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接手穿书者留下的烂摊子后 完结+番外 (酒千觞)


  宁成渊说到做到,在看着妹妹有条不紊地接手了他手头的政事后,他果然出京游历去了。留下他的幕僚们,和宁映寒大眼瞪小眼。
  幕僚也是心里苦,本来他们这些人,自有责任提醒宁成渊提防宁映寒,奈何之前有人委婉暗示时,宁成渊当场翻脸。当这位风度翩翩的楚王露出不可触碰的逆鳞,没人敢再触怒他。
  好在宁映寒近一年都不在京中,好歹让他们松了口气。
  结果宁映寒这一回京,宁成渊居然把手头的政事扔给妹妹,自己跑出去玩了。虽然他离开前承诺,也就是出门散散心,顶多一个月便回。
  但宁映寒若真有心,一个月内完全可以架空你啊!幕僚内心在咆哮。
  宁映寒看着幕僚,自然猜的到他心里在想什么,笑了笑并不在意,干脆利落地着手开始处理宁成渊留下的政事。
  幕僚心惊胆战地看着她以极高的效率处理着那些折子,起初看她的速度,幕僚甚至疑心她是根本看不懂随手乱写的批复。
  幕僚担心她耽搁正事,站在她身后右侧方,急得凹了一个极费力的造型去偷窥她写下的内容。
  宁映寒很快察觉了他的意图,笑了笑把写好的批复递给他:“请于先生帮忙看看本宫的批复是否有不合理之处。”
  顺着这个台阶,幕僚就坡下驴,口称“不敢不敢”,但手下动作极快地翻开了折子。
  元康帝把一部分政事交给楚王处理,显然是对楚王的信任,决不能让安国公主随手乱批复影响了楚王的清名。
  幕僚想着,低头看向折子,首先赞了一句“好字”,但乍看下,以他的学识,竟看不出是什么字体,细细辨认下,才发现是大概是介于小楷和行草之间的一种字体。
  幕僚不解,怎么会有人把字练成这样的?小楷和行草那是多么南辕北辙的两种字体,怎么会有人把这两种字结合起来?
  他自然不知,宁映寒少时,虽父母宠溺,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但基本的书法还是要学的。
  当年晋王妃自己写得一手好簪花小楷,押着女儿练的,也正是这一种。
  但宁映寒于此道实在没什么耐心,能每天写一幅字交差就算不错了,更别提像有些读书人在腕上坠着重物刻苦练字了。
  但好在她习武,腕力本就不错,人又聪慧,就这样,在晋王妃追求美、她自己追求速度的情况下,硬是练出了一笔外观可以唬人,落笔又不会太慢的字体。
  晋王妃看着她的字一时失语,无奈之下,懒得理她,干脆随她去了。
  幕僚不知个中内情,也未多想,忽略字迹去看内容,细看之下,怔了怔,又迅速翻开下一本。连着看了几本后,他停了下来,忍不住想长叹一声。
  他跟随楚王,除了正统的身份,也是看中宁成渊聪慧敏锐,于政事颇有见地,年纪轻轻便有未来明君之相。
  但看了宁映寒的批复后,他忍不住感叹,这元康帝的孩子是怎么生的?都说“聪慧无双”,无双无双,结果他这就遇见了两个。
  他起了惜才之心后,又难免担忧,既生瑜何生亮,这样的继承人,有一个足以维持大启稳定,现今有两个怕不是要龙虎相争啊。
  他这边心情波澜起伏,自己臆测了不少。
  宁映寒专心批复着折子,丝毫未注意到身后的幕僚,短短时间内百转千回的心思。
  让幕僚更为担忧的事很快来临了。
  惠盈帝在位时,南狄便小规模试探进攻,只是没有得到朝廷足够的重视。
  元康帝整肃朝堂后,便着手重建边军,准备对付南狄。这一动向自然被南狄察觉,他们有了危机感,打算趁边军重建好之前,先打大启一个措手不及,抢一波钱粮,再图后续。
  这一举动,让元康帝脾气也上来了,当场决定御驾亲征。
  这在不明真相的人看来,也许是一时激愤下冲动做的决定。
  但宁映寒知道,父皇不是会下这种冲动决定的人,他这般举动其实也算是不得已。
  满朝武将,几乎都被惠盈帝的重文轻武、不断削减军饷等行为弄得心凉。当初边关调回来的将士们,要么身处闲职,要么干脆解甲归田。
  元康帝此时御驾亲征的决定,也是做给他们看的,给他们看到帝王的决心,让他们愿意重新拿起兵甲,随帝王赴前线。
  下了旨意后,元康帝又一一顾茅庐,请了几位赋闲在京的老将出马。这些人和南狄交战多年,就算出于身体原因已上不得战场,也有丰富的经验在。
  看到元康帝的态度,渐渐有一些将军主动请缨出战。
  当初看到惠盈帝毁了针对南狄的防御时他们有多痛心,此时他们就燃起了多大希望。在边关多年,曾亲眼见到过南狄人如何屠戮大启百姓,心下自然难平。之前他们无力改变惠盈帝的想法,但如今机会摆在眼前,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拼上一拼。
  不过,让楚王府幕僚担忧的,倒不是边关战事。
  而是元康帝在临行前,下旨命楚王宁成渊与安国公主宁映寒一同监国。


第96章
  皇帝的旨意一出, 朝野一片震惊,纷纷感叹元康帝对宁映寒这个女儿果然不一般。
  不少朝臣站出来反对,古往今来, 纵观几朝历史,哪有让女子监国的道理?
