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是庶妃,可人家待遇什么的都按贵人来的,而且膝下也生育过皇子了,王氏是康熙三十二年生的皇十五子,三十四年生的皇十六子,只是因为身份低的原因,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晋封,依旧不尴不尬的顶着一个庶妃的名头,算得上是良贵人第二了。
与王庶妃境遇相同的是坐在她后面的陈庶妃,她在康熙三十六年生下了皇十七子,就是日后雍正所封的果郡王,不过她也没受到晋封,还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庶妃。
估摸着都是因为汉人的身份,母家身份低微,不入康熙的眼,才会迟迟不给两人分位,德妃那都算是摊上好时候了,换现在还真不一定能坐上妃位。
随着康熙年纪的增长,他对于后宫位分也就越来越严苛了,毕竟哪怕是皇帝,可后宫有太多妃嫔总会给人一种沉迷□□的印象来,他也需要忌讳。
庶妃什么的倒无所谓,哪怕再得宠也不会记上位分,不算在妃嫔之中,甚至那些个常在答应,其实也算是奴才,有时候直到死都不一定能记上玉册之中。
德妃许是想起了过去的自己看人可怜,亦或是想收个膀臂在宫里帮衬,在宫里就时不时地照拂着两位庶妃,日常份例什么的不让人克扣了去,有时还会额外贴补一点。
齐悦暗暗点头,感觉自己解了个疑惑,怪不得十五十六十七三个阿哥跟四阿哥关系还挺要好,原来是因为从母妃那起就受到了德妃的庇护啊。
一想到这个,齐悦就对十四摇头长叹一口气,十四啊,你可长点心吧!
现在你还是你哥哥的亲弟弟,仗着这个哪怕再胡闹,四阿哥也会忍着脾气管教你,可等着日后四阿哥身边冒出一个个乖巧听话的弟弟们,你看你四哥还会不会搭理你,那时候可就真没你什么位置了。
德妃见着福晋同齐悦领着一帮孩子过来,就忙止住了跟成嫔她们几个的客套话,笑着就招手让孩子们过来。
一旁早就有机灵的宫女拿了厚实的锦垫过来,一列五个摆放在地上,让小阿哥小格格们给娘娘磕头请安。
打从大的起,大格格大阿哥请安就很有规矩了,哪怕是到最小的札喇芬,经过她额娘紧急突击训练冲刺了好几天,这会儿也早就熟悉,啪嗒一下就利落跪下磕头,让人一看就知道规矩是学过的。
“好孩子,快,快起来。”德妃看着底下的孩子笑弯了眼睛,那一向管理严格的面部表情这会都忍不住有些激动,一个个长得都跟四阿哥小时候有点像,别提德妃多喜欢了。
赶紧就让崔姑姑带着她们去偏殿先吃点饽饽点心,喝点牛乳茶水填填肚子,等会到了宴席上还有好一会要等,她还真怕饿着孩子们。
有孙子这一辈的光环加成,德妃再看到福晋也就不那么糟心了,最起码人傻就傻吧,好糊弄就行,瞧一个个孩子长得多好啊,招手就让她们坐下来。
齐悦坐的就不是福晋那种雕饰圈椅了,而是另外搬来了一张靠背椅让她坐下,明面上没说,可实际上从坐的椅子就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要换了府里其他人,说不准早就羞愧气死了。
齐悦自己倒还挺满意,有坐总比站着强,脸上没一点表情波动就自然坐了下来,倒让上头的德妃对她高看了一眼,不管是真无所谓还是假无所谓,最起码齐氏能忍,这就是个优点。
“我记得府里,是不是还有个三阿哥?”德妃数了数孩子数量,突然问了福晋一句。
“是,”福晋点了点头,笑着回道:“就是齐氏在大年初一生下来的,现在才三个月呢,年纪太小了所以不敢带进宫来。娘娘要是想见,等孩子大些媳妇就带进来给您瞧瞧。”
“罢了,也不用这么着急。”德妃像是随口问的一样,听着福晋的话就摆了摆手,眼神一点也没分给福晋后头坐着的齐悦,反而夸起福晋道:“真难为你了,府中孩子养的都很好,这就是你的功劳。”
德妃多会夸人呀,清风细语一段段话夸得福晋都受宠若惊起来,连连推辞表示不敢接受,心里头那叫一个高兴,乐得早把身后坐着的齐悦忘在了脑后,瞧瞧娘娘的态度,哪怕齐悦再得宠,夸得不照样还是她这个福晋嘛。
齐悦安静看着福晋在那出风头吸引火力,自己则低下头捧着茶一啜一啜的打发时间,边上还有宫女时不时给她端上点永和宫小厨房里头做好的糕点,坐的别提多舒坦了,恨不能福晋和德妃再多说几句话,她再吃点。
