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是因为天干长不出来了。
可是马如月总觉得是族中的某些人干了杀鸡取卵的蠢事,将红薯种给偷回去吃了。
现在好了,全族的人都饿饭。
“放心,饿不着你的。”谭氏担心的说道:“也幸好你喊了你九叔来守园子,这些天,园子外面好些人晃悠,有马家村的,也有外村的。你九叔昨晚一宿都没睡,绕着林子挨个儿看了的。”
江昆林是一个老实人,也很负责任,每一次马如青去江家或者马如月回去的时候都会给他家带瓜果带菜,而且在这儿看守园子也能减少家里人的用餐数量,他很感激马如月的照拂。
“是得防范紧一点了。”情况越严重,马如月越担心马家园子的安危:“娘,咱家存了多少粮?”
“据如海说,可能有四五百斤谷子,有一百多斤米。”谭氏道:“现在外面的米卖二十文一斤了。”
米价飞涨,寻常人都在挨饿,自家情况很不错。
但是,江家大坝的人是撑不了几天了。
与其将特资囤积在少数人手中,不如搞垮了它,分了各过各的,说不定还能一条活路。
第九十三章 有一碗水
马家的情况好,还因为他们配合的妙。
马如海一直牢牢记住要将土里的菜和庄稼管好,一家人用的每一口水都没有浪费掉,悉数倒进粪桶里留着浇灌。
幸运的是,马如海在山沟里发现了一个小洞,那个洞长一直有水流出来。
“就一个碗大小,水满了就不流了,舀了一会儿就满,我们叫它一碗水。”谭氏笑道:“有这一碗水,只要我们苦一点累一点,保证这个园子的菜不受灾还是可以的。”
一碗水可以浇两窝菜。
整个山沟里的水都干涸了,连马家村古井里的水都越来越少,每一天去古井里挑水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她们在山上居然还有水源,这肯定是上天眷顾了。
马如月亲自跑去看了,清澈透底,马如海用木瓢舀后,一会儿功夫又满了,神奇的是,满了并不溢出来。
“最先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有活水来,这个坑里长满了青苔,我寻思着有一点是一点,我就去舀到了粪桶里面,舀完才刚站起来,发现又有水来,多等一会儿就满了,连忙又舀,如次几次,我就发现了这里面的秘密,姐,你说我们的运气是不是很好啊?”
那是当然,长满青苔并不溢出水来,也是马如海心细勤奋,若不然就不会发现。
现在的小坑就如一个大碗一般,石底都被舀得透亮了。
“姐,我们可不可以将这个坑挖大了点,这样的话水就多一点?”马如建道:“我之前就说要挖,可以借了青山叔的工具来搞整,可是娘和大哥都不同意。”
“别动!”别说谭氏了,就是马如月都不同意动它:“就让它保持原样就好,不要贪心。”
如果一动,万一将泉眼给堵了怎么办?
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肯定是不行的。
“有这一碗水,咱们这个园子不缺吃了。”马如月道:“这事儿也别往外讲。”
谭氏连连点头,她觉得这是菩萨保佑他们呢。
从来没想过要买山,女儿偏偏要买了,修个房子在半山腰,还将买的二十亩山给围了起来,种了各种瓜果蔬菜就能养活自己一家人。
“这水应该可以吃了吧?”马如月上前捧了一把,十月的天有点凉,忍了一下,算了吧,万一喝了冷水闹肚子怎么办。
“可以吃,很干净,我有时候渴了就捧了喝。”马如海笑道:“咱家不怕天干。”
当然不用怕。
有余粮,有水源,还有能挣钱的大园子。
马如建也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他觉得做生意比种地比读书要好一点。
“姐,我不想向二哥那样读书,我有点笨,记不住。”目前为止,他只学会了二十多个字:“我要去经商,做小生意,以后咱们家的东西都由我来卖,要买什么我也来买。”
让马如月意外的事,马如建居然找粮行的老板谈了一笔生意。
“米价就定在十八文钱一斤,我一次性买一百斤,每天背多少走给多少斤的钱,那掌柜说我小小年纪会能说会道的,很喜欢我,也同意了。”关键是,他每一次卖给粮行老板的瓜果菜蔬都要便宜一点。
现在的米价涨到了二十文一斤,说起来也是马如建赚了。
“做生意你也得学认字,回头被人卖了什么办?”马如月笑道:“不可能一辈子只卖这些东西,要做生意,就要学做大商人。你不会算账不会认字连契约协议什么的都不懂。”
姐说的好像在理!
