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 (淡竹枝)


  之前的养鸡场,现在想卖菜,当真以为钱那么好赚?
  马如月却不信那个邪,市场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娘没有找到罢了。
  对,多种,吃不完就卖,她总不能真的靠偷养一大家子吧。
  偷的也没有自己家种的实在。
  最要种的是南瓜,这东西营养丰富还能抵饿的。
  马家也好,江家也罢连着江智荣兄弟四人,三家人缺的都是粮食。
  “行,你说多种就多种吧,这东西最贱,只要是沾着土,向阳一点栽下去就能活。”谭氏道:“不过南瓜结不结还要看人来说,有些人手出,有些人不出南瓜。”
  什么意思?
  只知道和土壤天气水份肥料有关,怎么着和人也有关系了,这也太唯心了些吧。
  “你还不信。”谭氏抿嘴道:“隔壁冯婶子的手就怎么都不出南瓜。”
  原来冯婶子嫁到马家村来二十多年,栽南瓜有好些年头了,运气好就结几个秋南瓜吃,运气不好一个都没有,看着结小果了,花谢了不久,小果子也黄了凋零了。
  “那肯定是因为种子不同罢。”据马如月了解植株都是有雌雄的,八成是种着雄珠了。
  “不是,她栽的南瓜藤蔓倒是很茂盛,可是就是不结瓜。”谭氏道:“她自己栽了几年后就知道手不出南瓜了,从那以后就总是让你冯叔栽了,若不然就没有南瓜吃。”
  有那么奇怪的事。
  “真的,同样的种子,他们分开栽结果都是两样的。”谭氏道:“这事儿经过了验证,咱们村谁不知道这事呢,要是遇上了不种的都会自嘲的说这棵南瓜是冯婶子种的。”
  看来冯婶子背的锅还挺大的。
  马如月纵然是现代人,也没法用科学的头脑去解释,这事儿暂且提开不提。
  在马家住了十天左右,房子要上梁了。
  “上梁讲究的是喜庆,图个热闹,你看你们要不要兴一兴?”马文松问马如海马如月。
  所谓的兴就是摆酒席请客请匠人吃一顿,这事儿需要花钱的。
  马如月觉得是铺张浪费。
  有钱谁不爱面子,到这节骨眼上了,能省就省吧。
  “不兴也行,但是火炮是要爆的。”马文松道:“修房子破土动工,上梁都是大事。”
  这一点马如月不懂,马文松就耐心的向这姐弟二人说起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上梁的时候越热闹越喜庆预示着这家人在新宅子的生活越火红。
  没有一点好处,谁会来看热闹。
  “可以做一些米糕。”马文松道:“糕即是高,自己做就是需要一些米,也不费钱,等上梁的人站在梁上朝人群撒下去引起大家哄抢也有就是喜庆了。你们要是觉得行的话,我可以让你幺奶奶帮你们做一些。”
  这当然好,就是不知道要做多少米糕了。
  “做得多当然更好,因为你家的条件,那就做四斤米吧,四季发财的意思。”马文松道:“回头让你娘去打一个下手,要早一点做,等上梁吉时到了才拿得出来。”
  “好的,多谢幺爷爷,全靠幺爷爷了,我和如海什么都不懂。”马如月想这大约就是风俗了吧。
  “你们都还小呢,这些事经历过就懂了。”马文松笑道:“修房子是大事,我第一次经历修房子都是四十岁了,你们比我能干些。”
  “当不起幺爷爷的夸奖。”形势所逼,不修不行啊。
  修房子与买房子相比,马如月还是觉得后者轻松一些,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哪来这么多事。
  不得不说,马如月的性子简直不适合做这些婆婆妈妈的问题,她喜欢的是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上辈子的毛病,这辈子没有半分的偏移。


第六十四章 热闹上梁
  谭氏没有经历过,但是看过。
  “你幺奶奶有一手做糕点的好本事。”谭氏对幺房的那个婶子很有好感:“她自己还会做豆腐、凉糕之类的,全马家村的妇人就数她最厉害。”
  谭氏心里想说的是那一位嘴厉害,却没有半点拿得出手的本事来。
  煮饭炒菜都不做出味道;女红针线也只是凑合;像做这些糕点零食什么的那就差远了。
  “娘,您也学学吧。”马如月想的是很多穿越女不是靠着做这些的手工发家吗,等谭氏学了,说不定也可以试试这一招。
  “好,你想吃,我就去找你幺奶奶学学。”谭氏一向心疼马如月。
  从小到大,马家的姑娘都没受多少重视,马如月也懂事,活儿总是能理着做,吃东西就要靠边了。
  想想都挺可怜的。
  现在好了,分家了,自己也能做主了。
  谭氏想到这儿就真将这事记在了心里。
  马家的米面早就吃完了,现在的米都是马如海去买了谷子回来自己舂的。
  为了省着粮食吃,谭氏也去挖了野菜煮粥。
  因为白天要干活,早饭午饭两顿就煮得稠一些。
  晚上就清一些再加点野菜,这样算下来四斤米也能吃两天。
  不过,为了上梁的热闹,谭氏自然是乐意找幺房的人帮忙做米糕的。
  马如海花了二十文钱买了鞭炮。
  “幺爷爷说上梁火炮爆得越多越喜庆,我就买了二十文的。”火炮有大有小,最小的只需要十文钱,还有十二文的,最好的是四十文,马如海想的是不高不低,中等就行:“香烛纸钱花了十文钱,幺爷爷说敬菩萨的时候还要一个全猪,咱家没有,幺爷爷说就买猪头一只,猪尾一根,花了十二文。”
  等等,什么猪头这么便宜?
