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实并没有真的指望活十只的。
小海跑去屋里拿出账本来把今天的收支入账,他脑瓜好使,虽然还没上学呢,算账却又快又清楚。
小河则跑去剁野菜,一边剁一边咕咕咕,然后院子外面的、里面的母鸡们都往这里飞奔。
剁野菜,就是它们开伙的信号,可以吃灵泉水了!
小海用铅笔指着那小童子鸡数,“……18,19,20,陈大叔,你看,一只不少。”
陈福基惊讶地看着,真的一只都不少!他丝毫不怀疑别人会拿另外的鸡来充数,因为到时候请了去帮忙,有没有真本事一试就知道的。
他高兴万分,“大妹子你真厉害,有本事!我们请定了。”
原本大队还寻思要如何跟姜芸讨价还价,商量了至少五个合作方案,这会儿他已经决定抛开一切让姜芸提条件。
姜芸:什么条件呢?
姜芸想了想,自己主要是靠灵泉,这是天赐的金手指,以此来发横财坐地起价是不行的。她只需要改善自己和孩子们的伙食条件就行,其他的,等改革开放以后,他们会凭着自己努力来赚的。
她道:“我就想要点细粮,再就是大队杀猪的时候,能不能分几斤猪肉给我们。”
陈福基有些惊讶地看着她,就这么点?还以为要狮子大开口,工业券,棉花,布之类的都要呢。
看姜芸的意思,是割麦子的时候分她几百斤麦子,过年杀猪分几斤猪肉就行?
他笑道:“猪肉过年才杀,要不另外我们一个月给你一只鸡吃。”
一个月一只?
姜芸和小哥俩也惊了,好大方啊,月月吃鸡,在这年头的乡下,那可是以前大地主的日子啊。
小河:“陈伯伯,你太好啦!”
大叔是不熟的人惯常的称呼,这会儿叫大伯,说明陈福基已经是自己人了。
陈福基看他们高兴的样子也得意起来,“对,一个月一只,这个事儿我跟我们书记大队长商量过。”
他们大队除了孵小鸡,还养不少母鸡和公鸡,为了收集种蛋。
孵小鸡是很废种蛋的,一般社员家里不爱养公鸡,那就不会有配种鸡蛋,单靠收不行还得自己养一批。
那些母鸡到了时间也需要处理,一般都是卖给供销社,一个月给姜芸一只,他们付的起。
于是他们说好了,每次孵小鸡的时候姜芸去给帮帮忙,其他时间不必管。收麦子以后,他们给姜芸三百六十斤麦子,一个月一只鸡,年底给至少十斤猪肉!
就这些东西还不到一百块钱,他能做主!
而现在养鸡政策放开,城里对鸡蛋、鸡的需求非常大!
他们大队已经决定扩大孵小鸡规模,扩大自己村养鸡的规模,到时候也可以给公社卖鸡蛋和活鸡。
卖小鸡仔、活鸡、鸡蛋,这都可以给大队增加副业收入,可不是区区一百块能比的呢。
姜芸就说先合作一年的试试,年底的时候大家再总结经验,寻摸最好的合作方式。
陈福基就代替大队同意了,他们正在孵下一批小鸡,让姜芸后天去看看。
姜芸答应了,就留陈福基吃饭。
陈福基出门带着干粮,也有些饿,就同意了。
姜芸先在西间锅里蒸上蒸杂合面馒头,顺便炖着鸡蛋酱。
农家酱加上葱、虾皮,加一点油,盖上纱布上锅蒸就行。
她又把东间那锅用猪油拌面粉炼炼锅,然后做个杂菜鸡蛋汤,又把西红柿洗洗,切成小块撒上一勺白糖,捏一丢丢盐进去拌一拌。
陈福基可没想到姜芸家吃的这么好,掺了细面的馒头,鸡蛋汤,鸡蛋酱,糖腌西红柿。
这年头,自家有菜园子,种两棵西红柿不稀罕,稀罕的是日常吃饭居然舍得拿糖拌!
乡下人一年也凑不到一斤半糖票啊。
姜芸家的白糖自然是郑毕臣和福爷爷的,她和小哥俩是没票的。
陈福基吃完这顿饭,对姜芸就更加信服,又想提亲事,不过怕姜芸不好意思,他就悄悄跟福爷爷说。
福爷爷听完以后,忙摆手,“我说大侄子你别忙活,俺家闺女没那个心思。”
才从一个火坑里跳出来,不可能立刻想进另外一个坑,哪怕那个男人听着不错,可陌生男女都带着孩子,还得磨合,只怕没那么容易。
这事儿还是缓缓,等姜芸有那么个意思再说。
而且就说提,也是让姜晟或者二大娘提,他提算什么啊?
