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被骗嫁给昏君之后 完结+番外 (西兰花炒蛋)


  王琼姿没有明着拒绝他,翻翻账本,指了一个数字给他看,“诺,这都是花出去的,一文钱都还没有挣回来,花钱的事情等咱们回本了再说?”
  李逸一点都不上她的当,道:“先把事情都说清楚,不然等回本了再说,太浪费时间啦。夫人,你就答应吧!”
  边说还边撒娇起来,扯着王琼姿的袖子,将头靠在她的肩膀上。
  小英与葫芦本来在屋里服侍,看到他们这个腻歪的样子,捂着嘴巴,悄悄地退了出去。
  王琼姿被李逸磨不过,只好答应道:“行,行,你先别做小孩子状!你看看自己都多大了!”
  李逸一点也不为耻,立刻拿来纸笔,刷刷写了一行字,让王琼姿签字,这是他从王琼姿处学来的,答应了的事情要白纸黑字写下来,两人签名生效。
  王琼姿看了一眼,不肯签,道:“有条件,你要表现好一点才行。”
  李逸急得不行,“我表现还不够好吗?哪里?”
  王琼姿道:“前段日子波斯舞女、朝鲜美女,我担心过段日子又来几个欧罗巴美人儿,日本美人儿。”
  李逸笑道:“你这又是吃哪门子干醋?”
  “真醋吃,干醋也吃,我要不是在乎你,吃什么醋呀,酸死人了!”
  王琼姿想想,提笔加了几句话,作为建豹房的前提。私库都已经交给老婆管了,李逸现在就是皇帝也没钱呀,无奈之下只好签字画押。
  说实话,王琼姿是不主张建这什么豹房,但是李逸实在喜欢,不能总是拂他的意思,再者有个他喜欢的东西套住他,免得他又捯饬出什么新花样来。豹房就豹房吧,古往今来,养老虎豹子大象的帝王多得是,不差他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出自击壤歌。
  晚上还有一更。


第114章
  东苑的日子过得闲适有趣。李逸闲暇时, 还带着王琼姿去附近的村落集市逛一逛,两人带上几个侍卫, 穿上普通百姓的布衣, 行走于民间。
  因王琼姿不喜罗翔、马大成等人,李逸便带上张悦在身边, 本朝的太监有部分是可以由翰林学士教导读书,张悦颇识得几个字,这就派上了用场。
  逛集市时,小到一颗鸡蛋,半斤白菜, 大到一匹马, 一栋宅院,李逸细细地询问价格,再由张锐一一记录下来。
  询问价格之后, 又不好不买,于是乎,白菜、萝卜、茼蒿, 鸡鸭鱼肉等等买了许多。在李逸询问房产经纪时, 王琼姿拉拉他的袖子,悄悄问:“你不会是想要买一栋宅子吧?”
  李逸看看侍卫们背着、扛着大袋东西, 讪笑道:“我就问问,不买。”
  这么一圈逛下来,对京畿附近的物价情况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李逸道:“这里的东西价格比河北青州等地贵。”
  “天子脚下, 肯定会贵一些,城里与乡下又有差别。”王琼姿想了想,道,“鼓励商事,开通沿海贸易,物价还会上涨。”
  她想起历史上因钱闹出的笑话来,“隋朝末年,达官贵人私铸货币,甚至连百姓都开始造币,钱不值钱了,物价当然会上涨。”
  这样一想实在好笑,好像历朝历代,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很多人想的不是努力发展经济,而是加印钞票,西汉的王莽,搞了个“大泉”换“五铢钱”;
  隋朝不用说,晚唐为增加财政收入,铸造“乾元重宝”,北宋滥发交子,南宋乱滥会子;明清也照样来一套。
  没错,政府是拥有印钞权,可是也不能这么乱来,难道不知道会造成物价飞涨吗?古代虽然没有金融学家分析这些金融问题,但是凭借着朴素的生活常识也能发现问题啊。
  王琼姿盯着李逸看了一眼,这人现在很需要钱啊,她叮嘱道:“你可不能滥铸钱币,一个闹不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李逸“切”了一声,“滥铸钱币,治标不治本,我知道。”
  王琼姿再次跟他确认一遍,“你真知道?”
  李逸一副你怎么可以小看人的表情,解释道:“比如说只有五匹马,现有五个要买,他们也只有五贯钱,每匹马一贯钱,现在每人多了一贯钱,这马儿就要涨到两贯钱一匹,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琼姿想了想,道:“不错。”
  李逸继续道:“前朝滥铸钱币,未必不晓得祸患无穷,可是到了朝代末期,帝王昏庸,官员贪腐,哪里会把百姓的生死安危放在心上,于是就用着最简单的法子来敛财享乐。”
  他一语说出了真实的情况,王琼姿对这小昏君很有些改观。
  李逸见她呆愣的模样,得意道:“怎么,是不是突然发现你夫君其实很厉害?”
