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她是真心实意的。
穿到这么个陌生的古代农村,是眼前的这两人给了自己温暖,并为自己遮风挡雨,所以她也要竭尽全力、力所能及地为她们做一些事。
翌日,顾婆子早早出发去翻地。
梅氏要收拾屋子、拆洗被褥,顾乔负责在家里帮忙。
过了一个冬天,被子都带着些许潮气。
梅氏手脚麻利的挑开了缝制的线,然后把被面拆了下来,扔进木桶里,又在院里撑起竹竿,将发黑的破棉被抱到了竹竿上挂着,等着一会儿太阳出来曝晒。
弄完这些,她又将冬日的衣物那些也收了出来,该晒的晒,该洗的洗。
顾乔拿着棒槌,跟着梅氏一起下了河。
她们家就只有两床被面,其他的全部随着当年的大火付之一炬了,所以娘俩必须抓紧时间先把被面洗出来拿去晒,保证今天就能干,这样今晚才不至于睡光棉被。
顾乔手小,没什么力气,就负责洗小衣。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梅氏便将两床被面洗好了,顾乔也把小衣洗净拧干,放到干净的木盆里。
梅氏则把被面的两角收拢并在一起,让顾乔握住不动,然后自己抓住另外一头,顺着一个方向拧动。
很快,被面就变成了麻花形状,水也被拧了出来。
“娘先回家晾被面,马上就回来,你在这洗衣服,记得离水远一些,别掉河里去了。”梅氏叮嘱道。
“知道了,娘。”
顾乔乖巧应了,然后继续洗她的衣服。
突然,眼角余光扫到一抹白影,她不禁扭头过去,就看到一只白鹭从河面上低低掠过,白色的翅膀张开恍若扇面,然后俯身叼起一条银色的小鱼,在河面徒留一圈圈涟漪便振翅飞走了。
清晨的河面还笼罩着未曾散尽的薄雾,如蒸腾的云烟。
两岸是青青翠柳,身姿婀娜,与河底里随着水波摆动的柔软水草相呼应,共同起舞。
白鹭穿过晨雾,掠过柳梢,没入了更远处的青山嶂里,消失不见。
顾乔不禁看痴了,手上一松,衣服便被流动的河水带走。
“哎!”她急忙追了上去。
追了大约七、八步,俯身伸手一捞,总算是逮住了衣服一角。
“呼。”她吐了一口气,不禁撑着岸边的白石歇气,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随后甫一抬头,就看到有老农撑着竹排,逆流而来。
那老农身上挂着渔网,将竹排撑住在河中固定后,理了理网,随后挥手一撒,渔网便没入河中。
就这一会儿,日头已经出来了。
阳光穿透晨雾,等抵达河面时,只剩下似碎金般闪烁的柔光。
而老农慢慢收拢他的渔网,渔网里也有银色的光芒在跳跃闪烁,那是老农刚捕捞起来的鱼儿。
顾乔站起身来,忍不住翘首以盼,想看这老农究竟捕了多少鱼。
随着老农取鱼的动作,她在心中默默计数,等到中途,却发现老农的手突然一翻,就把捉住的鱼扔进了河里,紧接着又扔了一条。
“哎!”她忍不住喊道。
老农听见声响,动作一顿,不禁扭头过来。
顾乔大起胆子,忍不住问道:“伯伯您好,您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捕上来的鱼扔掉啊?”
一边说着,她一边迈步,沿着河岸朝老农的方向靠近。
老农不禁笑了,“鱼儿太小,放回去,等长大了些再捞起来。”
顾乔略微诧异,这古人,倒是懂得节制索取的道理。
在她那个时代,人们发明了用电捕鱼、用药捕鱼以及用鱼雷炸鱼等等,一出手就是无论大小,全部覆灭,以至于后来提倡环保,人们又不得不购置鱼苗来往河里放生。
但即便如此,私底下那些粗暴捕捞因为没有明文规定,还是屡禁不止。
想到这里,她不免敬佩起古人来。
明明食不果腹,却还能坚持大自然休养生息的原则,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实在是太难得了。
她不禁朝那老农投去钦佩的目光。
可等她看清老农手里的鱼时,心中有个念头便浮了出来,她忍不住问道:“伯伯,您这小鱼能送我吗?”
第29章 老农赠鱼,布艺袋子
“丫头,这鱼太小了,不能吃。”老农讲道。
“我不吃它!”顾乔连忙摆手,“我就是想拿回去养。这两天我在小沟渠也只找到十来条鲤鱼苗,这鲤鱼比我捉的还要大一些,更好养。”
“你要养鱼?”
“嗯,我是顾家村人,伯伯您经常在这里捕鱼吗?我家穷,没有什么好东西,要不等我的鱼长大了,我给你送几斤大鱼?”
