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金手指[快穿] 完结+番外 (传山)


  “科长,还有啥别的事情可以做?”
  “有啊,咱所里有很多不盖房子的空地,我已经打了报告,被批准可以种地。
  我们别的种不了,可种菜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每节约一分钱就是为所里增加一分钱的研究经费。”
  沈清和进到所里的第一天全部看过所里的所有地方,边边角角也没有错过。
  当晚他就打了报告上去,说是要利用边角地方种菜,种点玉米红薯土豆啥,这些是可以做菜的。
  上面批准的很快,沈清和为未来最缺粮食的三年在做伏笔。
  他的报告特意让所长找最高两位领导签过字的,这本来不需要他们签字,可沈清和说出来的理由,让所长还真找到两位领导签字同意,还书面写上,所里的边角不但能种菜种土豆等,还能养些鸡。
  还特意允许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允许 ,甚至还给了尚方宝剑,说这些边角还有空地以后是科学家们的营养基地。
  其实沈清和真不想做农夫,可也没有办法,未来人生旅途中,还有几年的饥荒时期。
  他得为这些科学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他们吃好才能有精神思考和有力气工作。
  “可马上就是十一月,怎么种菜?”
  小鲁是城市里的人,没有种过田,也不懂。
  “冬天不种,提前把地方整出来,然后把草晒干,烧成肥料。拌在整好的土地中,这是肥地,来年土地才能多收蔬菜。”
  沈清和告诉小鲁,周围的人也听在耳中,没想到新单位新科长居然还打算种菜。真是心大,他们可不会种菜,会不会种子钱打水漂。
  不过都只是在心中腹诽,也不敢说出来凭白得罪科长,人家也是好意,自己不能打击科长的信心。
  “科长到时要教教我,我不会干农活。”
  “好啊。”
  几天后,所里该打扫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沈清和背上锄头,在他们后勤住的片区,先开荒,有大一块地方。
  他已经整出来半亩地,全部深挖,然后敲碎,平整,做好一垄一垄的。
  周围的扦插他从山上“弄来”的千年青,哪怕是寒冬腊月,也扦插活了。
  保卫科科长钱志伟精明的很,从寒冬腊月扦插活千年青开始,就知道这玩意儿生命力强,只是不知道能到底能长成什么样,他一直关注着。
  如果好,他想在七所的周围的围墙外都扦插上几圈,让那些老特都爬不进来。
  沈家,沈文涛兄弟俩看着爸爸留下来的信件,抿抿嘴。
  “哥,咱爸是调到了什么单位?怎么不能说啊?”
  沈文熙不解的问,他自小就没有离开过老爸,回到家看不到老爸,他很不习惯。
  “别多问,既然老爸不能说,咱也不能去打听。”沈文涛大约猜测到一些,一位曾经教过他的教授也突然被调走,学校好几个知名的教授都被突然调走,他们的研究方向虽然不同,但是都是某一种领域的。
  他们齐调走,肯定是有事的,而且学校不许学生和教员教授们打听。
  他大致猜到一点,每一个国家都有秘密研究机构,咱国家要发展,肯定也会有的。既然会有他们的去向就不言而喻。
  “哥,咋能不问,那可是咱爸。”沈文熙没有多想。
  “咱爸也只是说以后回家的时间会很少,但不是不能回家,你还问什么。”
  “好叭,我等咱爸回来的时候再问。”
  沈文熙不想再争执这个问题,老爸给他和哥哥准备的东西够多。还给他们兄弟两一人一份钱,都是一样的。
  远在湘北的农村,沈石山一家人坐在家里没有干活,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大雨。
  如今是冬日,也没有多少农活,休息一天也没啥。


第245章 幕后(04)
  “表叔, 你家的包裹,快来拿。”
  邮递员向华又到村里来送信送包裹, 每周一次,每次都是星期三, 这是固定的。
  除了暴风雨暴雪, 邮递员都会来。
  “哎, 来了, 华子辛苦了。”
  能给自己寄包裹的只有远在北都的大哥, 沈石山不是不后悔早些年没有去北都找哥哥,可现在后悔也迟喽。
  父母已经过世多年, 可大哥依然还是接济他和妹妹,一年一两次。
  也不知道是什么, 他的包裹一般都是请向华同志帮忙领回来的, 两家还有点远亲。
  因此, 才让向华帮忙代领包裹。
  招呼家里的大儿子大儿媳一声, “跟我一起去。”
