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让他跟其他的宗室一起参选。”顾铮毫不犹豫地道,“既然宗室只是挂名,以示朝廷重视,那么由谁来坐这个位置都可以,也不必非要是德王爷吧。”
这番话可以说是很得罪人了,简直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若德王知道顾铮这般针对自己,必然会心生厌恶。
这让朝臣们更加确信,顾铮反对此事,纯粹就是要给贺卿找麻烦。
也让贺卿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最终只能冷笑道,“好,那就依顾先生所言。”
“为了避免他们私底下串联出海之人获取消息,臣以为,当立刻召集众人前来,不可耽误。”顾铮又道。
“顾铮!”贺卿一拍桌子。
这动静吓了朝臣们一跳,顾铮这话的意思,分明就是怀疑贺卿会让黄修帮助德王作弊,让她如何不怒?但面对她的愤怒,顾铮却是稳稳站在原处,连眼皮都没有动一下,“既然是比试,自然要公平。请殿下下旨。”
“好。”贺卿深吸了一口气,勉强将情绪按捺下来,吩咐旁边的秘书官,“去请几位宗室老王爷,出京使团成员,还有礼部所有官员过来。”
接下来没有人说话,殿内的气氛就霎时冷凝下来。
胆小一些的大臣,已经出了一身的汗水,即使殿内放着冰鉴也没有用。好在这古怪的气氛只笼罩在前排,尤其是贺卿与顾铮之间,让站在后面的大臣们暗暗松一口气。神仙打架,他们还是离远些的好。就算想掺和进去,获取好处,也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个福气享受。
不多时,人就已经尽数被请来。这还是因为宗室们并不在皇城之中,多费了一点功夫。
听说要当众比比谁对海外的了解更多,以便挑选出外交部的新成员,一部分人立刻苦了脸,但更多的则是激动。
特别是贺卿又临时提出了一项建议,“市舶司上书要求增加建制,上一回顾先生也说,可以在福建和广东增开港口,分散江南的压力。我这几日琢磨了一番,打算在泉州和广州各开一处港口。既然他们都是负责对外事务,不如今日也将这两处衙门的负责人挑选出来。”
很显然,这是她对顾铮的反击。
这件事是顾铮提出来的,他又是政事堂的实际负责人,如果事情交给下面去做,按照之前那个不成文的规矩,提议的权力在他们,贺卿只能从备选的两三人之间挑选一个,那么人选必然是由顾铮来决定。
但现在当众择选,就人人都有机会了。
市舶司也好,外交部也好,都是朝廷如今最受重视的部门,油水也足,自然人人趋之若鹜。没有机会也就罢了,现在有了机会,莫说其他官员,就是在场的大臣们,也都有写蠢蠢欲动。
贺卿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淡淡道,“诸位若是有认为自己能胜任这些职务的,也可以参加。”
寥寥数语,挑起了所有人的好胜心,将顾铮刻意营造出的氛围彻底消除。
等挑选开始时,参加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规模。贺卿这才看向顾铮,“想来该如何挑选,顾先生也必是胸有成竹?”
众人闻言,都不由转头朝顾铮看去。之前隐隐的对抗,只不过是预热,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相较于参选者而言,其他人对海外的了解更少,大部分都还是从使团那里听来的。要反过来出题去考这些人,岂不是笑话?
而贺卿一句话,轻轻巧巧,就将这个问题推到了顾铮面前,让他无法拒绝。
如果他拒绝,那么之前主动提出公平选择就毫无意义了。但如果不拒绝,出不了合适的题目,更只会在所有人面前出乖露丑。
作者有话要说: 来啊,互相伤害啊!
