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种田文女主说要称帝 完结+番外 (云清流)


  只是他们是将军,是要一点脸面的,所以不能明目张胆的上去蹭饭吃。
  七月中旬的时候,战争又一次开始了。
  大华的军人们勇敢地冲了出去,大杀特杀。
  赵国和郑国的士兵们也不能干看着,同样释放了心中的魔鬼。
  刹那间,血与火交织,奏响了一篇英雄史歌。
  一场战争下来,留下了无数的尸体。
  虽然并不到总人数的一层,可是还是颇为壮观。
  由于大华军人们的加盟,这一次不再是赵国和郑国联军被打的节节败退,反而是对面的联军退走了。
  同时,对面的那一个不知道能够维持到何时的联盟也知道了,赵国和郑国找到了新的盟友。
  好不容易的一场胜利,让赵国和郑国的士兵们大声的欢呼。
  因为他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说不定还能打下一定的地盘。
  郑国和赵国的大王也非常开心,拿出一部分的粮食出来,犒赏三军。
  然而对于大华的军人们来说,那几头猪羊肉都不够看的。
  还有那一坛又一坛的酒,当兵的人可不能喝。
  毕竟在战场上喝酒可是大忌,一不小心就可能输了战争。
  不过这到底是两位大王的好意,段小月选择了接下来。
  只是在两国士兵们再一次过来蹭饭的时候,正大光明的把那些粮食给了他们。
  说实话,在得到这一个微妙的消息的时候,两位大王脸色有些不好看。
  因为大华的军人们虽然没有开口,可是字里行间中都透着一股嫌弃。
  两位大王咬牙切齿的想:这么好的东西都不吃,你们还吃什么?
  直到他们听说了大华军人们的伙食之后,整个人都羞得脸红脖子粗的。
  怪不得大华的军人的战斗力这么强悍,原来一直是为好吃好喝的供养着。
  话又说回来,大华的粮食是怎么来的?
  瞧瞧这些士兵的吃喝,绝对能够拖垮一个国家。
  为了得到这个答案,他们不仅自己出手探听套话,也让手底下人却这么做。
  可是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什么都没有打探出来。
  ******
  段晓月那边的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云清流也在考虑如何治理郑国和赵国。
  大华一向是稳步发展,慢慢的蚕食其他势力的土地。
  然而现在一下子得到了那么大的地盘,这就让她有些不知所措了。
  于是除了原来的边界线上,那一些种田人员仍然在慢慢的往前用植物覆盖地盘。
  其余的原本属于赵国和郑国的地方,什么也没有改变。
  对于这样的情况,云清流是不能忍的。
  明明都是自己的地盘了,为什么还不能够改造?
  想想都觉得憋屈。
  可是话又说回来,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
  左思右想了一番,云清流找不到任何答案。
  于是便想着过几天开会的时候,问一问手底下的人。
  不过当天晚上,她看到了一张白纸。
  毫无疑问,又是系统送过来的。
  系统这段日子越发沉默了,感觉就像是真正的机械一般。
  不不不不,连机械都算不上。
  仔细想一想,都好几年的时间了,连一句话都没有说。
  耸了耸肩膀,云清流不以为然。
  不管系统变成什么样,她都不会关心。
  伸手拿过那张白纸,目光在上面一闪而过。
  云清流一眼就看到了那一条长长的评论,不由的仔细看去。
  发行货币的话要小心通货膨胀哦,货币流通起来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每年发行多少,财政的预算,军费的支出,外交,税收,银行的开办,政策的扶持,都是很复杂的东西,尤其是科研这种长时间才能看到收益的支出,发行货币的基本规律要遵守啊
  又看了看这个小可爱的名字,还是斩马刑天。
  云清流摸了摸下巴,心想这个小可爱该不会是学经济的吧?
  看样子有点像哎,瞧瞧这话说的多好呀!
  除了这一条太过明显的评论之外,还有其他好几条评论。
  说的是有关于怀孕少女的事情,说是要男女双方都要严惩。
  还有一位小可爱交代,可以尝试制作避孕套。
  云清流对于她们的说法非常赞同,不由的点了点头。
  没办法,谁叫她们说的好呢?
  看完评论后,云清流又看向自己的数据。
  今天仍然没有地雷
  簌簌听雪,关键词已屏蔽,“ ”,芳草给自己灌溉了营养液。
  现在的营养液总量为17415。
  至于收藏:5080……


