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YTT桃桃)


  郭婆子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一边吸溜冻出的鼻涕一边擦泪爽朗笑道:“那俺懂了,老妹子你放心,这样的故事俺肚里一堆一堆的,咱这些清白的农家妇被日子累的死的很是多,我都能给她讲的,一天死一个。”
  童谣镇。
  集市中,出城走亲戚的出城口,买针头线脑会路过的小巷。
  五个老太外加一个宋银凤,分三伙。
  三伙此时,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喊道:
  “回收青砖,红砖,半旧不旧还能对付用的砖。
  买萝卜,红心萝卜,芯里美萝卜,还买,葫芦卜。”


第二百五十六章 我是队长(为月票2850+)
  一户人家里。
  宋福生的大伯母葛二妞,此时蹲在地上,肩膀上背的是从这家借的筐,筐里装的全是破旧的砖块。
  砖块已经装了大半筐,她还指挥让郭婆子里继续往里面放。
  “那你还能站起来了吗?别闪着腰。”
  葛二妞用行动证明,咱没老。
  “都起开,呀!!”葛二妞拽紧筐上的绳,背筐站了起来。
  这家男主人都被镇住了:“……”
  同一时间,马老太运气贼好,她早就带着大闺女凑满了半车砖,此时正在一个染布的小作坊里,跟人磨叽着:
  “就要你这点染料,你收我这些钱?就舀那么一点儿,少收些吧,哪怕少收十文钱呢。你一点不便宜,我心里不得劲儿,这也太贵了,你看我这么大岁数了,我?”
  作坊老板从屋里拐出来,急忙摆手。
  刚在屋里就听见这老太太能愣是为十文钱,不住嘴的说,连续说,叨叨的头疼。
  快别说了,花十文钱买你闭嘴,给你便宜,要受不了啦。
  童谣镇那个出了名的桥下。
  六个小花巾再次凑齐了。
  马老太望着那两台手推车上都堆着大半的砖,有青砖、红砖、半新不旧砖,还有三袋子红萝卜和胡萝卜,感动于姐妹们速度之快、如此卖力。
  她说,都饿了没?我请你们吃饽饽,那头热乎的饽饽刚出来,我都瞧见冒热气了。不饿,咬几口也能暖和暖和。
  她说,没事,不差这一会儿,也没几个钱,别心疼。我刚才跟人唠了十文钱的磕,那卖染料的给便宜了十文钱,我再添二文,就够咱一人一个饽饽的了,别客气。
  桥下,六个小花巾双手抱着饽饽,其实就是刚出锅的馒头,脸上带笑咬。
  吃饱喝足。
  打道回府。
  回府还得去提前说好的地方取货,一走一路过取货。
  刚才马老太在酒楼茶馆和青楼,是大把大把收钱吧,此刻她是大把大把花钱。
  铜板哗啦哗啦往外花。
  小花巾们一刀纸又一刀纸的往车上抱,足足买了十刀油纸。
  打铁铺子前,继葛二妞后,王婆子也生猛了一把,一人就抱出了十二块控制大火小火的铁板子放在车上。
  编蒸笼的杂货铺子前,这回不仅向外搬十六寸鼓捣蛋糕的蒸笼了,还往车上搬特别定制的一层生日蛋糕蒸笼。
  这种蒸笼,要比装普通蛋糕的蒸笼高出一大块。
  以及壮观的,三层生日蛋糕的蒸笼。
  生日蛋糕的蒸笼更要编的高高的,因为将来要装下摞在一起的十寸、八寸、六寸摞在一起的生日蛋糕。十四寸、十二寸、八寸生日蛋糕,十六寸、十二寸、八寸的生日蛋糕。
  六个小花巾抱着这些,都有些看不到前面的路。
  出城了。
  马老太回身看了眼城楼,心想:童谣镇再见,往后我将不会再这么频繁来了,前方等待我的,是更大的奉天城。
  走在半路上时,宋银凤喘着气问婶子伯娘们,累不累?要知道今日推的东西格外多。
  答案是:不累。
  她们和马老太有个共同点,这一生,最不怕的就是受累,最怕的就是受累还挣不着钱。很享受于,别人想挨这份累,他还挣不着这份钱呢。
  又一日后。
  蛋糕房里集结,壁炉闪耀着耀眼的光。
  蛋糕师傅们站成一排。
  送糕师傅们站在一排。
  马老太站在最前方,面对着大家,向前走了一步。
  她腰板挺直,抬头挺胸道:“重新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往后,别管我叫娘,别管我叫奶,别管我叫姐,咱们做工就要有规矩。我,从今往后就是你们的队长,都叫我队长。”
  “队长好。”
  宋茯苓随后也娇笑着上前一步,介绍自己道,“我是你们的总监,主抓生产。”
  蛋糕房窗外,趴着好些个汉子瞧热闹。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望你把握住机会(一更)
  汉子们稀奇啊。
  主要拢共才十四户人家,就有八家老娘在里头。
  想看看老娘在里头,都干啥呢,整的还挺像回事似的呢,人家还发头巾子。
  做蛋糕的头巾子是像大帽子似的,头发都包在里面,是白色带浅绿色的花,你瞅瞅,一个个都分到手里了。
  像他们老娘的头巾子,是粉色花,里面缝棉的,免得出去送货冻耳朵。嗳呦,瞧瞧,一个个也拿到手里,正稀罕地摸呢。
  “谁呀,别挤我。”郭老二冲后面啧一声。
  王忠玉在七八个男人身后跳跃着道:“给我也倒个地方,我么都瞧不见。”
  宋福喜也不做木工活了,小侄女着急要的那种圆桌等会儿再说吧,先瞅瞅老娘和俩闺女,他也跟在王忠玉身后伸脖子翘脚看。
  外面可不止男人们在看热闹,要知道女人们才是最爱议论八卦的主要群体。
  不过,她们凑不上前,人家那蛋糕房里也不让进,就只能十个八个围成一圈,手里忙的活计不停,嘴上也不歇着,一个个都在小声讨论李秀。
  这里面,此刻最膈应李秀的就是朱氏。
  她就纳闷了,老娘连李秀那样的都让进,为么就不让她参与。
  大嫂在里面,俩闺女也在里面,合着就她不行是吧?
