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被骗嫁给昏君之后 完结+番外 (西兰花炒蛋)


  他亲自给皇后介绍种植情况,每种植物各占一块地,每块地上都贴了标签。
  姚宣道:“娘娘,这些都是好东西啊,尤其是红薯、马铃薯、土豆,此三种粮食,耐寒耐旱,而且还产量高,易果腹,若是推广到民间,天下百姓可无饥馁。”
  这话有些言过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太平盛世,以及当权者的政治清明,不要横征暴敛。不过聊胜于无,有了这些,至少很多人能吃的饱饭了。
  午饭就是由这几样菜蔬组成,蒸嫩玉米,贴玉米饼子,烤红薯,王琼姿亲自动手做了一道干锅土豆片。
  李逸吃的很新鲜,几乎扫荡了一大半,夸赞道:“这烤红薯尤其香,要是放在寒冬腊月吃肯定滋味更佳。”
  王琼姿指了指玉米面饼子,问:“这个呢?”
  “入口糙,有点伤喉咙,偶尔吃一回还不错。”
  玉米面饼子,王琼姿吩咐厨房做的时候,厨娘特意请示要不要掺点精面进去,王琼姿直接让不用,全部用玉米粉做的,纯粹的粗粮,李逸这家伙吃了近二十年的精细粮食,自然不习惯。
  王琼姿感叹一声:“真是个豌豆公主!”
  李逸不太明白,问:“什么公主?”
  王琼姿把豌豆公主的故事给他简单的将了,然后笑道:“不应该叫做豌豆公主,应该是豌豆皇帝。”
  李逸笑道:“什么人会编出这样的故事来,我比起豌豆公主糙多了,二十床褥子,我的天!”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有点忙,只有一更,后面几天会补上。大家晚安,明天见。


第113章
  用过午膳, 王琼姿带着李逸去看了试验田,找了懂农桑的老农给李逸讲红薯、马铃薯, 及玉米等种植的好处。
  李逸越听越欣喜, 道:“有了这些粮食,即使是灾荒年间, 百姓也可果腹!”
  他背了一个竹篓子,亲自在玉米地里采摘玉米。马大成、罗翔等人见皇上下了地,也原样背着竹篓下地,李逸把他们往外面赶:“去去,这么一小片地, 我一个人就足够, 你们去挖红薯与马铃薯。”
  王琼姿则坐在柳荫在当监工,小英打扇,葫芦给她准备冰镇的果子。她扔了一颗金黄的肥杏子进嘴巴, 饱满多汁,带着沁人的凉意,真是无限的享受啊。
  王琼姿招呼葫芦、小英也吃, 小英不吃, 葫芦一点也不客气,嘴里不停, 杏子梅子吃了一大堆,只那红菱没动,嫌弃道:“没有我们玄武湖的乌菱好!”
  这红菱乃是东苑南湖所产,刚采摘来就上了王琼姿的餐桌, 比不得玄武湖的菱角脆爽多汁,但是在甘甜方面并不逊色。
  小英轻拍她的脊背,嗔道:“看你自己的小姐脾气,嫌弃这个,讨厌那个!”
  葫芦躲闪,嬉笑道:“我是跟着皇后娘娘的,自然要尝遍天下美食,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王琼姿笑道:“葫芦一条舌头好用,你既然喜欢尝美食,那以后有什么好吃的我就给你留一份。”
  “娘娘,你还惯着她!”小英不依。
  葫芦得意道:“娘娘对我最好了!”
  两人丫头虽然时常拌嘴,但是感情一直很好。小英日后是要嫁出去,她于针黹女红上十分用心,王琼姿便让宫廷绣娘教小英女红,葫芦爱庖厨,俞氏坤宁宫厨房的事务都交给她。
  主仆三人闲聊,就看到李逸从玉米地里出来,将竹篓交给小太监,然后洗洗手,才走过来。
  王琼姿见他满头大汗,用帕子给他擦汗,笑问道:“累不累?”
  李逸在她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抹了一把额头,“累,刚开始蛮新鲜的,后面就是又热又累,乏味得很。”
  他看看不远处撅着屁股挖马铃薯的罗翔等人,叹道:“浑汗如雨,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人确实是苦。”
  葫芦家以前就是农户,遇到灾年,父母养不活许多孩子,便把她与哥哥李贵卖到王家,她大胆地插话,“种地是看天收,风调雨顺,农人才能勉强过活,遇上荒年,鬻儿卖女的人多得是。其实就是风调雨顺,日子也不好过,总有纳不完的税。”
  王琼姿笑道:“这就是苛捐杂税猛于虎!”
  李逸认真地点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少些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即使是风雨不调,百姓的日子勉强也能过下去。”
  他有这等觉悟,王琼姿十分欣慰。
  李逸又道:“这些粮食我想种到皇庄去,收集更多的种子,分给农人,在大周推广。”
  王琼姿当然是大力支持。
  晚上,李逸突然问王琼姿要什么奖赏,王琼姿奇道:“怎么突然要赏赐我?”