“记不住不要紧,多学几次就会了,江智荣他们不也一样吗,现在好歹也能识得几十个字了。”马如月道:“你们可不能当睁眼瞎,别说你们了,就是我,也在跟着学呢。”
马如月虽然对繁体字有点头痛,连蒙带猜的还是会一点,说跟着学一点儿也不假。
好吧!
马如建不得不认真面对。
这样安排挺好的,马如海种地;马如青做学问;马如建做生意。
“街上的面粉已经卖到了十六文钱一斤了。”马如建叹息一声:“那糕点店一文钱一个的糕点还说要亏本,他们已经准备不做生意了。”
等等,那糕点是什么?
等马如月知道是类似于现代的包子馒头的时候眼前一亮。
这生意,她们可以干。
而且,还能干得不错。
马如月让谭氏将大黄南瓜蒸了,等冷却后就掺进了面粉里面,揉了做成南瓜馒头,又甜又软的,味道好极了。
“真好吃啊!”马如建道:“娘,姐,如果我们拿到镇上去卖,一文钱一个肯定很好卖的。”
“娘,您有没有试过,一斤面粉能做多少个馒头?”马如月道:“别人都亏本不做的生意,咱们可不能栽在上面了。”
“我今天用了两斤粉,半个大南瓜,一共做了五十个馒头,个头还这么大。”谭氏笑道:“镇上卖的可比这个小得多吧,我以前上街的时候仔细看过的。”
只不过,当时是一文钱两个。
“嗯,个头比这个小,味道没这个好。”他们上街卖东西,有时候饿了就会买来吃,姐姐说过了,虐待谁也不能虐待了胃,吃一个糕点完全不用报备。
“如果按他们做的标准来的话,我得做六十个了。”谭氏笑道:“我这做馒头的手艺还是跟着你幺奶奶学的,光是发酵这一招就很有讲究。”
没用酵母粉发粉也能发得胀胀的,看来谭氏确实将余氏的本事学到了手。
听了他们的对话,马如月觉得这生意可以干。
“试一试吧,反正园子里也没瓜果卖了。”马如建道:“我这每天要是见不到钱心里就空落落的。”
“这孩子,掉钱眼里去了吗?”谭氏苦笑不得:“小小年纪这么爱钱,看你长大了怎么得了。”
爱钱是好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想要过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好日子那就从小本生意开始搞起来。
马如月还给他提议去江家大坝卖,江氏族人不能开伙是硬伤,一文钱一个,买了就可以吃,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第九十四章 一顿用光
马如建果然去了江家大坝,结果,却被人给撵出来了。
说做生意去镇上,别在江家大坝引起心慌,甚至威胁他,万一被抢了没人给他做主。
“饿死你们也活该。”马如建生气的去镇上了,临走的时候狠狠的骂了几句。
这话被人听到了,又知道是马如月的弟弟,就有人告到了江家二老太爷的面前去。
“才远家的,这就是你娘家弟弟的不对了。”江二老太爷道:“哪有在我江家大坝做生意还要这么凶的道理?”
“二老太爷,小弟不懂事,您不用和他一般见识。”马如月心里翻着白眼,觉得马如建骂得很实在,确实是,不让开伙就算了,还不让人在这儿卖东西。摆明了就是让这些人饿死。
要吃就得去镇上买去,一来一去这么远的路程,哪有那精力。
“你是一个聪明的,回头好好教教他们。”江二老太爷道:“我知道你娘家没有爹,又是男孩子,难免调皮了一些,这事儿也不能怪他们了。”
有娘生没爹教,江二老太爷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马如月窝着一肚子的火去了大伙房。
要说炒菜,青菜什么都没有,抓的全是泡菜坛里的酸菜。
菜都没有,炒菜的人还安排了俩,排场倒是大,浪费人力罢了。
马如月一边从泡菜坛里抓着酸菜一边想,这道菜也确实是一道菜,切得细细的,再放一些青椒在里面,下锅炒的香喷喷的,嗯,绝对很送饭。
不过,这酸菜可吸油了,倒再多进去也会看不见。
油?
马如月看着角落里的一溜油排开的油壶,她胆从心生,决定干了。
这伙房里的人都是人精,轮到她炒菜的时候,也知道没有肉吃,干脆就找了借口看都不看一眼,更不要说搭一把手了。
马如月一个人切着满满两大木盆的酸菜,切得细细的,看着就很棒,天知道,她的手都切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