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书]恶毒后娘的亲儿子 [金推] (糖崽儿)


  早有准备,在最新的报刊上刊登了这个消息,立刻发售,百姓知道了群情激奋,闹到官府,县令实在没法,派了衙役去钱府搜查,刚巧装上钱有福正给一个十岁的姑娘放血。
  那姑娘手腕被割了一道口子,旁边放了一个大海碗,或许是挣扎的厉害,那口子倒是不深。
  如此,钱有福被抓个正着,那些跟来的百姓更是对钱府唾弃,要求县令必须严办。
  这下钱有福再想塞银子解决事情都不成了,县令不敢收啊,更是不敢惹了众怒。
  一番审判之下,严刑拷打,钱府的管事小厮把事情都交代了,更是包括一月前绑了谢长时的那件事。
  最后判定钱家所有财富充公,钱有福斩首,下人丫鬟被发卖,钱有福心腹的那几个都流放千里,也不知道有没有那个命能撑到地方。
  这事情到此就圆满结束,李柏抽了一天空去和谢青云说了,言辞之间是满满的自得。
  谢青云挑眉,李柏这是完成了以谬论压人,不过再在这个小县城也只能到这个地方。
  谢青云跟李柏说了自己的打算,他考完院试,就会上京。
  李柏听了沉默了许久,最后做下决定,他也要去京城,京城那里多繁荣,才够他发展。
  反正现在的生活□□逸了,李柏开始也是不能习惯的。
  李柏说干就干,只一月的功夫就安排好了人手,酒楼让王申管着,提他为大掌柜,书斋还是之前的那个从家里带来的伙计管。
  带够了人手,和谢青云提前打了招呼,李柏直接上京。
  谢青云在他离开后给老师去了一封信,让他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李柏一些便处。
  一转眼,今年又到了年节的时候,因为谢如意的事,三房都没回老谢家过,只过节时,让熟识的村人带些年节礼回去。
  因为谢长时的事,老谢家也没人有精力来管三房,谢老太和小谢氏现在在家里就是个鹌鹑,一句大声都不敢有。
  谢长时养好那日回村,谢老头也一起回来,回到老谢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谢老太和小谢氏收拾东西。
  吓得谢老太和小谢氏跪地哭求了好久,保证以后不敢再犯,谢老头才松口。
  杨氏则是把谢老太和小谢氏恨到骨子里,若不是她们提出要卖了谢如意,也不会有接下来的那些事,长时也不会变成如今的模样。
  怎么出事的不是这两个祸害,老天无眼啊,同时杨氏又有些怨怼谢如意,怨她太计较,不然有她的福运罩着,长时也会平安无事回来,不会被人绑了。
  老谢家的气氛十分不好,相对的来说,三房可以说是和乐融融。
  谢如意如今已经融入三房,只奇怪的是,她最亲近的还是王翠花,天天跟个小尾巴似的跟在王翠花身后,有什么要帮忙的她第一个上手。
  既乖巧又懂事,长得还可人惹人疼,王翠花真是越来越喜欢她,这神一般的发展,谢青云是万万没想到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一起呆的久了,没有老谢家人的因素,他和谢如意之间之前那种违和的气场好像消散了许多,或许是亲娘不再对谢如意有敌意,谢如意对亲娘又多了许多好感,那福运光环不再对谢青云排斥。
  这点倒是很好,不然还要时刻担心被福运光环反弹一下。
  年节之后,谢家也开始准备起来,童试在二月便要开场,总共要去三个地方。
  谢青云能感觉到,时间越接近,家里的气氛愈加凝重,其他人看起来比他这个要去考试的人还紧张。
  时间过得极快,谢青云穿越过来已经有两年了,如今可算到了六岁。
  童试第一场是县试,在县里考,由县令主持,也不用出远门,连考五场。
  这个倒是不用准备,只四月的府试要去府城,谢家已经商量好了,由谢长贵陪着谢青云去,王翠花带着闺女在家等着。
  最后的院试,便一家人都去,考完了等结果,然后直接去京城。
  很快便到了一月末,县试也在即。


第79章
  在一月的时候, 县署就已经公告了考期,这届下场的考生们都要向县署礼房报名,也就是填一下姓名、年岁、籍贯和一些具体的面貌特征,以免是请人代考, 还有上三代的存殁履历。
  考生之间五人互结作保, 若是其中一人作弊,则五人连坐, 这个都需要互相十分信得过的人,不过谢青云不用担心,老师之前也在学堂教过不少学生, 走之前为谢青云介绍了另外四人。
