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正统帝也看的明白。
贤哥儿啊,那跟东宫的太子有些冲突了。
一切会如何?
皇帝当然不会让太子的路,那么平稳的。
总归,储君之位,关乎国本。
还是需要历炼的。
就是不知道最后,谁赢谁输。
不管是谁赢谁输,那都是皇帝的儿子。
寿康宫。
皇太后病了。
不光是皇后侍疾。
皇子们也是多来请安。
只是皇太后怕皇子们过了病气。
不让皇子们进了殿内。
于是,皇子们能关心皇祖母的,就是寻问了皇太后的身边人。
武秀秀是皇太后招入宫的。
目的明确。
可皇太后的心思,显然不那么成功。
又或者说,皇太后顺水推舟的,成全了娘家。
如今看来。
皇帝的眼中,也不一定喜欢了武家女成为儿媳。
皇太后打发了侍候的人,留了武秀秀。
“哀家有一种感觉,哀家怕是真要不行了。”
这等遗言,在这时候,皇太后说与谁人听?
这算来算去,居然还是这一位娘家的侄孙女听了。
“哀家若不在,你又当如何啊。”
皇太后在感叹了武秀秀的未来。
她是心疼这一个侄孙女的。
“秀秀不怕。秀秀已经长大了。姑祖母,秀秀就想你好好儿的。”
武秀秀落了泪来。
皇太后心疼她吗?
真心疼的。
武秀秀也知道的。
只是,武秀秀更清楚了,她是浮萍。若是皇太后不在了。她的未来就更加的不确定。
可那又如何?
她是武家女。
她已经有了决断。
一辈子的前程会如何?总归,还是人过的日子。
努力了,成功与否?
她已经不在意了。
“哀家活了一辈子,享受了天下女人最尊贵的一切。”皇太后似乎在回忆了过往。
“如今哀家就盼着,你能有一个好的姻缘。”皇太后思考了许久。她已经想通了。如果皇帝不喜了武家女做儿媳。
那么,不若趁着最后,她求了皇帝。
给这侄孙女指一个门婚事吧。
“姑祖母。”
武秀秀哭了。
“哀家还是会为你打算的。你莫怕。”皇太后说了话。
人老了,会为了娘家考虑。
可同样的,看了养在膝下的侄孙女。
她到底没有亲儿亲女的。
一辈子又何必太执着。
武嬷嬷在殿外面候着。
殿内的一切,只隐约的听到了武姑娘的哭声。
皇帝、皇后是一起来侍疾的。
皇太后是不想让皇帝久侍,怕皇帝过了病气。
皇帝成全了皇太后一翻慈母心思。
于是,留下来的皇后,皇太后是强撑了一口气。
“哀家瞧着,皇后你是心善的。”
皇太后开了口。
“母后。”
玉荣的脸上,也是笑容一片。她听懂了一些潜台词。也从皇太后的态度上,看懂了一些。
“儿媳也是学了您,就是学不到你的五成。瞧着,儿媳若能学了您七成,儿媳就能搏一个贤名了。”
玉荣笑着捧了话。
“皇后,哀家有一件事情,就想麻烦你了。”
皇太后叹息一声。
她是招招手,像着武秀秀。
玉荣面上笑着。
心中有点不欢喜。
怎么高兴?
