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肥也行,免得体弱多病。
无论是去年干旱时期,还是现在的青黄不济,,大房的人都没有面黄肌瘦的。
不缺吃,挺好的。
这一天马如青来找江智远学习,还给带了一只鸡。
“娘说公鸡喂着就是浪费粮食,能吃了就吃。”马如青道:“我们园子里已经有两百只鸡了,公鸡有六十只,如建天天去镇上,有时候能卖掉一只,有时候还得背回来。”
镇上哪来消费能力,除非去县城里。
嗯,单纯的卖鸡也不行,要去就找兰掌柜。
马如月想着是时候去一趟了,卖了鸡卖个菜方子。
“大哥说他看到山沟里好多大龙虾,还问你好久回去,回去炒虾吃。”马如青想着上次吃的虾都忍不住流青口水。
“行啊,过两天不是如建生日吗,到时候我们都要去。”这个我们,指的是大房的所有人。
没道理她去吃香喝辣的,留下江智远他们在家干望着的道理。
马家的园子养殖场小有规模了,已经脱离了温饱线。
别人家还在为填肚子绞尽脑汁的时候,马家的日子过得很滋味了。
家里不穷,谭氏对女儿自然也就大方了,不仅捉了一只鸡,还拿了二十个蛋。米面也没少。
马如青每隔几天来一次江家,每一次都没空手的,不是米面吃的,就是瓜果菜蔬,简直就是包养江家大房的节奏。
马如月听说九婶生病了,估计着是又累又饿给拖垮了的。
想了想,装了十个鸡蛋在竹篮子里提了下山去。
“这怎么行?”鸡蛋啊,自从自家喂的那只母鸡无影无踪后她连蛋壳都没见着了。马如月一来就给提了这么多:“你家智远还在做学问,听说做学问费脑子,吃蛋是补脑的,你快带去回。”
“九婶,我弟弟背了二十个来,我留有一半呢。”马如月笑道:“我家里不缺,要吃了回马家去拿就行。”
“真是想不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九婶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当年你嫁进江家大房当大少奶奶,很多人都羡慕你,说你是糠箩篼跳进了米箩篼说你好福气,如今看来真正好福气的江家大房,有你这个大嫂支撑,全靠着马家过日子了。也幸好亲家娘是个大方的,不仅养着自家的闺女,还养着江家的几人。”
江家大族,除了那几房有在族中当长老的人过的日子像样子外,他们下面的家家户户都过得很艰难的。
“呵呵,娘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也只有家里有,才有东西给我带到江家。”马如月想起自己还吃过九婶的一只鸡:“对了,九婶,你还要养鸡吗?”
“哪来本钱啊,再说也没有余粮。”九婶当然想养。
“我改天给你带十只小鸡崽回来,我娘孵得多。”马如月道:“也不用喂粮,就让智成弟弟他们去挖蚯蚓找青虫这些来喂。”
本钱的事,马如月说等她喂大了鸡卖了钱再说这事。
九婶自然是感激不尽了,她不知道的是马如月只是对无意中做过的一件事尽着弥补的心意。
第一百二十四章 翻找瓜藤
马如月从江家大坝回山上路过江才远的坟坝时,看见好几个孩子在那儿翻找着什么。
“大少奶奶。”除了江智荣兄弟外,江家所有的人同辈晚辈都唤马如月是大少奶奶,江智成也不例外:“大少奶奶,我们在找瓜藤,看,我找到了一根。”
什么玩意?
马如月看他手上拿的是一根筷子长的丝瓜,花还在上面挂着呢,就被他摘了。
晚几天摘不行吗?
