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谭盛礼的福,客栈已经是府城最有名的客栈了,尽管生意好,老板却不曾抬价,说名声因谭盛礼而起,不能败在他手里,老板非但没变得市侩,反而更谨言慎行了。
谭盛礼回舒乐府的消息传开,人们再次领着孩子慕名而来,谭振业日日出城砍柴,天气冷了,山里风大霜重,与他同行的还有好些少年和孩子,都是读书人打扮,谭振业绷着脸,神色晦暗,“你们为何跟着我?”
自昨日起,他身边就跟着人,腰间系着绳子,手里拿着刀,他到哪儿他们跟到哪儿,他速度快,劈断柴抱起走人,他们忙收起刀跟上,行径怪异,要不是看他们是读书人,谭振业只怕没这个耐心问。
“我们想成材,夫子说谭家几位公子能考上举人,靠的是勤奋,勤奋砍柴……”
谭振业:“……”
“哪个夫子与你们说的?砍柴就能考上举人的话,科举状元就该出身樵夫,你们有听说樵夫考上状元的吗?”谭振业放下柴,好以整暇的望着众人,众人面面相觑,诚实道,“闻所未闻。”
谭振业好笑,“所以啊,夫子骗你们的。要想中举,靠的是发愤图强,勤学苦读。”
丢下这话,谭振业往山里走,少年和孩子们愣了愣,随即又抬脚跟上,谭振业回眸,“在山里耗时学业就荒废了,你们父母不训斥你们吗?”
“父亲赞成夫子的话。”
谭振业:“……”为师不正,祸害的是天底下读书人。
“他被夫子蒙蔽了。”谭振业道。
而少年和孩子们仍坚持,“夫子说谭老爷如圣贤转世,不会骗人的。”
谭振业:“……”
于是,连续几天,他身后总有群人跟着,他进城卖柴,他们就抱着柴各自散了,散去时还与谭振业拱手道别,谭振业撇撇嘴,只觉得迂腐透顶了,回客栈和谭盛礼聊起此事,“大哥他们中举,外人只看到他们外出砍柴,不曾看到他们读书写功课,会不会为府城读书人做了不好的表率?”
人性贪婪自私,效仿他们是为自己私利,如果他日发现学业荒废,离科举目标越来越远,定会反过来指责他们害人,攒好名声很难,败坏名声则容易得多。
谭盛礼不曾想到会发生这事,他问谭振业,“你知道为父让你们砍柴所为何意吗?”
谭振业面露沉吟,贴补家用是很小部分原因,更多是让他们懂生活不易吧,人在艰难困苦中最能看清自己的欲望,百姓种地渴望丰收,乞丐行乞渴望吃饱穿暖,学子寒窗苦读渴望高中,他们不曾吃过苦,整日游手好闲碌碌无为,不曾想过自己到底要什么。
整个谭家,唯有谭佩玉和谭振学是明白的,谭佩玉求的是家人平安弟弟出息,谭振学求的是读书走科举振兴家业,而他呢……
谭振业低头,“还请父亲赐教。”
“惩罚之余,望你们身体康健,文人体弱,此去京城千里迢迢,诸多人途中感染风寒丧了命,为父亦有此担忧。”
谭振业震惊,不曾想还包涵着父亲的期许,他又想起谭盛礼不辞辛苦日日来县衙监牢给他讲课之事,他羞愧地低下头,有的事,他终究是让父亲失望的罢,“父亲……”
“振业,你对父亲是不是很失望?”这句话,在客栈那晚他就想问了,他和谭辰清两人于谭振业而言都是失望的罢,望儿在男子的勒索压迫中性格温和又暴戾,看到望儿,他不禁想,当时街上,谭振业是抱着什么心情冲向刘明章的。
谭家人懦弱,没有人撑得起门户,谭佩玉被休,也是他自作主张。
再想想,谭振业是失望的。
谭振业心里闷闷胀胀的,喉咙像被大石堵住,他艰难的咽了咽口水,如实道,“失望过,但也真正臣服于父亲为人。”
幼时读书,听父亲长篇大论,将振兴家业托付于他们,那时的谭振业斗志昂扬,如谭振学那般刻苦,慢慢的,他发现父亲并不如想象中的正直伟岸,他冠冕堂皇,歪理邪说,明面上教育他们好好读书,自己却格外懒惰,为人父母理应以身作则,而他并非如此……机缘巧合下,他发现父亲不为人知的那面,经常躲在祠堂吃独食……
那天,他在祠堂外站了许久,听父亲痛哭流涕埋怨祖宗不公,既给了谭家三个儿子,如何不多给些银钱,骂骂咧咧的,完全不像他认识的父亲。
后来他发现,他的父亲满嘴谎言,口蜜腹剑,与谭家祖宗相去甚远……失望了吧,他才做出后边那些事来……
直到父亲落水,醒来后完全变了个人,说实话,他觉得陌生,偷偷观察过谭盛礼好多次,他改正了陋习,品德高尚,和记忆里的父亲不同了,他想,或许是祖宗显灵将为帝师最重要的品行给了他。
