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问一出,在座各人皆是一惊,有急智者说此三问与为学子立法毫无关联,真正聪明的人则闭上了嘴,低头沉思。
第一个问题好回答,可后两个问题嘛……几个大臣偷偷看向坐在上位的江尤,只见江尤低头看着手中的纸,神态平静,似乎刚刚满厅争吵之声,并未入她耳中。
这样的平静,让几个叫的最欢的大臣默默的闭上了嘴。
“长公主,可赞同孔大人之说法?”
当屋中安静下来后,朱凌突然问道。
他比谁都了解孔直,孔直是喜欢走偏锋,可孔直不傻,当着一堆大臣的面说出这种触犯底线的话,他又不是活的不耐烦了。这后头若没有长公主尤的支持,朱凌是万万不信的。
江尤没想到,看戏看到最后,战火竟然烧到她身上了。
她将手中的纸放在桌子上,慢条斯理的动作不经意间抚平了之前屋中激烈的争斗之感,然后她的视线在所有人脸上扫过,平淡无波的眼神,叫几个心怀鬼胎的大臣暗暗心惊。
此前,他们自认了解江尤,知道江尤不简单,但除了必要的叙职之外,大多数时间他们并没有和江尤真正相处的经历,在他们心中,对江尤多少还是有些轻视的。
这是江尤第一次召开大会议,和朝会不同,他们不需要站着,只坐在下面,还有吃有喝,舒适的坏境叫他们很放松。
人在放松之下,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真实情绪,也无法警告自己,坐在上头的不仅仅是一个少女,还是这片领土的王,是掌握他们生死的王侯。
“诸位,可是说完了?”江尤喝口水,润润嗓子,很好,到她上场的时候了。“朱大人,你的问题,只有这一个吗?”
朱凌一愣,他本以为江尤会因为大多数官员的不服从而恼羞成怒,可没想到,江尤如此冷静。
“是,臣唯有此问。”
“好,朱先生倒是明智。”江尤起身,慢条斯理的整理了下衣领,“我今日召诸君前来,是通知诸位,必须定下学校的规矩。我觉得孔先生提到的校规校纪不错,具体内容,诸位可以细细讨论。”
“可是,长公主……”
有个心急的官员一听这话就急的跳了出来,江尤的意思很明显,是必须要为学子立法,那他们刚刚的争吵,全都没有意义了。
朱凌深深望了眼江尤,江尤回望他一眼后,转到了那出声的官员身上。
那一眼,叫朱凌低下了头。
“齐大人,有异议?”江尤温和的笑容,透露着阵阵寒风。
某位中层官员看了眼自己的上司,出身大族的上司端坐低头,看不清神色,也并没有像刚刚那样冲他使眼色,叫他反对。
“无,无异议,只是此事事关重大,一两日怕是无法商量出对良策。”
他用处了拖字诀,任何事,只要拖一拖,回去好好想一想,总能想出对策的。
江尤哪儿有时间让他们瞎磨蹭。
“想必各位大人坐下之后,一直没有打开面前的笔记本吧?”江尤指了指每个人面前用发黄的牛皮订下的本子,本子大概成年男人两只手掌合在一起的大小,上头写字三个字“笔记本”。
这东西他们都没见过,而且边上还用没见过的盘扣扣着,更无人敢去打开。
盘扣很漂亮,线做出来的盘扣就像是一朵花,那牛皮封面上还有画上去的纹路,更像个装饰品了。
几个心急的官员拿过笔记本,捣鼓一会儿就打开了。
打开才看见,里头前几页是密密麻麻的字。
字规整的很,几个知道活字印刷的官员对视一眼,知道这东西是印出来的。而不知道活字印刷的官员则对着那间距一致,大小一致的字频频称奇。
“这是何物?”
一个官员指着第一行中的一个标点问道。
那是一个逗号。
“这是讲女教授的内容之一,诸位应该听说,修建藏书馆的事吧?等藏书馆修建完成后,学校会搬到藏书馆后的学院之中,到时候地方大了,设施也齐全。希望各位没事儿去学校看看,莫要再嫌弃学校地处偏远,里头龙蛇混杂,去了掉身份。希望各位能了解当下学子所学知识,以后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江尤看着几个大族出身的大臣青黑的脸色,心情好了许多。
她忍这些人很久了。
私下编排讲女,骂学校的学子是下贱之人,平日里还装的十分正面,今日还义正言辞的为学子的利益奋战,他们可真是伟大呢。
一个个眼高于顶,标点符号在天上京推广那么久了,今日还有不认识的,真该拉出去砍十遍八遍!