“这坟坝里的瓜藤是野生的,没人要,天天都有人来翻,看见了不摘别人就摘了。”江智成道:“我拿回去可以煮一碗汤。”
马如月知道这坟坝里之所以有瓜藤全是因为自家吃各种瓜的皮和籽的垃圾都倒到了这个地方。
春天的时候,这些顽强的物种就生长起来。
只是没料到还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成为他们充饥的一个加油站。
“哥,我又找到一个。”那边挨着江昆明的坟边,一个小脑瓜子冒了出来,举着手上的碗大的嫩南瓜兴奋的叫道:“哥,这个可以煮一碗。”
“哇,智化你好厉害,比哥厉害多了。”江智成顾不上和马如月打招呼,立即就跑了过去将弟弟手中的嫩南瓜抓了过来,他怕被人抢去了。
马如月看着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就在那儿打闹翻找心里很塞。
江昆明庇护下的江氏族人,他的理想当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孩子们人人有学上吧。
殊不知,却被人为的造成了伤害,小小的权势将大众玩弄于股掌之间。
马如月看这群孩子连手指粗的小瓜都不放过又觉得有点可惜了。
“孩子们。”马如月习惯性的多管闲事:“你们这样做是不行的,无异于杀鸡取卵。”
什么叫杀鸡取卵他们不懂但是知道马如月要管这事了,全都停了下来抬头看向她无一不是惴惴不安。
“这片瓜地确实是无主的。”如果马如月要计较,这一片瓜地也可以说是大房的,但是没必要。
大房能吃上马家的救济粮,就不用连这群孩子们都欺负了。
“可是,你们这样摘好可惜啊。”马如月指着一个孩子手上的拳头大小的一个南瓜道:“这个瓜如果再歇上十天半个月来摘,肯定就可以炒一碗了。你们来翻找,应该定下一个规矩,没长大没长长的就不要摘。”
众人面面相覤,我能保证自己不摘,那又怎么有保证别人不摘呢。
被别人摘了岂不是不划算了?
“这样吧,今天你们翻找了,那再歇上五天再来翻。”根本江智成的话,这群孩子天天都会来翻找瓜藤的,想的就是意外和惊喜,碰的是运气。
五天时间,让一些幸免者能够有稍微长大的时间。
孩子们都不太乐意,有些还嘀嘀咕咕的说马如月多管闲事。
“怎么,是不想听我的话?”马如月冷眼看向那嘀咕的孩子,不守规则的往往就是坏事者:“不听我的话,你们天天在这儿翻找也是无用的。这些瓜根本就来不及长大,你们也就活该饿肚子了。知道吗,当初江智荣四兄弟要是不听话,现在他们就会没地儿住没地儿吃饭。”
这一句话的份量不简单!
“大少奶奶,如果我们听你的话了,是不是也能像他们一样吃上饭。”有人大胆的问她。
“大少奶奶,上次江智辉还说他都不想吃蛋了,说马家天天有蛋吃,是真的吗?”
同样的年纪,三五个月见一次,可是很明显的,他们都比自己长得高长得壮,江智辉就说是婶子天天煮蛋吃给养壮的。
哪有天天吃蛋的,这小子吹牛也不打草稿。
“大少奶奶,我们听你的话了,是不是也能去马家吃饭?”有人更是异想天开。
马如月听到这话吓了一跳,一、二、三四……足足有九个孩子,真要带去马家,那岂不是成了收容所了吗?
“你们和智荣他们不一样,你们都有爹有娘有家有房。”马如月道:“在马家去吃住也是可以的,但是那得干活啊,你们真要帮别人家干活了,你们爹娘会生气的。”
没办法,马如月将责任推向了他们的爹娘。
有些人心里就不舒服,在家里倒是不干活,可是爹娘也没让自己吃上饱饭。
“好了,你们现在听我的话,从今天起,五天之内不许到这儿翻瓜藤,否则别说瓜了,菜单都要被你们翻死了。”马如月心道果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生存,大人小孩都在想尽办法了:“全体都有,解散。”
一声令下,孩子们更乐了,这是什么话。
好顺,马如月只得说一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不许再来翻瓜。
马如月这一路走来,经过了几块高粱地,也看过了不少的红薯洼,原本不用挨饿的,只不过没有运用得当罢了。
当然,那些高粱稍的异样都没有错过自己的眼,和她一样干着这样的勾当的人不行。
马如月觉得很有必要普及一下,这苕藤也是可以当菜吃的,别整天吃野菜了。
江智远摇了摇头。
“大嫂,二爷爷不会听我的。”江智远记得去年让他们挖坑浇水栽秧二老太爷说他没有经验的话犹在耳边。
他有什么经验,他有经验他就来当这个族长了。
大嫂说得很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身为一族之长,守着六百亩的田土,居然会让四百多号人饿饭,江智远怎么也想不通。
好吧,明的不行,那就来暗的。
马如月找到了九婶。
“掐苕尖吃?”九婶瞪大了眼睛:“可是,那是公中的土,苕藤是用来喂猪的,这也算是偷。”
偷个毛线啊!
公中就只有一头猪了,还占着一个人工,回头猪怎么没的也没人说得清楚。
猪的待遇比人都好。
“九婶,能吃的东西我是告诉你了,回头怎么做是你们的事。”马如月道:“下个月就该打谷子了,今年应该能分得到多一点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