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怒之下,建昭帝将许承禄、潘体乾二人召进永宁宫,当着纪昭仪的面儿颁下口谕,着他二人彻查此事、不得有误。
两卫果然手段非凡,当晚便将事情查出个大概。
原来,这是尚寝局一个叫做红袖的宫女使的毒计。
她趁着往六宫送东西之机,偷偷在纪昭仪住处的门口抹了油脂,致使其滑倒落胎。
据她交代,她是出于嫉妒才如此施为的。
她与纪昭仪乃是同时进的宫,对方一步登天,而她却还是个奴婢,见着从前的熟人还要行礼问安、小心奉承,久而久之,她心下生怨,遂铤而走险。
这话自然无人会信。
一个小宫女,仅仅出于嫉妒就敢以下犯上,做下这等杀头大事,这也太扯了。
再一个,她又是从哪里知晓,纪昭仪有饭后散步的习惯的?
此外,那永宁宫婢仆成群,她是如何人不知、鬼不觉地将油脂抹在台阶上的?
就凭她一个人,能成事么?
疑点重重,两卫自不会听信她的谎话,正要用刑逼供,红袖却突然浑身抽搐、七窍流血,须臾便断了气,其死状极为可怖,显是中了剧毒。
许、潘二人大怒,命仵作剖尸查看,结果,在红袖的腹中,挖出了小半枚尚未化尽的药丸。
潘体乾找来精擅毒物的下属,对这药丸细加查验,终是验出,那药丸的外层乃是柴胡等寻常药物,并无毒性,唯里层裹着药汁,却是鹤顶红。
两卫马不停蹄,连夜提审尚寝局诸人,追究药丸来源。
然而,问来问去,竟无一知晓这药丸的来历,只说红袖去年秋天确实染了风寒,但很快便好了,没听说她从哪里领过药。
查问至此,线索便断了,两卫怕建昭帝等得急,先行上报了此事。
这个消息,便成了压垮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受够了!
太特娘地受够了!
这窟窿眼儿比天大的皇宫,他真是一天都不想再忍下去。
于是,当夜子时,六局一司所有宫人,便被赶出了皇城。
近百号老少宫女衣衫不整,抱着匆匆收拾出来的包袱,被如狼似虎的两卫兵士驱赶着,如同一群逃荒的流民,狼狈地离开了皇城。
好在遣散银子早便发了下去,这些人手头都有些余钱,倒也不至露宿街头。
紧接着,六宫几乎所有的太监,亦在两天之内走得干净,便连皇后娘娘、太后娘娘惯用的大管事如李进忠、戚良之流,亦未曾幸勉。
留下来的,唯有侯敬贤、常若愚并吴承芳,这区区三人。
至于司礼监等紧要之处,亦遣散了大半太监,留下的非老即小。
至正月初九,所有正当壮年的太监,基本已在六宫绝了迹,就算有命好留下的,也被赶去皇城外的浣衣局当差。
这却是因为,建昭帝临时将年龄上限调到了五十岁。
如今还留在六宫的,除年满五十及以上的老太监之外,就是一群总角小儿。
当然,辽北的人手很快便会充入后宫,这种情形只会维持一两天而已。
红袖曝尸北安门,所有遣散出宫之人,都会路过她的尸首,也都会在两卫的勒逼下,绕尸一周,以作警示。
幸运的是,红药离开的那一日,尸首并没在,也不知是被人偷了,还是收回了。
她是在初十那日离开的。
临别之际,三公主直是哭成了小泪人儿,一路跟着红药送到仁寿宫外,又踮着脚尖儿目送她转出了宫道,这才抹着眼泪回去了。
红药躲在宫道转角,看着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处,也自红了眼眶。
三公主待她是真的好,若非大势当前,她都想留下来伴着小姑娘长大了。
转身踏上青石宫道,红药心中,有着淡淡的不舍,一如方才依依惜别的三公主。
而在六宫之中,似她们这般主仆惜别的情形,还有很多。
便如此刻,在启祥宫的偏殿之间,充嫔的身前,亦跪着一名哭泣的女子。
那女子年约三十许,一身宫装早便还了回去,只穿着寻常的青布衣裙,发上包着蓝花布帕,收拾得十分干净。
她两手扶地,哽咽地道:“奴婢这一走,怕是再见不着主子了,只求主子当心自个儿的身子,别太劳神,晚上早些安歇,按时喝药。”
“我省得了,你也莫哭。离了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地儿,我是真的替你高兴,你也该高兴才是。”
褪去了华服的充嫔,再不复那一日的风华绝代,鹅黄褙子披落于月白裙畔,雅淡清素,宛若一枝幽菊。
她目注那叫采青的女子,唇边擎着浅笑:“说起来,你原本的名字却也好听,采青,多雅致,可比那什么寿菊好得多了。”
