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还真就有那么一点儿道理。
但也有在家抱怨的。
“怎么不是榨油机就是玻璃,现在还出了这么个金贵东西,我的俸禄都要被霍霍完了!哎呦喂,当官当到养不起一家老小,我可真能耐。”
京城里头风起云涌,虽不见谢辞渊的身影,但这桩桩件件的事儿,都跟谢辞渊有关系。
而远在青山县庄子里的谢辞渊,丝毫不受影响。他在想,怎么才能拐一些医学专业的人才到庄子里去。一则是因为庄子周围的住户太多了,军士们再加上后来安家过来的佃户,还有其他一些搬过来的流民,合并原来刘家村的那些人,人口一多起来,若没个看病的地方,还是太不方便了。
想想他生活的地方,医疗系统十分的完善。
从社区医院到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省级医院,还有各种专科医院,大大小小的全都有。小毛小病去社区医院瞧瞧,不放心的就去大医院,大病该去市医院省医院或者专科医院。
反正只要生病了,就不愁看不到医生。
而且医保制度也在逐年的完善,一步步改善看病难的问题。
到了这儿,谢辞渊周围都没个大夫,生病了该去什么地方心里也没有底。万一那大夫被别人请去了,你扑个空可怎么办?就挺叫人惴惴不安的。
所以,庄子里还是该有几个大夫的。
第二则是因为他那次欧气爆发,抽奖抽到的那个玩意儿了。
那东西放在这时候,确实是个好东西。若当真能够搞出来,是可以救很多人的。而且,这东西的研究也不知道要持续多长时间,他得趁早开始项目。
但优秀的大夫也不是那么好找的。基本上名声在外的大夫,都是有自家传承的,他们都有自家的药铺和诊所,有很大概率是不愿意来庄子的。
所以,除了自己主动出击意外,还得靠缘分。
谢辞渊吩咐人整理了中州府所有的在籍的大夫的资料,以及百姓们对他们的口碑,他准备挑选出一些还算符合条件的,亲自去请一请。
正好岳少安来辞别,谢辞渊便又跟他提了一嘴。
他知道军医对于军队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存在,所以他也没有开口就问他索要军医,而是问他有没有在战场上被误伤的军医或者是年纪大了干不动的军医,若有的话,可以介绍道他的庄子来。
岳少安对庄子的各种建设、设备都还算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听到他这么开口的时候,也没有多问,就点点头说道:“我会帮你留意的。其他的人才我若是有碰到的,也会留意。”
“多谢岳先生。”
“你我也不是第一天认识了,怎么还这么客气?”
第066章 理想变了
算下来, 岳先生在这儿也度过了挺长一段时间了。
一开始他就因为谢辞渊愿意接收这些军士而有好感,在之后的相处中,他对这人更加欣赏了。想法多, 也敢去做, 还能够做出成绩来。最关键的是,不藏私, 不管什么在旁人看来惊天动地的东西,他都能够拿出来分享。
而最后这一点, 也是最为难得的。因为人都是有私心的。
他出来的时间已经够长了, 再不回去说不过去。更何况, 近来北方边境又在蠢蠢欲动, 将军也确实需要他。来的时候,他带着那么多的军士们, 走的时候他带着一车车的红薯、玉米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另外还有妙缘大师送他的两样机关弩箭。
岳少安走的时候谢辞渊没有去送他,因为岳先生不喜欢这种送来送去的事儿。在边关看到这种送别的场景, 总有一种别样的联想。
看着身后那装的满满的几车的东西,岳少安心情是比较愉快的。
有了这些东西, 边关将士们的生活应该可以改善一些的。
谢辞渊做的那些事情, 刚开始总是叫人难以理解的, 可是当他做成功之后看到有那么多人都受惠了, 你才知道他做的那些事儿的意义。想起谢辞渊还想找军医, 岳先生便觉得, 谢辞渊定然是又要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了。
这事儿, 他得上点儿心。
回了边关,宗将军正在前线,是一位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副将来接的他。
“岳先生一去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 我们都还以为岳先生不想回来了呢。不过,岳先生如今瞧着,可算是白了不少,像是个白净书生样儿了。”
岳少安不在意的笑笑,说道:“这边关的风沙大啊,要不了几天,我老岳又会跟以前一样了。”
“岳先生,他们可都安置妥当了?”