第130章 绝对公平
“殿下既然让臣说,那臣就僭越了。”顾铮面带春风,朝贺卿一点头,这才转身转头对等待题目的众人道,“尔等可两两一组,互相问诘,有答不出来者,淘汰,答对者继续分组进入下一轮,直至最后一人。”
竟是取了个巧,让答题者同时也成为了出题者,避开了自己的短板。
其才思敏捷如此,众人无不服气,唯有几个本来想碰碰运气报名的官员苦了脸。这种方式,他们必然是蒙混不过去的。
就是贺卿也无话可说,只得道,“就依顾先生的意思。”
于是考核正式开始。
为了公平起见,贺卿将宗室和文官分成了两个部分来考核,她和顾铮分别带着一部分朝臣进行评判。顾铮负责考核宗室,她只负责文官这边。
因为没有说过确切的分组标准,一开始人数又太多,所以众人可以自由分组,自然是有目的的挑选自己觉得在这方面比较弱的人。毕竟都是同僚,互相知根知底,对方到底有几把刷子,心里还是多少有数的。
只是这样一来,使团的那几个人就被孤立出来了,不得不两两组队,先把对手淘汰下去。
面对这样的情形,自然有人心生疑虑,出声询问,“顾相,这似乎不大妥当吧?虽说是考核,但我等都知道,使团里的人明显对南洋更加了解,让他们内部两两匹配,被淘汰的概率就提高了许多。这实力强的人反倒比其他人更早被淘汰,似乎有些不妥。”
“怎么会?”顾铮面露惊讶之色,“只是答对了晋级下一轮,答错了被淘汰而已。如果双方都答对了,自然可以双双晋级,如果两个人都答错,那就一起被淘汰。当然,如果询问的问题与南洋毫无关系,也会被淘汰。”
这样一来,就算实力强的人在一开始就对上,也完全可以不必立刻就出绝招把对手淘汰出去,而可以互相放水,双双晋级,先把没有多少实力的人淘汰出去。
至于担心竞争太大,想先把一部分实力强劲的对手淘汰掉的想法,那也大可不必担忧。彼此之间虽然了解,但毕竟只是同僚,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否藏着底牌,你一上来就出大招,对面自然也不会含糊。万一互相都没答上来,两败俱伤,双双淘汰,岂不是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反正虽然顾铮的意思是决出第一人,但外交部也好,市舶司两个新增的分部也好,所需的人数都不少。拿不到第一,至少保证名列前茅,成为备选。
这种情况下,先把实力不足的人淘汰掉,再内部竞争,才是正理。
至于那些心怀侥幸的人,此刻自是满心失望。顾铮就是顾铮,又怎么可能真的留下空子给他们钻呢?
一开始,选拔进行得很快。
因为有不少人本来就是抱着万一的想法报名,对南洋根本毫无了解,不要说是回答出对手的问题,就连自己该问什么,他们都不太清楚,所以一轮下来,就刷掉了一小半的人。
但老实说,这个结果在贺卿看来,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毕竟,现在的大楚刚刚开始跟世界接轨,大部分人还停留在老思想里走不出来,真正对南洋有所了解的,其实只有这一趟随船队出海的水师、商队与使团成员,至于朝廷官员,大部分知道的内容,都是船队归来之后带来的小道消息。
所以,能问出问题,答出问题,本身就说明私底下对这方面有所了解。不管是自己感兴趣,还是从朝廷的态度看出将来会对这方面更加重视,总归都是用了心的,而且人数还不在少数。
由此可见,大楚如今正可谓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生命力十分强韧。
已经与几年前那个腐朽衰败,风雨飘摇,四处都是漏洞等着修补的大楚朝堂截然不同。
这本来就是贺卿努力的目标,今天亲眼看着结果达成,心里自然不可能不高兴。
不过到了中段,淘汰的速度就越来越慢了。因为剩下的人都有一定的实力,在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之下,往往都能提出问题也都能答出对方的问题,手拉手双双晋级。
好在人不算多,倒也费不了多少时间。何况他们这种互相提问的方式,也可以给大部分对南洋毫无了解的大臣们上一课,叫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增进对海外的了解。
过了中间这个胶着的阶段,后期淘汰率再次提升。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半瓶水响叮当,实际上了解得并不深入,肚子里那一点东西被掏空之后,便自然而然的被淘汰了。
最后只剩下黄修和宁尚两个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的快问快答,一下子就让场面激烈了起来,也引得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投注了过去。
宗室那边早就已经完成了,结果也不出所料,正是德王胜出。
不提贺卿之前就提醒过他,就说他本人对南洋的了解,本来也是大部分人都比不上的。毕竟有资格参选外交部尚书的人,都是老资格,往往思想迂腐,不思变动,对大楚这几年来的变化,还没有适应,更遑论是顺流而上,成为潮头之人。
黄修和宁尚也到了关键时刻,众人皆围拢过来,十分关切。
大抵因为有所偏向,所以对于结果,众人都很紧张。
最后,更加熟悉异族语言的宁尚,以一个非常偏僻的知识问住黄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一瞬间,殿内有人发出了低低的惊呼声,其中赞叹的意味不言而喻。贺卿视线掠过站在下面的大臣,意识到这应该是他们大部分人的心思,只不过众人都能压得住,只有几个心性不够沉稳的表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