“哟呵,小丫头语气不小!你告诉我,你打算怎么养鱼?你家有鱼塘?”
顾乔摇头,随后将自己准备稻田养鱼的打算给这老农说了。
她知道,如果不实话实说,这老农一定不会将鱼苗给她。虽然,就算坦白交代了老农也不一定给。
她倒不怕自己的想法被剽窃,反正她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如果有人愿意信她,因此饭桌上多了两斤鱼肉,她也乐见其成。
果然,老农见她说得认真,又问了两个与顾婆子相似的问题,听她答后,不禁哂笑,说道:“行吧,给你了。”
“真给我了?”顾乔仍不敢相信,声调不自觉的拔高,溢出欢喜。
老农笑而不语,撑着竹排朝她的方向划了过去。
“拿东西来装啊。”
“哦!”顾乔闻言,急急忙忙地往洗衣服的那处走去。
老农撑着竹排逆流过去,然后靠岸停住。
顾乔把脏衣服全部倒在了石头上,然后把木桶装了小半桶水,提到竹排旁。
“丫头,你用这木桶装鱼,会有腥味,你家大人不说你?”老农看了不禁笑。
顾乔挠挠头,“顾不上了,回头我使劲洗洗就好。”
老农见她天真可爱,再次哈哈笑了起来,也不再说什么,就把渔网上剩下的小鱼都给了她。
顾乔却只要鲤鱼,其他的鱼都给放生了。
“不贪心,倒是个好丫头。一会儿我再捕到鱼,还给你。对了丫头,你是顾家村哪家的女娃?”老农不禁问。
“村尾顾家,我祖父单名一个盛字。”
“原来是梅姑的孩子。”
“您说什么?”
“我说,我这年纪都可以当你祖父了,你应该叫我叔祖,可不是伯伯。”说着,老农放声大笑起来,然后撑着竹排走远了。
“哎,伯伯,不是,叔祖,您是哪儿的人啊?”
老农却已经撑着竹排背对着她,哼起了渔家调子,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顾乔只能目送着他渐行渐远。
这条河流名为晒金河,此时日头已盛,阳光洒在河面,映着河水波光粼粼、灿灿发光,故而得名。
梅氏今日为了方便清洗被面,选择的这一处水比较深,以防清洗时被面刮到河底石头上的青苔,这也是为何顾乔能遇见老农捕鱼的原因。
若是往常那浅水滩洗衣,必然无法相遇了。
梅氏去而复返的时候,就看到顾乔身旁那堆脏衣服,不禁惊讶出声,“你都倒出来干嘛?”
“娘!”顾乔立即站了起来,随后有些支支吾吾,然后用棒槌戳了戳不远处的木桶。
梅氏看到那鱼,不禁诧异,“这是?你从哪儿弄来的?”
“有个渔民叔祖给我的。”
梅氏略微皱眉,随后不禁一笑,“你个丫头,倒招人喜欢,那你拿了叔祖的小鱼,有没有道谢啊。”
顾乔仔细想了想,她还真没来得及说谢谢呢。
“我忘说了,娘,一会儿他还会回来,我一定记得说。还有,我给叔祖说了,等我的鱼儿养活长大后,我就送他几斤。”
“你这丫头,总爱说大话,要养不活呢?”梅氏无奈。
“我不说了嘛,养活才送,要养不活我也没办法啊。”顾乔扁了扁嘴。
梅氏和顾婆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梅氏胆小谨慎,总觉得顾乔的想法天马行空,因此常充满质疑;顾婆子同样也觉得不可思议,却愿意相信顾乔甚至放手一试。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顾乔和顾婆子更容易说到一块儿去。
但梅氏对顾乔也很好,所以她不能理解自己,顾乔也想得通,毕竟她是个古人。
“娘,幸亏你把小木盆拿来了,我们快洗衣服吧,一会儿还得回去收拾屋子呢。”她只能岔开话题。
梅氏倒也不生气,只是怕她爱说大话以后得罪人。
母女俩便重新蹲了下来开始干活。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那老农又撑着竹排过来了,还给顾乔带了几十条鲤鱼苗子,最长的有大人拇指那么长。
“七叔?”梅氏惊讶出声。
“这鱼是我给丫头的,不是给你的。”老弄摆了摆手,打断了梅氏的话。
梅氏欲言又止,看着一老一小凑在一块捉鱼,鼻头略微酸涩。
“谢谢外叔祖。”顾乔这次记得感谢了。
听到是“外叔祖”而不是“叔祖”,老农挑了挑眉毛,不禁叹道:“你个聪明的小丫头,行了,记得鱼儿长大了,提两条来给外叔祖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