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知宝玉的痴病又犯了,也不知该说什么。云臻见宝玉有些不太像样,便叫人送了宝玉回去。又怕他半路里出什么事故,特意叫紫鹃和茜雪二人陪了他回去。
晚些时候,二人回来了,紫鹃进来回话,“二爷说是有些发热,才奴婢们回来,传了太医过去看,说是痰迷之症,系急痛所致,不过一时壅蔽,用些药便好了。”把太医的话学了几句,紫鹃道,“奴婢悄悄儿问了鸳鸯姐姐,说是也不知怎地回事,前些日子,荣国府遣了人去卫府商议婚期,那边说二爷跟前服侍的人有些多了,该打发几个出去,偏偏又只点了袭人一人,独独又是太太悄悄儿升了二两银子的这个,王妃说怪不怪?”
恰好晴雯进来了,黛玉有一匹百花金宝地的料子,原嫌弃有些打眼,晴雯看到了,便说与黛玉做一条裙子,或是做件袄儿也挺好的,便拿了去。这会子做好了,正好拿过来,做了条裙子,上头菊花蜂蝶纹两色绸袄,外头是牡丹团花锦褂子,摆在榻上,接过了紫鹃的话头,笑道,“原来袭人姐姐也出来了呢,我原以为她会是最长久的那一个,他们那些事,也只瞒着太太罢了,竟是连外头的都瞒不住呢。”
黛玉便笑道,“我总不记得问你,晴雯,你且说说,原宝二爷屋里,宝二爷和你们私底下说的那些话,究竟是谁传给太太听的?”
晴雯默了默,“我并不知道,不过,我想,总不过那两个人,外头的嬷嬷们是并不会知道的,秋纹又一向到不了太太跟前,还能是谁呢?麝月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她也不是个傻的,倒是袭人,最喜欢挑三拨四,把自己当古今天下第一贤惠的,只做些没用的功夫给人看。”
黛玉笑起来,“我以为,你经那些事倒是警醒了一些,如今看来,真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如今从那边出来了,我且问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奴婢还能有什么打算?能在王妃跟前伺候一辈子,便是奴婢的福分了。”
黛玉摇摇头,“你且下去吧,将来想好了,再来回我。”
九月初九日,原云臻说要带黛玉出城去登高的,谁知,头一日,宫里便传了旨意来,太上皇叫云臻带了黛玉一块儿进宫去,在万寿山登高,万寿亭里摆了菊花宴,一家子骨肉好好乐上一日。
云臻因上朝起得早些,黛玉服侍他穿了朝服,一面扣腰带,一面道,“我叫人带了你的衣服进去,给钟顺带着,你下了朝,就把这一身换上,连鞋子也换上轻便些的,回头好爬山。”
云臻捏了捏她的肩,问道,“昨夜里觉着如何?”
黛玉的脸不由得绯红,捏了他一把,将他推到了镜前坐下,一面给他梳头,一面道,“一会儿喝碗莲子羹再走,我叫人端进来了,好歹喝了再进宫去。”
一时,云臻走了,黛玉也换好了衣服,坐在镜前梳妆,外头黄芦进来了,道,“忠顺王府王妃派了人来说,一会儿与王妃一块儿进宫去,已在门口等着了。”
黛玉便问,“是坐轿子还是坐车?”
“忠顺王妃是坐车,郑总管也给王妃派的是车。”黄芦道。
黛玉择了一根发簪插上,又将及笄那日宫里送来的三根羊脂玉簪插在另一边,不显奢华又透着些富丽。待出去了,见过忠顺王妃,她朝黛玉细细打量一番,点点头,“皇太后娘娘一向待人挑剔,你这身便极好!”
说完,她便放下了帘子,马车走了出去,黛玉上了车,跟在后面。待到了宫门口,下车,已有太明宫的太监出来,引导她们一路去了太明宫,路上,忠顺王妃一直端正走着,并不说话,也目不斜视。
忠顺王妃孔氏,她父亲在南海沿子一战中战死了,母亲殉情,只留了时年五岁的她,被当时还是皇后的皇太后养在膝下,及至大了,指给忠顺王为妃。
黛玉默默地跟在后面,不声不响,双手握在身前,肩背挺得笔直,走在宫墙的夹道间。
待到了太明宫里,宫妃们都到了,太子妃陪侍在皇太后的跟前,见到忠顺王妃和黛玉,忙笑着迎过来,待二人行了礼,她一手扶起一个,“婶瞧着越来越年轻了,我听说郊哥儿媳妇有了身孕了,这是真的?我就说这孩子是个有福的,常叫婶娘不必担心,如今,可不是好事就有了!”
忠顺王妃只矜持一笑,后退一步,朝太子妃行了个福礼,“多谢太子妃关心!”
太子妃大约是习惯了忠顺王妃不大与人亲近,转而牵着黛玉的手,走到皇太后跟前,“皇太后,您瞧瞧您这些孙媳妇里头,有没有比八弟妹还俊俏的?是不是把我们都比下去了?”
