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书看得怎么样了?”
谭振兴:“……”天天想着谭振学的亲事,哪儿有认真看书啊,谭振兴垂下头,悻悻地说,“不太好。”
“哦?”谭盛礼问,“为何?”
谭振兴摸不准谭盛礼心思,试探地说,“心里惦记着二弟的亲事……”
“是吗?怎么惦记的?”
谭振兴不敢隐瞒,老老实实把下午的事儿说了,除此之外,还将自己在街上打听的事儿提了提,谭振学和谭生隐满脸青色,看谭振兴拐弯抹角跟摊贩们闲聊就知内里有蹊跷,果不其然!两人无比庆幸的是谭振兴没有扯着嗓门大声嚷嚷,否则周围几条街的人都知他们说亲的事儿……
真的是无比庆幸啊。
“父亲……”谭振兴难过道,“儿子没本事,到现在都没寻着合适的人家。”
“无事,他们的亲事为父自有打算,你专注你的事儿就好。”谭盛礼是想训斥他两句的,然而听谭振兴说清楚整件事情,无心斥责他,谭振兴性格不够稳重,但处理事情也算滴水不漏,明明上门想相看对方姑娘,能滴水不漏的抽身,也算是种本事。
为人父,没必要把子女都教成一个性格,只要他们心地善良,行事合乎礼仪就该感到欣慰了,谭盛礼说,“这件事到此为止。”
“是。”
谭盛礼没有批评谭振兴做得不好,翌日去国子监,叶老先生已经回来授课,谭盛礼收了布置给学生的功课就去藏书阁找柳璨,直截了当的问他闺女是否婚配,柳璨愣在当场,就在清晨他出门,妻子再次让他找谭盛礼说结亲的事儿,闺女性格好,要不是摊上他们这样的父母,嫁入高门都是有可能的。
他想也没想再次拒绝了妻子的意思,谭家清贵,不是柳家配得上的……他心底就没认真想过这件事,突然听谭盛礼这般问,柳璨又惊又喜,话说得太急,被口水呛得咳嗽起来,“没……没呢。”
谭盛礼扶着他为其顺背,待他缓过劲儿来,谭盛礼问,“不知犬子是否有这个荣幸。”
“祭酒大人太谦虚了……”柳家和谭家,明摆着是柳家高攀了,以往柳璨没有想过,此刻竟有些激动,反握住谭盛礼的手,声音在颤抖,“真……真的吗?”
谭盛礼笑了,“一家有女百家求,柳小姐知书达理,能娶她是犬子的福气。”
去柳家时,谭盛礼见过柳家小姐,很安静的人,站在角落里不说话,以致于谭盛礼没什么印象,不过从柳璨行事以及两位公子的言行来看,柳家小姐必是端庄温婉之人。
“祭酒大人谦虚了,是婉儿的福气啊。”
对孩子的亲事,两人说定,谭盛礼准备找个黄道吉日上门提亲,他和柳璨说,“小儿在来京的路上,不知能否等他来了后再隆重的上门提亲。”
柳璨哪儿有不答应的道理,“祭酒大人忙便是。”
想着回家告诉妻子这件事,往日要待到日落西山归家的他早早回去了,柳璨妻子姓肖,温柔贤惠的人,嫁给柳璨后任劳任怨,夫妻几十年,柳璨甚是敬重她,因为她支持他的任何决定,比如家里没钱,儿子不得已辍学,她没有抱怨过半句,后来他入国子监,每个月的进项大多花在笔墨纸砚上,她亦没有苛责,最困难的那几年,妻子从没打过卖书的主意,因为知道那是他的宝贝,肖氏的包容让柳璨觉得温暖舒心,故而回屋后,冲窗边做针线活的妻子道,“你知今日国子监发生了什么吗?”
听到丈夫声音的肖氏抬头,不复年轻的脸上露出笑来,“你素来不爱说国子监的事,怎么突然有兴致了?莫不是祭酒大人给你们涨了束脩?”
“钱财乃身外之物,祭酒大人不是那样的人。”
肖氏放下针,盯着柳璨看了会儿,见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猜测道,“难道国子监哪位先生想与咱结亲?”
要知道,梗在夫妻两心头的事就只有小女儿的亲事了,照理说柳璨在国子监教书,虽清贫但地位高,奈何身边尽是些眼皮子浅的,嫌柳家落魄,和柳家结亲是种拖累,弄得女儿的亲事高不成低不就,肖氏急得快馒头白发了,此时看柳璨喜色难掩,猜测和女儿亲事有关。
柳璨继续卖关子,“那你猜谁想和咱家结亲?”