  王琼姿不想他这么得意,道:“还行吧。”
  李逸笑道:“这些道理并不出在四书五经之中,光读书会变傻子。待过个几年,我会逐步改进科举,那些个八股文迂腐,尽是些陈词乱调,靠那些简直是浪费人力物力。”
  王琼姿大力支持,道:“多考考时务,考些于国于民有用的,那些八股文早就可以废除了。”
  李逸笑道:“此事急不来,从长计议。”
  日上中午,李逸让侍卫们将从集市买来的菜蔬鱼肉送给农户们,其中有一位老汉上前一步笑道:“客人可用了午饭?如若不嫌弃,请到我家里来用一些,薄酒勉强可招呼客人。”
  王琼姿担心李逸这个连玉米面饼子都嫌糙的豌豆公主吃不下去,去了农户家里反而给人家添麻烦,正待拒绝,李逸拱手道:“多谢您。”
  老汉一家加上儿子媳妇,以及一对孙儿孙女,一共有六口人,住着普通的瓦房,篱笆糊的院子,屋舍俨然,虽不富贵,但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老妪与儿媳妇下厨做饭,杀了家中一只大公鸡,切了两斤五花肉,家里还有过年熏得的腊肉,做了一个野菌菇炖鸡,一大海碗烧肉,一盘子蒸腊肉,其余的清炒时蔬,凉拌黄花菜,林林总总,摆满了一大桌子。
  老汉的小孙子与孙女,偷偷躲在门边,嘴里含着指头,眼巴巴地望着桌子上的菜。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农家人朴实,确实拿出了自家最好的东西来招呼客人。
  王琼姿冲那两个孩子招手,两个小孩先是害羞地往门后躲,被老汉叫出来,王琼姿扯下两只鸡腿,给他们兄妹一人一只,兄妹俩拿了鸡腿,害羞地笑了笑,飞快地跑了。
  老汉忙道:“小孩子不懂事,请客人见谅。”
  农家菜实在,用料足,没有用多余的调味品,原汁原味,滋味很不错,李逸吃了两大碗麦饭,还喝了老汉家自己酿造的高粱酒。
  吃过饭,他与老汉聊起了农事,问老汉家里情况如何。老汉道:“这两年风调雨顺,家里还过得去。”
  李逸问起本地的赋税徭役,老汉道:“自新皇登基,赋税有所减免,但是徭役不少。”
  李逸一一过问,一旁的张锐牢记在心。
  王琼姿也凝神细听,王家三代为官,不存在赋税与徭役。徭役,实则是官府让平民百姓免费做事,修路修桥,或者官府指派的其他差事,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征十万百姓修长城。也可用钱代替,但是普通百姓饥饱都成问题,哪有钱代徭役。
  总之,不是什么好事。是以历代的贤臣多提倡轻徭役,薄赋敛。
  从老农家告辞出来,李逸这才想到忘记了一件事,忙派一位侍卫给老汉家送银子。
  侍卫问:“送多少?”
  王琼姿出门有带钱的习惯,她才荷包里掏了一贯钱出来交给侍卫,“将这个给那户人家吧。”
  侍卫领命而去,李逸笑道:“你怎么也小气起来,只送人家一贯钱?”
  王琼姿正色道:“我这可不是小气,你要是大手笔的给银子反而容易给他家招祸,这样的普通百姓是用不上银子的,铜钱足矣,一贯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足够他家一个月的饭钱。”
  李逸摸摸鼻子,“我说一句话,你就反驳这么多,真说不过你。不过你说的有道理。今日听这老汉之言,我倒觉得很多不必要的徭役完全没有必要,待回宫后与朝臣们商议。”
  王琼姿笑道:“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钱的问题,官府有钱,直接出钱请人做多好。”
  李逸心里估摸了一个数,道:“暂时还不行,以后或许有机会。”
  两人逛到日落时分方才乘坐马车回了东苑。
  想起一整日没有去给太后请安,李逸与王琼姿换过衣服后,打算去萱和堂。罗翔过来禀告道:“皇上,今日您与娘娘出宫后,太后娘娘派人去请了建昌伯与其夫人过来觐见。”
  建昌伯被削成白板,按理说不能再叫建昌伯了,但他毕竟是太后的亲弟弟,皇帝的亲舅舅,血脉关系亲近,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复起了。罗翔等人为了表示尊敬,仍旧以建昌伯呼之。李逸以往听顺口了,并不计较什么。
  建昌伯近来时常出入东苑,李逸的眉头皱起来。他对王琼姿说:“你今日不必去给太后请安了,我一个人去。”
  看他这样子,八成又要跟太后吵架,王琼姿乐得不淌这趟浑水,当下道:“那你记得跟太后说我身子稍有不适,明日再去看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