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毫不犹豫领命,甚至十分庆幸自己来了这一趟,作为一个深谙人心的曹司空,曹操很明白,正面的功劳永远抵不过替主公做些背地里的脏活。
能替主公背骂名的才是真心腹,可惜他还没到这个份上。
姬越还真就没想那么多,对于宫闱里这点勾心斗角的小事,姬越是从来懒得理会的,故而她也没费什么事,派遣凤翎卫将挽月宫包围,对外仍旧是对曹操的说法,她疑心许家有混淆皇嗣之嫌,毕竟嘉嫔防她防到连宫里的女医都不敢用,皇室诞子,竟然没有一个宫里的人手在场,说你混淆皇嗣就是混淆皇嗣。
许秉这两日一直告病在家,他恐慌之中带着一种疯魔般的激动,许家是大士族不假,但他本人既不是家主,也不是嫡脉,全靠女儿得宠才有了如今的位置,他已经尝足了这方面的好处,故而当女儿从宫中传信来,说要谋一桩天大的富贵时,他立刻就意动了。
谁能料到,那九重宫阙之上的尊贵天子,居然是个丫头片子?而他的女儿,却生了先皇唯一的龙种!
许秉用了这辈子最大的聪明才智,以天大的好处许诺宫禁守卫,由夫人亲自入宫,用一个奴子生的女婴从宫中换走了龙种,待那丫头片子再长大一些,藏不住那下贱的女儿身了,龙种也过了最容易夭折的几年,就是他联合各大士族动手的时候!
许秉自己都不敢抱龙种,不错眼地盯着请来的乳母喂奶,眼里带着疯狂的贪婪之色。
曹操从宫中回来之后就立刻调集人手包围了许家,他完全没有遮掩的意思,在姬越给的一点信息量之外,又自己添补了点,选了几个嗓门最大的差役对外嚷嚷,没过多久,几乎所有闲散在家猫冬的官员乃至不少百姓都知道了先皇妃嫔生下死胎,于是联合家人混淆皇嗣的事。
门被踹开的时候,许秉甚至都听不到别的声音了,满脑子都是龙种被寒风吹打的哭嚎声,他下意识地要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抵挡寒风,下一刻人就被按在了地上,一剑柄打得昏死过去。
曹操也没想到许秉真就那么大喇喇地把婴儿放在家里,他有没有想过后续的事情?联络过盟友没有?什么都没想过只凭着脑子一热就想谋国?
曹操也服了,直接命人把许秉押下。
许家满门入罪,按理这种罪名是要株连九族的,但许氏是南地大族,一旦诛连至少死伤上万,姬越就开了恩,只让许氏一族以官抵罪,其余不论,嘉嫔与其父母密谋混淆皇嗣,虽然拒不承认,但证据确凿,又因嘉嫔乃是先皇妃嫔,姬越对她稍微容情,一杯毒酒送她上路,许秉与其妻按律五马分尸,被买通的宫门守卫和两个宦官当街斩首。
挽月宫的宫人有不少甚至都不清楚内情,姬越也没有过多牵连,只杖杀了十几个明确参与换子的宫人,剩下的宫人没动,她的女儿身有太多人知情,全都杀光未免太过残暴,姬越又不打算隐藏一辈子身份,于是只把这些人禁在挽月宫里,等再过几年就遣散出宫。
至于被嘉嫔用来换子的女婴,由于女婴一家都被许秉杀了个干净,姬越便把女婴送去了曲沃的育婴堂,这种育婴堂专门用来收养婴孩,等到婴孩长大,再按年份偿还一笔“养育银”,也是由姬皇首开先河。
嘉嫔之子在一个深夜葬入先皇的陪陵。
一场注定不会在史书上留下痕迹的宫闱秘事带来的郁气渐渐被临近年关的喜庆冲散,姬越有些疲惫,她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对一个异母弟弟也没有什么不忍,她只是痛恨自己的弱势,弱势到连一个婴儿都要忌惮,她想完全掌握局势,还要花一段不短的时间。
余波未过,姬越一连几天无论走到哪都是冷飕飕的,朝会上甚至没人敢和她多争辩几句,也就在这个时候,柔然郡守派人来报,称入冬之后大雪频频,连日来积成雪灾,百姓房屋倒塌,无以为继,郡中无余钱,请求朝廷拨款赈灾。
柔然是苦寒之地,武帝当年脑子一抽打下了柔然,结果年年报灾,岁岁要钱,姬越也没有多想,按照往年的份例拨了一些钱粮,由粟官窦英派人北上押运。
然而晚间姬越忽然想起此事来,用金台窥看时,却见柔然草原虽然苦寒,但百姓家家户户闭门不出,火旺毡暖,有衣有食,丝毫没有雪灾的迹象。
换句话说,这个郡在骗她的钱。
☆、第32章 人比花娇的后生
柔然地处漠北, 是晋国境内唯一一个完全依靠游牧生存的郡,柔然人以毡帐为屋, 按季追逐牧草择居, 按照当初并入晋国的条件,柔然郡不交税赋,晋商要以正常价格收购牛羊,以保障柔然人的生存。
