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松当时愣了一下,然后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你一家子总不能只住那两间草棚吧。所以,这个忌只对外,对观礼人而言,对主家就没有影响了。
还要忌讳的是不能乱说话,马如月不懂,索性就一句话不讲。
祭梁、上梁、接包、抛梁、待匠几个程序,一个都不能少。
事后马如月知道了在梁上抛米糕就叫做抛梁。
这些年马家村修房子的人家少,待她们抛梁的时候也围了几圈,哄抢声一浪高过一浪,很是热闹。
待匠就是招待帮工和匠人,亲朋好友,鉴于马家的情况谁也没有提这一档子事。
但是谭氏和马如月、马如海商议了一下,还是给他们分发了红包。
一张红纸里面每人包了一文钱,钱轻礼意重。
连带着马文松和余氏也有。
“哪能要你们的红包。”老夫妻俩都在推辞:“给工匠们就行了。”
“幺爷爷,幺奶奶,这就是一个意思,请您们一定要收下。”马如月连忙说道:“您们帮了这么多的忙,我们也只是表达一下心意,还请您们不要嫌弃。”
“那我们就收下了。”马文松道:“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你们新房就要落成了,从此以后日子兴旺发达。”
“谢谢幺爷爷的吉言。”一家子听了乐开了怀,都纷纷道谢。
七七八八算下来,这个上梁也用了一百文钱,钱啊,好用不好赚。
第六十五章 家的样子
马家的新房修好了,因为新房是新泥土,有湿气按理该敞一段时间才入住。
但是一家子住在柴棚里,全都睡在地上的,那可是和地面有着亲密接触的,湿气更重。
在马文松的建议下,马如海和带着两个弟弟砍了一些柏树和香樟树枝丫放进各间屋子熏小半个时辰,然后举家搬了进去。
“这才有家的样子!”马如月特别喜欢这个新房子,在她的要求下房子都是修的三米六高,矮了会给人很压抑的感觉。而且每一间屋都有窗子。
马家没有钱买亮瓦,一间屋子一片亮瓦光亮也不足,马如月就说开窗子。
宽大明亮新房子,爽性。
谭氏几间屋子挨个儿摸了一遍墙,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娘,咱们住新房子了啊,您该高兴才对。”马如月一回头就看到她在抹眼泪,心里一愣。
“是,娘高兴。”谭氏眼泪又涌了出来:“娘就在想,若是你爹还在的话,看到这样宽大明亮的房子该有多高兴啊!”
“爹在天之灵也会看见的。”马如月鼻子发酸,她这会儿真的相信世间有鬼神有因果报应了。上辈子的她一定是做得多好事,才能得以继续重活一世。原主也一定是修了福报,才让自己来振救她的亲人:“娘,以后咱们好好干,等有合适的就给如海他们娶媳妇,这个家里就热闹了。”
“好!”拉着女儿的手谭氏道:“如海的媳妇可得好好挑,是长媳呢,心要宽脾性要好,要容得下你才好。”
什么个情况?
“我和如海都说好了,等江家大少爷的孝守完,咱们就去求了二少爷让他做主放你回来。”谭氏道:“如月,别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家里住着也好有个照应。”
“好!”这样的话她们说过很多次了,马如月也没将它放在心上。
只要她想,就没有干不成的。
心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没有谁能决定她马如月的去留。
逼急了,自己一个人远走高飞。
一切,都是将心比心,只要他们对自己好,自己也会对他们巴心巴肝,想要算计自己,门都没有,她,再不是以前的马如月。
马黄山死了,他家却也再不是以前的他家。
“大嫂,听说房子修得很漂亮。”兰氏低声道:“将钱从娘手中要过去了主意不错,日子还真是过起来了。”
“分了家,都该能过了。”罗氏看了一眼兰氏,心道以前还不觉得,现在才发现是一个嘴碎的:“你们也没有多少负担,不也过起来了?倒是我们家,有老有小的,日子还长着呢。”
分了家,谁都想当家做主。
可是,罗氏却没有这个福,有婆婆就压着一头。
偏偏,男人还什么都听她的。
她这日子过得憋屈呢,比不上兰氏,连谭氏都不如。
说是分他们去柴棚,可人家用了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日子就天翻地覆了,罗氏越想心口越疼。
表面上,她还得大度,还要做出长嫂的样子。
正说着话,就看到了谭氏往马文松家的方向走。
“都搞不清楚谁是亲的了。”兰氏又皱眉:“明明她也看见了我们,居然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你不也没有喊她吗,扯平了。”罗氏想说的是亲生的也能作啊,作得断了关系。虽然她对马黄山要走了十二两银子的事很有意见。可是要说断绝关系这事的话真不该做的,都是老太太做事太过了,惹恼了他们。
这下好了,人家无论干什么都与你没有关系了。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结果遇上了连招呼打一个了,这会儿,谁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全当没看见。
亲人变成仇人,全是老太太作!