第183章 番外(十九)
  (二)
  标题:如果云清流真身穿越到历史上的秦朝


正文:
  前提提要,诸子百家之中, 家发展的又快又好。
  其发展趋势超过所有, 短短几年间就将其他学家压在了脚下。
  实际上,不仅是其他学家不明白, 家自己也不太明白。
  当家特制的一本又一本的集发出去之后,一个个家就寄了故事过来, 说要为家的发展尽一分心力。
  自己人写故事过来, 说是要传播出去。
  家负责刊印的那部分人觉得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便答应了。
  由于东西卖出去后赚了一点钱,他们还取了一部分钱寄给了那些写故事的人。
  之后越来越多的自己人写故事过来了, 也有越来越多的书籍出版。
  在这样的过程中,家就慢慢的做大了。
  整个过程,堪称魔幻史诗。
  家的人回想起来, 都有些觉得不可思议。
  什么时候家的人那么多了呢?简直源源不断, 数也数不清。
  虽然有的人写的故事并不好,文笔差的一逼。
  不过那也不要紧,有专门的人把故事提炼出来,再进行加工、出版。
  本质上, 家看重的是故事,并不是文笔。
  反过来,如果有人的故事不怎么样, 文笔却是十分美丽。
  那么无论怎么样,这样的故事也不会拿出去出版的。
  当然那些文字优美的人也不是没有出路,就是把别人的故事重新加工, 得到一份润笔费。
  不管是为什么,家是发展的很好的。
  由于在秦始皇的高压下,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些许字。
  因此家出版的书籍上面的文字,老百姓们是看得懂的。
  再加上现在的书籍是真的便宜,他们又有固定的金钱来源,从不担心吃饭的问题,因此也有余钱购买。
  反倒是其他学家出版的书籍,虽然受到众人的追捧,可是买的人却不多。
  问一问原因,不过是最简单的几个字,看不懂而已。
  是的,看不懂。
  毕竟那是文言文,极难理解。
  家就不同了,虽然直白通透了一点,可是恰好让老百姓们看得懂,读得通。
  一个是不容易读懂的文学知识,一个是直白通透的民俗故事。
  两个放在一起对比,很容易就能明白为什么家的故事卖的那么好了。
  别的先不说,先说说家对于自己人的理解。
  所谓的自己人,其实就是认同家的理念,并以此做事而已。
  至于和其他学家一样要通过考核才能加入某某家之类的事情,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因为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原本就发展不好的家,就更发展不好了。
  由于这样的规矩,家就在这新时代占了便宜。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认同了家,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家的一员。
  比如那些投稿的人,无论以前是不是家。
  其实按照这个时代的人的标准,他们已经是家的人了。
  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学家的人投稿,他们又是哪一家的人?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
  宽敞明亮的房间内,无数人拿著书籍摇头晃脑的学习。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字,明白基础的道理。
  至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用理会。
  说白了,其实就是扫盲班。
  义务教育都不知道实行多少年了。
  老一辈的除了先天不良的那些之外,全都认识字。
  这要是换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前,是万万不可能发生的好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学习。
  反正一个钱都不用花,再加上孩子不去学习的话罚的都是家长,所以他们也就没想着搞什么小动作。
  再说了,现在不读书都不行啊,所有的孩子都读书了,偏偏有一家的孩子没读书,那不得丢人丢到姥姥家。
  读书并不是那么好读的,特别是在启蒙这一时段。
  如果大部分的孩子都无法理解,那么教学就失败了。
  话又说回来,在这一个阶段也是最容易搞私货的。
  比如儒家教导的论语,道家教导的道德经,墨家教导的墨子,法家教导的韩非子……
  至于老百姓们懂不懂,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懂得人自然懂,可以吸纳进学派之中,不懂的人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再多的要求就不好了。
  那些学习能力或者某方面特别突出的人有了进阶渠道,以后会跟随老师们继续学习。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