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里的气氛顿时松快起来。
苏培盛一边答应着,一边传令把膳单送上来。那御膳房的管事太监是一直等候着的,这时候就躬着腰小跑上来,高举双手,将明黄色御膳膳单递上给苏培盛。
苏培盛接过了,飞快扫了一眼,便转身呈给胤禛。只见那膳单上写着“燕窝火熏肥鸡丝一品、高恒进酥鸡一品、水晶肘子一品、糖炒鲜蟹一品、虾米火熏白菜一品、果子酱……”,洋洋洒洒四十道下来,并无新意。
每道菜后面都用小字指明了具体司膳太监的名姓,还注明哪道肴馔用哪种餐具盛送。
膳单最后面依照规矩记录着用膳地点:养心殿。
胤禛一目十行地看下去,看了个七八成,就点了个头。
苏培盛转身,一拍掌心,对守在殿下的太监拉长了声音道:“传膳——!”,那太监立即转身,对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也依葫芦画瓢地唱道:“传膳——!”
就这样,一声传一声,很快便送到了御膳房中。
几十名司膳太监们立时出动了。
他们抬着大小四张膳桌,分两批列队而入,浩浩荡荡地,将盖着盖碗、热乎滚烫的御膳从御膳房送进养心殿来。
其实,一道精致的御膳最终能被送上桌,其中包含的并不仅仅是司膳太监的辛劳。
准确地说,从食材源头的挑选、采买、运输、储存、洗、切、处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人、专门的机构来负责。
这样的好处是,如果皇帝和后妃的饮食中出现了任何问题,也有根源可以追溯。
与前明一样,清廷中也设置了不少与膳食有关的机构,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负责领带帝后陵寝祭供所用膳食的机构;第二类是负责陪都盛京的宴饮、祭祀饮食的机构,隶属于盛京内务府;第三类负责、朝廷祭祀、部分朝廷宴会,隶属于户部、礼部、太常寺、光?寺。
但以上这三类,不是祭天,便是祭已经逝去的先人。
只有第四类机构,才切切实实解决着皇帝和皇室成员的日常吃饭问题。
这第四类机构便隶属于内务府。
紫禁城中膳房虽多,能有资格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只有两处,一处在景运门外,另一处便是满紫禁城都知道的“养心殿御膳房”。
它其实是个独立的小院落,位于养心殿的正南边,其中设有庖长两人,副庖两人,庖人二十七人,三旗厨役五十七人,夫役三十人等等,合计人数已经超过两百人。更别提另外还有抬水差使太监、坐更太监了。
此刻,太监们手中捧着的膳食便是从这座养心殿御膳房,又叫“大内御膳房”里,流水一般送出来。
胤禛看着御膳一道道摆上桌几,将思绪从政事中拨了出来,瞥眼见殿外,最后一抹残阳照着殿前的金砖地,乌亮乌亮、
这一日的光景便要过去了。
他想到了一事,抬头仔细查问苏培盛道:“朕差遣你去景阳宫办的事,可办好了?”
第60章 传召吉贵人(加更)
苏培盛稍一侧身,看了一眼小陈子,对他一努嘴。
小陈子会意,凑上前来小心翼翼地道:“回皇上的话,奴才一早上便将景阳宫东侧院新膳房的图纸呈给吉贵人了,吉贵人很是欢喜,说……”,小陈子一紧张,顺口溜出来一句:“说是……改日要来向皇上谢恩呢!”
胤禛听了,脸上微有笑意,一边用热手巾擦着手上的朱砂残迹,一边问道:“那图纸她改动了几处?”。
小陈子道:“回皇上的话,吉贵人倒也没怎么改,贵人说皇上考虑周到,新膳房是极好的,她很是喜欢……”,他说到后面,声音渐渐小了下来,就看苏培盛冲着自己一个劲地递眼色,让自己赶紧闭嘴。
小陈子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但是师父既然递了眼色,那便是万万不能再开口的了!
他惴惴地退到一旁,噤若寒蝉。心里默默地把方才说的话回想了一遍。
没哪儿有错呀!
就看皇上将热毛巾向旁边太监捧着的铜盆里微微用力一摔,随即一扬下巴,示意等候在旁边的侍膳太监可以开始试膳了。
那侍膳太监早就用白袖罩将自己的衣袖笼好,这时候便趋步上前,低着头,用一双九曲海云刻盘龙素银筷,从长桌的一端开始:每道菜的盘子右边沿夹起一筷子,放在自己手中捧着的小碟里,然后低头无声无息地送进嘴里咀嚼。
四下里静得连掉根针在地上的动静都能听见。
苏培盛到底是跟着胤禛有些年头了,虽然胤禛脸上没什么波动,但是苏培盛还是看出来了:皇上心里有点别扭了。
皇上每次心里不高兴,视线都会不由自主地垂下来,看着自己的右手,苏培盛早就琢磨出了这个规律。
但为什么皇上说不高兴就不高兴了?苏培盛没谱。
他想:难不成是因为督办景阳宫东侧院膳房这件事,自己没跑腿,而让徒弟小陈子代劳,所以皇上不满意了,觉得自己惫懒了差事?
