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爷被自己娘一通教训,吃过晚饭以后,赶紧离开家。
走着走着便到了夏家的门口,想到了下午的情形,犹豫了好几次,才进去找晴儿。
从夏家出来,走到黑暗处,张爷牵起了晴儿的手。
想到他下午的模样,晴儿抿嘴笑,没有反对。
张爷偏头,眼光准确无误的落在了她的嘴唇上,喉结快速的动了几下,声音带了异样,“晴儿。”
“嗯。”
晴儿应着声抬头看他。
张爷头低下去。
“晴儿!”
背后一声喊。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张爷顿时一个激灵,慌忙放开晴儿的手,僵硬的回头。
夏曦站在光亮处,脸上的神色莫名,“你们俩做什么去?”
张爷声音慌乱,“不、不做什么。”
“不做什么赶紧回家,天色太晚了。”
“哦。”
晴儿轻轻的应,抿着唇看了张爷一眼,朝着夏曦走去。
张爷下意识的想要伸出手拉她,刚碰到她的衣角便感受到夏曦不善的目光,赶紧又把手收了回来,眼睁睁的看着晴儿离自己越走越远。
等晴儿到了面前,夏曦转身陪她往回走,招呼也没跟张爷打,“以后晚上别出门,免得爹娘担心。”
“知道了,大姐。”
“姐夫。”
风澈应了一声。
不知道为什么,张爷听出了他声音里的生气,心里又是一个激灵,拔腿转身就往自己家里走。
风澈朝着这个方向眯了眯眼,才随着两人进去。
……
一晃半个月过去,玛瑙的首饰陆陆续续做出来,只要是小件,不超过十两银子的,做出来一件被人抢一件,简直就是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村长也让柱子捎了话过来,学堂盖好了,让她回去看一下。
夏曦来到魏家村,村长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村口等她。
见到她以后,老脸上都是红光,“学堂昨日就竣工了,我让人把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了,才让柱子给你捎了信。”
本来学堂是夏曦掏银子盖的,上梁这样的大事应该请她回来,可在那天商议的时候,夏曦便明确表示了自己不会过来,一切都让村长负责。
学堂用的是青砖,非常显眼,一进村子便看到了,课室十分宽大,窗户更是按照夏曦的要求,做的宽敞明亮,太阳照进去,课室也明亮了不少。
“一共五间,三间是给孩子们上课用的,另外两间让夫子住。照这样的日头,晒个十多日,便能上课了。”
村长喜滋滋的说着。
就因为学堂的事,他在一众村长中出尽了风头,他的腰杆从来没有像这一次这么挺直过。
“夫子的事交给我,我回去后,便让人去找。”
村长今日叫夏曦回来就是询问夫子的事,听她应了,便没有什么话说了,领着她去了红薯地里转了一圈,红薯秧子已经长出来了,绿油油的,满地都是。
“今年雨水充足,红薯长势很好,不出意外的话是个丰收年,我们的作坊这下不愁没红薯了。”
作坊开的着那几个月,村里人的生活明显有了改善,时不时的就有人家飘出肉香味。
这几个月没工做,又被打回了原形,家家户户都过起了勒紧裤腰带的日子。
村里人比夏曦还着急,每日恨不得去红薯地里磕头,求它们快点长,长成了他们便有工上了。
“您得让人多挖几个地窖,等红薯大批量下来的时候,我们再寻一些,再加上我们自己种的,争取明年一年不停工。”
“我也是这样打算的,正好这些时日村里人闲着无事,我召集他们挖一些出来。”
“给他们开工钱,一天还是二十文。”
“这个再说。”
村长并没有应,夏曦免费给村里盖了学堂,挖了个红薯窖再开工钱,有些说不过去了。
“对了,盖学堂还剩了不少银子,你跟我回家,我让钱儿拿给你。”
“先放魏大哥那里,等夫子来了,给他置办一应的东西。”
“那行。”
“咣咣咣!”