  等马如月看着弟弟拿出来的所谓的:“猪头”时忍不住笑出了声,那哪是猪头啊,就是一个嘴拱嘴而已。
  一头一尾,就是“全猪”了,这还真是哄鬼!
  呸,哄神,哄神。
  上梁得想着吉利的才行。
  “行。”马如月心里抽了抽,这火炮也是烧钱的事啊,想她当着江家大房的家时,二十文钱都在讨价还价,马如海到底是年轻,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有什么不懂的就问幺爷爷,你是男子汉,什么都学着些,以后咱们家再修房子的时候你就有经验了。”
  不过买都买了,她也不会马后炮说不行什么的,钱花了反而舍得大家心里都不愉快就得不偿失了。
  “嗯,姐,我知道了。”马如海对姐姐说再修房子这话全当成是耳边风了,再修,怎么可能?
  修房子虽然也是玩泥巴一样的,可不是真正的就那么简单轻松。
  有些人家究其一生也修不起房,住在四面透风的屋里过冬。
  “吉时快到了噢。”木工大师傅道:“主人家,东西准备好没有?”
  “就来了,就来了。”马文松今天一直在现场指挥,泥石瓦木四位大师傅都是要祭神的,而且还要有一个人做主,这种大事马虎不得。既然马如月姐弟信他,那他就一定要把好这个关。
  “幺奶奶,辛苦您了!”马如月看着和谭氏一起抬了端着米糕的大烧箕上山来连忙去接住:“幺奶奶,我来吧。”
  “没事,如月啊,你幺奶奶这把骨头还行,这点重量不是问题。”虽然知道他们家在修房子,余氏还是动工后第一次上山来:“修得真快,又修得宽大。如海娘啊,这房子一修起来在咱马家村都是数一数二的好了。”
  “幺婶,哪当得起您老这么夸。”谭氏也觉得自家房子好,但是她不能黄婆卖瓜自卖自夸啊。
  “这是实话。”余氏道:“如海娘啊,房子修好了就好,慢慢来,等如海一出孝就可以谈个媳妇了。”
  这是谭氏焦心的地方。
  如海都满了十五也也岁了,守三年孝,到时候都十八了,上哪去找合适的好姑娘。
  “这事儿别急,有好的可以先订下来,一出孝就可以成亲了。”余氏感慨也是之前没有订下有姑娘,若不然都可以在热孝内成亲的。
  “多谢幺婶提醒。”谭氏当然希望能这样:“如果有那合适的,还希望幺婶帮帮忙。”
  “行,有那合适的我一定给你家如海留意着。”余氏道:“你家这几个孩子都不赖,特别是如月,我可是看着长大的,这么勤快,去年正月间我给我娘家的嫂子说过她呢,可惜啊……”
  余氏确实是有这种打算,然后一想到她那个奶奶最后就打了退堂鼓。
  嘴这么不饶人的一个老婆子,众人避都来不及呢,如果早些年分了家,如月也就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吧。
  想到此,余氏又看了一眼旁边帮忙招呼客人的马如月,这孩子,越看越喜欢!
  可惜啊,变成了江家的大少奶奶。
  想到那个头衔她心里就有点唏嘘不已。
  两人将米糕放下,马青山立即就来将大烧箕和另一个汉子抬走了。
  “上梁啰,上梁啰,大吉大利,平平安安。”伴随着一声吆喝,木工师傅们就将一根绑了红布条的大梁往屋顶上拉。
  马如月是第一次见这种场景,听说还有不少忌讳的,比如月事中的女人、坐月子的女人,哪怕是小月子也要算;还有就是丧未满周年的。
  其实,主家自己就带新丧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