  不满意,朱氏也不敢暴露心理,怕传到马老太耳朵里没好果子吃,更怕挨揍。
  妇女们此时都在说,李秀刚才磕的那几个响头,磕的她们在一旁听着头都疼。
  关键是,人家马老娘不让她跪,让她麻溜跟着去烤炉房开会,她却非跪下,还让大伙给见证,说这辈子要是忘本,大伙就可以给她撵走。
  李秀家儿子小宝子,才多大点呀,弄得也跑过来哭着噗通一跪,跪在雪里,抱着马大娘的腿,给马老娘都气着了,说你要再这样,不用你了,你别给我整这一套感谢,本分干活比什么不强。
  就因为这样,他们大伙才晓得,马老太竟然接受李秀进烤炉房,不是出去卖点心,是做点心呀。
  没错,马老太考虑再三,决定给李秀一个机会。
  关于李秀、赵富贵、春花、春花娘,包括赵婆子硬是给儿子的原配媳妇撵走,非要留下李秀给赵家传宗接代,李秀真就有大错吗?李秀那时候为活命只想有个落脚点,换谁可能都选对自己好的。错误更大的是不是赵婆子?春花是不是更应该恨她奶?赵富贵也被女儿搅合的,吃着盆里的惦记锅里的,李秀也就更恨春花。
  这中间的种种对错,马老太认为,都和她无关。
  对啊错啊,真就不是一个人造成的,通过这方面定人品,还真没法定。
  也就是说,使得马老太决定用不用李秀,无关那些,而是她有了恻隐之心。
  她也是年纪轻轻拉拔孩子,她那时候也是不想再找男人了,即使自个带孩子们过日子会很辛苦,那也不想让自个的孩子有后爹,然后还得去给新找的男人生孩子。
  老太太首先是出于这点考虑,她才对李秀说:“你要是真有志气,就想一个人把孩子带好,不想再走一家了,给娃将来带成才将来娶妻,我就拉拔你一把。”
  老太太说完这话后,当时心里还想着:你说她怎么就没这种好命,当年怎么就没人拉她一把。
  第二点,马老太也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准确地讲,是想帮她三儿解决难题。
  因为那天李秀自个分析的话,确实是想在了前面。
  要是赶明开春盖房,或者种地挣工分,反正是只要集体出资,家家户户都得拿出来一部分钱,李秀真够呛拿得出。
  就拿上次按工分分钱举例。
  一大家子加在一起,基本十四户人家每户都能平均分得差不多四五两银钱,李秀,马老太心算了下,也就是半两多,不能再多了,就她一人干活呀,还拿的是女人的四工分。
  长此以往下去,几个月下来到了开春要盖房,李秀掏不出银钱,而且这十四户家,谁家也不可能让一个年轻女人带着孩子住自个家,哪怕偏房仓房也不行,没那么过日子的。
  大伙更不可能帮李秀白盖房,帮分担这钱。
  盖不起,搬不进去,你说大伙眼瞅着吧,到时候就给李秀一个女人带着两岁孩子扔在这要倒塌的小屋,哪哪都不安全,于心不忍。也就是说,帮扶一把不是,不帮扶也不是。
  除非李秀自个挣钱,不拖后腿。
  马老太就想着,她眼下只卖个小蛋糕,还没管理上几个人呢,就难处很多,更何况是她三儿呢,管那么多人,她能帮着解决一个难题就解决一个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