她没兴趣让一个武家女做儿媳的。
“皇后,哀家养了这孩子长大。眼瞧着,她也得指婚。可哀家这身子……”皇太后说到这儿,还是停了停。
真不是故意。
而是这病了,气一时顺不上来。
皇后给抚了气。
皇太后气顺了,才是说道:“秀秀不见太优秀。哀家就怕她啊……”
皇太后又是停了话。小片刻后,才说道:“她一辈子,总得有一个依靠。就想托了皇后,跟天子求一话。请天子给秀秀指一门婚事。”
“想是天子赐婚,哪怕哀家不在了。她一辈子也能称心如意。”
皇太后的意思,这样子明白了。
玉荣听了。
心头有点儿莫名的小欢喜。
“母后,您的意思,儿媳自然依了。”
玉荣赶紧的说了话,表了态度,道:“秀秀这孩子,本宫也喜欢的。是一个好孩子,本宫一定给圣上求一门好姻缘。必须是让秀秀风光大嫁。”
只要不是嫁给她家的孩子。
嫁给谁,玉荣都不反对。
再则,让皇帝赐婚,这是皇太后求的。
玉荣更没有心里负担了。
毕竟,这婚事皇帝赐婚。
那么,一定是一门好姻缘。没人敢不承认的。
皇太后见皇后答应了。
“秀秀,跪下给皇后磕头。你这一辈子的姻缘事,皇后是累一回。”
皇太后的语气很慎重。
“臣女谢皇后娘娘大恩。”
武秀秀真磕了头。
玉荣受了。
她这是把态度给皇太后看的。
于是,皇太后满意了。
武秀秀心中松一口气的同时,又是心疼了皇太后这一位姑祖母。
到最后,姑祖母还在为她打算。
从寿康宫离开后。
玉荣回望了一眼。
说是侍疾。
她去了,就是一个态度。
真是她侍疾,那也就是端一端药碗。
毕竟,一切自是有宫人们做好的。
皇太后、皇后之间又有新的默契。
所以,皇太后不会为难人的。
倒是玉荣这儿,还是琢磨了一下,如何跟皇帝求情。
这事情肯定要办好。
那武秀秀的婚事,还要求一门好的。
皇帝的态度会如何?
在玉荣想来,肯定也是顺了皇太后的意思。
毕竟,皇太后就求了这么一件事情。
当晚。
皇帝宿于坤宁宫。
玉荣就把皇太后的意思,简单的提了提。
皇帝沉默了片刻后,同意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9-18 23:55:38~2020-09-19 23:50: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颜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4章
得了皇太后的话, 又得了皇帝的准许。
玉荣当然也要出一份力。
毕竟,一位名门淑女的婚事,真是赐婚的圣旨肯定皇帝指了。那么, 这人选呢?
自然是玉荣这一位皇后操劳一二。
当然, 这也是皇帝的意思。
若不然的话, 玉荣肯定想一推三五二的,让武家人自己去寻一门好门婚。
到时候, 赐婚圣旨一下。
未来这一位武秀秀的一辈子过的好与不好?
全是她自己经营。
她不掺合。
掺合的是对方的亲爹娘, 也是合了这一个时代的规距。
不是吗?
奈何皇帝似乎待皇太后是真“孝顺”。
这婚事皇帝发了话。
玉荣当然就得担一担了。
于是,借着一些诰命们的嘴。
玉荣在举办了宫宴时,就是提了一些话。
不算明面提了,而是一些暗示。
只要不傻的,都懂了。
于是, 京都之中, 真心对这一门婚事动心的, 肯定就可以行动起来。
京都。
武国公府。
武秀秀的母亲,武家的二太太从自家的嫂嫂, 武家大太太的嘴里,就是听说了宫里的打算。
武二太太没进宫,那是因为她生的嫡子病了。
这是她的命根子, 自然是巴心巴肝儿的捧儿。宫里的宫宴,也是嫂嫂去参加。
“弟妹, 你说宫里的意思, 皇后娘娘也是点明了,可是皇太后同意的。”武家大太太说话时,那眼神里的意味就颇是奈人寻味一二。
武二太太听懂了。
府上的意思是什么?
谁不傻。
真说起来,武家大太太更是能稳坐如松, 那是悠闲自得。
毕竟,她的儿媳可是和瑞大公主。
武二太太是沉默了片刻。
要说武二太太的心思,那也是复杂的。
最初送了女儿进宫,她真的不舍得。
可后来呢。
女儿去的久了,她也是习惯了。
特别是夫君的意思,若是女儿结一门贵亲。
这对他们的嫡亲儿子,自然是千好万好。
武二太太也懂夫君的意思。
夫君身上的轻车都尉爵,这可是没法子世袭的。就是一个流爵。
等她的儿子这一辈,就是一个白身。
当然,出身国公府,前程比起一般的人家,肯定更容易一些。
可到底还要自己去拼一回。
科举场上不容易。那武举场上,更不容易。
毕竟,科举出来的是文官。
武举出来的是武官。武官可是要搏命的。
武二太太心疼女儿。
可这女儿不养了身边,感情倒底淡了些。
在武二太太眼中,也便是移了感情,到一辈子的依靠的儿子身上。又有些移情到了庶女的身上。
不可否认的,还是庶女会讨好了这武二太太母子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