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就是机动车撤离大队开拔的日子,农场众人一大早全部起床。
将最后随身使用的东西全部拎上车后,大家最后环顾了一遍居住多年的地方。李婶齐婶和大伯母已经忍不住泪流满面,其他人也是眼含泪花。
这一走,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走吧,时间差不多了。”江誉开口道。
众人擦干眼泪,一个个陆续上车。
江誉和唐雪开车在前,客车拉着拖挂车在后,他们要一起先去种植基地集合。
唐朝是基地员工,他会和基地其他员工一起跟着基地运输车一起走。农场众人自驾车跟在基地运输车后面。
等出城的时候,会和C城其他转移车辆汇合,一起撤离。
在护送基地运输车队的护卫军中,江誉竟然看见了越鹏和队员们。
越鹏安排完任务回头,正好看见他们。
没想到,越鹏他们在负责护卫这一批次的转移车辆的护卫人员里。
“放心吧,我会照应他们的。”越鹏拍拍江誉的肩膀,示意他不必担心。
“那就拜托了!”江誉真诚地说。
等所有转移车辆集结完成以后,大部队正式出发。军车在前开道,后面跟着是基地运输车,再接着是基地人员乘坐车辆和农场的车,最后是军车殿后。
江誉和唐雪两个人站在路边,目送农场车缓缓离开。
没走多远,江晨突然从一扇窗户探出头来大喊:“哥,小雪姐,你们保重,我们R城见。”
“一路平安,再见!”她大喊着挥手。
“注意安全,再见!”江誉同样挥手。
送走了大家,她心里突然空落落的,不过很快这种情绪就烟消云散了。大部队走了,剩下的人还要继续坚守,他们的事情还很多。
“走吧,这一次我们又要并肩作战了!”
种植基地提前撤离,后勤部大总管柳霏霏也跟着撤了,她必须提前去R城建设新的种植基地,为后续C城人民转移后的口粮而战斗。
她走的同时也带走了一批基地管理层人员。在她走之前她将江誉提升至后勤部副部长,和管理部副部长一起,负责剩下的基地管理。
专家组成员也已经撤退了一半,R城的土地状况不明,需要人多人手去勘察去研究,适合种植的作物和方式。还有剩下几人也会在将来的撤退计划中陆续撤离,只有唐雪一个人将坚持到最后。
在提前撤离人员撤离以后,官方正式发布了撤离公告。
公告中详细讲述了撤离缘由、撤离方式、撤离时间等信息。所有C城市民包括迁居过来的N城市民,都将按照官方公布的撤离时间有序撤离。
每个人会在什么时间段撤离,都会有系统发送到手环中。
官方计划用两个月时间,将所有人撤离C城。
从发布公告到第一批大规模撤离的时间,是一周,所以第一批只有一周准备时间。所有收到此批次撤离信息的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
对于已经搬迁过一次的N城市民来说,再次收到信息并不意外,心理上也没有抵触情绪,反而快速进入准备状态。因为有过一次迁移经验,这次他们的准备得更加充分。
C城大部分市民都能接受政府安排,但也有小部分无法接受迁移行动。这小部分人中老弱病残占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因为故土难离。
徒步迁移上千公里,对他们来说和送死没有多大区别,他们宁愿待在原地。
但迁移计划,并不会因为小部分人而改变。
其实并不必太担心这小部分人弱势群体。
从末世到现在,能活下来的老弱病残,基本都是有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否则单凭自己他们自己,只怕早已被各类天灾筛选出局。这世界不仅有冷漠自私的人,也有善良无私的人存在。
即使他们自己不愿意离开,照顾和保护他们人依旧会带着他们一起迁移。而他们也不会舍得让照顾和保护他们的人留下来一起等死。
最终还是会大家一起转移。
整个C城进入紧张的准备状态。
为了能够带走自己的所有家当,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各式各样适合徒步迁移的工具。
其中独轮车和双轮板车最受欢迎,大多数人家都会选择制作这样的车辆,大街上到处都是找车轮的市民,整个C城现在是一轮难求。
第一百零三章
末世94
官方能够理解市民们的迫切心情,为此专门生产了大量架子车(南方叫板车)提供给市民,但依旧供不应求,一上市就被迅速抢光。
