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林灯就是夜雨寒灯的事情,她是打算对所有人保密的。不过现在既然萧凯已经知道了,并且很好地接受了,林灯感觉再让孟鹤渊他们知道也无妨。
这些拍电影的器材在林灯看来十分落后,不过在这个年代可是价值不菲的。如果不让人知道她有一点真本事的话,孟鹤渊未必会同意让林灯碰这些设备。
所以在和萧凯商量过后,林灯向这几个好朋友爆了马。在送了一本签名书给他们的同时,还请他们替她保密。
毕竟这些了解林灯的人,会觉得她就是学习能力强,是个科研方面的天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很了不起,并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熟悉林灯的人,结合她的背景来看,很有可能就会怀疑她有什么问题了。林灯可不想惹麻烦上身。
原本孟鹤渊同意让林灯看他的拍摄设备,多多少少是看在萧凯的面子上。在得知林灯就是夜雨寒灯之后,他就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了。因为夜雨寒灯的文章他也看过,他相信林灯。
“以现在的拍摄技术,还无法做到声音与画面同步。所以大多数电影想要有配乐的话,就只能请音乐家在放映现场演奏音乐,或是播放留声机,效果都不是很好。坐在靠后位置的观众,有时候根本就听不清。”
林灯一边听着孟鹤渊的话,一边看了看这些器材,心里头很快便有了点想法:“我可以试试,能不能做出有声电影来,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和你确认一下——你真的想拍有声电影吗?”
孟鹤渊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没有台词和配乐,仅凭布景的改变和演员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剧情,对电影艺术的发展是有很大限制的。如果无声电影能变为有声,那电影艺术必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林灯对孟鹤渊的回答很满意,不过她还是要提前把话都说明白:“我看报纸上说,西方已经有人在尝试做有声电影了,不过很多业内人士都不看好,说‘过多的台词可能会破坏无声电影独特的美感’。孟导真的想好了?”
见孟鹤渊点头,萧凯也笑着说道:“我给鹤渊作证,他很久之前就想要拍有声电影了,只是技术一直跟不上,总是以失败告终。”
“那好。鹤渊,你借我几样东西,我需要拿回去细细研究。你放心,我可以和你签订承诺书,保证完璧归赵。”
孟鹤渊却道:“等等。比起承诺书,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签订一份合同。”
“合同?”
孟鹤渊点点头:“如果真的能拍出声画同步的有声电影,收益必将是巨大的。我不可能让你白白帮我的忙。”
林灯笑笑,看了萧凯一眼,好像在说“你这个朋友还挺靠谱的”。
“我还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研究出来呢,只是先把设备拿回去做一个初步测试而已。如果要开始正式研究的话,我还需要一个专业的工作室和助手,只有我一个人是不够的。”
张文茵立马道:“灯灯,我可以做你的助手!”
刚才他们说的那些,张文茵都插不上话,不过做助手这种事,在张文茵的理解中就是打打杂。她觉得自己现在好歹也是个高小毕业的准中学生了,应该可以胜任。
孟鹤渊听了,略微思考了一下,沉着道:“那就这样吧,你先把你需要的器材带回去,我这边找人制订合同。不管成功与否,总要为你提供一些保障。”
对于做有声电影这件事,林灯心里有七八成的把握。而就像孟鹤渊所说,一旦他们做成了,不仅仅是会震惊全国那么简单,就连西方国家也会对这项技术非常渴求。
林灯是想为科技的进步做一些贡献不假,但她不会拒绝随之而来的财富。合同的事,她本打算等自己更有把握一些的时候再谈的。不过现在孟鹤渊主动提出,自然是再好不过。
她点点头答应下来,不过没有立即和孟鹤渊细谈分成。林灯相信以孟鹤渊的人品,在这方面是不会亏待她的。
在孟鹤渊、萧凯等人的帮助下,把她所需要的关键设备搬回家后,林灯并没有立即开始研究,而是腾出一整天的时间,单独和萧凯相处。
萧凯只能在上海呆几天,开学之前,他就又要回北京了。
两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一起去海边走了走。
他们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她就是夜雨寒灯的事情。
萧凯至今还觉得这件事十分令人惊叹:“小灯,你是哪里来的那么多奇思妙想?我看过你写的那篇《科技时代》,在你描述的那个社会里,机器竟然能做那么多事情,实在是太神奇了。”
林灯早就想好了一套说辞:“不瞒你说,我这个人特别爱做梦,有的时候我会梦到一些像是未来社会的样子。梦醒之后,我还记得一些片段,就结合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了。”
萧凯笑着看向她,像是家长夸小朋友一样宠溺地说:“原来我们小灯,还是个科研小天才呢。”
林灯吐吐舌头,厚着脸皮承认了。
就是不知道眼前的这位文学小天才,打算什么时候爆马呀?
