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爷,你在看什么?”
头发稀疏的老大爷有些不自在的抬起头,指着报纸上的一块板块说道:“我在看这个,很好的故事。”
学子低头看了一眼,从那并不严谨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出,这绝对是家的文笔。
“老大爷,请问你喜欢看吗?”
听到这样的话后,老大爷笑嘻嘻的点了点头。
“喜欢,非常喜欢。”
学子听到这个答案,不由得抽了抽嘴角,脸色扭曲。
不过他很快就掩饰了这样的表情,顺便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老大爷,在下能问一问,你为什么喜欢看吗?”
“这个,”老大爷有些为难的抓起了报纸,憋了很久才憋出一句话来。“很好看,很有趣。”
学子装作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又问道。
“那老大爷,你平时会看论语,道德经,韩非子等这样的书籍吗?”
老大爷笑着说:“你说的这些,我这个老头子都听说过。不过我是不看的,最多买一套收藏起来。”
学子心中紧张极了,可是还是仿佛不经意一般的问道:“为什么?”
老大爷毫不隐瞒的说:“看不懂。”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如同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学子的身上。
他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家的文字简单到粗俗,可是还是有那么多人捧场。
其实原因很简单,普通人都看得懂。
而不是像那些文学巨著,一般人根本就无法理解。
学子憋了很久,憋出了一句话。
“其实你可以请教他人,弄懂文字间的含义。”
听到这样的话后,老大爷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老头子我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低声下气的求别人?”
不配拥有姓名的学子:“……”
我有一句妈卖批,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一群学子们走访了很多人,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
如果有些东西不接地气的话,那么捧场的估计只有一小撮人。
诸子百家的文学巨著,难道不好吗?
不不不不不,非常好。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看不懂的就是看不懂。
大秦帝国的老百姓们虽然不是文盲,可是不代表他们就能够看懂那些文言文。
秦始皇让人培养他们的目的,主要是让他们能够看懂大秦帝国的公文。
话又说回来,大秦帝国的公文早就改革了。
以前由于使用的竹简的缘故,为了节省竹简的开支,公文也是用的文言文。
只是自从全国扫盲之后,文言文就不是主流了。
为了让普通人也能够看懂公文写的是什么,秦始皇带头使用大白话。
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年过去后,大白话早已经深入人心。
大秦帝国的公文先不提,先说说家的出版书籍。
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套标点符号,配合着大白话形成了出版的特殊风格。
不说里面的内容怎么样,只说这样的风格让普通人也能够看得懂。
再加上家的故事多种多样,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子们在了解到这一点后,准备改革。
不说变成家那样的通俗易懂,总之是要让普通人能够看得懂。
打个比方。
比如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求问,这是什么意思?普通人能够明白吗?
不用问也知道,普通人是不明白的。
所以要有人把这句话的意思标注出来,让普通人也能够明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些学子们说不上是胆大包天之辈,可是也是一个非常有行动力的人。
于是他们自己给了注释,并且请人帮忙出版。
不为别的,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家的学说。
或许这样做是真的有好处吧!不少人渐渐关注于诸子百家。
当诸子百家的人察觉到了这一点的时候,矛盾也开始了。
不为别的,只为那些学子们的注释,难道就是标准答案吗?
无数人不服气,给出了属于自己的注释。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注释泛滥成灾。
老百姓们只觉得头晕乎乎的,完全不知道该买哪一本。
总觉得这也好,那也好,分不清对错。
由于注释的缘故,短短时间内,不少诸子百家内部开始争斗起来,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内斗。
比如说儒家,各种各样的流派数不胜数。
一个短短的句子,也能够相互斗的明火执仗。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短短的一句话,明面上就有六个观点。
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二: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
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
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
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人民守法善良的,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人民愚昧暴戾的,要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
不过是一个句子而已,云清流都看得头晕眼花,更别说是无数的典籍了。
至于老百姓们,他们总觉得自己更懵逼了。
以前是完全看不懂,现在虽然看得懂了,可是看得糊涂。
同样一个句子,那些人到底是怎么搞出相反的意思来的呢?
对于这样的情况,秦始皇表示赞赏。
因为那些诸子百家内斗了,得利最大的却是他。
不管是哪个方面,皆是如此。
最重要的是这些家伙忙着内斗,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外搞事了。
话又说回来,家的标点符号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自然是云清流搞出来的,把现代的标点符号照搬了一套出来。
因为她喜欢看,所以希望按照自己的标准来。
那种看还要自己断句,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不仅仅如此,她还改变了文字的书写方式。
由于足见的缘故,人们习惯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可是云清流不习惯啊,也不愿意去习惯。
所以为了自己着想,她要求家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如此无礼的要求,家怎么能同意?
他们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准备按照自己的方法来。
只是大秦的公文突然变了,变成了有人要求的那个样子。
家们立刻就懂了,笑眯眯的从了心。
毕竟大秦的公文都变了,那一个提出要求的人,肯定是他们惹不起的人。
家出版的书籍从一开始瞄准的销售对象就是老百姓们。
他们虽然认识一些字,可是却没有正经的读过多少书。
所以对于文字的分布并不是太了解,所以也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
再加上大秦帝国的公文也是那么样的,他们只以为自古以来便是那样的,没有多少怀疑。
反倒是诸子百家不乐意了,暗戳戳的嘲笑。
自古以来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格式,现在居然有人反过来,真是哗众取宠。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家也不想的。可是他们不能不做,要不然出版的事业都进展不下去了。
或许连家自己都不知道,家的守护人是太华夫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云清流喜欢,并且想要看更多更多的。
为了看,她甚至耽误了修行。
即使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还没有看完的时候,她都不会去休息。
古代的照明方式非常落后,即使是皇宫也是多弄几个蜡烛。
云清流对此非常不满意,所以翻出了自己久久不用的手机。
那么多年过去了,手机还是那副样子。
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
周围的宫女们不明白太华夫人想要干什么,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随时准备汇报上去。
可是在下一秒,她们就不受控制的闭上了眼睛。
因为那一个还没有手掌大的玩意儿发出了剧烈的亮光,映衬的一小块地方宛如白昼。
云清流才不管宫女们在想些什么,面无表情的拿着手机照明。
不得不承认,这种手电筒的照明功能实在是太好用了,比那些蜡烛还要好用。
毕竟使用蜡烛的话会产生灯火摇曳的效果,用来看书很容易伤眼睛。
可是手电筒就不同了,无论什么时候产生的光亮都是一样的。
有的时候,云清流不想用手电筒了,还会自己生产小光球。
那个模样,就如同传说中的夜明珠一样,照亮了四方。
相似小说推荐
-
穿书后成为豪门团宠 (西瓜芝芝) 2020-10-09完结201 974安宁穿书了,穿成校园文中的偏执女配,这个女配是刚刚被找回来的豪门千金。不少人嘲笑她...
-
穿成了宠妃的陪嫁丫鬟 (路子垚) 2020-10-08完结209 1237顾烟刚参加完毕业典礼还未一展宏图就惨死车轮之下,等她醒过来便成了云贵妃身边最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