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古代搞基建 (星陨落)


  李村长:“……是真的,播种机和收割机真的都是我们制造的。”
  说吧,李村长把流水线的操作方式掰碎了揉细了给王老汉讲解。
  王老汉道,“也就是说你就是一根钉子,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初次听到有关于流水线操作的内幕,王老汉这才释疑,他就说嘛,才几年没见,李老头不应当有此能耐才对啊。
  “算是吧,反正机械我们是一点都不懂,只需要知道做哪一步就行,你还别说,流水线一开,那速度真是飞快。”李村长道。
  王老汉不由在原地转来转去,道,“要是县里也有工厂就好了,这样一来我们自己就能养活自己了。”
  只需要会动手,只要人脑子还没糊涂就能挣到钱,王老汉活了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挣钱方式。
  “工厂听陛下说后期会有的,现在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给安置好,建福利院,然后进行统一管理。”
  “福利院只在郡县建设,全国有59郡,756县,加起来一共建设800多个福利院,至于镇和村的乞儿,也全都挪到县里或郡里,我推荐你为这个县福利院的院长,你可要和那几个老家伙好好干啊。”李村长道。
  “对了,刚开始的时候,福利院的口粮不会太多,你让人省着点吃,陛下现在手里有钱,却没粮,只能先紧着你们住的地方。”毕竟赵燕歌不能为了让福利院吃饱而公款去大肆购买天下粮食,毕竟现在粮食产量跟不上,只能让人省着点。
  王老汉回神道,“你放心吧,我都晓得了,从今以后,进了福利院的孩子们只认陛下和大秦,不再认爹娘。”
  能成为乞儿的孩子基本都是被家里面抛弃的,大多数孩子被抛弃以后很快就会死亡,所以别看这些孩子沿街乞讨辛苦,起码他们活下来了。
  王老汉和李村长感慨唏嘘到,李村长不由想到去了施工队做监工的刘老汉,“我跟你说,我在龙卫遇到的一个刘老汉,和咱们这些人可不一样,他膝下有儿有女的,最穷的那年,他带着全家去沿街乞讨也不愿意卖一个儿女,现在一家人全都进了龙卫,总算是时来运转啊。”
  “做的对,要是我有孩子,也宁愿穷死饿死都不能和孩子分开。”王老汉感慨道,这年头买卖孩子的不多,反倒是家里口粮不够,扔孩子的很多。
  十月怀胎,却当成一个物件舍弃,纵使是为了更多孩子活下去,对抛弃的那个也不公平。
  既然已经把孩子扔掉了,那从今以后就和他们再无关系。
  王老汉看着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们,心里思索着有关福利院的制度,长大以后,如果这些孩子的父母找来了,那就按照他们乞讨的年纪对那些父母进行彻底买断,让这些孩子们彻底的属于福利院。
  如果用孝道胡搅蛮缠的话,那就搬出陛下来。
  天、地、君、亲、师,父母可没有君王大。
  说做就做,全国福利院计划很快就开工,每个福利院都做好了选址,不同于广泛的银行,都开在显眼人流密集的地方,福利院地处偏僻,整体面积广阔。


第94章
  正好,各个郡县刚来了一批新的人手可以派上用场。
  那批人手就是被分配到各个郡县的匈奴人,郡守原本是想用他们挖河道,建城墙的,现在福利院这个工程开工,就直接把人送了过去,再配上一些熟练的泥瓦工,
  原材料一到位,立马就能开工。
  有人带着,哪怕之前没建过房子,也能做的有模有样。
  俘虏被各个郡县划分,和他们一起沦为阶下囚的牛羊马们则被另一批人所接手。
  赵燕歌和公孙起在这其中发现了绵羊的踪迹,绵羊的羊毛蓬松柔软,凑近一看却绝算不上整洁,公孙起摸了摸绵羊蓬松的羊毛,是和兔子完全不一样的手感。
  “汪,汪。”一群已经长成的田园犬看到咸阳宫来了新的伙伴不由兴奋的围绕着羊群转着圈。
  赵燕歌看的心中不由一动,道,“放牧这件事可以交给小家伙们来做。”
  被驯兽师训练了一段时间,小家伙们已经学会了大部分的指令,狗狗本来就是人忠诚的伙伴和朋友,不管是打猎还是看家护院都是一把好手,自然也能充当放牧犬。
  只要训练到位,放牧对狗狗们来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
  公孙起撸着猫,道,“北方部落已经开始臣服,大秦的现有面积是否要进行扩张?”
