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杨梅正熟,叶回心特意命人把杨梅洗净放在一旁备用。
叶回心做得羹汤很简单,肉丸番茄浓汤。至于杨梅,自然是别有用处。
番茄去皮剁碎,熬煮成汤,鲜红的浓汤加以调料,顷刻之间就飘散出香味了。
小太监端来一堆黄金打造的精致汤盏,“将军夫人,这外间忙,这些汤盏都是用来盛放你做的汤的。这龙纹的是陛下用的,双凤的是太后娘娘的,独凤的是皇后娘娘的,这……”
小太监一一说道,叶回心淡淡一笑,只把皇后的汤盏记了下来。
宋明清派了的人早和她说过,宫廷使用的用具,根据皇帝皇后皇子后妃身份高低不同,而选用不同的餐具。
叶回心把浓汤盛入汤盏之中,便有人把端着汤盏离开了。
本该做完了饭菜,就该离开御膳房入席的,但叶回心需要为开脱罪名做准备。
于是,叶回心把新鲜的杨梅清洗好了后,便开始下一道菜的程序。
这道菜,可是她的保命符。
一旁负责监督叶回心的掌事太监,分毫不差的盯着叶回心的一举一动,却发现一点叶回心下毒的迹象都没有。
难道叶姑娘怕了,不愿意为他家主子办事了?
掌事太监不敢多言,笑盈盈的把叶回心送了出去,他知道,主子对叶姑娘情分不一样,日后这叶姑娘若是助明王登上帝位,怕是日后权势地位如日中天了。
叶回心才入席,南宫妍就凑到叶回心的面前来,笑着说:“嫂嫂,你不来,宸哥哥都不理会我。”
“他呀!就是话少,你也别嫌他闷。”叶回心笑着说。
木头坐在叶回心身侧,他本不愿早到的,可奈何叶回心就在宫里,御膳房他去不得,只能在席间等着了。
太子和六皇子聊着南明国西边的一个部落,说是那个部落人人武功高强,善于谋略。两人说至尽兴之处,忍不住笑出声来。
皇太后寿诞,皇帝知太后喜静,便只宴请了些亲密之人。
“皇上驾到,太后娘娘驾到,皇后娘娘驾到。”李信甩了一下手中的拂尘,高声道。
刚刚殿内还一阵闹腾,瞬间安静了下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众人齐呼行礼道。
“就是家宴罢了,难得哀家在一日都能见到你们,哀家也甚是开心啊!不用拘束,随意就是。”太后笑着说。
“母后既然这么说了,尔等随意而为,朕不深究过错。”
皇帝扶着太后的手到了坐位,才入了自己的坐。
宫女们鱼贯而入,把饭菜放在了每人面前的案桌之上。
“回心丫头,来哀家身边。”太后招了招手。
正在打量菜品的叶回心愣了一下,连忙去了太后身边。
“母后疼爱灵巧的晚辈,这回心丫头,臣妾瞧着也是喜欢得很呢。”皇后笑着说道。
“哀家喜欢的丫头不多,除了怜儿,便只有回心丫头了。”太后笑着问:“你纤纤十指,做出这般美味佳肴,木家有你这等贤惠儿媳,实属难得。”
叶回心跪拜道:“太后娘娘过赞了,臣妇愚笨,不懂女红琴棋书画,好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臣妇机缘巧合之下拜了师父,没让臣妇成了个一无是处的废人。”
“回心丫头,早就听说了你做了羹汤,可要好好的说道一番。”涵贵妃笑着说。
叶回心立刻解释道:“这羹汤是肉丸番茄浓汤,臣妇知太后近来偏爱软绵之物,于是把肉丸煮的极其柔嫩。虽然这都是一锅出的汤,臣妇知众口不一,就像陛下的浓汤里,有牛肉,而别人的碗里确是没有。”
“母后来的路上就问你是否入席,朕派人下去一探才知你刚入席。却是不知你在这汤羹上花了不少的心思,耽搁了些时间。”皇帝和蔼的看着叶回心,仿佛,他一直都是这么喜欢叶回心这个晚辈的。
突然,叶回心朝太后倾身过去,护卫在一旁的侍卫连忙拉开腰间佩刀。
皇后站起身来,喝道:“抓住她!”
