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越之细水长流 (卉苗菁彩)


  冬天鸡鸭不下蛋,鸭蛋也就成了稀罕物,能当礼送人了。
  李高地今年虽得了羊皮衣裳,但人到底有了年纪,故在衣裳的新鲜劲儿过了后,他没事便就在家窝冬。
  今见李满囤一家过来,李高地颇为高兴问道:“今儿怎么得闲来了?”
  “你铺子的事,都料理好了?”
  李满囤的铺子就在北城门口,高庄村人进出城的必经之路上。所以开业当天,“李满囤在北街开了家粮店”的消息就传回了高庄村,传到了李高地耳里。
  高庄村的庄户人,哪一个心底没有一个进城梦?李满囤此举几可谓是火炬一般照亮了乍富起来的高庄村村人的进城之路。
  这些天,李满囤忙铺子,李高地也没闲着,他都在帮忙参谋李满仓、李满园两人进城买房的事了。
  李满仓、李满园两家今年的枸杞摘的早,买到手的山头也比一般人的大,加上家里人手也够,所以五个月来,每家都剩了有70吊钱。
  有了钱,李满仓、李满园也不敢太轻狂––他们知道他们能得这些钱都是因为枸杞,他们的根都还在高庄村的地里和山头上。他们可不敢把家底全兜到城里去。
  城里过得好的人家都是有产业的。他们或是在城外有地和佃户;或是在城里有铺子做生意、有铺宅出租。
  而没有产业的人家,除了少数几个家里男人特别有本事的,其他人家的日子还不定赶得上他们庄户呢。
  他们庄户,别的不说,家常吃菜尽是管够的––即便是现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地窖里都藏有白菜青蒜、菜园子里也还有萝卜。而城里不少人家,现今家常则是拿酱油兑上热水冲上一碗酱油汤当全家的午饭菜。
  此外开了年,李满仓的儿子李贵雨就到了十二岁,说亲的年岁了,而李满园则得在村里宅地上建房,这些都得花钱。于是,由李高地做主,李满仓李满园兄弟俩一人拿30吊钱进城买房,余下四十吊钱得留在手上,不许动。
  李满仓比较本分。他想着他不似大哥李满囤有庄子,连带的就地多,粮食多,有粮可卖,能开铺子做生意。他家的地出产有限,倒是买个宅子罢了。
  宅子不但可以自家住而且可以出租拿租钱,比钱干放在家里闲着划算。
  此外,他三个儿子呢,而家里的地却不到三十亩、山头也只有一个。所以他儿子,特别是两个小儿子将来若想过好日子,还得是要自己有本事。这样他们将来若能在城里找到营生,也算是有个落脚的地方。
  一样的找了朱中人,由着朱中人带看了几处房屋,李满仓便即就看中了南城一处先前李满囤看过,却嫌局促的宅子。
  这处宅子占地不到半亩,是个前后两头尖,中间大肚的梭子形。
  大门朝南就一间,门后有个一间半屋大小的小院子,院子里有棵柿子树和一口井。井的右侧有路。沿着路往里走几步,左手边就有一间屋,屋里置了灶,便是厨房了。路的右手边则院墙。墙角下摆了几个破碎的瓦盆,盆里原先长着的葱蒜因为无人照管的缘故已枯成了干草。
  厨房后一丈外外的地方有三间屋。这三间屋倒是正派的七架梁大屋。
  三间屋后又一丈处,又有三间大屋。这三间大屋后,就只有两间五架梁的小屋。两间小屋后就是一间屋大的后门了。
  宅子不大,统共才12间房屋,且地形狭长转折,一点也不方正,但李满仓看中这宅子有一口井,吃用水方便,前后两进六间正房––将来前面三间,中间一间做堂屋,他和他爹娘住东西两间,三个儿子住后面三间,也不算拥挤,而且厨房、柴房(大门堂、后门堂都可充任)、库房都有,厨房和正房间的空地还能种菜,所以,李满仓看完宅子家去后便就套了牛车接了李高地来看。
  李高地看后也很满意––他不贪心,他这辈子能有机会进城住,就已经知足了。所以,几乎没有犹豫的,李满仓当即就掏三十吊买下了这处宅子。
  李满园起初也想买铺子。他想跟他大哥李满囤一样开铺子做生意。李满园以为种地太辛苦,而看铺子则要轻省许多,日常只要接接拿拿就行,且人也体面,到哪儿都被人称呼“掌柜的”、“店家”甚至“老板”。
  但奈何市面上待转让的铺子本来就少––30两左右,李满园能买得起的铺子,现整个北街也就两个。而村里其他人家也都想买铺子,所以这两个铺子眨眼就以35两成交了一个,剩下的另一个也立刻以36两赶后脚成交。
  随着两个铺子的成交,北城几处待售宅子的价钱也跟着水涨船高––没买上铺子的人家也都似李满仓一样想着先买宅出租,便就都盯上了宅子。