采青抬起头,颊边早已挂满了泪水:“主子,奴婢舍不得您,奴婢想一辈子都叫寿菊,可如今却是不成了。”
她哭得泣不成声,充嫔叹了一口气,上前扶起她,柔声道:“傻丫头,跟着我有什么好?我这里冷清得紧,偏事情又多,累你受苦了。”
采青拼命摇头,满脸的泪也不去擦,只睁大眼睛道:“主子待奴婢很好,奴婢愿意为主子做事,奴婢……奴婢……”
她再也说不下去了,低着头不停地抽噎起来。
充嫔怜惜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转去案边,亲手倒了一盏茶,含笑递了过去:
“罢了,从前都是你给我倒茶。如今你要走了,便教我替你倒上一碗茶吧,也算全了咱们主仆的情分。喝了这盏茶,你便好生地去,往后山长水远,说不得咱们还能见面儿。”
采青哪里敢接她倒的茶,只将两手乱摇,迭声哭道:“使不得,使不得,主子,断使不得的。”
充嫔却是不由分说,硬将茶盏塞进她手中,佯嗔道:“我说使得便使得。你既还叫我一声主子,便听我的就是。”
采青僵着身子捧住茶盏,一时间又是感激,又是伤怀,又为着前路而茫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那眼泪又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安静的小屋中,她低泣的声音像一曲单调的乐韵,零落地,散在风里。
第288章 步摇
充嫔没去管这个哭泣的旧仆,径自倚窗坐了,支颐望向庭院。
残雪已然化尽,春风却还尚远,空寂的院中,一株桃树孤零零站着,枝桠如勾,切割出破碎的苍蓝的天。
“没了你们在,我也省些手脚,自己动手总好过假手于人,你说是不是?”她说道。
很轻的声音,似在向着窗外的天空低语。
采青面色惨然,捧盏的手颤抖起来:“主子,您当真打算……”
“嗯,我是那么打算的。”充嫔淡然地打断了她,忽尔转首,染了唇脂的红唇弯了弯:“说起来,初七那日可真是个好机会呢,可惜没成。”
她微蹙了眉,像一个挑错了首饰的少女,语声柔软而又轻飘:“那纪昭仪怎么突然就滑了胎,倒坏了我的大事,枉我那样打扮着,这步摇又特别地合衬。”
抬手拔下鬓边插戴的珍珠步摇,她纤长的手指轻抚钗尾,满眼皆是痴迷。
精钢打造的锋利金属物,约有五六寸长,在阳光下泛出刺目的光,映出一副精心描画的眉眼。
这刻的充嫔,再无以往的病弱,有一种近乎妖冶的美。
“呛啷”,茶盏落地,碎片与茶水飞溅四散。
“噗嗵”一声,采青直挺挺地跪了下去,唇青面白,从喉咙里逼出尖细而颤抖的话语:
“主子,您……您再想想别的法子,奴婢求您了。总有别的法子的,总有的……您犯不着……真的……再想想……再想想……”
“哪儿还有什么别的法子呢?”充嫔再度打断了她,臻首微侧,略显无奈地看着她,指间寒光犹自闪烁着:
“人都走光了,启祥宫眼下连个端茶的都没有,定嫔今儿还是自己去小灶上烧的水。虽然很快便有新的再来,只那些人从哪里来的,你又不是不知道?”
她捻动着步摇顶端的珍珠,珠串儿碰撞,发出细碎的轻吟。
“从今往后,这宫里再没了我能信之人,再者说,那新来的里头有没有掺着眼线,也难说得紧,便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用她们。”
她转首笑望着采青,脸上是一抹温柔而浅淡的笑,涤去了方才那种妖冶之感。
“所以呢,就只能靠我自个儿啦。”她笑着,手一松,珠串立时一阵乱晃。
采青用力咬住嘴唇,面无血色,身子亦渐渐委顿了下去。
辽北来的这批宫女太监,皆是那东平郡王府的徐五郎亲自挑的,个个身家清白,祖上八辈子都与京城扯不上关系。
这样的一群人,委实很难往里掺沙子。
来处都是一样的,没准都是一个村儿的,纵使花重金收买,那也是需要时间的,非一日之功可成。且谁又能保证,他们收买之人,会不会亦是对方伏下的眼线呢。
充嫔所言,确实无错。
至少在近段日子里,她手头能用之人,一个也没有。
除了她自己,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
“如今我与你说实话罢,初七那日,我险些就动手了。”充嫔轻笑着开了口,纤指在尖利的钗尾上来回抚弄,小心而又珍惜,如抚弄最名贵的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