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宋格格的红包群[清穿] 完结+番外 (不悔人生)


  只需圣上点头,这件事即可迎刃而解。”
  宋瑶华说到这里就停下了,剩下的让胤禛自己琢磨,如果这样他都琢磨不透,那日后的雍正大帝也太没有水平了。
  果然,胤禛轻拍桌子,笑道:“瑶华聪慧,这一策,我回去后再仔细斟酌一番,上奏皇阿玛,只要说服皇阿玛,学院一事必能解决。”
  随后他又看到其他内容,顺口问道:“这些瑶华是打算做什么的?”
  宋瑶华顺着他的手指看到她之前画的一些驿站分布图,想到自己的计划,不疾不徐道:“这些是妾闲极无聊,自己瞎琢磨的。
  朝中在各地各县都设有驿站,本就为往来消息传递方便。妾就在想,朝中政令下达地方,多有延迟和不实,造成许多欺上瞒下的事情无法上达天听。
  地方官员的密报也有在中书省被扣下的,因此妾在想,驿站可否能发挥一些更多的作用。
  比如,朝廷下发的政策明旨,由笔帖式们誊抄多份,统一印刷后,加盖中书省印章,再由驿站统一收取,层层递发下达,确保当地收到的是圣上的原旨。这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瞒下的可能。
  而朝中需要地方的回复,也可分为当地官员和驿站官员分别上书,彼此各不相干,驿站奏章可直接入内阁批阅,当地官员奏章则入中书省检阅,两相对照,也可减少欺上的可能。
  驿站官员不受当地官员辖制,且能招收部分辅兵,足够自保,驿站官员在当地也没有多少权力,只要增加他们的俸禄,相信也能减少和当地官员互相勾结的可能。
  而且,驿站官员可以效仿军中,每年换个地方,让其始终无法和当地达成利益链,也能减少勾结。
  爷,您觉得这样驿站的作用是否就更多了?而且妾还有个更大胆的想法。”
  宋瑶华说到这里就不说了。胤禛知她意思,合上本子问道:“可是与密报有关?”
  宋瑶华点头道:“妾从您的暗卫身上看到的,驿站如果当真做了这些,都是明处的不需多说,关键是暗处的。
  可以加派一个心腹,平日无事,但是一旦发现当地有问题,暗处的人却可以利用驿站之便及时递密折上来。而密折可直接送到御前,一明一暗方可万无一失。
  再者如果每个县城都能修建一所学院,日后担任学院院长的必然是朝中肱股之臣,也可给予他们密折权利,届时三方互为印证。”
  宋瑶华未尽之言被胤禛打断:“所以,日后皇阿玛只需掌握驿站的暗探和学院院长的忠心,就轻易不会被下面的官员欺瞒。
  瑶华,你可知道,这个网一旦形成,就是真正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宋瑶华点头道:“是的,但是也必须保证这两条线的人是绝对忠诚于圣上一人的才行。这其中的把控,也是相当复杂的呢。
  左右现在学院还没影呢,而驿站也需要时间好好整顿一番才能用,不是吗?”
  胤禛眼中有一闪而逝的光芒,宋瑶华没有看清楚,只听他说:“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且让我好好考虑一下吧。这么晚了,咱们先安置吧。”
  宋瑶华点头应了,□□兰上水。也不知道这些事情胤禛想怎么上奏给康熙爷呢。她自己想到的时候,都觉得这波操作一个不好,就会翻船。
  不过现在就扔给胤禛去烦恼吧!


