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羽人,都一起来了林庄也太巧了。
何涣道:“老朽上岐山采药,下山时遇到楚大人,他言要来此瞧瞧稻种涨势,老朽便跟来了。”
楚崖摸了摸胡子:“只是不知殿下和小郎君怎的来了此处?”
卫恒浅笑:“恒同阿璇来庄里看看稻谷长势如何,顺道来认认门,以后才好常来。”
“殿下心系百姓,乃是百姓只福。”何俭和楚崖心里欣喜一国王子如此关心农事 。
林璇同他们寒暄过后,便带着卫恒到了田间,亲自去看、去摸那些稻子。
少有王候之子愿意主动来查看农事的,何涣和楚崖看着卫恒来到田间也不摆架子,甚至卷起了袖子把稻田中的杂草出去,他也不嫌衣服上不甚沾了泥土,反而津津有味地听着林璇说稻谷什么样的涨势算好。
两人像大人似的转来转去,偶尔见到稻谷上停着的小虫,便主动捉去。
楚崖和何涣一路听着,他们看卫恒和林璇眼神便越发慈祥。
殿下年纪虽小,却是一片赤子之心,如此心系百姓,若是以后他成一国之主,定是百姓之福,而林璇悉心说教,循循善诱,已有些肖似朝堂上的朝臣。
等卫恒和林璇把几处稻田走了一遍时,庄中早围了许多林庄的农人农妇,他们有拿着桑葚的,有拿着一两个自己节省下来打算卖掉的鸡子的,有拿着刚缫好的蚕丝的,他们见林璇和卫恒要走,都想把东西送他们。
这是百姓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了,林璇和卫恒不敢收,他们一一拒绝,实在抵不过百姓热情,两人最后便抓了两把洗的干干净净的桑葚,坐上马车边走边吃。
雨水过多的桑葚甜度不够,口味微酸,想起农庄里的农户殷切感激的眼神,卫恒和林璇把所有桑葚吃下,然后相视一笑。
此行最大的收获,对于林璇而言,便是她坚定了要助卫恒得到卫国天下的决心,对于卫恒而言,他却是清晰地明白了自己想要是什么。
第22章 暴动
转眼便到了十月下旬,稻谷已经成熟,凉风席卷着稻香扬起了阵阵麦浪,天气变得凉了,但这丝毫不能阻止尧城郡百姓越发高涨的喜悦。
原来真的能种两季粮食!这是多好的事啊!等收了稻米脱了外壳后,便是白生生的稻子了!
稻米饭之前还是那些大人吃的,没想到因为一次饥荒,他们居然能吃上白米饭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吃白米饭呢!
许多百姓现在已经合计着以后也要种两季粮食,早季种粟米,保证家中的吃食和赋税,晚季种稻谷,可以收了拿去卖,这样一年下来也有余钱。
这样扒着指头算下来,百姓的眼睛越来越有亮光,干活越发积极高涨。
尧城郡中正在抢收稻谷,林知非亲自下令,让所有人顺着稻田开始收割。大家知道郡公好意,便按照他的规划,全员齐齐上阵,进入了热火朝天的抢收中。
“亩产量与往年粟米的产量相比稍微薄了一层,不过时节不同,种的又是稻米,种粮总比不种好太多太多。”
比较完稻米同往日粟米的产量后,楚崖和周汝凯放下了心。
“照这样看来,百姓节俭一些,便能撑到明年收获果蔬粮食之时。”林知非眉目间神采飞扬,心里的喜悦蔓延开来,他忍不住朝着楚崖和周汝凯抱拳。
“多谢羽人同先生为此出谋划策,如今灾情已过,郡中官民皆可放下心来过一个好年了!”
“不敢当,不敢当。”楚崖和周汝凯连忙抱拳回礼:“都是郡守大人深明大义,领导有方。林小郎君聪慧过人,才能使此次灾情顺利渡过。”
林知非畅快一笑:“尧城郡下尧城县消息已经传来,百姓收获的稻谷数量与这个我们这个数量相差不大。待几日后,李县与周县传了好消息来,便恰好能举行立冬祭祀。”
祭祀是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回顾一年以来劳动的成果,当然,更多是官民同欢庆祝丰收。因为灾荒,林知非本来都打算不过冬祭了,但是现在危机解除,他自然能带着百姓庆祝一番。
楚崖和周汝凯期盼道:“我等期盼那日到来。”
三人畅笑出声,心里都有了浓厚的期待。
林璇在林知非把庄子交给她后,她便让人瞒着林知非挖了个地窖,然后秘密地收了一部分的粮食,把地窖填满。
经过曲辕犁一事,林庄中管事的陈进和赵已,似是真把她当成仙人座下的童子一般,无比崇拜。对于林璇吩咐的事,他们都毫无疑问地去完成。
天气渐凉,林璇带着卫恒看完地窖里的粮食后,有心考他,便问:“阿恒可知我为何要偷偷存粮?”
