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去了乡里就好办多了。
原父身为村干部,也经常去乡里开会的,乡政府里还有几个认得的人。而且乡里离得近,一天都能打个来回,家里有些什么事,都能照应得上!
“爸妈,大哥,大嫂,不光是宋城去乡里,我也去呢!”
原小铃这句话,就像是扔下了一个炸弹,把原家人都给惊住了。
“啥?你也去乡里?怎么去?你去了住哪儿?”
原母猛一听倒是心里还挺乐意的。
这小两口就不能分得太远,不然就容易出事儿。
可宋城去乡里,是去工作的,那小铃去做啥啊?
不在村里上工,没有工分就不能分粮食,那吃啥喝啥啊?
光靠宋城的工资能养得活娘俩吗?
“妈,你不用担心,白天我已经找好了住的地方。是乡政府一个老师傅家空出来的房,有一间房带个厨房,一个月租金一块钱。”
这就是宋城秀修理技能的好处了。
这种有可能用得着的能人,谁都乐意卖个人情,这不是,宋城才不过一问,就有人说自己家里有空房,宋城跟着那位老师傅去看了看,那间房还挺不错的,跟主院中间砌了堵墙,房前还有半分地可以种菜,反正比他们现在住的仓库门房是好太多了。
一块钱!
原大嫂目光闪了闪。
一个壮劳力的工分,一个月也就合算两三块钱啊。
宋城能拿得出一块钱的租金,可见是不怎么当回事的。
小姑子这是日子越过越好了啊!
原母也觉得一块钱有点肉疼,但她盘算了一番,还是觉得闺女去跟在男人身边更好。
舍不得租金管不住男人啊!
“那小铃,就跟过去,给宋城每天做顿热乎饭……”
原大哥嘴角一撇,就他妹子,还给宋城做顿热乎饭,是宋城每天回来给小铃做热乎饭吧?
宋城和小铃都要搬到乡里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整个村子。
知青点的知青们几乎都跑来打听。
等听到宋城说他进乡政府的缘由后,一个个的都若有所思。
李达是特别的依依不舍。
“你去了乡里,就没人跟我一起再上山下河了……”
关键是他没地方蹭饭了。
这些天他跟着宋城两口子吃,感觉之前饿瘦的肉都长回来了。
宋城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好好学习,我在乡里消息灵通,如果有什么好机会就能通知你!书本你有空就多看看!”
如果他没料错的话,高考恢复也就是今明两年了。
虽说考上大学可能比较难,但考上中专什么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而这个时代,考上中专出来,那就是有文化有学历的人,立马能分到铁饭碗的。
这段时间,他让原歌去看高中课本,也是有这方面的想法。
现在大概离开放工商业还有近十年呢。
原歌虽然也能吃苦,也能过农家的生活。
但不可否认,在这个样样都靠手工劳作的时候,农家生活是太辛苦了些。
宋城就想让原歌走高考这条路。
以原歌的水准,只要稍微熟悉一下这个时代的课本,考上个好大学应该是很容易的。
上了大学就有补助,毕业了就有份轻松的工作。
把这十年过完,等十年后,有环境了,再随便原歌想做点啥都行。
至于说宋城,三四年以内,他就不打算参加高考。
以后参不参加再看看。
倒不是他不想走点容易的路子。
而是这不是马上就要有娃了吗?
总得有个人看孩子吧?
宋城原歌搬家那天,原家人几乎全家都出动了。
当然了,其实他们也没多少家当。
最值钱的大概就是个暖水壶,但宋城都不想带去乡里,非得给原家人留下了。
带过去的就是衣服被子,锅碗瓢盆这些。
原母和原大嫂帮着把屋子里外擦得干干净净。
原父和原大哥则把外头有豁口的泥墙给修补一番,还把小院里荒废的地给开了出来,洒上菜种,甚至还在院子一角垒了个鸡窝。
让原小铃养鸡这事,是原母早就盘算好的。
自家闺女没工作,也不去地拿工分,白吃白喝的,迟早遭人嫌,不如自家种点菜,养两只鸡,好歹添个菜。
鸡原母都带来了。
是自家顶爱下蛋的一只小母鸡,小母鸡对新鸡窝很满意,才入住就下了一枚热乎乎的蛋。
原母给原歌交待着养鸡的一二三注意事项。
宋城一边旁观着,内心哈哈哈哈。
第92章 文艺青年(12)
女霸总养的鸡, 那得是多高的含金量啊?