  李满园没买上铺子,眼看着宅子又在涨价,这时再听到李满仓买好宅子的消息,他便就坐不住了。赶紧地,李满园也在南城买了宅子––高庄村离北城近,大部分村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只在北城买房的局限上。
  李满园买的宅子又是李满仓看房看剩下的了。
  这处宅子格局倒是方正,也有近半亩地。大门就是三间倒座南房的当中一间,门后有影壁,影壁后有个极大的院子,院子北面有正房三间,东西面又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十二间房屋都是七架梁大房。
  这宅子的缺点,就是没有打井,而且位置离公井也不近,家常用水麻烦,不然,35两也能卖。
  李满园进城多次,知道城里有人以替人担水为生,且一担水只收1文钱。
  打听着这宅子所在的巷口就有挑水夫,于是李满囤便不觉得这宅子用水还有啥麻烦了。何况,李满园还在盘算买人干活,就更不在意这井和用水的事了。
  于是,在李满仓买房后的第三天,李满园的房子也买好了。
  自李满仓在南城买了房后,李春山和李丰收也都转向南城看房––北城房价涨太快了,而东城、西城房价更贵。
  族长李丰收家就李贵林一个儿子。李贵林早已成家,而他的儿子李兴和年岁还小,今年才五岁。家里近来没有啥花钱的地方。所以没啥好说的,李丰收直接花七十吊钱买了一座前门三间,正房三间,后院正房加东西厢房正好九间,柴房1间,后门三间,统共19间的齐整宅子。宅子里也有井,甚至还有一个栽了腊梅、迎春和海棠的小花园。
  二房李春山有两个儿子,李满垅和李满坛。两个儿子早就分了家。李春山跟李满垅住。李满垅又有两个儿子,李贵金和李贵银。两个儿子虽已成年,但因李春山还在,所以还未分家。
  李满垅家只一个山头,虽说不大,只有六亩,但今年摘枸杞也剩了有六十吊钱。加上近来家里也没有其他支出,李满垅便决定掏40两置个宅子。
  李满垅的宅子格局跟李满仓如出一辙,区别只是后门是三间,库房也是三间,如此便多了三间房,多了十两银。
  李满坛家情况和李满垅相类似,也买了个类似的宅子。
  如此,短短几天,李家三房人竟都在城里置好了宅子。


第67章 远虑和近忧
  连日来, 李高地城里去了几趟, 都是看儿子和侄子们买的新宅子。
  今儿看到李满囤,李高地觉得有必要给大儿子也提个醒。
  “满囤啊, ”李高地说:“你虽然在城里置了铺子,但我瞧你那铺子,可有些小。”
  “这几天, 你两个兄弟满仓、满园都在南城置了宅子,你二伯家的满垅、满坛,还有族长家也都在南城买了房。”
  “这城里的房子都卖疯了。”
  “你比你这些兄弟都剩钱,倒是也赶紧在城里置一处宅子才好。”
  李满囤听说族里这么多人都在南城买了宅子,也是一愣, 但转即便就释然:自古以来,庄户人家手里有了钱, 便都用于买地和置宅。现压根没人卖地, 族人们买不到地,可不就要置房吗?
  “爹, ”李满囤笑着告诉李高地:“我今儿来就是告诉你, 我在南城也买了处宅子。”
  “嗯?”李高地闻言便笑了:“宅子也买在南城?”
  人上了年纪便就希望儿孙都在跟前,现三个儿子不约而同把宅子买在一处,可见兄弟间缘分深厚。
  “是啊,爹,”李满囤点头道:“前几天,王家的有了。”
  王氏胎已坐稳。李满囤便就不能再把王氏有孕的消息瞒着他爹了。
  “啥?”李高地惊了:“王家的,有了?”
  与李高地话音同时落地的还有于氏手里的茶碗, 不过,李高地家的堂屋是泥地,粗瓷碗掉地上,只是滚了两滚,并没有碎。
  红枣看着地上的碗底朝天地趴地上,彻底没动静后,抬头看看于氏的脸色,便即极乖巧地走过去,把碗捡起来,递还给于氏道:“奶奶,碗没碎!”
  “就是您的鞋子湿了,要换了!”
  闻言,于氏低头查看自己的衣裳,方瞧到自己左脚的半个鞋面以及裤腿全湿了。当下,于氏也不接碗,自顾走进卧房,关上了房门。
  眼见于氏不接碗,红枣也不恼,她把碗转递给一旁立着的郭氏。
  “二婶,碗给你!”
  “哎–哎!”郭氏如梦方醒一般接过了碗,转身去了厨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