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长公主不想死 完结+番外 (衣青箬)


  没有了旁观者,太皇太后便也不再掩饰自己的表情,“她有什么是我给不了的?”她瞪着顾铮,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二人,“还是她年轻貌美,你动了不该有的……”
  “住口!”顾铮脸色铁青,“太皇太后可以辱我,但殿下乃是天潢贵胄、金枝玉叶,还请太皇太后慎言!”
  “怎么,叫我说中了你的心思?”太皇太后不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在屡次角力之中都输给贺卿,她的心态到底失衡了。
  现在,她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而是一个普通的,心怀嫉妒与憎恨的普通女子。唯一能让她觉得畅快的,也就是这样恶意猜测了。
  但即使做出了这种判断,顾铮心里还是不大痛快。
  高洁的鲜花固然不必低头俯视污泥,但污泥若是强行沾了上来,到底玷污了她。
  “殿下心胸宽广,能够给予我绝对的信任。”他突然转回了太皇太后之前的问题上,“但是您做不到。不要否认,何不平是怎么起来的,娘娘比谁都清楚。”
  “但这不是你的问题。算计、制衡,或许没个上位者都是如此。您最大的错误,是明知道江南是怎么回事,却还是跟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就只为了自己的位置能坐得安稳!甚至到了现在,还要跟那些人勾连在一起,却又根本没有能力驾驭他们,只能称为对方的棋子!”
  “您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楚,为了江山社稷,其实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但殿下不一样,她虽然一句都没有说过,我却知她心怀天下万民。”顾铮轻轻振了振衣袖,“所以我可以做她贺卿的狗,却做不了您的。”
  说出这句话时,他忍不住想,幸亏贺卿已经先走了,否则若是当着她的面,这话恐怕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
  太皇太后实际上并不知道这一次跟自己联系的人居然也是从江南来的,被这个信息惊住,一时竟没有反驳顾铮的话。
  顾铮见状,便也拱了拱手,告辞了。
  只是走到门口,他又忍不住转回头去,看着愣愣地坐在那里的太皇太后,补了一句,“殿下这样光风霁月、心怀磊落的女子,自然值得世间所有好男儿倾慕,不必大惊小怪。但殿下的心装着天下,又岂会囿于儿女私情?以此揣测她,实在可笑。”
  转过来看向站在庭院中的贺卿时,顾铮心里却不由生出了几分涩然。


第91章 广而告之
  虽说是因为其他事被召见,但德王进宫一趟,自然要趁机向贺卿汇报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
  顾铮本该离开,却不知为何又留了下来。
  反正贺卿也没说不能旁听。
  恰恰相反,见他也跟了过来,贺卿只微微一怔,便笑道,“正好顾先生也在,就先请德王给他介绍一下你们商会的情况吧。海贸是将来的大势,若有机会,商会也可以跟着插一手。你们在江南没有根基,若顾先生能帮忙,就再好不过。”
  既然是要进入大航海时代,贺卿的目的自然是要拉动整个大楚的经济和市场发展,又岂能让江南专美于前?
  顾铮闻弦歌而知雅意,微微颔首道,“殿下此言甚是。也不单是京城的商家,想来若是有机会,其他各地的商人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若以商会的形式加入其中,倒是个不错的法子。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的特产,也可以丰富海贸商品,好叫外面的人知晓,我天-朝地大物博、出产丰富、各地不同,并不独是丝绸瓷器。”
  德王不料竟有这样的好事,面上的喜色几乎遮掩不住,“多谢殿下,多谢顾相。如此,我就先替天下商户多谢二位了。若当真有这样的机会,我都想跟船出海见见外头的世面了。”
  “德王年纪大了,还是以惜福养身为主吧。京中的事也少不得你主持,海上一去就是一年半载,岂不就把这边抛下了?”贺卿道,“不过,若宗室里有年轻人想出去闯荡一番,倒也不必拘着。”
  “殿下!”顾铮出声打断她的话,眉头微微蹙起。
  贺卿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忘形了。为了最大限度地管制宗室,朝廷有“无诏不得出京”的规矩。至于各地藩王,则是无诏不得离开藩地,平日里还要接受当地官府的监视。
  贺卿这一句随口的话,却是彻底打破了这种规矩。
  虽说她并不觉得宗室离开了京城,就真的会有机会搞事情。但此事牵扯太大,就算真的要动,也该徐徐图之。
  德王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只当没听见贺卿的后半句话,含笑道,“多谢殿□□恤,老臣的确是年纪大了,懒怠动弹。听闻朝廷欲派遣使臣出海,却不知这人选是否定下了?”
