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桂子询问道。
玉荣挑眉,她一笑。
“小桂子,看来她三人在内务府办事,还得了你的看重。”玉荣问一句。
“这三人办事挺有章法。”
小桂子承认了这话。
“去年春,至今年秋,她们三人在奴才手下,也有一年半的时间。奴才瞧着,这三人都是懂得分寸的。”
小桂子恭敬的说了几句好话。
“审计司的帐目上看着,倒是本份的,没乱伸手。”
玉荣是审帐的。
这些钱可是皇家的,若有人乱伸手,她不必饶了。
“至于传她们进宫来,本宫是有事情要吩咐。你们不必担心,本宫是有意赏了他们。若真罚?本宫不会见她们的。”
玉荣是皇后。
白氏、韩氏、金氏三人,只是一个挂名在内务府下的女官身份。
这能给皇家办事。
还是做了官。
那真是走上了正道儿。毕竟,当官,多少人都得巴结的。
何况,还是给皇家做了钱袋子。
这里面的利益纠葛,可是非常利害的。
“奴才明白。”
小桂子笑道:“娘娘一直都是最仁慈不过。她三人办得差事,有点儿小成绩。娘娘赏她们,自然是她们的福份。”
小桂子也是笑着拍了皇后的马屁。
玉荣听了小桂子的话,权听一个乐趣。
倒是小桂子这儿,玉荣说道:“你那养子如何?可是得用的?”
玉荣这一问。
小桂子回道:“多谢娘娘记挂了。只是一个平常的小子,读书不甚的上进。奴才也是头疼的紧。”
小桂子是真头疼。
这养子是从自家宗族里过继的。
至于从亲兄弟那儿过继?
不存在的。
小桂子会进宫里。这便是家里的长辈卖了他。
他虽不会记恨,可到底还明白的。
这过继来的儿子。
那真有了血缘的亲爹娘呢。这养爹在亲,那里面的纠葛啊。还是麻烦的。
谁让法理啊,也在顾及了人情伦理。
小桂子挑的养子,就是亲爹不在了。
一个宗族里的近亲侄子。
一个小娃娃,没爹没娘了。这族中吃百家饭,也是可怜的。
毕竟,小桂子的家人长辈都能卖了他。
可想想,他这族中的情况,也不怎么样。
小桂子是在宫里起来了。
如今是有身份的人。
他对家族那边,反而捏得紧。
家里给些钱财,买些田地给予家中。
然后?
自然是差了人看得紧。
让这些家人来京都?
不存在的。
在地方上。
家里的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还不可能惹了什么大祸事。
真来了京都?
京都落一块瓦,那砸了人,可能都是一个官。
京都这地方,最不缺富贵人家,最不缺豪门世族。
小桂子的家中亲人,还不来京都趟了混水的好。
小桂子做的,就是差了心腹,让人查了族中的情况。然后,挑好了想过继的养子。
一通操作。
他是直接与族长之间暗箱把持。
给族长与族老们一些利益。事情是非常顺利的。
要说有什么人不满意?
只有嫡亲的兄长与爹娘不满意。
为何?
因为小桂子挑了养子时,宁肯要了无爹无娘的族中从侄。
都不愿意挑了嫡亲的侄子。
这就是亲疏远近里,这是没分一个清楚。
“本宫记得你那养子,比五皇子大五岁?”
玉荣让小桂子这心腹挑了养子,这是当初的承诺。
玉荣上位后,自然也是给兑现了承诺。
小桂子能得了一个养子。
玉荣在正统帝那儿,都当笑话一样的提过一回。
只是顺带一句。
正统帝不在意。
玉荣当是有事儿,没瞒了皇帝。
也便是顺带一句后,再没提过。
“回娘娘,那小子确实比五殿下大了五岁。”
小桂子肯定的回道。
“够壮实的小郎?”
玉荣笑问道。
“农村的土娃娃,吃好穿好,自然长得壮实。”小桂子能出宫歇息时,一定会回了京都的小宅。
那是小桂子的私宅,他那养子就是住了小宅里。
目前年岁小,就是一个小童。
论读书?
