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忙完这一切,阿瑶和君九思的婚礼也近在眼前。
婚后,夫妻一起努力,把清源集团发展的越来越好,当然,这都不是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夫妻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并且在死后,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献给了国家,用于慈善事业。
……
而唐颖也已经回到了谢家,继续自己先前的生活,本来她还一直都担心,生怕阿瑶和谢承宇再有联系,一直到她在手机上看到,阿瑶和君九思大婚的事情。
她的心里总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
那个女人现在已经结婚嫁人了,承宇,他已经彻底没希望,早晚他会明白自己的好,会好好和自己过日子,也终会有朝一日也喜欢上自己的。
唐颖当时如是的想到。
但是她等啊等,一直等了一辈子,也没有等到谢承宇说喜欢她。
一直到临终前,她才恍然的明白,原来喜欢是不能强求的,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恩,这个故事完结。
下个故事,独苗,即将开启。
第233章 独苗
阿瑶这才有所感觉, 便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是热的, 喉咙也是干涩而刺疼,她很快就意识到, 自己这是病了。
更然他有些不舒服的是, 身上难受也罢了。
他周围的声音也是嘈嘈杂杂,甚至还夹杂着几个女声的哭泣声, 最大的那个声音就在他的耳边,这让阿瑶皱起了眉头,不知道生病的人,是需要静养的吗?
吵什么吵?
“吵死了。”阿瑶被嘈杂的声音实在吵的不行, 用力的睁开了沉重的眼皮,开口说了一句。
只是因生病,他说话的声音却没什么力道, 轻的很。
不过就是这么一句,却让守在他身边, 已经哭了一整日的孟奶奶听了个正着,立刻一个激灵, 低头就要确认,刚才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屋子里哭泣的声音,让她的心头起了烦躁,当即便转头吼了一句:“都给我住嘴。”
孟奶奶性子泼辣,又是长辈,自来在家里本就积威甚重, 听到她怒吼的声音,本来还嘈杂哭泣的房间,立刻安静了下来。
静了下来,孟奶奶立刻低头,而后放柔了自己的声音,“宝儿,奶的乖孙儿,你是醒了吗?若是醒了,再说一句。”虽然她已经是尽可能的放轻了自己的声音。
“吵。”
声音虽然轻,但却让孟奶奶确定,孙子真的说话了。
能说话,也就是孙子的意识还是清醒着的。
孟奶奶的眼泪又掉了下来,但不同于刚才的伤心欲绝,这次她是喜极而泣,不过眼下也顾不上哭,当即便冲着一个生的哭有几分姿色的妇人喊道:“老大家的,你还愣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点去看看,老大把药熬好了没?”
妇人,也就是孟奶奶的大儿媳王氏,也就是孩子的亲娘,这才反应过来,“好,好……我这就去。”说着动作麻利的从地上爬了起来,直接跑了出去。
孟大梁正有一下没一下的摇着手中的破了一半的扇子,临时搭建的炉子,一个瓦罐,正咕咚咚的冒着烟,散发出一种苦涩的中药味,想到刚才大夫说的话,眼眸也沁满了水渍,万一儿子没熬过去可怎么好?
他都三十有五了,膝下可就这么一个儿子,若是没了……
“当家的,当家的,快点,小宝醒了,你药熬好了没?”妇人从房里出来,就高声喊道。
孟大梁也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立刻跳起来,因久蹲,他的腿脚已经有些麻木,这么猛一站,脚下就是一个踉跄,险些栽倒。不过眼下也不是顾这个的时候,抓住妇人的手,急声问:“小宝醒了?”
妇人哪能顾得上回答他的话,只焦急的问:“药熬好了没?”