  没名没分,宗室子弟自然不好出京。跟着商队走不合适,但若是以使臣的身份代表皇室出海,想来就不会有问题了。
  比起文官和内侍,自然是宗室更能代表大楚。而皇室虽然防备宗室,但在这种涉及到“礼”的事情上,倒一贯都有用宗室的习惯。所以德王这个提议,丝毫都不显突兀。
  贺卿不由点头,掩饰般地对顾铮道,“那就让下面的人商议一番,拟个名单吧,然后朝上再议一议。”
  顾铮一脸平静地应了,垂下的眼中却闪过一点细微的笑意。贺卿实在太能干了,所以时常会给他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总觉得很难靠近。像这种小小的失误,却反倒显得她更鲜活真实。
  不过这种看热闹的心态好像有些不厚道。顾铮主动站起身道,“臣还有政事未处理,若殿下没有别的吩咐,请容臣先行告退。”
  他一走,面对德王,贺卿就自在多了,主动询问起皇家科学院那边的进展。
  德王立刻变了一张脸,满面苦色地道,“殿下有所不知,这京中工匠虽多,但其中懂得科学的却没几个。叫他们弄明白那些什么原理,照葫芦画瓢地做东西还好,要他们教导别人,他们却只会教学徒。”
  毕竟是皇亲贵胄,又不是真的要去做匠人。所以他们虽然也学手艺,但德王既然知道贺卿开着两家报社,自然也明白她想要的是什么。培养出再多的工匠,也毫无意义,她真正需要的,是那种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穷究科学至理的人才。当然,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顺便发明一些东西,那就最好不过了。
  可是这种内容,根本没人能教。
  “倒是我疏忽了。”贺卿闻言也忍不住以手加额。最近或许是要忙的事情太多了,千头万绪,总有兼顾不上的地方。
  德王连忙道,“这与殿下有什么关系?只是这样的人才,老臣也不知该去哪里找。因想着能在报纸上刊登文章的,必然都是其中翘楚。因此想问问报社这边是否方便透露作者的地址,老臣必亲自备厚礼登门延请。”
  贺卿心下一动,微笑道,“登门延请固然不错,但若是能叫他们趋之若鹜,岂不更好?”
  “殿下可是有了主意?”
  “我想在报纸上刊登皇家科学院招聘讲师的消息,德王以为如何?只要待遇好,又是给宗室子弟讲课,想来不愁没人报名。”贺卿道。
  虽说这个时代,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就可以每月从朝廷领取米粮,由朝廷供养。但在做官之前,那一点补贴也就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已。而想要继续深造,谋取更高的功名,购买书本和笔墨纸砚,参加文会诗会,跟同窗聚会论道……哪一样不用钱?
  更有一些读书人,为了能够增加应考时的把握,索性长居京中,拜师修行,与同年交游,那就更是靡费无数了。除非家有恒产,否则总要为生计奔波。
  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许多贱业读书人都不愿意操持,维持生计最好的办法,除了出售自己的字画、为人抄书写信之外,也就只有去教书了。
  但在私塾或书院任教,学生多,不免会耽误工夫。更多人选择在富贵人家坐馆,教导一两个子弟,自己也有时间读书。而且东主若是大方,一来家中藏书尽可借看,二来若有缘法,将来或许能得对方举荐资助,扶摇而上。
  皇家科学院的学生虽然不少,但条件却比普通书院要好得多。
  ——这个时代,许多孤本珍本书籍,唯有皇家收藏。除了翰林学士、校书郎一类的清贵官职,也就只有皇室宗亲可以借看了。
  最重要的是,能看这两份报纸的人,都是对科学很感兴趣的。皇家科学院以后会主管这方面的东西,近距离了解的机会弥足珍贵。更不提人人都知道皇家科学院是由贺卿提议创办,身为院长的德王又与她关系良好,近水楼台,说不定就有机会接触到这位代理国政的大长公主。
  再加上优厚的俸禄,想来不会有人拒绝。
  而对贺卿自己来说,几年之内,显然都不能将科学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这样一来,学成这些东西无法“货与帝王家”,将会极大地爱好者们的信心。若是能用这种方式先把人招揽进皇家科学院,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也可以为民间后继爱好者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这是一条通天坦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