原歌生活过了几个世界, 还真是从来没养过……鸡。
然而现实如此, 就算是女霸总也得面对,只能老老实实地认真学习,就差拿小本本出来记重点了。
东西都收拾妥当了,原母和原大嫂就在厨房坐了一顿饭,用带来的材料炒了两个菜。
虽然只是烧豆腐和青菜炒野鸡肉, 对于久不见荤腥的大伙来说,那也是无上的美味了。
配上热过的饼子, 香得让人觉得那饼子不是糙玉米饼, 而是细白面饼了!
家当都整理齐了, 地方也打扫干净了, 暖灶饭也吃了。
原家人叮嘱了几句就告辞了。
宋城和原歌开始了在镇上的新生活。
不得不说,这镇上的生活水平的确比在村子里要高多了。
虽然供销社里的售货员脸色儿难看吧, 但你好声好气地求着买她的东西, 她还是会卖给你的。
村子里就不一样了。
整个村子倒是有一家微型供销社, 但里头只有几样东西, 粗盐酱油火柴这些放不坏又不贵的。
至于什么衣料子,糖块,枕巾,茶杯那些全乎的日用百货, 就完全没有了。
这是个物资紧缺的时代,完全跟三十年后那种物产丰富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的时候不能比。
而且宋城有了正式的工作,看着每个月的工资也就不到二十块钱, 但还有福利呢。
每个月都能领到劳保用品,什么工作服啊,手套啊,肥皂啊,甚至还能领到胶鞋!
比如说这胶鞋一年发两次,但穿鞋不费的宋城,就能再领新鞋的时候,跟办公室里的女同志换,大号男式换小号女式,拿回来给原歌穿。
平时不想做饭了就可以去食堂吃。
宋城每月都会发几斤饭票,要是说他一天三顿都在食堂吃,肯定是不够的,但他和原歌两个人三五天的去吃一顿,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在搬到镇上的第三个星期,宋城陪着原歌去了乡卫生院。
确认了原歌的确是怀上了。
要是在村里吧,这两人哪天结的婚,村里人是记得清清楚楚呢,但凡有点对不上,就容易遭人闲话,不过到了乡里,那乡卫生院的人也不认识他俩,更何况他俩还是有结婚证的合法夫妻,就没人去管那么多了。
每周周末的时候,宋城就会约上李达,哥俩仍然像从前那样,上山找猎,下河摸鱼,有时有收获,有时就空手……不过反正这个时代的人周末也没什么活动,闲着也是闲着就当锻炼身体了。
怀着孕的原歌,则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家属。
做了几辈子女霸总的原歌,起初是很有点不适应的。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还有个全职妈妈的叫法。
这时代,每个人都是要有工作的,没工作的难免会被人瞧不起。
原歌跟着宋城住在镇上,两口子全靠着宋城的工资过活,孩子还没出生的原歌可不就感受到了来自邻居和路人的目光压力。
原歌一咬牙,只能真的埋头养鸡了。
当一只小母鸡扩大到五只小母鸡的时候,原歌家里的鸡蛋固定每天五个,除了被吃掉的两个以外,每天还能余下三个,这样攒够一篮子,还能送到供销社去换个两三块钱……
当然了,以供销社售货员们一惯的作派,收鸡蛋也是鼻孔朝天,高高在上的。
卖鸡蛋的女霸总一怒之下,干脆直接把鸡蛋往大食堂送。
管食堂的大师傅自从宋城修好了食堂的广播之后,对宋城还是给几分面子的,现在宋城媳妇来送鸡蛋,他打了几个看了看,黄澄澄的,个头大,味道好,就都收了。
还开了两句玩笑,“小宋媳妇啊,你可是真能干,现在这年月,喂鸡都没得吃的喂,你家的鸡蛋除了吃还能卖,是不是有秘诀啊!”
原歌哈哈笑着答了两句,拎着空篮子往回走。
还别说,秘诀是真有。
鸡是杂食的,什么粮食蔬菜都能吃,但现在这年月不是物资短缺吧,就连种地的农民家里都要精打细算地主要吃粗粮,哪有硬货来喂鸡?
光吃些草料和菜叶子,鸡是不肯下蛋的。
原歌想的办法就是在小院里养蚯蚓。
蚯蚓不是人的口粮,但却是鸡的美食,所以宋家的鸡,那都是下蛋鸡中的战斗鸡。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两年,放开了家庭养殖和自留地,不然养这么多的鸡,肯定要挨批评。
原歌养鸡大获成功以后,就把这个办法也教给了原母和原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