“父亲……”
谭盛礼道,“为人父,所盼不过子孙出息,而出息二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父只盼你立身于世,无愧于心。”
谭振业拱手,“是。”
至于城里读书人跟着谭振业砍柴之事,翌日,谭盛礼和上门拜访的人解释清楚缘由,以免众人想岔了,走科举除了多读书没有捷径可走,其他消遣,都是为更专注更坚定目标在打基础。
听了谭盛礼的话,谭振业身后的人非但没减少,反倒更多了,约莫为了更靠近谭家公子的生活,他们不带刀了,学谭振业抬脚踹劈,然后,整个山林都充斥着尖锐的惊叫呐喊,以及脚疼得哭泣的声音,哭声此起彼伏,和谭振兴能较高下。
许是哭声和谭振兴很像,谭振业待他们亲近不少。
年前,谭盛礼回了趟桐梓县,去监牢探望猎户,光线昏暗的牢房,猎户从最里的牢房搬了出来,经他提议,张县令时不时会给囚犯们找点活做,修桌椅板凳之类的,除此外,张县令还会抽空来陪他们聊天,监牢里的人都不是死囚犯,教化他们,以免日后出去再祸害人。
时间长了,张县令生出几分自豪来,他派人去村里走访过,出狱后的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踏实得很。
今年来,犯事的少了很多。
好友归来,张县令喜不自胜,他这官当年算是捐来的,升是升不上去的,但随着谭家父子中举的消息传回来,他也算功德圆满,没人敢质疑他的功名。
谭盛礼见到猎户,他人与老板娘形容的完全不同,要瘦很多,头发也白了,谭盛礼道,“老板娘和望儿在村外的官道旁修了间客栈等着你回去,你好好保重,等你出狱,她们会来接你的。”
老板娘天天算着日子,连望儿都记得清清楚楚。
猎户坐在角落里,双手抱着膝盖,蜷缩成团,“她们……她们过得怎么样?”坐监的许多年里,他无数次的回想那日公堂上县令大人问他认不认罪,他不认罪不认错……女儿被人欺负,做父亲的若视若无睹,和畜生有什么分别,他不认为自己有错,是天道不公,他女儿被人虐打,做父亲的为其出头怎么了?
第85章
可自从他出事,村里亲戚好友谈虎色变,躲得远远的,夜深人静时,他又不禁想,女儿在村里没有依靠被人欺负了怎么办,他不在身边,再也没人能护她周全了,想到这些,他又后悔当日行事太过冲动,没有为女儿将来考虑,两种情绪交织,他像在迷雾中走失的老人,布满皱纹的脸满是怔然。
“谭老爷若是我会如何?”怔怔地问出这话,他抿着唇苦涩地笑了,“谭老爷乃文人儒士,如何会与人动武,是我冒昧了。”
语声落下,但听谭盛礼低声道,“我不会与他计较,子女过得不好,父母亦会心存愧疚,而愧疚会滋生更多情绪,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或委曲求全既往不咎,我虽饱读诗书,却不知怎么做个好父亲,换了我,大抵是领了女儿归家,忘却过往,重新过日子。”
猎户眼底闪过狐疑,“重新过日子?”回想自己在监牢的几年,他不是没幻想过自己当时手下留情,兀自领女儿家去,如今会是什么模样,他张了张嘴,声音嘶哑,“谭老爷,我是不是错了?”
“你没错。”谭盛礼掷地有声的告诉他,“错的是打人的人,而你只是出于爱女发泄心中的愤怒而已……”虽然谭盛礼不认同他的做法,然而他毕竟不是猎户,无法想象猎户那时滔天的愤懑,猎户没错,错的是伤害他们的人。
“谭老爷……”猎户难以置信地看着谭盛礼,“我坐监已有六年多了,事情发生到现在,人人都骂我凶残,断人命根如挖人祖坟,然而从没人和我说这样的话……”还是以这样温和温暖的方式告诉他,他没错,或许只是他用错了法子。
他埋下头,低低呜咽起来,谭盛礼拍拍他的肩,“熬过去就好了,她们在客栈等着你,望儿还为你准备了礼物,他很崇拜你。”
每个为女儿挺身而出的父亲都值得人敬重。
他走出牢房,又与其他人谈天聊心,多是因发生口角而冲动伤人的,谭盛礼让他们遇到事别急躁,多想想家里人,自己坐监,留下父母妻儿怎么办,人活于世,赡养父母抚养子女是重任,多为他们想想,能减少很多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