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清宫吉皇贵妃录 (平江府)


  三公主本来是坐在额娘身侧后方的,扯着张贵人的袖子在她身上扭来扭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见皇阿玛处置了人,她默默放下手中的瓜子,老老实实看戏了。
  园内演唱大戏的最主要处所是同乐园,那是个院落式三层大戏台,卷棚歇山式顶,上覆绿琉璃,戏台的最上层叫“福台”,中层为“禄台”,底层为“寿台”,合起来正好福禄寿三个字都齐全了。
  同乐园走的是圆明园中难见的浮夸华丽风格。
  但人家是戏台子,怎么浮夸也不为过。
  它建的也早——雍正四年就完工了,地势开阔,唱起戏来隔了老远都能听见,正应了这两个字“同乐”。
  可能也就是因为声势太浩大,除了万寿节和上元节,其他时候,同乐园倒是不怎么开戏。
  进宫的红戏班子都被引到了福海旁边的西峰秀色,隔壁就是广育宫,也就是上次年货大街的位置。
  这算是圆明园的东北角,从大宫门进去,经过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再弯弯绕绕上桥,要走上许久远——没个半天到不了。
  而且西峰秀色隔着福海,回澜拍岸,水声阵阵,也把丝竹之音冲淡了许多。
  宫里消遣不多,时日漫长,后妃们都爱看戏,吉灵刚刚穿越过来的前几年,原本是没什么兴趣的,后来看的多了,尤其是近几年,有人又会给她讲解讲解,能看懂,她渐渐也就有了些兴趣。
  吉灵看戏看得高兴,胤禛在旁边瞅见了,临走时候拍拍她的手背,问她:“喜欢看?”
  吉灵点头:“喜欢!”
  胤禛笑了,低声温柔地吩咐了几句,让她不要看得太久,过一会要站起来走动走动;到了点要好好吃饭,不要只顾着看戏,饭都不吃。
  另外还有什么太热闹,打得太厉害的戏就不要点了,免得吓到肚子里的孩子云云。
  旁边的妃嫔们何曾见过这般细细嘱咐的皇上,一时间都看呆了。
  胤禛每说一件事,吉灵就乖乖点头,最后两人相视一笑,他转头就对内务府的人吩咐下去——从今儿起,让这戏台子连唱三天。
  到底还给皇后留着一丝最后的面子,皇帝虽然没直说,内务府却心领神会:皇上只差没把一句话说出来了:这三天的戏,都让宸贵妃来点。
  她喜欢看什么,戏班子就演什么。
  只要贵妃娘娘高兴!
  胤禛吩咐下去了,前脚刚走,后脚皇后就说身子不舒服,也站了起来。
  一众妃嫔们都站起来恭送皇后娘娘。
  吉灵也跟着站了起来。
  她有了肚子,蹲下去的时候自然要分外小心。
  结果吉灵一甩帕子,微微一屈膝,身子这么一摇晃,还没蹲下去呢——后面谦嫔、懋嫔、李贵人等都花红柳绿的抢着挤了上来。
  七八只手争着去扶吉灵。
  乌拉那拉氏见状,目光便冷冷地在吉灵肚子上扫了一眼。
  吉灵一句“恭送皇后娘娘”还没说完,“娘娘”两个字还含在嘴里,乌拉那拉氏已经自顾自地一掉头,直接走了。
  谦嫔在旁边一手扶着吉灵的腰,一手托着她手肘,看着乌拉那拉氏摆脸色,倒是很有几分不忿,小声就嘀咕道:“宸贵妃娘娘肚子里怀着龙胎呢,本来身子就不便,这时候摆什么皇后架子呢!”