“我哪儿知道……”想到什么,肖氏双眼一亮,“不会……不会是……”
柳璨笑着点头,“恭喜柳夫人猜对了,就是你梦寐以求的谭家。”
肖氏噗嗤声笑了,“什么梦寐以求,别说得我……”转而想想自己见了谭盛礼后在柳璨跟前絮絮叨叨的情形,肖氏笑出声来,笑着笑着又有点惆怅,“咱闺女,还得再教教啊,莫让祭酒大人失望。”
第149章
能与谭家结亲是修来的福气,女儿德行有损,愧对谭家器重,往后几日,肖氏不再外出赴宴相看人家,而是安心在家教柳婉儿礼仪,柳婉儿察觉内里有事儿,含蓄地问过两回,肖氏都三缄其口不肯多说,只是那眼里的喜悦逃不过柳婉儿,连柳陇他们也觉得家里有事发生,愈发循规蹈矩,生怕不小心坏了肖氏的大事。
柳家极为低调,谭家那边却是有些张扬,倒不是四处告知谭柳两家即将结亲的事儿,而是谭振兴想方设法的打听柳家姑娘情况,于他而言,品行是其次,会生养是大事,柳璨有两子两女,勉强算会生,比他母亲来说就差了点,同样四个孩子,小秦氏生了三个儿子而肖氏只有两个儿子……好在,肖氏也就比小秦氏差点,和其他夫人比起来还是强得多的。
认真比较过后,谭振兴很是赞成这门亲事,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他费尽心思都没打听到合适的人选,谭盛礼轻轻松松就把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只等谭振业进京,几兄弟齐齐整整的去柳家提亲了。
六月的京城已经很炎热了,太久没见着谭振业,当那张熟悉硬朗的五官出现在自己面前,谭振兴眼泪喷薄而出,顾不得和商户打招呼,扑过去紧紧将谭振业拥在怀里,哽咽地说,“三弟,你受苦了啊,呜呜呜。”
谭振业:“……”
“哭什么?”谭振业不动声色地推开谭振兴,声音低沉,和记忆里的不太像,谭振兴哭得愈发厉害,再次抱住谭振业胳膊,“呜呜呜,三弟啊,你在绵州过得都是什么日子啊。”
身量长高了些,但皮肤黑了许多,哪怕穿着身月白色的长衫,气质却说不出的冷淡,谭振兴记得谭振业不是这样的啊,他温润儒雅的弟弟啊,怎么变得像……谭振兴声泪俱下,“你老实说,你是不是跟着徐冬山学打铁了啊。”
谭振业:“……”
谭振学和谭生隐站在旁边,对谭振兴痛哭流涕的模样不忍直视,谭振学走向马车旁站着的男子,拱手道谢,男子受宠若惊,悄悄瞥了眼被亲哥缠着的谭振业,语气极为恭顺小心,“振学公子客气了,小的……”惊觉措辞不妥,他顿了顿,嘴角僵硬道,“在下此次来京办事,载小公子乃顺路,没什么好感谢的。”
话完,又偷偷瞅了眼谭振业,不知是不是注意到他的目光,谭振业骤然望了过来,男子弯腰,讪讪地对谭振学说,“振学公子,在下来京还有事情处理……”
谭振学会意,再次拱手,男子诚惶诚恐地赶着马车离去。
城门外送别相逢的人许多,感情像谭振兴这般浓郁的却是少见,不顾谭振业皱起的眉头,谭振兴哭了许久,眼泪汗水像雨水浸湿了谭振业胸前的衣衫,谭振业深吸口气,低声道,“大哥。”
弟弟还是那个弟弟,声音却有点冷,冷得谭振兴下意识地松开了手,抬袖子抹泪,“呜呜呜,三弟,你怎么突然冷冰冰的啊……”
谭振业:“……”
以为谭振兴中了榜眼会稳重些,殊不知想岔了,谭振业拍了拍皱巴巴的衣襟,掏出手帕递给谭振兴,“久别重逢,大哥哭什么?”
“呜呜呜,三弟,你是不是很久没照镜子了,你真得好好瞧瞧,都黑成什么样了啊。”幸亏父母给了副好皮囊,否则连媳妇都找不着,京里人挑女婿的眼光可高了,这么多天过去,也就谭振学的亲事有了眉目,谭生隐的亲事连八字还没一撇呢。
谭振兴愁啊。
“黑点就黑点吧。”谭振业轻描淡写地回了句,看向两步外站着的谭振学和谭生隐,两人穿着旧衫,温润如玉,没什么变化,“二哥……”
谭振学莫名有点紧张,但兄弟重逢,欣喜是掩饰不住的,他说,“父亲去了国子监,咱们回去再说吧。”
谭振业点头,几人帮着把行李搬上马车,谭生隐赶马车,他们三兄弟坐在车里闲聊,谭振兴哭哭啼啼的不见停,谭振业说他,“大哥已是榜眼,大庭广众哭得像个泪人就不怕天下读书人耻笑吗?”
“我是心疼你。”谭振兴哭得眼圈泛肿,揉着眼说,“早知这样,就不该留你在绵州的,瞧瞧都黑成什么样子了。”
老生常谈,谭振业岔开话题,说起谭佩玉和外甥的事儿,谭振兴瞬间转移了注意力,不断地问谭振业问题,“小妹画了我的画像送回绵州,长姐有没有教他认人啊,我是大舅啊,他认不认得我啊……”叽叽喳喳像只聒噪的鸟儿,谭振学叹气,想劝谭振兴安静点,让谭振业休息休息,偏偏谭振兴很能说,从城门到喜乐街,他就没安静过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