  谢青云也曾与那四人一同讲学, 倒是信得过的,另外还需要以为禀生作保,保证考生的身家清白, 是本人、不在孝期之类, 也无作奸犯科。
  如此才可以拿到准考证,报上名。
  作保的禀生是花了五两银子请的学堂老师,几人约好了寅时一刻在考场外集合, 宁愿早些去, 也不能耽误了时间。
  考前一晚,王翠花一夜未眠,反反复复的检查谢青云明日要带的考篮里有没有缺什么东西。
  笔墨草纸砚台都要备上两份, 还有食物, 因为是从早上考到晚上, 中午那顿是要准备的,不过到时候带进去的东西都要一一检查,谢青云就让亲娘做了几个馍馍,而且是掰成一块一块的,免得到时候检查要检查的人亲自动手,那还怎么吃的下去。
  谢青云提前几天就开始调节生物钟,确保自己考试的时候能精神,这天他下午天还没黑就睡着了,寅时起来,堂屋和灶房都是灯火通明。
  亲娘已经忙活好早饭,只简单做了小米粥和一些咸菜,谢青云又吃了半个馍馍,拎着考篮就出了家门。
  当时是谢长贵亲自送他的,今日的县城和往日都不同,大约每户人家都点了灯,走在街上都能看到几个结伴的考生。
  等到了考场门口,互结的四个人都到了,谢青云上去打招呼,“周兄、文兄、范兄、陈兄,你们来的真早。”
  几人看到谢青云都笑了,其中年纪最长的周清笑道,“我们只不过比你来的早一步,看你精神饱满,今日必能考好。”
  “那便借周兄吉言了,我相信大家都能考中。”谢青云同样恭维道。
  闻言几人哈哈大笑,都是对自己极有信心的,听了这话当然也是高兴。
  范思看着谢青云,突然有些羡慕的开口,“青云是赵先生的学生,肯定能取得前茅,我等拍马也赶不上。”
  几人欢乐的气氛瞬间凝滞,同为一届考生,当然彼此之间都是竞争者,平日里最圆滑会调节气氛的陈林赶紧道,“咱们的老师也是学识渊博,范兄这话传到老师耳里,可是要挨板子的。”
  范思脸上一红,他刚才那话也是无心之语,并非故意为之。
  “范兄说的对,青云若是能取得案首,还为咱们县城争光,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文泉也乐呵道。
  众人又笑着打趣道,氛围又融洽起来,谢青云配合的红了脸,还一边推辞。
  正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插了进来,“果然是乡下的土包子,每个县学考生都有千余人,一个小童就想取得案首,真是痴人说梦,说出来徒增笑话罢了。”
  几人纷纷朝那声音看过去,只见一个同周清差不多年岁的少爷正一脸鄙夷的看着他们这边 ,大清早的手中还拿着折扇,旁边有小厮替他提着考篮,身边也围了三四个考生。
  周清见到那人就皱眉,“郑新你也同是县里的,又比我们高贵到哪里去?”
  那叫郑新的嗤笑一声,更是不屑,“我父乃通政司正八品知事,我也只是回县学考试,考完就去京城,自然与你们这等平民差别大了。”
  还是个官二代,不过只是正八品就这么嚣张,京城是那种出去喊一嗓子大人,全条街至少一半人回头的,谢青云敢说,这郑新去京城蹦跶不到一个时辰,就能被人拍死。
  懒得和这种中二少年计较,况且马上就要考试了,争这一时之气也没什么好处,谢青云制止了还想争辩的其他人,用手指指考场。
  四人皆是回过神来,对谢青云感激的一笑,不再搭理郑新,甚至换了个地方。
  郑新还等着人说话,然后借机讽刺一波,好彰显自己的威风,没想到人就这么走了,还是听从一个小屁孩的话。
  郑新心里也是很爽,盯着谢青云的后脑勺,恨不得盯出几个洞来,算是把人记恨上了。
  也没等多久,就有负责考场纪律的衙役,拿着铜锣敲起来,等场外安静了,就有人一遍遍的喊着,“五十人排一队,以前方灯笼为准。”
  因为人数过多,基本是从这头喊到那头,排好队好,考生带着考篮,依次由县官点名,再由搜字搜查考生全身和考篮里的物件,确保没有夹带作弊的抄写,方可入考场。
  其中步骤十分谨慎,不过对经历过中高考的谢青云来说都是小事。
  考生入大堂后,有考官在旁边监视,接卷唱保,再按卷上座号依次入座。
  宣德三年,就注重人才,在科举考试上下了不少功夫,其中就有拨银到各地各县修建专门的考试地方,为考棚。
  只是到底资金有限,各县的考棚还是十分简陋,一年也只用一次,用之前会有专人去检查有没有不能用的桌子,只是那积的厚厚的灰尘是没人管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