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边关搞建设 (炼意)


  陶倚君让老罗他们看着办,也说这钱她不要,去做工的得三分之一,农庄做事的得三分之一,剩下的他们自己看着分配。
  有这个刺激,老罗跟阿甲合计了一番,折腾出十八个熟手和二十来个新手,分了三处做工,留下的人虽然做的活更重了,可能有多余的钱拿,也挺乐意。这样一来,紧赶慢赶总算在耕种季把水渠修建完成,剩下的就是主河道的梳理维护,这是官府发的徭役,跟他们就没关系了。
  这边在抢种,另一边城里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展开。
  李县令也挺光棍的,陶倚君说的两个法子他都采纳了。借债一事儿他不能做主,直接骑马去了上峰那里汇报,至于成不成,还得等消息。而另一条计策实施得还不错。主要是牛三郎这疯子在跟他几个兄弟商量后,手笔一挥,拿下了两条街的地契,顿时造成了一种“地价要飙升的”错觉。
  还有胡小娘子的娘家也托人送来一大笔钱,让她帮忙在小方城买三四个铺子,说是给家族里女郎的嫁妆铺,让胡小娘子都心动了,拉着男人吹了两晚上的枕边风,第三日坐着车,带着几箱子的钱,直接买了两处市集的六套商铺。
  这事儿李家也不肯落后,李掌柜自己掏私房钱也买了两套,说是给两个儿子留的家业,另外李家本家也本着支持自己家族郎君的念头,买下了半条街的地。
  就这几方的钱,已经足够重建南城了,当然,想要建得豪华是不可能的。陶倚君给的建议是都按照统一风格来建,如果自己想要改建也行,自己设计然后加钱,工匠自然会照着主顾的意思建成其想要的样式。
  民宅就不能改建了,以前的老住户只要不超过地契记载的面积,想怎么建都无所谓。无主的宅基地,官府出资建的,那基本上相同的面积都是相同的格局。嫌官府的设计不好看,要想改建,你也可以只交地契钱,地面上的建筑一概自己负责,官府只负责帮忙清除以前推到的老屋产生的垃圾。
  卖地的钱全部用来改善道路和居住环境。那些偷着搭建的窝棚,强制性的拆除,并在合适的位置修建隔火墙。不照着规矩来,想要耍横撒泼的,县衙地牢三日游可供选择。
  有些举措严格说起来是不合律法的,然而这个年代律法针对的更多是普通百姓,真正有胆子跟官府杠上的还是少数。再说了,李县令下这个命令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即便说出去,也有更多的百姓拥护赞同。那些想要多吃多占的人,面对的是扛着锄头扁担横眉冷对的街坊,心底自然也就虚火了。
  再说了,这么大一场火灾才结束,大家还心有余悸呢,官府出资给他们修建防火墙,谁敢阻拦,谁就是公敌!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在家捣腾了一天,做了一锅啤酒兔,然后蒸了两锅奥尔良鸡腿包,一锅红糖馒头,一锅椒盐花卷。
  推荐超市买的那种奥尔良口味烤肉酱,一袋110克,可腌肉一斤。味道稍微有点甜,喜欢吃辣的可以再加一点辣酱进去调味。三个冷冻的鸡腿,泡水解冻后去骨,剁成小颗粒肉,就是花生米大小就行了,大概就有一斤的样子,然后加一袋烧烤酱调匀,腌两个小时。包出来的包子特别香,味道也好。
  红糖馒头我用的500克面粉,5克酵母粉,4克泡打粉,85克老红糖粉,两次醒发,蒸出来的味道刚好。喜欢甜一点的可以加多点红糖,但是要不要换成耐高糖酵母我就不清楚了。我用的是普通酵母。


第六十五章
  城里女学的事儿交给县令娘子和胡小娘子在负责, 阿满偶尔也会去看一眼,她现在虽然还是不肯取下面纱, 但面对外人的时候, 也不再像以前那些畏畏缩缩。
  陶倚君盯着织坊最后一个工房建成,机器也搬了进去, 有织娘绣娘开始试着织绣后, 她才算松了一口气。只要流程不出问题,这个织坊就算不能日进斗金,月入万贯也是可能的。
  “大娘子, 仓库上顶出问题了。”一小童跌跌撞撞的跑进来,气都喘不匀就指着河边滩地尖声道, “上梁的时候人跌下来, 现在摔断腿了。”
  陶倚君吓了一跳, 听到没有出人命后,才定了定神。
  等她带着人赶到工地, 就看到旁边的工棚那里围了几个人, 已经有人在给受伤的汉子收拾伤口处理断骨。
  “怎么回事?人可有大碍?”