真没天赋。
不过,瞧着还是有点儿习武的能耐。长得够壮实,打好底子,又一个武刀弄棍的。
“学文学武,不需得多好,到底还要有了底子才成。你想给养子谋一个前程,没学到本事不成的。”
玉荣小小的提点。
“也不求太多。命数搁那儿,奴才就盼着养子将来能讨一口饭吃,就足了。”
小桂子倒是挺随缘的样子。
“你是本宫信任的。你那养子好好培养,若真有能耐,能入了眼。等逸哥儿去进学时,你领进宫来一趟。如果得了圣上的眼缘,本宫就许了你那养子做逸哥儿的伴读。”
玉荣给了小桂子一个大大的空头支票。
能不能兑现?
玉荣不保证的。
只能说,小桂子的养子真的不错。
那么,她不介意在皇帝跟前提一提。
为何?
其时,也是小桂子一直够忠心。
逸哥儿的将来有兄长在前。
一个亲王爵位顶顶能到手。逍遥王爷嘛,伴读什么的名额,倒不必掬了王公大臣们的子孙。
有一个懂得侍候人的狗腿子没什么不好的。
在玉荣想来。
小桂子的养子,能学得小桂子的忠心即可。
其时,这何尝不是玉荣想表示给一些人看的。
瞧瞧,逸哥儿,她真没甚培养的心思。就想小孩儿平安的长大。
“奴才替自家的小郎谢娘娘的看重。”
小桂子在此刻,那真是跪头了。
哪怕只是一个机会呢。
真能做了皇子伴读,就是祖上冒青烟。
能不能成?
想一想养子。
小桂子在心中暗戳戳的下了决断。
回去就找了师傅,一定要好好的培养了养子。
练,就是努力,死力的练。
学武,一定要学。
学文,也不能落下。
毕竟,哪一个皇子伴读,就没有纯粹的武夫。
秋,天气宜人。
寿康宫。
皇太后与武嬷嬷聊了朝堂上的事情。
为何?
因为有人进宫,来求了皇太后,求了皇后。
这些诰命们,都是来吹一吹风向的。
朝堂上。
慕容国舅的告发,引了宣然大波。
藩王们被镇压了,没想到啊,还有人不服气。
皇陵那儿,已经被废成庶人的皇帝兄长,这一位前废郑王居然还敢兴风做浪?
这一回,慕容国舅首告。
一下子还拿住了人证物证。
这事情闹的大发了。
毕竟,这想一想都明白,这里面肯定牵连甚广的。
谁与藩王勾连。
废郑王能兴风做浪,有谁在后面是帮凶?
想一想,这事情就小不了。
于是,一波一波的诰命入宫,这瞧着来请安,实则就是想探一探宫里的口风。
皇太后是恼了。
于是,闭了寿康宫的宫门。
倒是坤宁宫那边,还是挺热闹的。
“哀家可不想人扰了清静。”
皇太后不想掺合。
天子什么态度?
皇太后没老晕眼。皇太后还是看得明白。
天子想借题发挥。
这时候,谁去挡道,谁就是天子的敌人。
“哀家想不到的,就是皇后倒是胆儿大。”
皇太后的话里,还是意味深长的。
“瞧着皇后娘娘的做派,也是有计较的。”武嬷嬷禀了消息,说道:“最近宫外面,鉴宝阁的生意,可谓是兴隆的紧。”
“那鉴宝阁是内务府办的。这内务府挣的钱子,可是入了圣上的小金库。皇后娘娘敢做的事情,想来是得了圣上的默许。”
武嬷嬷是越说,越觉得有理。
“鉴宝阁。”
皇太后念了念,然后,说道:“嗯,嬷嬷你的话有道理。圣上看着富有四海,福泽天下。到底皇家内库的银子,也是有数的。”
“哀家瞧着,天子是满意皇后的。凭着皇后一心一意给天子捞银子,一门心思为天子着想。天子的眼中,皇后就是一个好。”
皇太后不傻。
满宫的女人,一个个都花销了皇帝的银子。
就是皇后一心补贴了天子。
这等皇后,哪能不好的。
便是皇太后做了中宫的那些年。
那时候,也没耿皇后搂银子的本事。她当年,占了一个贤惠。
耿皇后如今呢?
也是贤惠名声响亮,这是皇帝开口称赞的。
谁敢跟皇帝对着干吗?
当然没傻子。
“秀秀,你瞧着贤哥儿如何?”
皇太后突然转了话题,把话问到了侄孙女这儿,说道:“说说你对你这位皇家表哥的看法。”
“回姑祖母的话,表哥是皇后娘娘生的长子,是正紧的中宫嫡子。上书房的师傅们全是夸赞,满宫上下就没一个说了表哥的坏话。秀秀年少,在秀秀眼中,表哥也是一个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