第85章
  自从宋瑶华把新想法给胤禛说了后,也不知道胤禛是怎么操作的,反正最后朝中明旨发下,说了三点。
  一是,准备在全国各府县推广建造统一学院,此学院为官学。一应老师均由朝廷擢选,委派。而当地学院具体怎么建造,工部只发放统一图纸,选址建造全部由当地负责。
  而附加条款则是:选址地段如果有百姓房产,朝廷则按每十亩土地给三十两银子,每五十亩一百五十两银子,每百亩三百两银子再加一个今后七岁以上孩童入学免交五年束脩的名额。
  此名额只限户籍,不限身份,以此类推可以叠加名额。届时会有府县出具文书,只要有孩子达到要求,此项补偿在二十年内均有效。
  再就是各府县建学校的钱财朝廷不再下发,均由当地商户自愿捐献。根据捐献的银两数额,可以给予商户子女三代内允许参加科举的名额资格。
  捐献五百两的,得一个名额,一千两两个名额,以此类推。而所谓三代内资格,则是指此次捐献拥有的名额的学子开始,他的子孙三代均可参加科举。学子年龄同样为七岁以上,名额年限同样是二十年内。
  学府一旦落成,朝廷派钦差前来验收,合格后向朝廷申请委派老师,学府每年每人束脩视学生年龄和所学科目而定,由朝廷每年派人统一收取。而老师的束脩则由朝廷统一发放。
  二是,由户部拨款修缮重组各县驿站,在驿站设立驿丞两人,一人为当地三个举人以上联名上奏,一人由朝廷调派,驿丞擢升为正六品正职官员,领朝廷俸禄。
  设驿马十匹,驿卒五十人。驿卒由当地民役充任,每一年在当地选换一轮,无官品但是享有朝廷俸禄。驿丞则与其他县驿丞换岗,每一年一换。
  三是,召集全国各地凡是举人以上功名的学子前来京城学府深造,时间为三年。此事为自愿前往,具体深造内容只有前来入学的时候才能知道。
  但凡深造的学子,参加完科举后不论名次几何,均能在朝廷给出的地方范围内,选择向吏部递上外放申请。
  只要申请,必能让其到当地为官,但是官品仅限从六品以下,以及必须是在朝廷给出的地区范围内选择。
  此三道明旨由中书省签发,康熙爷御批盖章,印刷万份,由各处驿站先行层层递发下去。
  这三道旨意是康熙爷只和内阁阁老及三省六部的主要负责人商讨的结果,商讨完直接发旨明令朝堂及全国,根本不给其他大臣置喙的余地。
  纵然有很多官员不满,康熙爷乾纲独断惯了,也不会听取。
  宋瑶华从胤禛这里知道后就问道其中的操作难度。比如各地官员不配合,或者朝廷下发的土地赔偿银子被层层盘剥之类的。
  胤禛也对宋瑶华说了其中一些的预防举措,朝廷此次下发银两将由钦差直接前往各省驻扎,直到学校规划完毕返回。
  朝中现在闲人还是挺多的,而且康熙爷把从除太子外其他直到十四阿哥胤禵在内的十一个皇子全部派出去监督这次的事情,每个皇子负责的地区不同,各不相干。
  事情完成后必须上奏具体情况给康熙,等之后驿站发展起来,传递密折的时候肯定会与这些明折相互印证的。
  而宋瑶华此前就说明的商户在其中的重要性作用,胤禛现在也明白的更加深刻,这一举措无疑商户会是最配合的,甚至如果当地官员推诿不作为,商户们都会奋起反抗,加以督促的。
  正如宋瑶华所说,商户地位低,不得科举,很多商户求路无门,这次却是大好机会摆在眼前,为子孙后代谋利,他们只会更积极。
  圣旨中允许拥有名额的商户子,此后三代参加科举,那么三代后,这一支脉系,就能彻底摆脱商籍。
  如此,只要不作死,那么商人也将拥有自己的保护伞,完全不用摄于当地官员威胁,所谓官商勾结,商永远是下位,哪怕平日孝敬再多,该被舍弃的时候照样毫不留情。
  商人逐利,官员恋权,然而真到了这个地位,反而互相调换了过来,官员好财色,商人争权势。这就是瑶华所谓的越是缺什么越是想要什么,完全忘记了初衷。
  但是此后有了自家血脉的官员,哪怕不在原籍,也足够震慑自保,这一隐藏利益就足够商人们积极去捐款了。
  胤禛想到,这些当初还是宋瑶华给他的一点建议,而如今,他自己也没想到和皇阿玛还有朝中重臣商议后,会演变成这般的结果。
  毫无疑问这触动了太多官员的利益,但是大清必须要有所改变了,不然真的等西方国家强势起来,我大清还在故步自封,总有一天会被挤下盛世强国的位置,而那之后,若是走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谁能承担起这种结果?
  胤禛把自己和朝中重臣以及康熙的想法都大致给宋瑶华说了之后,就又开始忙碌的工作了。
  而且因为钦差原因,他还要去地方驻守一段时间,宋瑶华已经知道康熙爷给他分派的是云贵两省。
  这真是亲爹,云贵少数民族多,教化困难,也不知道胤禛能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宋瑶华已经给武静芝打过招呼,让武静芝去给她母家的人说一声,主动向胤禛恭请随行。
  武家人好歹因为橡胶去过云南等地,在当地也建立了关系,比胤禛这个一次都没去过的人要强上一些。
  这时候就显出武静芝家族的好处了,商人走南闯北,交游广阔,结交的当地居民肯定要更多一些,关系网也能更远一些。
  唯一让宋瑶华和武静芝苦恼的就是,这次因为是去驻守监督工作,时间不定,康熙爷也允许阿哥们带上自家妻妾。而胤禛这边,他已经向宋瑶华提及想要带上富察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