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摸了摸儿子的头顶说:“弓箭还是要练的,你可别想偷懒。”
德妃牵了儿子立到一边,同时从身后的宫女那里接过两方木匣递给康熙。
康熙一人一个递到了珍珍和阿灵阿手中:“山高水长,皆要珍惜啊。”
珍珍跪在阿灵阿身边,和他一齐向康熙郑重叩头。
康熙收起了刚才的所有戏谑心平气和地说:“朕给了你赐婚的诏书,皇太后那边朕已和她说明会由她出面派总管太监去宣旨,等一下就有人分别去国公府和什刹海,什刹海那边尚还好说,之后国公府里的风波就得你自己平息,朕的意思你可明白?”
阿灵阿正色道:“奴才明白。”
珍珍也在旁说:“奴才谢皇上。”
康熙看着二人同进退的姿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道:“你二姐是皇后,三姐是贵妃,其他几个兄弟娶的也都是八旗勋贵之女。你额娘一门心思想着要你越过你几个哥哥去,这几年里先是大格格又是简王顺承郡王还有安王家,这架势摆明了是要替你讨个额驸。你来求朕,也是知道你额娘不会满意,想拿朕去堵家中的嘴。朕虽说已为德妃家抬旗,但赐婚旨意下后国公府必是要闹一番,这事你得自己想法摆平了,若是闹过了,你可别怪朕不帮你。”
“奴才的额娘不是无理之人,奴才回去后定会与她仔细分说。”
阿灵阿心中所想的并不是自己的额娘,他额娘心性单纯,而他国公府的艰难险阻是在别处。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这时阿灵阿突然道:“皇上,奴才另有一事要启奏。”
皇帝脸一板说:“阿灵阿,别蹬鼻子上脸啊,朕都给你赐婚了,娶媳妇的聘礼可得你自己出。”
阿灵阿顶着脑门上的黑线,心中腹诽:果然是大金牛座,抠门。
“皇上,奴才要说的事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奴才的好兄弟揆叙。”
皇帝一扬眉,“揆叙?他怎么了?”
阿灵阿狗腿地笑了笑说:“皇上都能替奴才赐婚了,皇上您能者多劳,要不顺手也就替揆叙指个婚吧。”
珍珍也在一旁点头,她想起攸宁装作不在意的样子,想起揆叙那一车车的礼物,真希望他们也能早成眷属。
皇帝看了看德妃,然后漫不经心地随口一问:“那傻小子看上谁了?”
阿灵阿简短道:“大格格。”
本以为康熙会意外或是震惊,没想到他却是表情淡淡无风无雨。
“知道了。”
知道了?珍珍和阿灵阿都是一头雾水,康熙对这事的反应着实超乎他们的意料。
德妃牵着四阿哥来为他们解围:“你们先回去吧,大格格的婚事是太后最关心的事,若是揆叙少爷是个好的,自然也有这一日。”
“揆叙的事你就别操心了,先顾好你自个儿的事吧。”
康熙这么叮嘱了一句便让二人退下,待阿灵阿起身扶起珍珍时,康熙突然又叫住了他。
“阿灵阿,朕将这婚事拖你三年是因为这门亲事对珍格格实在不是门好亲。只是这三年里你小子初心未改,又能刻苦用功,朕与德妃这才能放心。”
陡然间,康熙的语气比之前重了许多。
“你人聪颖心思也活络,这是好事,你如今又得中举人,朕给赐官也是顺理成章。往年你在京城的那些恶名里有多少真多少假朕不愿意和你计较,朕望你日后能身正行端,等你入朝为官后,是恶是善又是否要如你阿玛都在你一念之间。朕言尽于此,望你谨记。”
说这话时康熙怀着显而易见的郑重和恳切,阿灵阿再度伏身叩首:“奴才谨记皇上教诲。”
珍珍坐着软轿,阿灵阿跟在一旁由太监们领着走回东华门。
珍珍时不时掀开轿帘与阿灵阿莞尔一笑,两相对视里都溢满了对未来的欣喜和希望。
看着珍珍的笑容,阿灵阿再度想起“他”在史书上的结局,那是他一直没有敢告诉珍珍的实话。
有一次珍珍问起阿灵阿的历史,他只告诉了她前半段:少年封爵,步步高升,官居一品,怎么看都是个人生赢家。
至于后来,他不愿让她这么快就知道。
而刚才康熙的那段话更是萦绕在他心间,想着想着恰逢东华门口一阵风卷着风沙迎面拂来,他没来得及避首让风沙吹进了他的眼睛。
他猛眨一下,活生生被逼出了眼泪。眼中的刺痛终于唤醒了他,他回望东华门,心中不由感慨,康熙就是康熙,帝王心思果真是不一般的。
他又想起历史上真正的阿灵阿,不知道原来的他有没有幸听过这番话,若是听过又如何又为何会走出后来的路。
他深吸一口气,扫去阴霾,为珍珍掀开轿帘。东华门外鄂伦岱和揆叙已经等了他们许久,看着两个兄弟脸上雀跃和祝福,阿灵阿脸上露出真心的笑容。
曾经的历史都只是尘埃,而现在他才是阿灵阿,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路。
从现在起,一切才刚刚开始。
…
箭亭里康熙负手一直看着阿灵阿和珍珍远去,直到德妃唤他,他才缓过神来。
“小儿女正年少,的确是最好的样子啊。”
德妃红了眼圈点点头:“七少爷是个好孩子,妹妹是个有福气的。”
她又说:“皇上,大格格和揆叙少爷,其实也不错。”
康熙则问顾问行:“太后近日可还在给大格格相看亲事?”