不不!自己在皇上心里绝对没有这样的分量!
无论喜怒哀乐,这都是皇上情绪的波动。
能让他有情绪波动的,那可不是简单的人物!
苏培盛在心里,把方才自己这徒弟——小陈子说的话,颠过来倒过去地滚了一遍,细细回味。
小陈子说什么了?
“吉贵人倒也没怎么改,贵人说皇上考虑周到,新膳房是极好的,她很是喜欢。”。
苏培盛动了脑子,琢磨了这句话几遍,有点明白了。
是吉贵人啊……
他上前,不动声色地替胤禛布膳,眼见着胤禛对着一筷子金丝酥鸡肉,微不察觉地皱了皱眉头,苏培盛立即示意侍膳太监将那道菜端下。
真是的!方才看膳单的时候他就觉得了,养心殿御膳房这几日是跟鸡有仇啊?全是鸡肉、鸡肉、鸡肉……
任你做出个花儿来,皇上吃了几日的鸡肉也要腻了。
更何况紫禁城里有句老话,叫做“皇帝不吃寡妇菜”,意思是宫廷御膳切忌菜品原料的单一化,每道菜都最好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菜肴品种构成,菜肴原料的配比也要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但是面前这道金丝酥鸡肉就是道“寡妇菜”,虽然那鸡肉用了极巧妙的心思,摆盘成了清月梅花的图案,但还是食材单一啊!
伺候完胤禛用完了膳,太监们抬着膳桌往外面撤,苏培盛就看见御膳房管事太监一头的汗,在外面可怜巴巴地冲着自己递眼色求救呢!
虽然说养心殿御膳房的上级机构是内务府,按道理说,管事太监是应该听从内务府官员的意见。但是向来没有一任御膳房管事太监是真的这样做的。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内务府的官员没资格到皇上面前伺候用膳。
能亲眼看着皇上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的,只有御前太监。
所以御膳房管事太监想要管理菜品,提升水平,避免出错,都得来向苏培盛求教。
此时,那管事太监等到膳桌端出来的时候,轻轻扯住苏培盛的一只袖子,快急得哭出来了:“苏公公……”。
苏培盛知道他也见着皇上方才对着那金丝酥鸡肉的表情了。
苏培盛抬手不轻不重的打掉了他的手,才压着嗓子把这晚膳的缺点指出来了,那管事太监便如听到仙旨一般,千恩万谢,最后苦着脸走了。
一边走,一边他就在心里骂:该死的庆丰司!该死的内务府!那新派来的笔帖式是哪个门道塞进来的蠢蛋亲戚!每道牛羊肉都要检查老半天,害得御膳房这两日都怕误了御膳的时辰,只能大火急灶地先做鸡鸭肉。
苏培盛回了正殿,伺候着胤禛换了一身用膳后的单衣裳,见胤禛走到御案前,随意翻着纸张,并不是急着要勤政的样子。
正巧内务府此时来人贡了苏杭工匠新制的暖砚上来,所谓暖砚,就是将砚台的下半部分做得特别厚,特别高,然后把下半部分挖空,在里面注入热水。胤禛有时一日之中,光是批阅奏折便要写上万字,用了暖砚,注上热水后,砚台表面受到温度,研墨时,出墨的速度便更加快。
苏培盛见皇上此时将那暖砚握在手中把玩,他瞅着这个空儿,便大着胆子笑道:“皇上,奴才还记着,皇上说要给吉贵人赏赐一副字联,现在刚用了膳,正好松快着,求皇上给奴才饱个眼福,写一写这幅字联罢!奴才也好早早给吉贵人送去,讨个喜!”。
胤禛抬头看了他一眼,若无其事道:“去取热水来。”。
要热水,自然便是要试一试这暖砚了。
苏培盛不料到皇上答应的这么爽快,斟酌了一下,才将那句关键的话说了出来——他笑着道:“皇上,奴才想着……既然皇上都要御笔题字了,倒不若请吉贵人来养心殿一趟,亲手取走皇上为贵人题写的御笔,这是天大的荣光,想必吉贵人也高兴走这一趟……”。
胤禛放下暖砚,挺直腰背,朝苏培盛看过来。
主仆两人对视了一眼,苏培盛心中暗暗好笑,赶紧将头低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