  楚王府的幕僚更是流下忧伤的泪水,陛下您这操作, 是生怕二人不阋墙吗?
  宁成渊的游历计划, 持续了不到半个月, 就被元康帝一道圣旨召了回来,整个人都仄仄的没什么精神。
  此时看到幕僚沉痛的表情,奇道:“想不到本王不能游历天下, 于先生竟比本王还要痛心。”
  幕僚内心默默翻了个白眼,暂时不想理他,但又不得不委婉提醒他,与安国公主分奏折时, 记得挑重要的那些。
  百官的奏折,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统一呈到皇帝面前,没有哪个皇帝有这样的精力。因此, 奏折呈上来, 会先送到文书房,由几位学士先大致浏览一遍,分个经重缓急。重要的、急需处理的, 比如军情、灾情之类,这些肯定是要放在最上面的;其他奏折由他们商量过依次排序;至于某些鸡毛蒜皮比如臣子们打嘴仗让陛下评理的,统一扔在最下面,陛下想看就当个调剂,不想看就直接扔在一边。
  文书房的人大概永远想不通, 为什么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些臣子还要上个奏折呈报陛下。
  元康帝出征前,交待奏折皆由楚王和安国公主二人批奏。
  此时幕僚的意思,就是让宁成渊抢先,去文书房取奏折时,挑那些摆在最上面的。那些是正事,处理好了,会让陛下和朝臣们高看一眼。
  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得再精妙,也不会有人在意。
  但他的谋算被宁映寒无情打破了。
  文书房里,安国公主指着两叠奏折:“一人一半,谁也不许偷懒。”
  宁成渊一边不着调地感叹着“妹大不由哥”,一边随手选了一叠奏折,抱起后扬长而去。
  文书房的人大多是惠盈帝当政就在的,经历过当初惠盈帝的太子和二皇子偶尔处理政务时的拉锯战,心有余悸。此时,便每日战战兢兢地对着楚王及安国公主。
  过了几日,惊讶地发现这两人完全没有相争的意思,既不争抢也不推诿,且二人都能力卓绝,行事干脆,更没有什么要把对方比下去的心思,遇到难题时还会互相商议,共同下决定。对几位学士也很是尊重。
  比起惠盈帝的两个儿子互相扯皮的样子,简直不知要高明到哪里去了。
  甚至预计中,若遇到两人难以抉择的难题,就派人将奏折快马加鞭送去给元康帝的情况,也并未出现。
  文书房的人私下感叹,有子女如此,也难怪元康帝敢御驾亲征,说走就走,毫不犹豫。因为这两个人,完全可以稳定朝堂,□□后方。
  随着和安国公主的相处时日渐多,文书房几位学士也渐渐消去了对于女子入朝的反感之情。
  在他们看来,安国公主除了比较爱享受,在文书房处理政事时还要各色点心零食不断,其他也没什么缺点了。
  何况,她的小缺点也惠及了几位学士,每次宫人给她准备的点心她都会让宫人也给几位学士上一份。几位最开始挺抗拒,觉得文书房重地不应如此轻率,但不知不觉中居然就被她腐化了平日里在文书房一坐就是一天,除了午膳和茶水外什么都没有。现在有了时不时的小点心,居然让他们莫名觉得当差轻松了些,此时正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中。
  除了这个小缺点外,安国公主才思敏捷,决策果断,偶有有不太懂的东西询问几位学士,给她解答后,她都能很快举一反三。
  几位学士本来都对元康帝开放女子科举的政策十分抗拒,但与宁映寒接触的过程中却渐渐觉得,若是将来入朝的是这样的女子,那倒也没什么必要激烈反对了。
  元康帝离京一月有余,朝中一切事务仍然井井有条。
  除了宁映寒偶尔会表达不满:“宁成澜那臭小子跑哪儿去了,把他拎过来一起批阅奏折。”而宁成渊在一边附和的时候,众学士会为之侧目外,其余时间文书房都安宁极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