顾问行掰着手指点了起来:“先头贵妃娘娘家的五爷大格格说什么都不肯,后来又看了仁孝皇后的弟弟、安王家的蕴端阿哥、图海大将军家的马尔赛,最近科尔沁和巴林几位福晋们也领着小台吉往来宁寿宫,太后还在仔细挑呢。”
攸宁幼年丧母,父亲家中又连番遭难,若只要选个夫婿并不难,可太后疼她定下的标准也不是一般高。她和阿灵阿大概京城里近年相看亲事最多的两人了。
康熙问:“明珠夫人呢,她可去说过?”
顾问行仔细想了想,摇摇头。
康熙这么一问,德妃也反应了过来,“是啊,这京城里数得上号的夫人们看在太后的面子上都带着孩子去过宁寿宫,问过大格格的婚事,唯独这明相夫人……”
康熙叹了口气道:“这阿灵阿啊,总是给朕出点难题。”
第57章
从箭亭出来,康熙并没有回自己的乾清宫,他送了德妃回永和宫,接着自己转道去了宁寿宫。
金秋桂花飘香,三年一考的乡试就在这溢满桂花香气的好季节里,故而乡试榜也被称为“桂榜”。
顺天府的乡试因是在天子脚下,所以比其他省份的乡试额外多了一份荣耀,乡试放榜当日,桂榜名录便会誊抄三份,由礼部送进宫中呈皇帝、皇太后和皇后御览。
康熙踏入宁寿宫的时候,礼部已将今年的顺天府乡试名录送来,摊在正殿的桌上,红封的名录上还落着几点屋外飘进的金桂。
皇太后不识汉字,御览名录在她这不过是个走过场的事,这名录自送来就原封不动地摆在八仙桌上,一屋子的人谁都没兴趣去翻一翻。
皇太后正忙着下月重阳要给太皇太后准备的戏班子,攸宁则凑在她身边为她念南府送来的戏折子。
见康熙进来,太后笑眯眯地问:“德妃家的珍格格和小七都送回去啦?”
康熙点头,转身含笑对攸宁说:“这几日许你再出宫住几天,他们纳彩问名的热闹你都看完了再回来吧。”
攸宁笑盈盈地朝康熙一拜,太后也搂着攸宁说:“咱们大格格长大喽,也知道帮别人做做红娘,这小七爷他们的婚事咱们攸宁出力最多了,可能得皇上一份厚赏?”
“自然有自然有。”康熙在太后下首坐了瞧着攸宁说,“朕回头赐咱们攸宁一位比阿灵阿更好的夫婿便是。”
攸宁红了脸,垂下头摇了摇太后,嗫嚅了一句:“太后,您瞧,皇上又拿我打趣。”
太后大笑,让乌嬷嬷赶紧带害羞了的攸宁下去“避难”。
太后看着攸宁的背影不无感慨:“小时候多淘气,跟个男孩子一样,到了年纪还是懂害羞会不好意思了。”
康熙轻轻“嗯”了一声,然后说:“攸宁越长越像皇姐了,皇姐在她这个年纪已经嫁给了耿聚忠。”
提到早逝的柔嘉公主,太后所有的笑意凝结成冰,最后拿帕子抹着眼泪,哽咽说:“国运艰难,公主们为大清受苦了。”
从顺治年间开始,大清的几位公主陆续出嫁,或西去远嫁蒙古,或嫁三藩之子,抚蒙安邦,但她们早亡的早亡、守寡的守寡,命运之艰难恰如大清之艰难。
顺治帝唯一成年的亲生女儿恭悫公主嫁给鳌拜的侄子,后来鳌拜下狱,公主虽说千金之躯还是受了牵连与额驸一起迁居盛京。攸宁的母亲柔嘉公主十二岁嫁入耿家,三藩耿家谋反的时候,公主已病入膏肓,她抱着攸宁入宫长跪不起只求太后庇佑独女。
柔嘉公主病亡的时候拉着女儿迟迟不愿意闭上眼睛,那时正是吴应熊父子下狱的时候,和硕恪纯长公主无论求太皇太后还是皇帝都没能救出自己的夫婿孩子,而柔嘉却知道如若耿家出事,死了的她连求一求的机会都不会有。
相似小说推荐
-
[清穿]佛系八福晋 (细鱼) 2019-10-04完结1353 9130死在末日的安宁一朝睁开眼,穿成了某本清穿同人文的倒霉八福晋。这八福晋的命甚惨,年...
-
作精女配总在学习 (一江听月) 2019-11-26完结2042 5569 营养液数:761 文章积分:84,662,120苏幼穿书了,穿成槽点满满的一本书里的最作的炮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