账户里积攒的新币差不多花光了,但大家都觉得值,能带的东西多,到了新地方也省得再花新币买,有些东西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架子车是九十年代农村常见的交通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买不到架子车的人家,只能找材料请人改装,这时候有手艺会改装的人最为抢手,需要排队预约才行。
实在排不上的只能自己动手改装,照葫芦画瓢,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些人用铁板,有些人用木头。相比较钢铁,木头更加容易切割,因此更多人制作架子车或独轮车的时候使用木材,找不到木材就把自家的床拆了。
现在大部分人,家里能找到的木头家具就只剩下床,桌椅板凳、柜子、房间门、地板等木制品,很多都在寒冬里劈成柴火取暖烧完了。如果连木头床都没有,就只能去山上砍树砍竹子,反正北山区有上万亩的竹海。
南田村的老刘这几天春风得意,喜气洋洋,因为他家有一辆人力三轮车。以前他每次骑着人力三轮车去镇上,村里人都会劝他买电动三轮车,省时省力,现在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他。
他家不仅有三轮车还有一辆从建筑工地捡回来的两轮灰斗小推车。
当初镇上建筑工地结束以后,很多东西都丢弃了,其中就包括这辆两轮小推车。他去捡破烂的时候,没人稀罕要,他就给拉了回来。
刚拉回来的时候,小推车里糊满了水泥,特别脏。她老婆嫌弃他什么东西都往家里捡,不愿意收拾,是他一个人一点点清理干净的。
后来末世后,这个灰斗小推车发挥过很大作用,不管是拉柴还是拉水都很方便。现在要大迁徙了,没想到还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老刘喜滋滋地在自己院子里修理保养小推车,打算把它改造一下,争取能带走更多东西。家里那辆人力三轮车他已经改造完成,在三轮车上悍了铁皮棚子,既能防风又能挡雨,再把小推车改造一下,到时候架在三轮车后面。
就在他打算着手改造小推车的时候,院子外面走过来两个男人。
院墙因为常年无法修缮,风吹日晒早就坍塌大半,只能勉强用碎砖头和泥,垒了个半人高的墙。两个男人走到院墙外,正好看见老刘在院子里忙活。
“老刘!”
老刘听到声音回头一瞧,发现是同村的张老三和袁大伟。
“哎,你俩上哪儿去啊?”老刘站起身,朝半截围墙走去。
“不去哪儿,来找你商量点事儿。”张老三说。
“那进来说。”老刘放下手中的工具,去给两人开门。
张老三和袁大伟年纪跟老刘差不多大,三人从小在村子里一起长大,一起上学,长大以后各自结婚出去讨生活。
张老三在北山区城里打工,袁大伟在镇上开营业厅卖手机充话费,老刘因为照顾年迈的父母一直在家务农,顺带着养些鱼虾。三个人的日子也都过得去,逢年过节另外两人回村,三个人会聚在一起吹牛打牌。
末世以后,张老三和袁大伟陆续回到村里。这几年天灾不断,三家人相互扶持,磕磕绊绊都顺利活了下来。
老刘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在末世挣扎活了几年,去年走了,身后事还是另外两家帮忙做的。这世道也没什么祭祀条件,也就是在自家田里挖个坑,把人埋了,立个碑,就算完成了人生最后一件大事。
“商量什么事儿啊?”
老刘从家里拿出两个塑料方凳,示意他们坐下说。
“就是商量一下撤离的事儿。”
撤离时肯定是村里所有人家一起撤离,但是等上路以后行动速度肯定有快有慢。他们就商量着三家人一起走,行动一致,这样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肯定要一起啊,路上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天,万一遇见什么突发情况,三家人在一起也能帮衬。”老刘说。
“行,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等走那天,你们都到我家集合,我们一起走,等大部队汇合,我们三家也靠在一起走,别走散了。”袁大伟说。
“没问题。”
其他两人纷纷答应。
事情商量完了,张老三和袁大伟两人才参观起老刘改装过的车子。
“你这三轮车改的可以啊,装上东西以后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保密性也好,你这铁皮是从房顶上拆下来的?”张老三围着三轮车转了一圈,拍了拍车身说。
“不是,以前我在鱼塘边不是有个铁皮房子嘛,就拿那个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