  “还好, 他是翻身上梁的时候没站稳跌下来了。幸好大娘子之间就一再要求他们上梁的时候要栓紧绳子, 虽然掉下来撞断了腿,好险绳子绷了一下,缓了力道,否则现在早没救了。”
  监工的工头也是后怕得很。他们没有建过如此之高的房屋,之前陶倚君让他们做好安全防护的时候,他还觉得对方小题大做, 这次幸好是那绳子给阻了一阻,真就这么掉下来,不死也得去掉半条命。都是乡里乡亲的,在他监工的地头出事儿,死者的家眷肯定要找他闹的。现在虽然说断了脚,可命还在,以后有什么轻松点的活计,自己给他寻摸过来,也算对得起他了。
  陶倚君询问了一下伤者的情况,又亲自看了看断骨的处置手法。
  “让管事给他一笔钱,受伤期间的药费庄里给他出了。另外若是有洗衣之类的活计,先叫他娘子做吧,照着工钱给。总不能让他家雪上加霜。”
  伤者举起手肘擦了眼泪,拖着断腿想要给陶倚君行礼,被众人按住不许他动。
  “你好生养着,百日时间就能复原了。这期间多让你家娘子给你炖点大骨汤喝喝,身体养好了,伤才好得快。”
  斗米恩升米仇,陶倚君不是那种头脑一热就善心大发的人。她懂得这些底层百姓的辛苦,也不介意顺手拉扯一把。这人在她这里做工伤了,给一笔补贴,不能让他致富,却能保证他家三月之内不会断炊,再加上他娘子可以从庄子里领到活做,就算辛苦一点,也不会比之前的生活差太多。
  “大娘子心善。”围观的工人农人都眼含敬意的看着那个并不高大的身影,能在陶家的庄子上做工,现在已经是边城人的第一选择了。
  陶倚君安抚完伤者后,来到出事的仓库。
  “这梁柱的高度确实太高了一些,虽然四周用木板增了隔断,但顶梁那里到地面的距离已经超过他们以前做的所有的房屋了。”卫老也闻讯赶了过来,他虽不曾亲自参与过建房,看的却是不少,加之常和老人们闲聊,对这些比陶倚君更为了解。
  “是我想岔了。”陶倚君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个年代还没有出现轮毂轴轮等工具,要上梁全靠人力负重,攀爬上去搭建,她虽然已经尽力降低难度,但实际操作中才知道,自己以为的轻松,对具体工作的人来说难如登天。
  “大娘子的意思老汉懂,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没办法解决,只是要浪费不少材料。”旁边负责挑土的老人凑了过来,有些瑟缩的看了眼陶倚君。
  “老丈请讲,是否浪费,我们可以计算看看成本就知道了。”陶倚君也明白民间的智慧不可小觑,她不过是接受的知识多,真正的经验其实很少。
  老丈的方法其实不难,先用活扣的形式,在中间加一层,等到上梁之后,再把仓库中间的活扣拆除掉就好了。活扣木板下面还有木桩支撑,只要不放置重物,就不会对板子有损伤。并且因为是铆合结构,拆装的时候也不会伤到木板,取下来的木板还可以用于其他地方。
  陶倚君受到启发,当即叫了公输家的大匠过来,一起研究了一下午,确定了这间仓库的改建形式。同样是两层高的大穹顶建筑,但不再是人字形大梁一通到底,而是采用了木塔常用的二重檐,将承重力分散开去。中间的主梁在第二重檐的梁架好之后,再用轮毂转轴将大横梁拉起来,四个人同时架梁上柱,这比一个人承重,稍有疏忽就容易出事强多了。
  二重檐还有个好处,可以加强通风,又不至于雨水倒灌。在维修屋顶方面也有优势。此番改建之后,这种仓库顿时成为了建库房的首选构造,连后期官府所建的官库都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而粮仓则还是不变,只是加高了地基,采用了圆仓的形式。
  靠着陶家仓库不远,有不少机灵的农户也跟着修建了一些简易的库房,存放山货和野味。他们原本用的是老实的黄土胚和了麦秸来砌的,后来陶倚君记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木架吊脚楼形式的农仓,那种吊脚楼建造简单,上面用两层梭茅草做屋顶,防水还轻便,又利于更换。下面的吊脚楼不是四根柱子的简单形式,采用的两排人字形支撑,人字形架子上还间隔安装了横木,方便晾晒稻草和麦秸,就算晒点其他的东西,也比排在地面上方便得多,还透气。
  在陶家仓库建好之后,这一带多了大大小小农仓二三十座,顺着河岸一字排开,特别的壮观!
  “有商贾来问存货如何收钱?”这仓库才建好,还没晾晒结束,就有西域的商贾前来询问,陶倚君之前便定了几个档次的收费标准,但心里也不太有底,便让霍家的管事出面去谈。
  霍桐的这位管事是个人才,口才不错,脑筋转得也快,最重要的是他很拎得清自己的位置,被霍桐派遣到陶倚君这里帮忙的时候,大将军府的其他人还在背地里嘲笑他被放逐了,哪里知道,人家过去就受到了重用,代表大娘子出去谈生意无往不利,连每个月的薪水都涨了一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