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YTT桃桃)


  本来一起出来卖蒜黄的几个汉子,想继续陪王婆子和宋阿爷家大儿媳一起出去卖蛋糕来着,但是两位老太太没让。说带你们麻烦,瞧你们这形象吧。
  王忠玉:母不是不该嫌子丑吗?老娘那话啥意思。再说他们一个卖蒜黄的,放下菜算完银钱就走,谁还能凌晨出来特意打扮打扮啊。
  所以,几个汉子就没跟着。
  却没想到,贪心的王婆子今日不仅想搞定酒楼,她实在是眼热青楼,她认为那里藏着大商机,能不能挣大钱很是关键,就非要进青楼推销,被几个打手给一巴掌推了出来。
  还让她们滚。
  当这地方什么人都能进?富贵人进的,你们也配。
  也就是说,不仅没推销出去,还连推带搡被骂了一顿,说她们两个老婆子总探头探脑,一看就不是好鸟。
  俩老太太坐在青楼门前的地上,顾不上旁的,急忙去捡掉落在雪里的蛋糕。
  几块“鼓捣”,本是想攀关系让门口人尝尝,试吃,再唠两句拜年磕给她们引荐放进去,没想到此时全废了,掉雪里了。
  王婆子用冻得伸不直的手,扑落蛋糕上的雪,一脸心疼:唉,回头拿家给蒜苗子吃吧。
  宋阿爷大儿媳刚才被推搡的不轻,她是一屁股坐地上那种,揉了下好像磕青了的屁股,吸溜吸溜鼻涕心想:他娘滴,打俺们就打俺们呗,毁俺们蛋糕作甚,这得亏多少钱啊。
  回头,俩出师不利的老太太,在见到自家的小子们,却一句话也没敢露。
  王忠玉问王婆子:“娘,你后腰怎的都是雪?摔啦?”
  “啊,没事儿,蹭哪了吧,扑落扑落就中。”
  奉天城。
  有三儿子宋福生在身边的马老太,气质更从容了,
  马老太的表情,实在是不太像第一次来最大的城。
  尤其是和旁边的田婆子比。
  田婆子表情是无助和不知往哪走的茫然,马老太望着城楼只有稀奇,和眼里带笑,她就像看到了银子在从城楼上往下掉似的。
  酒楼。
  宋福生卖完蒜黄,收好银钱在旁边瞅了一会儿,他就喊大郎和郭老大跟他走,因为他们得赶去买牛的地方,今日都赶不回家,明日晚上能到家都算快的,着急赶路。
  大郎问三叔:“这里只剩我奶和田奶奶能行吗?”
  宋福生站在街上,回头望了眼酒楼里面笑道:“能行。”
  心想:哪是能行,是行的都不能再行。
  那老太太比他还能忽悠,跟人家谈起来的那种自信啊,也不知茯苓怎么给她奶洗脑的,真是让他都刮目相看。
  知道老太太和人家酒楼说啥吗?眼不眨地说,确实在奉天城是新吃食,但在在下面却不是新吃食,是已经风靡了三个县、童谣镇、葭县、云中县的蛋糕,高高兴兴的寓意。
  可今早,不是才向云中县和葭县推销吗?
  还和人掌柜的瞎白话,大概意思是,铺子的经营理念是从下面包围上面的理念,从农村走向城市的意思。
  宋福生离开前,听到马老太跟人订完古早块数后,也已经说到生日蛋糕了。
  说马老太铺子不仅经常接宴会、花会、诗会的点心大单子,让主人家更有面子,一个月里在外县常出99大块的单子,还接生辰点心,且生辰蛋糕一经出现,震惊四座。
  并且这个三层蛋糕啊,也完全可以用在宴会、花会、诗会等场面上,主人现场切开……
  你说都这样了,他宋福生还有什么可不放心的,他个现代人亲自卖蛋糕,也就这程度了呗。
  快要出奉天城时,宋福生叫住大郎和郭老大,说咱们得买些吃的路上带着,因为走到卖奶牛那个地方,不定得啥时辰。
  有时候捎脚的车,它只走一半,人家就拐了,往旁处去了,不一定恰好去卖牛的那个村。
  而且这回,由于郭老大和大郎跟着,虽然能省力也安全,但是不能进空间取女儿给的热乎饭吃了,真得身上备些干粮。
  找了家城边小店,小店啥都卖,包子面条馒头。
  宋福生让包起来十个馒头,又甩了甩水囊问店家:“哪有热水,我想装些热乎水。”
  店家人挺热情,说去后面,新烧的。
  小店后院,宋福生瞅着冻芹菜在心里呀了一声。
  因冻芹菜拿屋里缓缓霜,捣碎了不就仨绿的嘛。能给闺女整出绿色汁,做蛋糕花。
  他还想到,等明年的,上秋收芹菜时,一定要多多留些芹菜根。
  因为,眼下冻芹菜就不要提了,已经没有挽救机会了,就是给它吃云南白药治疗也长不出新的。
  但是明年上秋,留下些新鲜的芹菜根后,就可以栽土里了。
  芹菜还好伺候呐,那个根栽土里后,它自己就往外长。也不用扣大棚什么的,就各家各户多做些木槽子,木槽子里放些有劲的土就行。多种些,一冬天又有个新鲜菜卖了。
  这里的古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
  转身宋福生就出去了问,店家,能否卖我些冻芹菜?