  李逸笑道:“皇后令人去外国找的这些粮食若是推广给大周百姓,不知可以救多少人的性命,这于大周是有大功,所以值得重重赏赐。”
  王琼姿一时还真想不出要什么,实在是她现在什么都不差,于是摇头,“想不出来该要什么。”
  这是她的真心话,现在确实不缺什么,李逸甚至将他自己的经济大权都给了她,内承运库她现在插不上手,但是李逸把他自己的私库给了王琼姿管。
  大周高祖建国,共有十库,其中以内承运库为主,名义上隶属户部与工部管,实则皇帝派了太监监督,户部与太监共同管理,互相制衡。军费、官员俸禄、皇室开销都从内承运库出。虽然李逸是皇帝,但是他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乱用银子,某些不该用的地方用了,阁老与御史们就会上疏皇帝,指责与批评随之而来。
  自李逸登基后,一面改革内库的管理制度,一面着手建立自己的私库。私库,顾名思义,专属于皇帝自己的小金库,皇帝从中支取银两,只需自己开心就好,大臣再哔哔也没用。
  私库的银子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出自皇庄,到李逸这一代,皇室共有两万多顷皇庄,每年纳粮近二十石,纳银子十几万两,此乃私库大头。二是罪产入库,举个例子,某个官员犯了抄家的大罪,抄来的银子就是入皇帝的私库。三则是各地官员与藩王的进贡。
  此三项收入不可小觑,李逸登基不满四年,私库中已经很丰厚了。王琼姿翻看账本,啧啧感叹,还做什么生意啊,哪有当皇帝来钱快。
  如今李逸的私库已经归了王琼姿管理。王琼姿在官员进贡这一项上砍了许多,很多不必要的东西直接停止进贡,以免劳民伤财。同时她也在想一些开源的法子,投了不少钱在南京、泉州等地开造船厂,还组了一支船队出海,在松江等地办大型的织布厂,货物主要针对海外。
  花出去不少银子,暂时还没看到收益,王琼姿把账本拿给李逸看,李逸随便她折腾。
  是以,这段日子她万事顺心,实在没什么想要的。
  李逸便道:“那你想到了再跟我说。”
  两人吃完晚膳,李逸在灯下批阅奏折,王琼姿则兴致勃勃地在筹谋办瓷窑烧瓷。大周瓷器传承前朝的风格,以单色釉瓷器为主,青花瓷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彩釉瓷器也很美啊,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颜色美不胜收。王琼姿是个大俗人,虽然爱青花瓷的淡雅清新,但是也喜爱彩釉瓷啊,在现代的时候,她去逛博物馆,看到那个清代五彩十二花神杯,小巧玲珑,真想拥有一套啊。
  这么多项安排下去,她手中的人就有些不够用了,只能从李逸那边拨了几个太监过来暂时用一用,好在王琼姿不拘于用人,制定规章,奖罚分明,直接从民间招募人才,进展很快。
  在现代办厂子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她现在基本上等于没有问题,钱财方面足够,宫里的太监出去交际,地方上官员不会无故为难,这几个厂子办下来都很顺利。
  李逸阅批玩奏折后,凑过来跟王琼姿一起看,花出去多少银子他倒不在乎,见王琼姿盘算日后可以挣回来的,他小小地吃惊,“竟然有这么多?”
  “当然,这还算少的,等航路走通了,把咱们的货物卖到外国去,只会越来越多。”要知道未来经济是沿海经济,沿海地带大多比内地发展的好。
  李逸道:“有了这笔钱,我便可以专门筹一支军队,好好训练他们。”
  王琼姿:“军队的钱不是应该从内库出吗?”
  李逸解释道:“我想自己打造一支军队,这支军队完全属于我,所有的军费都从私库出。”
  海运发达,还需国家的军事实力强大,这算是正当支出,王琼姿同意,“可以,给我报账就行,明细要清楚,最好有票据。”王琼姿公事公办,不讲夫妻情面。
  李逸故意哀嚎一声,王琼姿捏捏他的两颊,笑道:“不开源的话,你再攒个三五年,里面的钱可能都不够军费,我想办法挣的钱,肯定不能乱花,你让人整理预算给我,我给你批钱。”
  李逸得寸进尺,讨好地给王琼姿捏肩膀,王琼姿瞟了他一眼,撑着下巴,问:“又在打什么动什么歪脑筋?”
  李逸笑道:“什么歪脑筋,说的那么难听,夫人,若有余款,可否拨些银子建豹房?”
  王琼姿简直哭笑不得,这家伙几次明里暗里提建豹房的事情,从来没有死心过。眼下花出去了大把的银子,还没挣回来一点半点,李逸就在打银子的主意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