武帝之前的柔然远没有如今省心,一到荒年就南下劫掠, 死伤多少也不消停, 草原民族的想法简单得就像一群狼, 饿了就要捕猎, 武帝朝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打下漠北,然而经过多年休养生息, 柔然郡的人口飞速增长,贫瘠的草原渐渐无法满足柔然人的需要,也不知道是哪一年起了雪灾, 报上去之后就有晋人送来大批粮食和银钱,柔然人全都惊呆了。
之后柔然就年年报灾了。
姬越也是通过金台回溯才发觉这竟然是柔然郡的惯例, 以正常的思维来看, 一个地方虚报灾情,必然是有官员欺上瞒下从中取利, 但柔然还真不是, 赈灾的粮食和银钱几乎是按户上门发放, 和鲁地也不一样, 几乎整个漠北草原就没有不知道每年过冬的物资是由晋人提供的,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对这些物资无动于衷甚至咒骂,绝大部分青壮对晋国的归属感很强。
柔然郡也是晋国六十二郡之中,最有武帝遗风的地方,当年武帝对柔然草原的各项政策如今仍然落实在第一线,柔然出身的官员都还居住在毡帐里,生活和普通柔然人并无区别,除了生活习惯不同,柔然郡几乎可以算得上民风淳朴。
姬越满腔怒火渐渐压下,转而思考起了柔然报灾背后的隐情,其实柔然郡比义渠国都要穷,羌人虽然以放牧为生,但还是会种植一些作物,柔然所在的漠北草原却贫瘠荒芜,种不出庄稼,并且靠放牧为生就注定无法聚居,柔然很少有太大的部族,也导致了往年冬日一到,就会有很多人冻死饿死,事实上自从柔然郡并入晋国之后,柔然人就趋于安逸了。
亲眼见过柔然骑兵强悍的战力之后,姬越对武帝的雄才大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他在柔然推行的各项政策也理解了不少,花费一笔少量的钱财,把彪悍的群狼豢养起来,历经数十年,终于变成了顺服的猎犬。
如果不是这次的报灾事件,姬越还注意不到这个贫瘠的柔然郡,想到柔然骑兵的战力,姬越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狼已成犬,正该是得用的时候,她已经连奴子的主意都打上了,没道理放着柔然那么大一个郡,那么多马背上长大的精壮汉子不用。
这就是天然的骑兵场啊!
姬越一下子来了精神,正在这时,窦英到了,姬越叫他来原本是为了柔然虚报灾情的事情,现在不用了,她不光不准备计较此事,还要在募兵之前,尽量安抚柔然人的情绪。
然而窦英匆匆赶来,也是有事情要报的。
柔然与中原相隔太远,窦英也没神通广大到那个地步,他来之前,是以为姬越知道了他最近的动作,让他过来解释的。
然而姬越却让他准备一批军粮,这个数目是她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才定下的,柔然人对银钱不是很看重,基本上实行粮本位的货币制度,以粮易物,募兵的军饷折算成粮食正好。
窦英便把之前准备好的一肚子话压下,老老实实记下了姬越的要求,今年不是丰年,但国库丰盈,抄没了鲁地的士族之后,大部分的钱粮都充入了国库,留了一部分作为军费,不抄不知道,士族千百年积累实在丰厚,仅仅是三百里鲁地的大小士族,积存的钱粮就能抵上国库数年收入。
君臣商议完柔然郡的募兵事宜,姬越这才开口道:“近来有不少官员弹劾卿滥权行事,窥伺私田,卿有何话说?”
姬越的语气听不出好坏,窦英也没有揣摩上意的意思,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衣襟,对姬越稽首一礼,大声地说道:“禀陛下,臣有话说!”
姬越道:“但讲无妨。”
窦英深吸一口气,说道:“臣自任粮税官以来,亲眼见朝中多年弊政,士族贪占田亩,垄断盐茶,平民无良田,苦耕度日,农耕是社稷之根本,任由士族把持下去,绝非兴国之道!”
这一点姬越是清楚的,她登基时间还不算长,就已经和士族摩擦不断,不是因为她这个皇帝当得有多不得人心,而是她动了士族太多利益,但这些利益伤筋动骨吗?不!
窦英所提的才是士族千百年来真正的根基,天子御万民,偏士族在中间过了一道手,将万民脂膏刮去一层,再转呈天子,天子反哺万民时,再被士族刮去一层,一来一往,士族因此而兴盛。
杀尽鲁地士族的天子剑还在滴血,姬越认为不应该在此时动手,故而只是说道:“亘古之弊病,非一日之寒,卿的意思朕知道,但此事应当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