  “你要它干啥啊,我这留着一冬天包包子用的,冬至过年包饺子用的。”
  宋福生带着大郎和郭老大离开后,店家乐颠颠的拿着六十文钱倒空去灶房里找老伴,都不招呼前面的客了,实在是激动的想和老伴唠两句:
  “你瞅瞅,那仨人脑子好像有毛病,非要买咱冻芹菜,你看看,给了这么些钱,我就留了点冬至用的,剩下全卖与了他。”


第二百六十章 差点被抓(一更)
  宋福生这趟出去,可不止是买了头奶牛。
  他还滞留在卖奶牛的那个村还要往前的地方,在那里停留了两天。
  干啥去了?
  买家伙什去了。
  因为听奶牛村的当地人唠嗑说,再往前走,有个小镇。那个镇附近也不知是有个铁矿啊还是怎的,每三年都有新徭役去那干活,会途径他们这里。据说这些人是去那个镇的深山处干活,有甚多的兵丁看守。
  而且当地,铁价也比别的地方便宜,他们村里人添置大铁锅斧头什么的都是去那里买,打铁的铺子也很多。
  宋福生一听,瞅了瞅郭老大和大郎,说,走,家里正好缺东西,上那置办齐,走一趟。
  到了地方,冻得胡子都上霜了。
  打铁的问:“要添置啥呀。”
  宋福生说三十把铁耙子,二十把锄头,还要继续比划,给他闺女做的,一根那种像螺丝似的,能扎在桌子里,然后用螺丝纽固定住,上端是个铁圆盘,能来回转啊转啊转的铁。
  还没等比划完呢,打铁的就急忙制止住:“你等会儿。”
  停下手里的活,用怀疑的眼神巡视宋福生、郭老大和大郎:“你们买这些要干啥?”
  “家里种地用。”
  “谁家有这么多口人?有,也要去掉女人孩子,至多买十把八把的。”
  宋福生说,好好好,那你这里至多能卖多少。
  没想到买个东西还受限制,花钱也费劲。
  打铁的告诉,官府有规定,大户人家采买大量铁制品,都需要具结(一种保证书),要是下面的,就得乡绅和里正给做担保。
  宋福生和郭老大对视,郭老大没反应过来,倒是大郎先反应过来了,三叔的意思是,那咱就分三家买呗,得亏来仨人了。
  总之,最后,三家铁匠铺子,宋福生是一顿大采购。
  便宜啊,这里的铁比童谣镇便宜一大截。
  他还给自个家和马老太家,买了铁锅。
  自个家目前只有一口铁锅用,通四壮和牛掌柜那屋的灶上,放的是泥锅。
  也给老娘家买一口大黑锅,那屋人多,免得一口锅煮饭,要想着急吃饭,还得等饭舀出来才能炖菜。
  都置办齐吧。
  宋福生给马老太买东西,历来钱不钱的,他就没打算要,白给。而且他主动给,从不心疼,心里很有数。但谁要是明示暗示总主动管他要,他就打心眼里膈应,一向就是这个脾气。
  郭老大也和宋福生打招呼,说想要挪用些银钱,也给家里买了口铁锅。
  后来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三个男人站在街上一商量,来一趟确实太费劲,愣是买了十口锅,想着万一家里那些人都缺呢,一趟就带回去吧,指定剩不下。
  最后,三人分别回到三个铁匠铺子里,又提出来了,让打铁的给他们做“尖尖”,草帘子递过去,意思是,弄那种很是尖锐的铁尖,回头要将这些铁尖尖,布满草帘子上。
  你看看吧,就这个帘子,需要打多少尖尖,不要省,俺们不差钱,最好密密麻麻。
  宋福生要买这个,是因为家里大门那,总不能门口也刨坑吧,那来回推车怎办,来回走人也不行。
  可怎么瞅那个门,怎么觉得那个地方是个大漏洞。
  别哪天大型牲口溜溜达达的就凑巧从门进来,尤其是他家屋门正好斜对着大门方向。
  大半夜的再睡的呼呼的,听不着动静,完了牲口再上炕是吧?再叼走茯苓和小米寿是吧?再啃他媳妇一口是吧?到时候他护这个护不住那个,干又干不过,可不中。
  要知道人过日子,玩命挣钱就为吃饱、穿暖、活的好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