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家里又做了不少肉肠,回头你们带一些回去。”这已经是惯例了,每年都会送一些。
豪爽的沈大嫂都有些不好意思,“每年都让弟妹破费…”
张柔深谙送礼之道,“我家里是开铺子的,就数吃食最多,也没送你们多值钱的东西。”既然东西都送了,这好话自然也不能少。
这就是做得好,说的也得好,这效果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那我就厚颜收下了。”沈大嫂也知道她这次不拿,弟妹也会派人给送的,到时候还更费事。
不过礼尚往来,收了人家好几年肉肠,她也得有所表示,这次她就带了两匹棉布,给小宝宝做小衣服的。
沈二嫂也跟着感谢。
她自然也带了礼品,但是不算多厚重。
因为在她眼里,三弟妹是商人出身,这地位自然没有她这举人之女高,但是商人有钱,多出一些钱财也是应该的。
这样以后她要是有事相求,她自然会去娘家求助(她这种思想应该是主流),也算没白得她东西。
沈大嫂、沈二嫂将近中午走的,没有留饭。
倒不是张柔抠搜不舍得供饭,只不过两人都牵挂孩子,特别是沈大嫂,她还要哺乳,更是离不开太长时间。
将两位嫂子送走了,张柔直接待在宝桂院,反正一会就要吃饭了。
“这两匹棉布是子远媳妇送的,这两盒点心是老二媳妇的。”桂花婶将糕点盒子推到一边,忍不住啧了声。
张柔知道桂花婶有些生气了,生沈二嫂的气了,不是因为礼物轻,而是礼物从一定程度来说,它代表着态度。
“她有什么啊,还高高在上,她爹现在活着也不顶用了,至于沈老二不比自秀强啊。”桂花婶气的拍了下桌子,很有些愤愤不平。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这点来说,二嫂是举人之女,是比我好一些。不过我这人,向来更要里子,不要面子,让我选,我还当商人,挣钱。”张柔继续安抚道,“娘你不用生气,这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我已经让她两回了,仁至义尽了。回头我和三哥说说,他以后愿意对两个哥哥一视同仁,我是不管的,但是咱们以后就区别对待,给大嫂更多更好的。”
她从来不是愿意吃亏的。
桂花婶这口气去的也快,立马改了口风,“其实也是小事,你和自秀说说,不过别说区别对待这事,你还得大度,你越这样,自秀才会越疼你。”
张柔想说,三哥已经很疼她了,不过也知道桂花婶改口,也是为了她们夫妻,怕三哥难做,怕真影响他们兄弟感情,再迁怒于她。
可是她就是坚信,三哥会站她这边。
张柔点头答应,“好,我会好好和三哥说的。”
她也不想让桂花婶担心。
第430章 盖书院
第四百三十章
晚饭后,宝馨院。
屋子里点着两只蜡烛,再加上一面大铜镜反光,亮度很是不错。
张柔在算账,她现在看的是总账本。
对于这个月的收益还是很满意的。
可是挣钱多了也有烦恼。
这钱怎么花?
熙朝没有银行,所以她即使想储蓄也没办法。
买地不错,土地回报率低,还要看天,但不可否认,只要一买下,只要熙朝还在,就一辈子属于自己,算是根基。
她可以知道很多豪门大族都有买祭田的习惯,就是给家族留的后手。
可惜京城附近的土地难买。
她也有考虑去附近的城市买地,比如直隶、山东…
但是现在有个问题是,她没有那么信任的庄头,可以帮她去外地打理土地。
所以就一直迟迟没有买。
还可以买房,现在家里已经有八处房产了,还有一间商铺。
房子处于多余的状态。
缺商铺,但还是买不到。
除了开设新铺子要投入一些,她手里的钱几乎没有什么用处。
所以她在想要不要搞把大的。
“账本有问题?”可能是张柔的表情有些严肃,沈自秀有些担心的问道。
张柔回了神,摇摇头,“没有。我是在考虑怎么花钱。”
沈自秀就笑了,“这样的烦恼倒是新颖。”
“三哥,要是给你一笔巨款,比如说一万两,你想怎么花?”张柔将总账本合上。
沈自秀有些惊讶,嘴巴微张,“咱家这么有钱么?让我想想…”
“你不是知道咱家铺子挣钱么。”一万两很多么,等到二十家铺子都开起来,不过是四五个月的事儿。
“没往一起算过。”沈自秀还在考虑如何消费这笔巨款,一时之间还真有些没有头绪。
房子,他不想换,这处房子是他亲自监督盖的,甚至地暖是他亲手安的,一时半会的,他不想动弹。
“买地吧,可以去河南、山东买地。”其他的他真想不到了。
要是让他来花,也许一辈子也花不完了。
这就是柔妹妹所说的甜蜜的烦恼吧。
“英雄所见略同。”她也有心买土地的,上千亩那种,弄个大庄园。“可是买那么远,让谁替咱们看着呢?”