  她虽然是“嘀咕”,可旁边众人都听见了。
  李贵人也是个心直口快的,立即就附和着,一昂头,声音高了些道:“是啊!连皇上都心疼宸贵妃娘娘,还让戏台子演三天的戏——这不就是为了专门演给贵妃娘娘看,让娘娘高兴的么?咱们皇上这般疼爱贵妃娘娘……”
  吉灵转头看了一眼李贵人,李贵人立即就闭嘴不说话了。
  皇后一走,只剩下宸贵妃,剩下的都是跟着沾光看戏的妃嫔们,气氛顿时轻松了起来。
  戏台子上的的人见黑脸的皇上走了,顿时少了不少压力,腿肚子也不抖了,气也不喘了,一套唱念做打顿时流畅起来。
  这戏是越发精彩了。
  内务府的人在旁边更是松了一口气:宸贵妃娘娘好说话,好伺候,只要戏班子规规矩矩地演下去,断断出不了什么差池。
  熹嫔坐在戏台子下,却静静想着自个的心思:宫里演戏是老传统了——康熙朝的时候,每逢年节,紫禁城里也是唱念做打,热闹不胜。
  而四爷,其实他也是很喜欢看戏的,只不过从前在四皇子府的时候,怕传出个“沉溺梨园”的名声出去,他也一直注意着。
  印象里,熹嫔记得很清楚:从她进潜邸来,皇子府里,除了重要的年节,戏班子来唱戏就没有超过半天时间的。
  再后来,四爷登基,成了皇上,这才有了圆明园里的“同乐园”。
  只不过喜欢归喜欢,他却还是对自个儿有着一份严厉的约束,绝不允许太过沉迷于戏曲。
  如果说原来的“约束”是担心名声传出去,现在的“约束”,则是因为勤政——怕因为看戏,耽误了太多理政的时间。
  这一点,从四爷对底下大臣们的要求就能看出来:他不许王宫大臣们因为看戏耽误了办正事的时间,不许大臣们沉迷戏曲,不许因为看戏劳民伤财,不许聚集梨园,喧哗奢靡。
  所以哪怕是胤禛他自个儿的万寿节,圆明园里也就演了一天戏。
  而为了宸贵妃娘娘,他直接吩咐下去,让戏台子连唱三天。
  熹嫔的目光不自觉的从戏台子上移到了宸贵妃娘娘的后脑勺。
  张贵人坐在宸贵妃后面,趴在她椅子背上,一手搂着三公主的肩膀,一手指点着戏台子上,正在和宸贵妃说着什么。
  不用想都知道,张氏是在给她解释戏台子上的戏文——每逢唱戏,她历来如此。
  裕妃对着张贵人远远地扫了个眼神过去,一脸毫不掩饰的不屑。
  熹嫔忍不住轻轻笑了笑。
  这个薄淡的笑意消失以后,她的视线又从裕妃脸上移到了宸贵妃的后脑勺。
  贵妃娘娘的后脑勺其实已经看不见多少黑发了——全被金尊玉贵的镶嵌首饰们包裹着,珠光宝气,摇曳生辉。
  是顶顶的尊贵,也是顶顶的宠爱。


第470章 黄粱
  圆明园里唱戏,除了前人流传下的戏本子,另外也有内廷词人奉旨编写的新剧。
  这些剧本采撷史籍,曲调考究,种类也很丰富,比较典型的就有节令承应戏、法宫雅奏、九九大庆和连台本戏数种。
  中秋节上演的就是节令承应戏,讲的是一段三国故事。
  吉灵穿越过来以后就发现,清宫里特别流行看三国戏——至少在她穿越过来的这段时间段里,是这样。
  而且关羽的戏份很多。
  吉灵忽然就想到了前阵子,朝廷上才颁布法令,胤禛下了旨意,将关帝庙作为武林寺,纳入祭祀仪式。所有文武官员和各省、县的百姓,要根据孔府的祭祀仪式,在春秋时期举行两次祭祀活动。
  她一边吃茶点小月饼,一边暗暗地想:莫不成四爷是关羽的粉丝?
  三国故事下场之后,后面就是一段《邯郸记》了,一时间昆山腔绕梁不绝,满台风雅。
  这个故事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也就是后世说的“黄粱一梦”——穷书生卢生在邯郸的一个小客店遇到仙人,卢生对仙人哭哭啼啼,抱怨自己命运多舛,处处碰壁,于是仙人则给他一个瓷枕头,让他先睡一觉再说。
  卢生在梦中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紧接着又中了进士,一路官运亨通。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可惜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作为一个金手指笼罩下的人生赢家,卢生很快被众多同僚眼红嫉妒。
  于是各种陷害栽赃,接踵而来。
  幸亏主角光环护体,宦海几度沉浮,最后还是儿孙满堂,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直到老了病死。
  病死之后,他在黑暗中一睁眼,才发现自己还躺在那个破破烂烂的小店里,店小二在旁边煮着黄小米饭,
  仙人笑眯眯的让还坐在他旁边,点头说道:“人生所经历的,不过如此啊。”
  卢生惆怅良久,终于对仙人拜谢:“恩宠屈辱的人生,困窘通达的命运,其中种种道理,我终于全部明白了。”
  吉灵坐在戏台子下面看,听着上面人唱,忽然心里莫名其妙地就起了个念头:自己穿越来雍正年间这些年,会不会也只是黄粱一梦,而自己也只是个懵然不知的梦中人?
  眼看着日头一点一点西斜,咸蛋黄一样的落日终于隐入了圆明园的亭台楼阁之后。
  光线也变晦暗了。
  戏园子里掌上了灯,一点点幽黄的颜色弥漫了上来,那戏台子上的人看着贵妃娘娘坐在下面一动不动,也没有半分要走的意思,只好一直往下演着。
  昆笛婉转不绝。
  幸亏这《邯郸记》足足有三十出,倘若这位极受宠的宸贵妃娘娘看得入了迷,真要这么一直演下去,倒也使得……
  只是那就成了挑灯的夜戏了。
  最后还是内务府的人过来轻声提醒:皇上都嘱咐了,娘娘要注意身子,戏台子一唱就是三天,明天再过来看也是一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