“好了,好了。”虽然妇人没回答,不过孟大梁估摸着儿子是醒了,不然的话媳妇是不会过来催促药的,立刻回答说道。
夫妻二人,颇有些手忙脚乱的把药倒好。
妇人也不顾的碗还烫,便端着疾步的往东屋那边走去,孟大梁也跟在她的身后。
“小宝乖,喝了药,病很快就能好了。”
阿瑶迷瞪中听到了一个嘶哑的女声,正在轻哄自己,鼻尖徐绕着一股难闻的味道,她知道自己如今这身体的情况,似乎生了很严重的病,因此,也没时间去吐槽药汁的难为,很是配合的张嘴,把药喝了下去。
然后,她很快就又睡了过去。
不管是孟奶奶还是王氏亦或者孟大梁,见阿瑶把药喝了下去,提着的心,这才落下一点点,能喝下药就好。
大夫也说了。
只要能灌进去药,就有的救。
而这时,一个约十岁出头,有些瘦弱的女孩儿,拽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了进来,不等女孩儿开口。
王氏便急声说:“李大夫,你快再看看我儿的情况。”
“药喂了下去?”李大夫看到摆在床头的一个空药碗,又看着阿瑶嘴角还残留的药汁,开口问了一句。
王氏忙点头:“恩,喝了,一碗都喝了下去。”语气都带了一丝轻松。
李大夫听到这话,神情露出些许的诧异之色,立刻走过去给阿瑶把了脉,片刻,放了下来。
“李大夫,如何?”王氏忙开口问。
李大夫回答道:“不错,就像老夫先前说的一般,孩子既是能喂下药,这病就有的救,也不必改药方,照着原来的熬,一日三次,先喝上几日再说,我过两日再来瞧。”
其实孟家小子的病情倒不是什么罕见的,就是落水后,寒气入体,引起的高烧,但问题就在,孟家小子的体质本就比寻常孩子弱一些,病势来的又凶又猛,等药熬好,已经不大能喂进去。
各种法子都试了,也没能喂进去多少,只一日,就已经出气多进气少,怕是要不成了。
没想到,峰回路转,不知怎么,又能喂进去了。
虽不知道为何?
但能喂进去药,那就是好事。
“谢谢李大夫,谢谢。”王氏一听到这话,也放了大半的心。
孟奶奶知道宝贝大孙子有的救了,喜悦之情更是无法言表,这可是他们这一房的独苗,这要是有个万一,她也不活了。
因此,她是亲自送李大夫出了家门,还又给了五十文钱做谢礼。
李大夫是被生拉硬拽过来,本来心里还有一丝不悦,不过如今得了五十文谢礼,那一丝不悦,自是立刻消失无踪,甚至又温言和孟奶奶说了一些注意事项,这才施施然的离开。
……
能喂进去药的阿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好了起来。
并且在这天傍晚,就醒了过来。
这次她穿成了一个才七岁大的男孩儿。
恩,没错,时隔多年,她这次又成了男的。她虽然不乐意做男的,但没办法,对方给出的利益太大,大到她压根就无法拒绝,更难得的是,对方所求却十分的简单。
阿瑶可以说没有一点犹豫的就答应下来。
不就是当男的吗?她又不是没做过,简单。
他现在叫孟瑶,小名小宝,是农户孟家的独苗,这可比独子珍贵多了,尤其是他现在是在十分注重传承的古代农家里。
孟家其实一开始就是普通的农家,世代居住在青山县的大柳村,家里有几亩田地户口,虽然不算多富裕,但也吃穿不愁。
但到了孟爷爷这一代,家里是兄弟两人,孟爷爷为长,孟爷爷是个头脑精明的人,年轻时做了跑货郎,经过多年的打拼,为自己的儿孙攒下了一笔不算小的家业,上好的水田和旱田加一起,有三十余亩,另还有六间的青瓦房。
可以说是大柳村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
孟爷爷膝下有三子,阿瑶如今的爹孟大梁,二叔孟二柱,三叔孟三丰,先前孟爷爷之所以会一口气盖了六间的青瓦房,是为以后考虑的。
他的三个儿子,却没一个继承他的精明,这也是他当初攒下钱,没有到县城里去做生意,而是选择买田的原因,手里有田地,将来即便不说多富裕,最起码饿不着。盖房子也是如此,趁着他还能动,能张罗,不止是把儿子成亲的房子盖出来,就是孙子的也考虑到了。
青瓦房不比泥胚房,盖的结实的,住个三、四十年都没问题。
孟爷爷考虑的长远,但唯有一点没考虑到,或者是没想到,就是三个儿子,子嗣艰难。
这个艰难是说,不是说他们没有孩子,而是没有能继承家业的男孙。
三个儿子成亲后,几乎是一年得一个,但却都个个都是孙女,一连生了六个,一个带把的都没有,孟爷爷操心家里的传承,甚至因此而结了心病,再加上他年轻时跑货,也攒下一些病根,病情竟是一日重过一日,眼见没多长时间可活。
也就是在这时,大儿媳王氏查出有了两个月的身孕,爱吃酸的,肚子也尖尖的,所有人都说是个儿子。
孟爷爷为此而撑着一口气,要亲眼见了孙子出生才行,不然没法去地下见孟家的列祖列宗。
半年后,王氏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儿,就是阿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