  赵燕歌道,“自然是要扩张的,尽管那些部落臣服,我们也不能太过依赖,而是要尽快拥有属于自己的羊群和牛群,还有战马。”
  山林地区是养不出什么好马的,要真想得到好的战马,草原放养是必不可少的。
  北方的地盘赵燕歌是不可能放弃的。
  只是现在不急,大秦现在有钱,却没粮,等有粮食以后就是开疆拓土之际。
  北方匈奴,南方百越,既出动兵力震慑,有派遣说客游说,尽管不能把百越和匈奴彻底消灭,却也打开了一个口子。
  赵燕歌查看着两边的进度,百越那边郑循的游说已经慢下来,北方匈奴那边,纵横家出马,手持霹雳雷火软中带硬的劝说,服软的很多,反抗的也不少,不管是哪边都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定的。
  现在更需要关心的是内陆地区,福利院计划负责收纳各个郡县的乞丐,给他们一个栖身之所,并给出了最低的生活保证,赵燕歌用到他们的时候会批下去一笔资金,能够让他们在民间购粮。
  随着春耕的尾声过去,赵燕歌计划中的纺织工厂也建设了起来。
  水转大纺车也被墨家和公输家联手制造出来,因为大纺车体积甚大,占地面广,一个纺织工厂仅需几辆就可以完全满足工厂日常纺织,同时众多缝纫机也被摆放整齐,就等着人来使用。
  不同于机械工厂,走的是流水线程序,工人们只需要自己做什么,并不需要深入了解,这事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
  可是纺织工厂不同,不管是水转大纺车的操作还是缝纫机的灵活使用,都必须得民间优秀的纺织达人和出色绣娘才能被选拔上。
  进纺织工厂的门槛被提高,一下子就刷下去了大部分的人,当然也有民间比较有名气的人,纺织工厂会亲自请人去做工。
  一位四十多岁的绣娘听到纺织工厂的人来请她,连连推辞道,“这可不行,我现在只能教人绣绣花草,眼睛早已经没有了年轻那会的清明,哪能进纺织工厂工作呢。”
  四十多岁,是民间已经做祖母的年纪,老绣娘没有想到她都这么大把年纪了都还能被人上门邀请,心里自豪自己技艺的同时,又叹息于她这双浑浊的老眼。
  自七岁那年开始跟随着师傅学习技艺,一连绣了数十年,曾经清澈的双眸早已变得老眼昏花,老绣娘推辞,不想浪费纺织工厂的珍贵名额。
  “那您来摸摸这块布料,感觉如何?”纺织工厂的人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一块手帕道。
  “是织锦。”上手一摸,老绣娘就说出了布料的名字,和绣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她,现在哪怕眼睛看不清楚了,凭借着数十年千锤百炼的手感也能精准的叫出布料名字。
  摸到锦帕上的花纹时,老绣娘眉头不禁一皱,秀气的指尖不停的抚摸着,愣是感觉不出来这花纹的针脚手法来。
  “这是怎么做到的?”老绣娘连忙把锦帕拿到眼前凑近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总算是看到了那个花纹。
  针脚匀称密集,却有着一股浓重的匠气,给老绣娘一股古怪之感。
  纺织工厂的人道,“这块布料从纺织到刺绣,全都是由机器做主力,人工做辅助完成的,您也看到了,这些刺绣缺少了一股灵气,这才是我们想要邀请您进纺织工厂的原因,作为特聘来调试缝纫机。”
  缝纫机缺少一股灵气,可不是机器的问题,而是出在人工调试的身上。
  一种技艺干了一辈子的人绝对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老绣娘心动了,不是被纺织工厂的人所感动,而是对纺织工厂人口中的缝纫机有了兴趣。
  做了一辈子绣娘,她还是第一次看到机器代替了人工,如果有经验的绣娘搭配上缝纫机,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天下绣娘们眼花的命运。
  有主动报名的,也有纺织工厂出动人亲自去请的,不过几天的时间,人员就已经全部到位,纺织工厂也正式开工。
  纺织工厂的第一批订单就是制作大量的麻布衣,款式为短打,可以非常方便人的活动,这批麻布衣小一批会流入大秦市场内,更多的大头则会被带往西域畅销。
  用霹雳雷火开路,多年前被匈奴人所堵住的西域之路也将重新启动。
  大秦将对外进行贸易来往。
  布匹、玻璃、笔墨、茶叶、盐等,将会是大秦第一批对外交易的商品,纺织工厂现在就是在囤货。
  瓷器珍贵,赵燕歌还不打算拿出来,只给外族准备了造型精美的玻璃,玻璃易碎,宛若晶莹剔透的水晶一般,它的出口价值注定不会低到哪里去。
  纵横家在匈奴部落积极的劝降,大秦通往西域的交易道路被渐渐打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