成嫔坐在那看着那群孩子,心里其实也有点羡慕,虽说七阿哥府里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阿哥了,可到底子嗣上还是单薄了一些,哪像四阿哥府里,一窝蜂带出去五个孩子,府里还躺着一个小的,看着就让人眼馋。
那哪是孩子呀,简直就是一个个镶了金子的大奖牌,金灿灿还发着光。
别的不说,目前单就论起阿哥府里的子嗣,从上数到下还真就只有四阿哥家里的孩子最多,除了最早夭折的一个格格外,底下孩子是生一个活一个,全站住了,把其他兄弟看得那叫一个眼馋啊,要不是怕四阿哥那张冷脸,都想偷摸找他要秘诀了。
第175章 寿礼
朝堂上的大朝会没有持续多久, 众臣叩拜之后就退了下去,剩下爱新觉罗家自己个在乾清宫内贺。
第一场大戏自然是敬献寿礼,从大阿哥开始挨个往下呈现礼品,每年皇上的寿辰, 诸位阿哥们都会早早就准备起来, 四处搜寻奇珍异宝好给他阿玛庆祝。
什么万寿字样的插屏、宝鼎、花樽、盆景, 万福字样的玛瑙壶、白玉炉、莲花洗、玉方瓶等等,听得底下兄弟们是一阵牙疼。
那可都是上上好的东西,好些个凭他们自己的财力都买不来, 亏得大哥身家厚实,能年年这么砸里头,只求老爷子一乐,要换他们铁定做不来。
康熙听到都不禁笑了笑,难为老大这么费工夫, 只怕一年的俸禄银子都砸在里头了吧,指着人就打趣道:“回头老大媳妇该找你额娘哭去了, 这么大了,也不想想府里人, 尽一尽孝心就够了。”
扭头就吩咐梁九功去告诉内务府, 今年直郡王府里的吃喝嚼用按时候该送就送过去,别替他送一回寿礼,回头穷的都吃不起饭来了。
这话说的,满堂人闻言都哄笑了起来。
大阿哥也摸摸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坐下来,虽然被康熙念了一顿, 明面上说是责骂,可暗地里不还是暗暗护着吗?都让内务府直接供应自己府里的份例了,这可是住在宫里那些还没开府的小阿哥们才有的待遇。
接下来就轮到了太子,太子自然不会比大哥差,送的也是一些珍品寿礼,只是康熙脸上却有些淡淡的,似乎并没有什么在意,点个头就略过去了。
与刚刚大阿哥的样子天差地别,这可是□□裸的打脸,四阿哥忍不住望了望太子,却见他脸上无悲无喜,平静的点着头就坐回位置去了。
也是,这两年皇上对太子的态度,一直就是这么喜怒不定的,别说太子这样习以为常,连朝堂上的众臣都有些习惯了似的,没一个敢站出来提异议的。
再这样下去,太子的脸面只怕是真不值什么钱了。
到三阿哥时,他里面送的价值就没有前头两位哥哥那么高了,毕竟手底下没有几个臣子,就算有,那也是文人才子翰林什么的,一个字,穷。需要三阿哥救济还来不及呢,哪能像前头两位一样时不时供银子呢。
因而礼单上就是些书画笔墨,米芾书的祝寿诗,吴伟画的万寿图,宋髙宗的天保九如等等,还有特地去江南定做的万寿纹文房四宝,很有三阿哥自己的特点。
可惜康熙对他这一番心意也没做什么夸赞,其实不单单是三阿哥,康熙对接下来的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那献上来也就是点个头而已,并没有其他什么表示,直到八阿哥将他的礼单送上去,引得众人一阵惊叹,康熙这才有了别的反应。
八阿哥前头跟众人差不多,什么福啊寿啊定做的花瓶插屏,等到了后头,就有不同于他人的心意了,手抄佛经合计厚厚的十大卷,展开一看,那字迹虽然比不得名家,可俱都是端端正正抄写的,确实是八阿哥的字迹无疑。
这段时间眼见着八阿哥忙里忙外办着差事,不想到了府里,还能为康熙抄经祈福,这样花费的精力着实不小,所耗心血由不得人不动容,一下就在诸子中显出来了,康熙看着经文都满意的点了点头,夸赞起八阿哥的用心来。
三阿哥这个人吧,向来就有点文人的迂腐气息,简单来说,那就是身上带了点酸气,就连老四偶尔得了个什么皇上的赏赐,他还会看不过眼羡慕一会呢,更何况是一贯没放在他眼里的老八了。
这会儿看见康熙特特的夸奖了他,把前头他们几个三四五七略了过去,不禁就有点红眼,拉着四阿哥就是一顿抱怨,“瞧瞧他那一笔臭字,都多少年了?练来练去还是这个样,就他还在那抄经,白白浪费了这些好纸。”
他看着都觉得亏,那可是上好的宣纸,一张一金都不为过,就老八那字,他配用吗?再说了,抄经谁不会呀?他自己也想过这主意呢,只是太上不得台面就给扔了,哪像却让老八出了一回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