  “哎, 来了。”老大沈文平,带着妻子石红英, 一起跟在亲爹身后。
  推开自家的院门, 邮递员向华穿着一身旧雨衣。大雨衣还包裹着一个硕大的包裹。
  “华子谢谢了, 进屋避避雨吧。”
  “表叔,不了,我还得给村部送信过去,估计村部有人等着。”
  “那行, 等下来家吃饭。”
  沈石山邀请着表侄子。
  “不了。还有好几个村要转。”
  父子俩抬着包裹,石红英在后面打着雨伞。为父子俩和包裹提供保护。
  硕大的包裹,很沉很沉,父子俩抬着都压手。
  沈清和在进新单位之前,给远在湘北农村的弟弟和妹妹家一家寄了一个大包裹。
  里面都是旧衣服,有些是他在别的相似年代所穿过的衣服。
  有些是在类似年代用过的旧物品,一家两个旧热水瓶,还有两个旧水袋,男女棉衣棉裤各三套,穿着里面的内衣秋裤也有五套。
  再每家五斤小米,指明是给弟弟妹妹养胃的,湘北地区就从不种小米,也没有吃过,他写了怎么熬制小米粥,配合老南瓜熬制味道甜滋滋的,特别好。
  其余的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件,家里人不嫌弃,欢喜的不得了。
  “他爹,有热水壶,真好。”家里在沈清和的资助下虽然还是土砖屋,但是在隔壁加盖了几间,都是新瓦,玻璃窗。
  屋梁也是结实好树做的,土胚也是老式的那种半尺厚的土砖,结实扛寒。
  他和大哥家都是一样,都有两个儿子,老宅翻修了。隔壁又新修了一套。如今大小儿子各自有房子,给儿子们盖房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早两年大哥就来信,让他三妹两家都在闲暇时准备老土坯,瓦片钱木梁钱不用他们操心,他出。
  农村此时盖房都是土坯不要钱,只要瓦片钱和木梁钱。工钱也不需要,都是自家亲戚和关系好的人帮忙。
  以后还工,不需要花钱。
  今年年初,春耕以后,两家轮流盖新房再翻盖旧房。
  “好了,看着都是八成新,能用好些年。
  咱小心着用,加上原来大哥寄给咱爸妈的,一共四个,咱家够用了。”
  “嗯,是够用了。”
  隔壁村的沈三妹也收到了同样差不多的包裹。
  陈家老宅的一大家子都听到隔壁的邮递员的喊声,他们羡慕啊。
  有个在首都工作的哥哥就是好,一年寄一两次东西,老幺一家日子过得真好。
  看着自家男人儿子抬进来的包裹,沈三妹第一时间接过包裹,长兄如父,这几年要不是大哥一直拉拔她和二哥,她们的日子要差好多。
  “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三要记得你们大舅的好,虽然你们大舅住的远,可他一直拉拔着咱家。
  以前打仗的时候,别的捎来也得不到,只是寄些钱回来。
  解放后这几年,年年寄东西,还有咱家为什么能从老宅分出来,也是你大舅愿意资助咱家盖房子。不管何时都得记着你大舅的好。”
  “娘,我们记得呢。”陈文康用力的点头,他是老大,听娘说,生他的时候,刚好赶在大舅回来的那几天。
  一生下来大舅高兴的哈哈大笑,他的名字还是大舅给取的。陈家的名字乱取,没有啥辈分不辈分。
  可大舅给他取的文字辈是随沈家的这一代的辈分走的,一次性把后面的老二老三的都取好,老二文明,因为怕家里以后有女孩,还多取了两个女孩的名字,刚好老三是女孩,就取名文霞。
  比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名字都好听。
  包裹打开,沈三妹抱着两个八成新的热水瓶,高兴的跟个孩子似的,“大哥真体贴人。”
  其余的一堆东西慢慢的掏出来,陈安庆在一边坐着,看着孩子们高兴的挑东西。
  他能分家出来也是前两年大舅哥的一封信,给他们夫妻写了一封信,也给自家的亲爹写了一封信。
  大概意思是问老爷子,如果他出钱给自己夫妻俩盖房子,不知道老爷子愿意不愿意把他们分出来。
  他不一定非逼着老爷子把他们一家五口分出来,但是盖房子这事过了这次,下次就不会再有机会。
  说是让自家搭搭二舅兄的东风,能搭上是最好的,不能搭上那就别怪他以后不管。
  他和妻子都知道,即使没搭上,以后大舅哥还会管,只是想借机会把他们光明正大的分出来。
  自家爹娘想了三天,还是同意分家,为此全家都分了。
  二老归大哥,二哥三哥他们还住在老宅,大家自己搭建了厨房,说是攒钱再盖房。
  爹娘明白,如果不分家就会耽搁他盖房,还是一次性盖两套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