对于萧凯一直没有说他就是闻说先生的这件事,林灯其实是能够理解的。
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保有一些小秘密。比如她是穿越来的这件事,她就绝对不会和任何人说起,包括萧凯。
闻说这个笔名所写的文章,和萧凯个人的风格差异是非常大的。他曾在报纸上,公开和姚启安一派的“右-翼文人”就“文学的阶级性”展开过骂战,他的笔还批判过政府,骂过日本人,据说现在还有许多特务在暗中寻找闻说本人是谁……
所以林灯相信,萧凯不把这些事情告诉自己,八成是出于保护她的心态。
只要他不提,她便不会戳穿。
……
萧凯走后没两天,林灯便正式开学了。
开学后她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做中学校服。
穿上女中学生的校服之后,林灯感觉自己自在多了。
这年头的女孩子普遍上学偏晚,她现在的同学基本都是她的同龄人,甚至还有留过级或是休过学的,年龄比她还要大上三四岁。
夹在一群同龄人中间,林灯感觉自己不是那么特殊了,心理压力自然而然地便减小了许多。
那些年林淑婉落下的那些功夫,她终于都给填补上了。
……
八月份的天气还是十分炎热,但让人无奈的是,今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布告,禁止所有女性穿着袒臂露胫的短小衣服,甚至规定不束胸的女子、故意穿着“奇装异服”的人,要立即逮捕,照章惩办。2
这项规定在大清年间或许还行得通,然而在如今“西风东渐”的上海,受西方、东洋各种开放观念的冲击,进步女性们根本不甘心被这样的禁令所束缚。
随之而来的不是沉默和顺从,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天乳运动”。3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掉落10个红包~
23:改编自资料。
辞职
第一百零二章 辞职
自上海开埠以来, 华洋并处, 五方杂居,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最前线。
从一九二零年开始,一些新潮女子便开始模仿洋人放胸, 也就是不穿戴束胸,不穿小马甲, 让胸部自由呼吸, 自然发育。
有人戴上了外国女人穿的“义乳”,有人则干脆什么都不穿,解放天性, 放飞自我。
林灯姐妹俩都觉得, 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她们抓住机会,和做服装生意的张家合作, 准备在上海推出她们先前在杭县时设计的那几款改良文胸。
除了做文胸之外,她们还打算做改良旗袍。
旗袍的花样其实很多,可以做如意襟、琵琶襟的, 也可以做斜襟、双襟的,还有高领、低领, 长袖、短袖,夹旗袍、单旗袍2等等……
林灯在美术和设计上都没有什么天赋,顶多也就是有一点来自于现代的审美。再加上受那些民国电视剧的影响, 让她比别人多知道一些新潮的款式,仅此而已。
大多数的旗袍设计图,都是由林灼画出来的。
和林灯不同的是, 林灼的艺术细胞非常好,不仅唱歌好听,在画画方面也很有天赋。
林灯不想埋没妹妹的天赋,便花重金给林灼买了许多绘画用具,还给她报了一个周末兴趣班,专门学习绘画。
现在林灼既要给张家画服装设计图,又要学美术,还要抽空教彤云识字,繁忙程度丝毫不亚于林灯。
至于林灯,她当然也没闲着。开学之后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她还在孟鹤渊的资助下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专门用于研究电影设备。
如同当初说好的那样,张文茵在课余时间给林灯做起了助手。
除此之外,孟鹤渊还给林灯聘请了一个全职的助理,是个名叫杨淮的中学毕业生,负责在白天林灯她们不在的时候完成林灯交给他的实验任务。
林灯原本都是自掏腰包、自己在家里做一些小实验的,条件非常有限。现在她有了一个专门的工作间,虽然不大,却是方便了许多,搞得林灯现在沉迷搞科研,周末都不太想去百货公司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