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冒牌太妃宠冠六宫 (孟冬十五)


  看他这反应,秦盈盈倒好奇了,“是什么?”
  不等郑公公开口,便听到一阵欢快的犬吠声,间或几声稚嫩的猫叫。
  紧接着,二豆甩着小尾巴跑了过来,前面跑着一对雪白色的小奶猫。
  二豆似乎想跟小猫一起玩,小猫们却怕它,这才慌不择路地跑过来。
  三小只在圣端宫转了一圈,又一阵风似的跑走了。
  这下不用问了。
  后来秦盈盈才知道,这两只猫是赵轩在洪水里救的。当时整个村子都淹了,方圆几里没有其他活物,只有这两只小奶猫躲在木盆里,朝着他们的船飘过来。
  赵轩觉得它们命大,有福气,这才差人带给向太后。
  向太后觉得是个好兆头,又是赵轩送的,是以十分喜爱。
  这封信和这箱东西开了个头,之后不断有东西送回来。
  秦盈盈每隔几天就会写一封厚厚的信,再叫内厨做上许多耐放的吃食,让送东西的侍卫捎回去。
  赵轩很少回信,只是让灰雀传来一些小绢条,多到三五句,少到一两个字,好在每天都有。
  偶尔晚上睡不着,想起赵轩,秦盈盈便把那些小绢条拿出来,一条一条地看。
  看着上面的字,她就想起赵轩说这话时的神态语气,常常不自觉笑出声。
  还有那些书。
  秦盈盈其实不爱读书,然而想到是赵轩百忙之中特意搜集来的,不看似乎不大好,于是闲暇时候也会翻上一翻。
  小十一每天都会过来,赵敏隔三岔五也会来。只是少了赵轩,秦盈盈却觉得冷清了许多。明明即使他在的时候也不大爱说话,都是她说个不停。
  日子一天天过着,一直到了七月底。
  天气渐渐转凉,连续十多天不再下雨,黄河水情彻底控制住了。
  赵轩这次在信中说中秋前能回来,秦盈盈终于松了口气。
  赵轩不在,朝中之事都是苏相和章太傅共同决断。
  苏相性情宽厚,为政之道处处求稳。
  章太傅从前跟着先帝实行新法,家世好,性子傲,做事大刀阔斧,讲究险中求胜。
  两个人每每争执不下,要么是向太后从中和稀泥,要么是秦盈盈出面得罪人。
  眼下就有一件棘手的事。
  黄河水患冲毁了无数田地房舍,遭了灾的百姓没有地种,没有屋子住,纷纷涌入东西二京。
  先前靠着京中富户开设的粥棚还能勉强应付,随着人数越来越多,粥棚供不应求,矛盾也渐渐突显出来。单是这两日就已经出现了好几起流民伤人的事件。
  章太傅主张把流民中的青壮挑出来,或者充军,或者充役。苏相却不同意,觉得他们本是农人,强行充军有伤天和。
  向太后这一次果断地站在了苏相这边。
  秦盈盈也觉得章太傅的方法有些激进,她想了想,说:“不如让他们自己选,愿意入伍的可以改成军户,不愿意的也别勉强,至于那些年轻力壮的,一直这么白吃白喝也不是办法……”
  章太傅挑着眉,用他那把华丽的贵族腔说:“难不成太妃娘娘有什么好主意?”
  这话说得不大客气。
  确切说,他对秦盈盈一直不大客气。要不是看他长得帅,秦盈盈早就找机会教训他了。
  她没理章太傅,而是凑到向太后跟前叽叽咕咕一通说。
  向太后越听越惊奇,到最后眉毛都挑了起来,“这主意你怎么想出来的?”