第434章 偏宠
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好好的跪坐在太后身边的叶回心,会突然朝太后的方向倾去。
叶回心身上若是暗藏了凶器,怕是太后此刻会命弦一线。
皇后的一声呵责,全场都静了下来,护卫还没有来得及抽出刀,就被楚嬷嬷瞪了一眼。
叶回心倾到在太后耳边,小声的低语了几句。
而皇后的呵责仿佛成了一个笑话,她见叶回心只是说话,并无其他动作,这才放心了下来。
太后听完叶回心的话,瞬间就笑了。
“你这丫头,不怪哀家疼爱你一场,总归是想着哀家的。”太后笑着抚摸着叶回心的脸蛋,和蔼的说:“日后,多进宫陪陪哀家,哀家喜欢和你说话。”
都说司徒怜是最受太后的宠爱的,可有了叶回心,就显得司徒怜稍逊一筹。毕竟,没有那个晚辈,能和太后这般亲密的耳语。
皇后尴尬的打着哈哈,“回心丫头倒是率性而为。”
言外之意,叶回心明白,大约是说她不守规矩。
“都尝尝回心丫头的手艺吧!”太后也不去计较皇后的话外之意。
太后先是尝了一口,笑着多喝了几口。
皇后见太后多喝了几口,不由得好奇叶回心的手艺,便品尝了起来。
浓汤酸甜可口,皇后忍不住多喝了几口,见众人都吃得兴起,也吃了几口肉,不过片刻,汤盏就见底了。
司徒怜小声的对身侧的宋明清说:“回心做的羹汤可是一等一的好,殿下喜欢吗?”
“喜欢。”宋明清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秘制食方的魅力,想来无人能挡。”
“妾身突然也想学着做些汤,到时候殿下可不要怪妾身做的不好。”
“怜儿,你并不擅长这个。不过,即是你做的,本王自是喜欢。”
“的确,怜儿自小十指不沾阳春水,倒是不大会洗碗做羹汤。不过,怜儿愿意为殿下,学习更多的东西。”司徒怜声音压得更低了,“今晚,怜儿准备了一出戏,殿下可要好好的看哦!”
宋明清不由得皱了皱眉,今晚的确是有戏,是他安排的戏。
司徒怜不同他商量,擅自主张的安排了事情,这让宋明清有些不悦。不过,司徒怜不是一般女子,想来她只会锦上添花,不会添乱的。
为太后布下了菜,太后就让叶回心入席去了。
太子朝六皇子使了一个眼色,六皇子连忙说道:“父皇,儿臣听宫人们议论纷纷,说是有亩产八百的良稻,如今十月过半,这良稻……”
“你倒是知道的多。”皇帝打断了南宫旷的话,继续说道:“不过,你所听非虚,御田庄子上的管事入宫来报,亩产九百八十三斤。两亩田,共计一千九百六十六斤。”
听到这个报数,众人大惊,亩产九百多斤,这是平时的亩产量的五倍了。
“父皇,这功劳不是儿……”宋明清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太子打断。
“三弟劳苦功高呀!”太子颇为感慨道:“父皇一定要好好的赏赐一番。”
皇帝的脸色愈发不好,考虑到太后的寿诞,才没有立刻发作。
“那明儿,你可有什么想要的,或是所求的?”皇帝问道。
宋明清上前一步,跪在地上,说道:“这些都是儿臣应该做的,但君恩不敢不受。儿臣企望能为君为夫分忧,希望父皇让儿臣去封地。”
“去封地?”皇帝倒是没有料到宋明清会这般想。
若是此番他去封地,太子和明王党争之斗便随之消逝。
他这个儿子,看来是敬重太子的,对帝位没有图谋。
亩产将近千斤这事,由朝廷到地方,由南明国到四国,他这个儿子可是得民心的很啊!有意图盖过他之势呀!
“刚刚太子和六弟谈论我南明国西边有一险山,山中住着三年之间就创建起来的部落,他们自立族长,并扬言他们既非朝廷所管,也非江湖之人。儿臣见此险山,正是在儿臣封地地界,儿臣以为,趁这个部落还没有发展起来,先做好准备,以防后患。”
明王主动请缨去封地,若是皇帝应了下来,这对太子而言,是好事一桩。
皇后自是希望明王是真的能去封地,他日她的儿子登上了帝位,想怎么处理明王,根本算不得什么事。
太后撑着身子,楚嬷嬷连忙去扶着太后。
“哀家人老了,最是在意儿孙绕膝下,皇帝,明儿随在外游历,却根本没有应付蛮夷部落的经验。”太后继续说道:“哀家不管你怎么想,明儿开春再回封地也不迟。”
“儿子明白。”皇帝拱手说道。
太后何时站在明王那边了?
众人大惑不解的想,这其间也包括明王在内。
宋明清试探过太后的底,太后分明是不站队的,不管她站不站队,都不影响她日后的殊荣。
“是孙儿不孝,让皇祖母忧心。”宋明清恭敬的跪拜在地上,磕了一个头。
宋明清主动提及去封地一事,他料到父皇不会急着他马上去,只要他不离开,这往后机会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