“幺婶,我又来了!”谭氏进马文松家里不好意思的笑道:“前些时侯给您说过想要找您要些南瓜种子的事,一直忙,现在有空下山了。”
“有,有,有。”余氏见是谭氏一脸的笑意:“搬新家嘛,肯定是要忙一些的。见你一直没来拿,我留了一点,大部分都种进土里了,现在都发了四片叶了,你去撬一些瓜秧栽也是一样的。”
“那就多谢了!”谭氏听了马如月的话,村上谁对自家的好都记下,也不拘礼了,以后有本事了再慢慢还人情,能帮的时候就帮扶一把。
马家村的人大抵分为了三派。
老宅的人自成一派,总想着要看这一家子的笑话,偏偏自家人争气。
马黑山不管,马黄山的后事依然处理得妥妥的;分个柴棚没有吃没有住,一个月时间就能住上不透风的大瓦房……总之,你越是看不起我,我越要努力活着,活出精彩。
以张家为首的外姓人则是一派,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也没有什么大的交集,有热闹就看一眼,还会评点一下是是非非,毕竟旁观者清。但是,就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掺与到是非中来。
以马文松为首的是另一派,在这节骨眼上,他们做着雪中送炭的好事。谭氏也知道一定要和这些人家打好关系,若不然,有个什么事也没人会搭理自己家了,那可就如了老宅人的意,单独的房子孤立的家庭,无依无靠总是不行的。
谭氏在余氏的带领下去地里撬了南瓜、黄瓜、苦瓜、丝瓜秧,另外还有海椒茄子,用女儿的话说,只要有的,都给种上。
“对了,如海娘,你要不要种葵花子?”余氏道:“这东西是娘家那边拿的,听说种好了可以当零嘴吃。”
“行,种一些,家里有孩子们也就不羡慕别人的。”谭氏连忙道谢。
这只是种子,谭氏装回了一大把。
“娘,这可是好东西!”马如月见着久违的生瓜子原本想要吃几颗的,想想吃一颗少一颗到底是忍了:“等秋收了回头就可以吃炒瓜子了,香着呢!”
种得多,还可以做做生意。
没错,在马家村的马如月就是一个正常人了,脑子里想的都是生意经,绝对没有那歪的斜的念想。所以说,儿童品质的好坏和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第六十六章 被逼要债
马家的房子修起来了,开荒种地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她决定回一趟江家大坝。
“智荣他们也要回去看看弟弟。”带了别人家的孩子出门总是要负点责任,若不然还以为自己是拐子,将两个小屁孩子给拐来卖了呢。
“好,早点回来。”谭氏对女儿很不舍,特别是这段时间马如月长期在眼前,就有一种她还未出嫁的错觉。
可是一想到江家,就会想到女儿那凄苦的后半生。
马如月回来了,江丽远和秋氏都很高兴。
“大嫂回来了。”江智远将书轻轻的放下:“昨天二爷爷还找了我去。”
啥事?
还银子?
呵呵,不好意思,暂时没有。
“大嫂,一码归一码,那银子是我借的,肯定是要还的。”江智远想不到马如月想要赖帐,他脸色不太好看了。
“还,一定还。”好吧,马如月觉得自己人品受到了严重的质疑,这还真是有点小小的误会:“只不过,眼下手上有点紧张,我说了小春分福利的时候还,那就一定会还,你告诉他,让他别催。”
马如月想着江二老太爷肯定是事后诸葛亮了,一定怄得吐血吧,这才拉下老脸来要帐。
“大嫂,那不是有十两吗?”江智远看了一眼马如月,回娘家一去就是一个月,脸上也有了水色,难不成全吃香吃辣用光了?
“十两哪够花啊!”想当初,你们大房回来不是有三百两银子吗,不也一个月不到就用得精光:“我娘他们住的是草棚,你也是知道的,没钱修房,我将那十两银子借他们了。这事儿,按理该和你商量商量的,后来想想你也不是那小气扒拉的人,不用商量你也会同意的。一来一去麻烦又费时,所以我就直接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