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章年美大笑,“过几天就要冬至了,我估计,小将军回去要把你带上。”
“真的,我能去将军府啦。”雷大厨高兴了,将军府里也有京里来的厨子,他们可以砌搓一把了。
这道七星鱼丸是天朝某地著名的汤品,所用的鱼丸是将鱼等食材剁成极小细末,加入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仁等馅而制成。
那一颗颗宛如核桃大小的雪白鱼丸,色泽洁白,有弹性而不腻,馅香而松,口味清甜,漂浮于热气腾腾的汤上,犹如满天星斗,因此人们把它称为“七星鱼丸”。
汤入口中,油而不腻,淡而不寡,咬一口鱼丸,外鱼肉嫩滑入口即化,内里瘦肉和虾仁嚼劲十足,味道真是好极了,一碗下肚,夏臻觉得浑身舒坦极了。
田先生和庄颢坐在边上,相视一眼,微微一笑,低头吃了自己碗中的鱼丸汤,滋味真是好!
“来人——”
晓文连忙上前,“公子——”
“把他带上。”
虽然这句话没头没尾,但晓文倒底是贴身长随,马上明白要带谁了,连忙去安排。
拭了嘴,夏臻再次说道:“冬至是不是要送节礼?”
田先生和庄颢差点没被丸子呛过去,连忙吞了嘴里的丸子,田先生吃惊而道:“子安?”
夏臻却垂下眼,一副淡定神闲的样子,可田先生知道,这小子浑身的刺不知不觉又往上冒,感到头疼,啧了几下嘴,才开口:“子……”
“先生,赶紧去安排。”
“子……”
庄颢伸手扯了下田先生,示意他同意。
“那……那好吧。”田先生硬着头皮同意了。
等出来时,田先生责问庄颢,“为何让我同意?”
“先生,不就送个节礼嘛,就算是妾,男人高兴了,也可以送的。”
“啊……”田先生道:“可玉水滴是正妻……”
“先生,小娘子可小着呢!”
田先生眨眨眼,是啊,小将军已经十七了,如果不是身份、地位特殊,再加上跟老将军别扭着,要不然早就开始议亲了,那里还是现在这种光景。
“你的意思是,节礼先随子安的心意,至于玉水滴,小娘子还小,总会回到正妻的手里?”
“嗯。”庄颢点头。
田先生觉得这事始终像个石头一样压着他。
几副药汤下肚,再加上牛婶与付小有的精心照顾,赵雨彦的病好得很快,不仅如此,麻家人还给他做了两套厚麻棉袍,让他不再挨冻受寒。
这样的恩情,已经不是能磕几个头就能解决了,“麻叔,麻二娘子,大恩不言谢,倘若我赵雨彦有飞黄腾达的那一天,一定不忘你们的恩情,定以涌泉相报。”
麻齐风和气的笑笑,连忙把跪在他面前的少年扶起:“孩子,不要说什么报不报恩了,有缘恰巧帮了一把而以,如果你心不安,有一天,等你有能力时,伸手去帮别人一把,我想这就足够了。”
“麻叔……”赵雨彦被麻齐风的胸襟感动了。
看到孩子感动,麻齐风欣慰:“现下有什么打算?”
第67章 论语 回来
赵雨彦回道:“除了拜师学习外,我……暂时没什么打算。”
麻敏儿问:“可我祖父没有收学生的意思,你还要等下去吗?”
赵雨彦点头:“要等,不枉我从几百里地之外跑过来一趟。”
“等多久?”麻敏儿问。
“三年!”赵雨彦说:“如果三年之后,麻老大人还是不收学子,我就去京城找逍遥先生——风江逸。”
“为何不现在去呢?”麻敏儿觉得奇怪。
“我……”赵雨彦抿抿嘴,“我还是觉得自己的脾性像麻老大人,更合适在他老人家的门下做学生。”
麻敏儿以为别的什么原因,没想到十几岁的赵雨彦竟如此回答,“可……”
赵雨彦仿佛知道她想问什么:“麻老大人在文士气节上端正严谨,一丝不苟,正是我寻求的仕途之道。”
“呃……”对自己的便宜祖父,麻敏儿并不太了解,没想到会从一个少年口中听到如此评价,一时之间竟不知作何回答。
麻齐风听到别人对父亲的褒赞,内心是喜悦的,是有荣与焉的,虽然父亲对他冷漠之极,但他的性格注定了只会自怨自艾,只会想,一定是我那里做的不好,才会让别人不重视我,而不会去仇恨别人。
这样的性格怎么说呢,有时是好事,有时也很糟糕,只能个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吧!