所以说人才难得啊。
还得忠心,又要能干,不太好找。
沈自秀又被难住了,一时还真想不出来一个能担当如此大任的人。
“三哥,我和你说件事。”张柔拉着沈自秀将沈二嫂的事情说了。
她也没添油加醋,属于客观描述,“其实我并不怎么生气,本来我就觉得和大嫂有些投缘。”
沈自秀沉了脸,他真没想到,叹了口气,“柔儿,是我不好,如果我能…”
张柔一把将他嘴巴捂住,“不许你这么说。”
虽然三哥没有说完,但是张柔就是知道,他将错误揽到自己身上,认为他职位不够高,所以沈二嫂才会高人一等。
“我是那种不想夫君觅封侯的女人。”而且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
三哥参加的是武举,即使成绩不错,进了五城兵马司,他的升职上限也不高。
太平年间,武人积攒功劳都太难了。
不过她巴不得这样呢,她可不想三哥为了一些功劳去战场拼杀。
“三哥,我有个想法,我想办个大书院。”这是她考虑多年的。
在熙朝有两种人很受人尊重,第一个就是做官,有权。
再不就是有名望,或是当大儒或是做大善人。
她综合考虑,还是第二条比较容易。
现在让三哥弃武从文当大儒是来不及了,可也不是没办法,她可以建书院,这样名望自然就有了。
沈自秀有些兴趣,“怎么说?”
“就是想在北区买房子,挨着买,买个三四条街…”张柔兴致勃勃的给三哥讲她的计划。
“等等,柔妹妹,你没说错,要买三四处街…不是房?”沈自秀觉得柔妹妹肯定是口误。
张柔点头,“是街道。我看过一条街也是十来处房子,现在北区的均价是四百两,一条街就是四千两,四条街是一万六千两,不过这是最保守的计算,人家住的好好的,凭什么卖给你,所以肯定要加价,加两层的话差不多就得两万两。而且等咱们书院出了名,周围房子肯定要升值,所以再买两三条街很有必要,还得打点官府、盖房子,差不多需要五万两。”
沈自秀有些咋舌,“为何要买那么多房子。”
有些不理解。
“因为我要做不一样的书院。”张柔准备借鉴一些上辈子的学校经验。
她要盖教学楼、住宿楼。
还要弄大操场,有足球场、能跑马射箭那种,所以这地方肯定小不了。
具体的细节还得再研究,但是最难的不是这个,而是老师。
硬件条件,只要有钱问题就不大。
但是师资力量,她有些挠头。
不是找不到秀才、举人,只要有钱,不愁找不到。
但是要找符合她教学理念的读书人就比较难了。
“咳咳…咱家有那么多银钱么?”沈自秀真要被媳妇吓到了。
张柔回答的干脆,“没有。不过可以挣啊,反正这事我也准备几年后再说呢。”
沈自秀揉揉柔妹妹的脑袋,“所以柔儿这是准备一鸣惊人么?”
“也不想太出名,就一般有名就可以了。”张柔说完自己也笑了。
“柔妹妹,我支持你。”沈自秀摸着张柔的肚子,“说不得日后他也能进书院读书呢。”
张柔哈了声,她还真没想到,对啊,也许未来她儿子也能受益,即使是女儿,也能从小养成个好女婿。
还真的是不错呢。
越想越美。
张柔忍不住打了声哈欠,“对了,三哥,卤牛肉已经做好了,你可以准备给老四送东西了。我还让红宝做了两身衣服,也一起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