  秦盈盈笑眯眯,“就刚刚想出来的。”
  向太后暗自感慨,她真庆幸,当年没与“她”为敌,不然自己这太后之位能不能坐得成都两说。
  秦盈盈的主意有点损,向太后没在大殿上说,下了朝把几名辅政大臣留了下来。
  按照秦盈盈的说法,需得把流民分成三波,一波是自愿从军的青壮,一波是不愿意的,剩下的便是老弱妇孺。
  最难办的就是第二种,既不愿从军从役,又不能白白地养着他们,秦盈盈便想了个“富帮贫”的主意。
  京中富户在郊外都有农庄,如今正值秋收,农庄上急需人手,这些流民常年耕种,若去庄子上劳作,完全可以挣来一口饭吃。
  只是有一个问题,即使这些流民愿意出去找活,也不一定能找到。农庄的主人大多喜欢用熟人,这些不知根不知底的流民他们不愿用,也不敢用。
  秦盈盈的办法就是“奖励政策”——凡是雇佣流民的田庄主人,所雇之人达到一定数量,就能得到朝廷的赏赐;贡献最大的十家,官家会亲赐匾额。
  皇帝题写的匾额,就连朝中大臣都没有,这要往家里一挂,足以光耀门楣了。
  那些地主富户不缺钱,缺的就是荣誉。
  这个主意一出,就连苏相都目瞪口呆。
  道理很简单,然而他们这些书香门弟、清流之家养出来的读书人,是不大可能往这方面想的,或者即使有人想到了,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只有秦盈盈这种经历过礼崩乐坏的时代,看惯了形式主义的现代人才能想到这样的法子。
  虽然有点损,但是没人反对。
  就算那些富户们事后回过味儿来,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件事便交给章太傅去做了。
  至于剩下的老弱妇孺,按照以往的传统,都是收拢到京中善堂,由朝廷供养,各府贵眷或心存善念,或为了名声多少会资助些,勉强也能过得去。
  秦盈盈却不想这样凑合。
  “我在意的是那些小孩子。他们年纪还小,未来有无限可能。若是这样一股脑地收到善堂里,饥一顿饱一顿地混上两年,年纪到了,要么卖苦力,要么干脆成了小混混,这辈子就没指望了。”
  向太后虚心地问:“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秦盈盈想做回自己的老本行——开幼儿园。
  不仅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小孩子们一口吃的,还要教他们读书习字,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实,这个想法在她心里已经存了很久,起初没敢贸然行动,她怕自己担负不起那么多孩子的人生。
  但是,这些日子以来,她看过各地传来的邸报,也出宫去看了流民的生活状况,发现是她把问题想复杂了。
  古代和现代不一样,现代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古代却不是。
  除非是那些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对子弟的培养有一套家族传承的理念。
  绝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小孩和地里的庄稼一样,靠天收。父母给口吃的,长大了学门手艺,或者跟着家里种地,能养活自己,能娶能嫁就算好的了。
  像秦盈盈这种打算开个幼儿园,教小孩子们读书写字、发掘特长的想法已经算是超前了。
  向太后没发表意见,主要是她不懂,让秦盈盈去问温王妃。温王妃经常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算是有经验。
  于是,秦盈盈就去了西山寺。
  温王妃听了她的想法,十分支持,“你说的这个像是善堂和学堂的结合,也不用专门找地方,寺中就有空余的屋舍,可以给孩童们住。若是要教他们读书写字,需得打制一批桌椅,还有笔墨纸砚,也得按时供应……”
  她越说越激动,看起来比秦盈盈还上心。
  秦盈盈道:“如果要做,就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有可能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地做下去,王妃觉得在寺里能行?”
  温王妃笑笑,“西山寺是皇家寺院,只要官家觉得行,那就行。”
  秦盈盈根本没犹豫,说:“这事我跟他说。”她丝毫不觉得赵轩会不同意。
  “那接下来就差银钱了。”温王妃轻声道。
  秦盈盈也叹了口气,是啊,就差钱了。
  秦盈盈的银钱首饰都是赵轩给的,就算全都拿出来也不够。向太后说了会出一部分,但是也不能一味盘剥她。
  秦盈盈下山的时候,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赚些钱。刚好瞧见山脚有人解签,那位尼姑不知说了什么,哄得求签的妇人喜笑颜开,当即捐了一箱钱,少说有五贯。
  五贯铜钱,可以养好几个小孩了……
  秦盈盈灵光一闪,算卦解签她也会,怎么说也学过几年紫微斗数,既能算天命,又能算流年,指不定比这些半吊子的尼姑道士算得都准。
  与其让这些人坑蒙拐骗,不如自己支个摊子,把人往好的地方引。
  越想越觉得可行,她也不急着回宫了,当即提起裙摆,跑回了西山寺。
  温王妃正看着一个金钗发呆,她在犹豫着要不要拿去当了。
  当年她出嫁的时候也曾十里红妆,风光无限,只是后来娘家败落了,她的嫁妆大多散给了流民,如今手上值钱的东西就这么几件了。
  不是不舍得,而是……送东西的人有些特殊,她不想拿去当了。
  正犹豫,秦盈盈突然跑过来,兴冲冲说了自己的打算。
  温王妃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可以,你如今是太妃娘娘,代表的是官家的颜面,怎么能摆摊算卦?”
  “我算得可准了。”秦盈盈保证。
  温王妃无奈道:“知道你是‘神仙太妃’,能掐会算,但是不行,就算我给你腾地方,官家也不会允许你胡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