要不是此刻不能动这些大族推出来的废物,江尤真想把问话的人扔出去。
第27章 万字大章
在立校规方面, 江尤的态度十分强硬,不管那些大族如何说,校规校纪还是被立下了。
君臣相处之道,从来是东风压倒西风,互相牵制,当君王足够强大时, 身为臣子, 便毫无反抗之力。
江尤的规矩就是,具体细则可以讨论, 但她规定的事, 比如校规校纪的大体方向,以及校规校纪的实行时间,都不容更改。
换句话说,江尤说三天后校规校纪会公布于世人之前,三天之后, 即使没讨论完, 没有达成统一, 这些校规校纪也定下了。
这里头暗藏的意思, 叫许多大臣脸色难看。
耗费一上午,讨论没有任何进度。众所周知, 成年人是很难被说服的, 更别说是一群墨守成规,从未见过新鲜事物的老古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 都有自己的见解,两三天之内,靠嘴皮子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
朱凌看出这一点,散会之后,他拎着笔记本就走了,看都不看那群还在争执的大臣,一切已成定局,三日之后,想必公告于天下的,便是他手中的校规校纪。
朱凌打算回去细细看,江尤既然能拿出来,想必这份校规校纪已是被人反复更改过了,但他不太放心江尤,以他对长公主的了解,这份校规校纪中,大概有些地方会过分。
唉,也不知道长公主何时才能意识到,治天下易,守天下难的道理。守住天下,稳住人心,是这世上最不能急的事,必须慢慢来,要谨慎。
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一切都是自己摸索,怎么能想到什么就上什么呢?
江尤其实很理解朱凌的想法,就如同她原来的国家,因为走了一条新路,所以任何政策在下达前都要反复试验,确保没有大问题才拿出来,即使如此,还会有缺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谨慎行事没什么不好。
只是她没法跟朱凌解释,她拿出来的一些制度,是后世人用无数人的生命实践过的,最可靠的经验。因为无法开口,所以很难获得信任。
她只能用更多的事,去证明自己的明智。
比如这次的流言风波。
校规校纪一经实行,果然引起了外界的轩然大波,只短短一天,江尤的书案上就多了一米多高的竹简,全是外头的读书人劝诫她的内容。
“长公主,您看看这些读书人,他们没有了解过校规校纪,便胡乱瞎说,拿着不知道哪儿来的大道理劝诫您,还说您这样是倒行逆施,是为不仁!”
花容闲的没事儿翻了翻竹简,看完后气的破口大骂,骂外头的读书人是假仁假义,一个个全是蠹虫!合该全关进大牢里,让他们看看这人间百态,叫世道教他们做人!
“那,他们有说我私改政法是为不忠,我不尊孟王室,自母后死后从未去陵墓守孝,与兄长不和,是为不孝不义吗?”江尤看完竹简后,反倒笑了,心情不错的样子。
花容想了想,摇摇头:“并未,那些人只说您对学子太过严苛,不是仁君。”
“乱世用重典,学子若是同讲女顶嘴,擅起争执,便会被戒棍暴打于市井,此条校规确实重了些,不是仁德之举。可我不仁,那些读书人又待如何?他们会举家搬离天上京,跑到吕国魏国去吗?”
花容仔细想了想,情报局那边一直盯着天上京的舆论,还真没听说有学子举家撤离的。
“名声这个东西,你在意它时,它便是最重要的,不在意时,其实它好与坏,都不能伤我分毫。我希望能广邀天下有才之士入天上京,所以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名声。最近我发现,其实名声还是需要衬托。”
江尤说到这儿,笑的更开心了。
她也是第一次当主公,即使有经验,有时也会钻牛角尖,她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除了校规校纪开始实行的消息外,最近天上京最火爆的头条消息,便是藏书馆快要建造完成了。自打这个消息散出去后,天上京内读书人的数量不减反增,由此可见,那些读书人并没有嘴上说的那么有风骨。
江尤还以为,这个年代的读书人真的个个都具有风骨,有被后世称赞的不屈之志呢,结果看来,其实现代古代的人,没什么区别嘛。不管是什么身份,他们都会被真香定律支配。
江尤表示,她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她将天上京发展的越来越繁盛,一切问题都很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