铜锣声从村内传出来。
夏曦蹙眉。
“是收赋税的,走吧,咱们回去。”
……
村内,孟林带着两名衙役,敲着铜锣在路上走,村里人听到动静,纷纷从家里出来,询问交多少赋税。
“按人头算,每人五十斤小麦。”
众人倒抽了一口气,一亩地才落二百斤,每人五十斤,要是人口多的,一亩多地的出去了。
“也可以用银子顶,按市面上的价格抵。”
若是搁在上工的那几个月可能还行,可现在……
对着这些人,孟林态度很横,“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村里有作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上工,这些对你们来说可是不多。”
“官爷。”
魏财上前了一步,以前若是碰到这样的情况,他是决计不会第一个上前的,可如今不同了,夏娘子跟他家里走的近,他这腰杆也跟着硬。
“您有所不知,我们村里这作坊早就停了,得等到红薯下来以后才能再开工。”
“有什么区别吗?现在你们交了银子,等过几个月去作坊做工,不就挣出来了。”
理是这么个理,可村里人手头就算有个几两银子,也不敢交出去啊,万一家里有事需要花销,上哪里去弄去。
“赶紧的啊,都回去准备,老规矩,还是在你们魏村长家门口收粮,今日若是交不上来的,明日每人多交十斤啊。”
他这话落,众人正要快步散去。
夏曦的马车进了村,村长坐在前面,老远的给孟林打招呼,“孟衙头。”
孟林的锣槌已经举起来了,听到他的声音又放了下去,“魏村长啊,你回来的正好,赶紧的,招呼村里人把赋税交上。”
今年收成好,家家户户都落了一些小麦,村长还以为和往年一样,一人三十斤,笑着道,“您把铜锣交给他们,去我家里坐着喝茶,用不了一天,我保证您能收齐了。”
魏财迎上前,等着马车停下,道,“爹,今年赋税长了,每人五十斤小麦。”
“什么?”
村长从马车上跳下来,快步来到孟林面前,“孟衙头,怎么回事,今年怎么会交这么多?”
“你问我,我问谁去,这是上面下来的命令,我们……”
话声在看到夏曦从马车上下来时顿了一下,“……”
第586章 大赚(2更)
话出口,想起了县太爷的命令,赶紧又咽了回去,“夏娘子,您怎么在这?”
这话出口,孟林更后悔了,整个平阳县都知道粉条作坊是夏曦开的,他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赶紧给自己找补,“我是说,夏娘子今日怎么会过来?”
“来看看红薯长势如何了,没想到能碰上孟衙头。”
孟林打着哈哈,“是啊,可真是太巧了。”
见孟林和夏曦也认识,村长动了心思,“正好,都去家里坐吧,我那里有上好的茶叶。”
村长从夏曦的马车上跳下来,孟林看的清清楚楚。
知道他和夏曦的关系不一般,孟林就是想去也不敢去了,“不了,今天任务重,除了你们村,别的村也也要催收上来,我们得过去催催。”
村长本想着把他叫家里去,打听一下,为什么今年交的赋税多,听他这样回话,看向夏曦,示意她帮着说句话。
夏曦明白了他的意思,道,“走吧,去叔家里坐坐,他那茶叶还是从我家里拿来的,上等的,我家的茶楼里也很少。”
她开口,孟林自然是不会拒绝的,把铜锣交给身后的衙役,“夏娘子先请。”
夏曦在前,村长陪着孟林在后,魏财颠颠的在最后面。
村里人看孟林对夏曦如此恭敬,顿时引论纷纷。
拿着铜锣的衙役猛的敲了一下,震的众人耳膜一阵生疼,“看什么看,还不赶快回家去背粮食过来!”
众人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去准备。
……
到了家中,村长让自己媳妇去烧水,他拿了几个杯盏放在桌子上,然后拿出保存的茶叶,放在了茶壶中,拿去了厨房。
茶桌摆在屋外阴凉处,孟林还是第一次离夏曦这么近,有些局促。
想要找话说,偏偏脑中是空的,什么也想不起来。
村长回来,他才松了一口气,说话也客气了几分,“魏村长,别忙活了,坐吧。”
村长坐下,先倒了一杯水给他,孟林哪里敢接,急忙道,“夏娘子先请。”
“您先喝,这杯就给她。”
话落,已经倒好,村长递到了夏曦面前。
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孟衙头,今年怎赋税突然提高了,我记得好多年没有这么高了。”
孟林小心翼翼的瞅了夏曦一眼,才回答,“这是上面的命令,我们也不知道。”
村长叹口气,“本以为今年风调雨顺,多落些粮食,村里人日子好过了,赋税却又提高了。”
“谁说不是呢。”
魏财在一边搭话,手里捧着一个陶碗,碗里是茶水,“自从战王爷那一场仗后,这还是第一次交这么高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