“阿璇是为我的将来做谋划?”卫恒想了个大概,接着道,“许是怕我以后夺位不太顺利,所以得有自己的兵卫才行,而其中粮草便是最重要的事。”
林璇浅浅一笑:“你说的不错。”卫王肯定不会轻易的把王位给卫恒,既然这样,那他们还不如早做准备,以期一日自己也有能力夺下卫国。
卫恒染了林璇的习惯,并不去喝加了各种料的茶汤,而是倒了两杯温水,把其中一杯放到林璇身边。
林璇喝了一口,看向卫恒问:“阿恒可知我们要如何才能把王位收入囊中?”
听到林璇有考教的意思,卫恒仔细想了想认真道:“需要老臣的支持,以及百姓的民心。”他经常听林璇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样的话,这个想法同儒家的想法很是符合。
卫恒之前找了些儒家的书来看,之后他深深觉得民心十分重要。君不见,多少朝代便是因为百姓揭竿而起而灭亡的。
受到林璇鼓励的目光,卫恒接着把自己所知道的典故,史事旁征博引的说出。
“看来,我们阿恒还会是个仁君。”林璇欣喜的笑了笑,才道,“有个仁君乃是百姓之福,但是一国之主除了仁心外,还须得有一颗铁血雷霆之心。只有恩威并重,对百姓和善,对敌方心狠果决,才能治理好国家。”
卫恒点头:“阿璇所言甚是,恒受教了。”
林璇把剩余的小半杯茶水饮进,才正色道:“不过若要掌控卫国,璇只有九个字送与阿恒。此九字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如今,这九字便是你我需要做的。”
这九字本是明.太.祖夺位之前,谋士朱升所献的方法,因为此时城墙的高度有所规制,若林璇他们现在筑高墙,便是违背了规制,会有人怀疑你有不臣之心。
联系实际,林璇把这九字调了一下顺序,把粮草作为首要因素。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手里有军队才是最重要的事,而“粮草又是军队中最重要的。
虽然这九个字简简单单,但是只此一话,便把所有称王需要的准备都概括进去了。
卫恒醍醐灌顶,他细细品味这九字,只觉得这话精炼又准确,一针见血的告诉了他到底该怎么做,他心里对林璇便更为叹服。
林璇接着道:“如今灾荒刚过,等尧城郡好了起来,许多事的议程便要正式运作了。读史使人明智,在此之前阿恒可以先读些史书。”
只要是林璇提的,卫恒都会去努力做到。他很勤奋学习,也很有耐心的去接触百姓,林璇并非把卫恒局限在一个诸侯王的身份里,她按照的是后世明君的风格,慢慢养着一个合格的君王。
卫恒也很听林璇的话,回到郡守府后,便开始苦读。
林璇却是把之前想要做的事,细细写了下来。
自己是一定要有兵的,如果要养军队,除了粮食之外,还需军饷。养兵千日,这是个烧钱的活计,无论是军队的装备、还是军饷、马匹都需要很大一笔钱。
而林璇想做的就是赚钱,她写下来赚钱的方法是制糖法。
糖的历史由来已久,据诗经记载大约在西周时就有饴糖出现了。饴糖属于淀粉糖,一般用米和麦芽糖化而成。饴糖在现在,还是个稀罕物,而真正意义上的白糖,要到唐朝时才出现。
白糖的雏形只是砂糖,大约汉朝才会有。
现在饴糖只有贵族上贡时才会有,连林璇家也很少。百姓不吃糖,一般只喝“柘(zhe)浆。”柘浆是从甘蔗里提取出来的汁水,像是后世的甘蔗汁。
林璇是古代汉语老师,她读过古籍,却从来没有真正实践的去制过糖。现在,她先把方法写下来,打算等冬祭过后,再找合适的人尝试。
而林知非正在等待李县和周县的丰收的好消息。
殊不知,此时李县正是热闹的时候。
县丞李从明搂住身姿婀娜的歌姬,朝着严溯举起一樽佳酿:“严郎君来此,可谓是蓬荜生辉,真是从明积了厚福,才能迎到郎君下榻。”
他圆润的脸上有丝讨好的笑意,刺史家一半的权利是严溯掌握的,他虽是赘婿,但刺史刑渠却很信任他。自刺史家的家业交于严溯打理后,家财已翻了一翻。世人也都道刺史大人运气好,有了个进财有道的女婿。
李从明几乎是用看财神爷的眼神看着严溯的。
严溯举杯,笑得温雅:“县丞大人招待殷切,为人诚恳,来到李县能认识县丞大人这般诚挚之人,才是小子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