那些人里面,有他的战友,也有他的部下,对于他们的安置问题,他也还是十分担心的。
岳少安点头说道:“好了,全都安置的妥妥的。小孩子都已经开始念书了。对了,我带了不少东西来,到时候你给规划一下,要怎么种。”
“哦?是那被传的沸沸扬扬的红薯?”
“是,确实高产极了。”
“我得去看看。”
虽说皇上有心要将红薯分到几个军屯那边,减少军粮的压力。但是从上到下这么分下来,确实不够。他们西北这边,还是靠着岳少安的近水楼台,才分到一些,但那远远不够。
路上,岳少安又问道:“对了,这段日子,可有发生什么?”
说到这个话题,对方语气便有些沉重了。
这段时间,外贼骚扰不断。大概是知道我们得了好的粮种,他们目的也是为此而来,打的异常凶猛,就想将种子带回去。他们都是游牧为主,不善种植,但听说那东西很好种,万一他们也能种出来呢?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打起来那真是下了死力气。
双方损失都有些大,这边两个副将、一个偏将都没了。
“唉,李副将原本下个月就要跟许军医的女儿成亲了,结果……许军医的女儿原本身体就不太好,受了这番打击,卧床不起了。许军医年纪也不小,之前还受过伤,听宗将军的意思是,要让他下去修养。西北这地方,风沙大,实在不利于养病,也不利于养老。”
李副将岳少安是知道了,是个年纪不算太大,但杀敌十分勇猛,受到了宗将军的破格提拔。据说他跟许军医的女儿是青梅竹马,两人倾心相许,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叫人悲痛。
但身在边关,这样的生离死别,他们其实每天都在经历。
岳少安伤感了片刻,说道:“让许军医去将养着也好。”
一直到深夜,宗将军才回营,他也没休息,听说岳少安回来了,立刻见了他。
岳少安将庄子那边的一些事儿说了一下,听说那些人被安置的很好,宗将军便也能够放心了。
又听岳少安提起了许军医,他说谢辞渊正想找军医呢,或许可以让许军医带上女儿去那边看看。
宗将军说道:“唉,这事你也知道了?”
“嗯。”
“其实许军医更想去京城,他自己医术高明,但却更擅长治疗外伤,对于他的女儿的病症,他除了控制别无它法。所以他还是想要去京城碰碰运气,你的想法……还是你自己去找他谈一谈吧。”
岳少安点头说道:“行。”
第二天,岳少安就去看望许军医了,听说了他的来意,许军医抱歉的笑了笑,说道:“我是打算去京城的,或许有机会我会去那地方看一看的。光听你的形容,就知道那一定是个神奇的地方。”
等岳少安离开之后,许军医的女儿许悠云从屋子里走出来,她咳了两声,接着才虚弱的说道:“爹,我想去杨河村,想去那个庄子上看一看,也想认识一下这位谢先生。”
她一口气说了这么长的话,停下来又咳了几声,许军医连忙说道:“慢点儿说,不着急,爹听着呢。”
“嗯,爹不是也说,女儿这病,得靠养吗?其实去京城还不如去杨河村呢。京城那样的地方,也不适合养病的吧?”
女儿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但许军医更明白,女儿这样选择,更是为了自己。她明白自己不愿意待在京城的心,他在成为军医之前,就是宫里的一位太医。就是因为在宫里待的十分不舒服,这才跑到了边关当了军医。
如今又要回到那地方,许军医确实不大愿意。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有水平的大夫,还是在京城更容易寻到。
“云儿啊,你也心疼一下爹爹好不好?爹爹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爹,从前我都没事,可见您将我调理的这样好,这次是意外,您也要相信我,我久病成医。别的地方或许比不过您,但对自己身体的病症,我比谁都清楚呢。”
“行,你让我再想想。”
许悠云知道她爹离开京城的时候得罪了人,更知道他这次回去没准儿为了自己还要求他的仇人,所以她不想去京城。
况且,她也没有乱说。
爹爹的身体需要好好养着,她的也是如此,既然两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适合京城,那干嘛还要去呢?
最终,许军医还是没有拗过女儿,决定前往中州府青山县杨河村了。
岳少安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同时也有些不安,在许军医父女俩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特意过去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