可麻敏儿从付小有那边听到的消息分析来看,觉得她祖父可能守不住文人气节,倒不是祖父不想守,而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听小有说,她那嫡三伯已经开始偷偷收投师礼,并且用了不少,要是祖父知道了,估计也没能力把用掉的投师礼还回去吧!
他祖父势必会收学子,这样的话,祖父的形象肯定会在他心中大打折扣了,他还会执着投拜祖父门下吗?
不过,这些好像不是自己要关心的,麻敏儿话题一转:“赵雨彦是吧?”
“是,麻二娘子。”
“开始吧你生病了,我们伸手拉你一把,可现在你已经病好了,我们没义务再……”
赵雨彦连连道:“我懂,我懂,我准备到镇上做代笔先生,挣钱养活自己。”
麻敏儿笑笑:“我看你还是到县城去吧,能挣到钱的机会更大些。”
“多谢麻二娘子的提醒。”赵雨彦道:“小生想问一下,草棚子租给我,一个月要多少铜子?”
麻齐风刚想说不要钱随便住,麻敏儿拉了一把要说话的爹,“一天一个铜子,一个月三十个,你觉得怎么样?”
“多谢麻二娘。”
“至于饭食嘛,你自行解决。”
“是,小生明白。”
倒不是麻敏儿不想伸手帮他,戏文里厮文败类太多了,她可不想帮出个白眼狼出来,不如一事归一事,算个清楚,这样大家日后好相见。
天气越来越冷,出行的人们越来越少,麻敏儿一家开始窝冬,与外界沟通,基本上就靠付小有了,这天下午,几人学完字小憩时,麻敏儿在厨房做甜点垫垫小饿,郭大平兄弟二人蹲在灶后帮着烧开水,麻大郎帮妹妹把刮好的芋头倒进了大锅。
施大鹏看麻二娘把他奶送的绿豆粉冲了水,搅拌均匀,不知作何用,他没想到绿豆除了煮汤,居然能跟麦子一样磨成粉,好神奇。
付小有站在厨房门口把镇上、乡下的八卦说了一遍,当然还有关于赵雨彦的。
“二娘,他每天卯时正(早上6点)雷打不动先去麻宅报道,请求麻老大人收他为学生,一个时辰之后,到辰时初出发去县城做代笔先生,或是摆上棋谱与人对奕。”
“每天能挣多少?”麻敏儿手中正在勾兑淀粉,它由绿豆磨的,非常好用,等会用来勾芡芋头汤。
“有时一文也没有,有时能有二三十文。”付小有想想说道:“看样子,够吃够住了。”
麻敏儿抬头:“最近你每天都跟他一起住?”
“嗯,爷爷打呼噜,跟他睡安静。”付小有咧嘴笑笑。
“我好像听你说他每天看书到很晚。”
“嗯,不过只要屋内没声音,我睡得着。”付小有笑嘻嘻的回道。
麻敏儿撇了他一眼,“我的意思是,人家晚上学习,你有没有跟着一起学!”
“初哥儿教我啊,干嘛跟他学!”付小有不以为意:“再说,他翻来翻去,每天就那两本,还不如我跟初哥儿学得书多呢?”
“就两本?”麻敏儿已经把淀粉勾欠好,走到灶台,揭开锅盖,看看芋头有没有煮熟,好像差不多了,掂着水量放了糖块进去。
“嗯。”付小有看到二娘放糖,感觉口水都快出来了。
放好糖,麻敏儿盖好锅盖,转头:“那两本?”
“论语和左传。”
“哦!”
居然是最基本的四书,麻大郎听到有些不忍,“大妹,要不,我们借些书给他看?”
“小有肯定说了。”麻敏儿笑道。
“对,对,我跟他说了,你要是想看书,到二娘家借,结果他没吭声。”
麻大郎说:“也许他觉得跟我们不熟,不好意思开口。”
麻敏儿想想道:“或许并不是他不好意思,而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能有什么考量,就两本书,翻来覆去,能读出什么学问。”付小有不些不屑。
麻敏儿听出他不屑的口气了,哼道:“半部论语治天下。”
“啊……”
“啊……”
大家都看向麻敏儿,就连刚下走廊的麻齐风也听到了,问:“敏儿,你听谁说的?”
糟糕,言多必失,麻敏儿龇龇牙:“好像……好像是什么典故。”
“典故?”
“是啊,我经常出门在外,也许是街道上的人磕牙,被我听到了。”麻敏儿连忙转身,再次揭开锅盖,糖块已经完全融化了,芋头也已经熟了,她把勾欠好的淀粉兑到汤里,不一会儿,浓浓的甜汤就做好了,“大平哥,可以熄火了。”
“哦!”郭大平听到二娘的声音,眉开眼笑,连忙熄了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