他和姜芸从来不说那么私人的话题,多害羞啊。
陈福基懂了,笑了笑,“对,日子还长呢。”
他看出来郑毕臣喜欢姜芸,初始以为姜芸也喜欢郑毕臣,可能想嫁给知青。
不过这年头有知青在乡下互相结婚的,却很少有女知青嫁给庄稼汉,男知青娶了村姑的。主要是大家都盼着回城,而乡下结婚,可能就一辈子都是乡下人,不能再回城。男人还能抛下老婆孩子狠心走,女人未必能狠心抛下孩子。
所以他觉得郑毕臣和姜芸成不了,那他就等后面找机会再说和。他早就给堂弟送信让这几天回来,估摸着后天差不多能见个面,留个好印象以后也好介绍。
下午小哥俩割了韭菜和菠菜,带着去姥娘家找姐姐们玩儿,姜芸继续在家里做衣服。
晚饭后姜芸就交给郑毕臣一把锁头和钥匙,让他把障子门锁上。郑毕臣也不问,她说锁就锁。
两天后一早,姜芸起来收拾做早饭,她饭后要去陈家大队一趟。
郑毕臣挑着水过来,一进门就笑道:“你们猜昨晚上咋了?”
看他笑得那么贼,姜芸就明白,指定是有人想去偷摘她的西红柿,然后被锁将军挡住了。
不过,挡住就挡住,有什么好笑的?
小哥俩也好奇,就问他怎么回事。
郑毕臣把水倒进水缸里,笑道:“荆泽艳一直瞅着咱们的洋柿子呢,看着红了姜芸没摘,她就惦记着晚上去偷。结果我们不是上锁了么,她爬不进去,就想从树篱空里钻进去。哪里知道,原本很大的空隙这两天长死了,她被卡在树缝里,还被荆棘给左右前后夹击,哈哈,别提多惨了。”
小哥俩想象了一下,也哈哈笑起来,“她咋那么馋啊。”
姜芸笑道:“郑知青你回头送她几个吃,别让她想魔怔了。”
再跟杨金玲似的,想吃她家的韭菜想的做梦都是韭菜。
杨金玲对姜芸家的韭菜成了执念一样,整天想,结果有一次做梦吃得正爽一下子醒了,她发现是做梦委屈得哭了半宿。第二天王翠花就来跟姜芸换了有些韭菜,给杨金玲炒了个韭菜鸡蛋,才把这半夜做梦吃韭菜的毛病给治好了。
现在荆泽艳也差不多了,下个乡干活没累出好歹,馋番茄再馋出阴影来可不好。
吃过饭,姜芸带上一些自家的蔬菜,小青菜、小白菜等别人家少种的,再摘上一兜子番茄,带着去陈家大队送人。
福爷爷去大队,小哥俩则和姜光熠等小伙伴儿们做日常的事儿。
姜芸沿着赶集的小路走,陈家大队在公社西边,过去不到三里路。一进他们村,就看陈福基带了人在村口等她呢。
让姜芸意外的是陈家大队的书记和大队长都不是四五十岁的男人,而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陈书记是个女同志,三十左右的样子,名叫陈红霞,大队长叫陈福青,才二十九岁。
怪不得他们大队搞副业搞得这么活络,一点都不死板,果然是年轻人脑子活络不被规矩约束。
陈红霞相貌端庄大气,性子爽朗,动作干练。
陈福青却比较文气,清秀的五官带着一股书生气,气质和姜大哥是一类的。
他们对姜芸也很热情,寒暄两句就进入正题,请她去看大队的孵化室。
其实就是几间专门的屋子,里面有火炕、生着炉子,炕上铺满了暄软的草、棉絮,底下拍着正在孵化的鸡蛋。
姜芸在前世开现代农场的时候,也学过很多专业知识,她当场就提了几点建议。
比如屋里温度不要过高,在二十七八度左右就行。
孵小鸡关键就是温度,太高它们出壳以后不适应,太低出壳就死差不多。
还要注意阴雨天的防潮,如果细菌多,小鸡仔着凉和细菌,很容易拉肚子,不用两天就死一大片。
姜芸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全都切中要害,陈红霞和陈福青非常钦佩。
陈红霞笑道:“姜芸同志,没见面的时候我还担心,见了面我放心了。我们大队的孵化室,就拜托给你了。你的条件我们都答应,以后你想吃鸡蛋我们全力供应。”
姜芸道谢,“陈书记不要客气,鸡蛋就不用了。我们家养了母鸡呢,足够吃的。一个月一只鸡,我们全家已经很感激书记和大队长大方啦。”
陈福基说过的,就算是书记大队长,他们也不舍得一个月吃一只鸡,顶多招待上面下来蹲点的干部跟着蹭点吃喝而已。
看过了孵化室,姜芸又去看看他们育苗室。
育苗室就是孵化出来的小鸡,专门待的屋子,也是要保温,然后慢慢地适应环境,再装在大鸡笼里拿去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