色了。顺便感叹古人智慧之无穷,乃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她将香囊垂在腰间,道了声多谢。吸引飞蚊的或许是今日拜访的经期,血腥味向来易招惹嗜血怪的侵扰。
两人边说着,边继续往前。河滩泥沙凝固,只有朝河槽方向走,才会留下几个不深不浅的足印。
此时落日西挂,橘红的夕阳镶着金边漫向大地,带着温柔的暖意。左伯渊走在她身侧,赵高指下触到香囊,神思远游。
此情此景,实在太像和心仪之人漫步沙滩的画面了。她为这不着边际的假设,差些喷笑。扭头再看左伯渊,觉得这人除了常年板着脸,不苟言笑,好像没什么缺点了。
赵高无声笑了笑,眼睛漫无目的盯着前方,心情大好。
迈过一处坑洼,她回头瞄了眼坑边吸附的钉螺。
寄生虫啊,啧啧,是个大难题!潮湿的河岸两侧是这些寄宿者的栖息地,还有那些不断变异的害虫,真是。
害虫?!
这一刹那,赵高忽的停下脚步。
左伯渊走了几步,没见着人,回过头来。蓦然看到她圆眼微瞪,如遭重击。
“我,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赵高一时兴奋地跑到他近前,紧张抓住他的小臂,“虫蝗之难,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防治,如何减弱侵害,是我们,我们少了一步。”
她因着喜悦,手上力气用得足够,左伯渊垂眼,再凝视她,“别急,慢些说。”
赵高指着坑洼里的钉螺,对他道,“此物中藏有一种细小病虫,对人身有害。喜湿地,易繁衍。河岸两侧,处处可见。虫蝗也如此,水位一降,虫蝗便在这滩涂两侧的杂草中产卵,来年孵化。届时虫卵长成蝗蝻,这便是虫蝗之难!”
她还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关于北方某地的经济发展史,其中就提到过当地历史上,就因水位线下降数次遭遇过蝗灾。当时,她面临毕业,忙于工作,那些讲解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随风消逝,没往心里去。
这会真是触发尘封的回忆机制,醍醐灌顶。
左伯渊快速跟上她的脑回路,道:“淇水接汉水,同涨同降。若是恰如你所说,遇枯水时,这淇水两岸此时露出的湿地,”他远眺一望无际的滩涂,低声道,“那就应是,遍地虫卵。”
赵高视线往远,这连跨四城的淇水,叫虫卵之乡才对吧!她悄然攥紧掌中的物什。
......
尉仲躬身来到门外,大王和谋士在房内议事多时,拒任何人进入,只说若小先生与公子回来,才准去禀报。
他唤了声,有人迅速过来开门,那人长得双眼睛小如豆米,偏眉毛粗长,看着很是滑稽。尉仲可不敢轻视此人,毕恭毕敬道,公子先生回府,特来秉明。
赵政随后起身走出,一拢宽袖,对那人道:“这事你回去后便做,越快越好。”
“唯。”
赵政带着尉仲去往赵高的屋子,还未进门,里头便传出赵高的声音。
“这药膏是公子给的,你看我脸上,不出两日,连个影儿都没了。你再多用些,算是我谢罪了。”
赵政轻哼一声,借他的东西送人情?他提步进入,目光却是一滞。
屋里二人旁若无人,垂首相靠。左伯渊半卷衣袖,露出半截带了圈瘀血的手臂。而赵高正用药膏,小心翼翼地抹在那处。再近些,她那眼睛都要黏在这半边小臂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