皇太后已年过七十了,眼神儿不大好,她身边的宫人递过一副眼镜,戴上后,朝黛玉细细打量,又朝太子妃看去,正要说什么,忠顺王妃已是凑过来,搀扶着皇太后,“母后快别听太子妃挑唆,依媳妇说啊,这天底下,再也没有比她更俊俏,更能说会道的了,她不过是瞧人家秦郡王妃是新过门的媳妇儿才拿人家取笑,瞧把人家为难的,母后还果真要比起来不成?”
皇太后大笑,果真就把眼镜儿递还了去,朝黛玉招手,“过来,那日小八带你来磕头,我也没好多问,小八待你可好?嫁过来还住的惯吗?”
第192章 饿坏
黛玉一一答了,皇太后就叫她贴身的宫女把黛玉送过去,“和她母妃一块儿坐吧!”
她自己,一面拉了孔氏,一面拉了太子妃石氏坐着说话,问道,“才说郊哥儿媳妇有了身孕?那孩子自过了门我还没见过呢,哪日你带她进来我瞧瞧,我也是老糊涂了,有了孙子媳妇,都没打赏过。”
孔氏忙道,“叫母后惦记了,母后要存心打赏,今日就把赏赐给媳妇,媳妇给您孙媳妇带回去,省得进来了,还要叨扰您一碗茶喝。”
皇太后笑道,“喝了我屋里的茶,才是我家的人,原该喝。”一面说,一面叫人给黛玉添茶,“别又把这新进门的媳妇又冷落了去。”又问荣妃,“怎地今日这好日子,不把你亲家母也请进来,大家一起乐一乐?”
荣妃正要说话,黛玉已是起身了,屈身道,“谢皇太后赏赐,只儿臣母亲这几日身子不适,感了些时疫,便是儿臣说回去侍疾,母亲不肯叫儿臣进门,哪里还敢进宫!”
一会儿,一起往万寿山去,前头依旧是忠顺王妃与太子妃陪侍皇太后,皇太后坐了竹椅,她二人一边扶一个。荣妃与黛玉行得缓一些,荣妃便问起贾氏的病,黛玉道,“并无大碍,昨日回去瞧了一眼,精神也好了许多,母妃不必记挂。”
一路过去,遍摆菊花,真正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红的朱砂红雪,金背大红,点绛唇,状元红,黄的金皇后,龙吐珠,御带飘香,二色玛瑙,白色的有胭脂点雪,白剪绒,劈破玉,紫色的有金丝菊,老僧衣等,或交错摆放,或一色辉映,最难得的还是那些盆,无一不是精品,虽已是秋日,却依旧引得有蜂蝶飞舞。
万寿亭里,也是满院寒香,各处的高低几上,摆了炉瓶三事,却并没有焚香,而是用瓶供了菊花,每一角落里,屏风端头的几上,阵阵冷香沁出来,比起焚香是自然而清淡些许。
万寿亭一山双亭,由皇太后领宫中女眷居右亭,另一亭原应由太上皇领皇帝王爷与皇子们登高,只这边的人到齐了,另一边却空无一人,皇太后难免担忧,才要遣人问,四皇子匆匆而来,进至亭中,跪而道,“禀皇太后,才来的路上,太上皇忽感晕眩,已回太明宫,父皇遣孙儿前来,命孙儿侍奉于皇太后御前,以备差使。”
皇太后久坐后,方才道,“你皇爷爷究竟如何了?太医可有说什么?”
四皇子低着头,拱手道,“太上皇年事已高,原有眩晕之症,越是秋高越是易犯,如今须日日用药调养,以缓病情。”
皇太后便起身,亭子前一溜儿的太监们提着食盒,里头装的是菊花宴的菜肴,此时纷纷在总领太监的指示下,退开。皇太后拄着拐杖,四皇子扶着她走下亭子,服侍她上了软轿,这才扶着轿子,往太明宫赶回去。
黛玉等人只好跟在后头,跟着回太明宫去侍疾,虽什么都做不了,却依旧要待在侧殿。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殿里半点儿声响都没有,外头偏殿旁边小茶房里熬的药香透过门窗缝隙飘了进来,叫人便是闻着这苦味儿也依旧是饿得发慌。
荣妃伸出手,慢慢地拽住了黛玉的手,微微用力,黛玉测过身子往荣妃的身上靠了靠,低声道,“母妃,我没事。”
一直到天暗下来了,起了风了,里头才传来皇太后的懿旨,叫宫妃和皇子妃们都散了。从太明宫出来,黛玉要送荣妃回景安宫,却被荣妃拦住了,“你且先回去,臻儿还在宫里,你回去安置好了,他回去才有热汤热水的。”
又吩咐严铎,“好生送王妃出宫,待到了府了,再回来!”
黛玉已是饿得连走路都有些难了,却依旧不得不坚持着出去。冯氏走了几步,缓了下来,待黛玉过来,与黛玉并肩走去,递了一块糕来与黛玉,笑笑,自己先快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