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在人群最前面的赵致远等人,此时扶着的两个两个老农带着哭腔的道。
谢一林双手伸出,用力的将老人扶起来:“老人家万万不敢当!”
见人还是不起来,谢一林只好道: “咱们有话好好说,您老要是不起来,那我现在就走,话也没得说了!”
老人愣了一下,然后在谢一林的用力下站了起来。
亲近谢大人都来不及,怎么能赶着谢大人提前离开呢?
更何况他们还有事情没有和谢大人说,肯定不能让谢大人走。
前面的人站起来了,其它的人也就随着站了起来。
“赵大人这样做不妥,耽误耕种大事,就是我等的大罪了!”谢一林不满的看向赵致远。
尽管现在赵致远和自己是同级,可是却仍然不耽误说教。
让这么多的人在城门外等着,本身就说不过去。
要是被人给参上去,赵致远这苛刻乡民的帽子就摘不下来了。
当然,谢一林的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致远连忙告罪:“下官知错!”
旁边老农却是道:“大人,是我们自愿的,赵大人他们也是我们给请来的,希望能够送您一个物件!”
谢一林:“老人家这可使不得,您能来送我出城,就很高兴了,其它的物件都不用了,您该吃吃,该喝喝,咱们不兴那些!”
在位期间都没有收受一文钱,现在要回京了,更不可能收取乡亲的礼物了。
只是,当谢一林看到立在面前的东西时。
却是再也忍不住了。
谢一林的眼睛湿润了!
他一向是一个能够想得开的人。
可是当看到老农所说的物件时,却是真的被感动了。
万民伞!
是被另外六位老农送过来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可是就是这些老人,此时却是满脸的不舍。
“谢大人您的大恩大德,咱们祈台城的所有人都永远牢记于心,永生永世不会忘记!”
“永生永世,不会忘记!”
“您的救命之恩不会忘记!”
“我们别的不会,就连夜做了这万民伞,希望谢大人不要嫌弃做工不精,咱们已经是很细致了!”
这些人,有原先吃不饱穿不暖的原著居民,也有后来投奔过来的灾民,更有一些是听着名气特意过来开荒留下的人,不管哪一种,谢一林都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就从在小道消息里得知谢大人要离任,众乡民就一直在想着要怎么为谢大人送行。
最终,一些老人提到万民伞。
接下来,那些会些手工的人都被集中到一起,不分日夜的赶制了这个万民伞。
只是赶制还不行,还要让所有的人都在上面签了名字。
这才是最紧张的,因为实在是担心来不及,上面不止是祈台城的乡民的名字,就连周围所有县府的也都有。
一个不落的全部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哪怕有的人不会写,也是请教了一些识字的书生,在最快的时间里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他们做这些,只是为了要让谢一林知道,他们是记着这位镇守使大人的好的。
谢一林双手紧紧的握住伞杆:“太贵重了,一林,受之有愧!”
万民伞,万民所向!
他所做的都是一个为官之人应该做的,可是得到的却是所有乡民的掏心掏肺的真诚以待。
这样的心意,让他如何不惶恐,如何不感动?
第189章
最终, 在乡民们的注视下,谢一林郑重的接过万民伞。
“谢过各位, 这万民伞一林接下了, 定当以此为鉴,为民服务!”
“青天大老爷!”
原本阴沉沉的天,此时却,突然间洒下一片阳光。
将城门外的一切都映照在阳光下,温暖又温馨。
收下万民伞之后, 终于要离别了。
“各位请回!”
“谢大人一路平安!”
分别最终还是来临。
谢一林扶着家里人上了马车, 他自己则是步行离去。
身后, 是黑压压的送行人群。
谢一林步行数十里, 看着仍然没有散去意向的人群,只得强压着心底里的激动道:
“希望咱们祈台以后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京城,到时候,科举中榜着, 少我边关怎么行?你们来找我,我请你们喝酒!”
“大人说的都是对的!”众人高吼。
谢大人都要离开了,还是关照着他们。
这是希望他们家里会有科举考子啊。
回去就得让去念书去, 祈台城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书院了,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既然谢大人说了, 试试也是应该的。
万一中了呢,岂不是就有机会去京城找谢大人了。
这可是他们的父母官!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乡亲们,请回!”
直到谢一林向着众人深深施礼,众人这才停下了送行的脚步。
谢一林坚持着,赵致远等人这才带着人往回走。
看着人群往回走,谢一林这才离开。
万民相送数十里,风光无限,心酸不已。
万民伞送行镇守使的事儿,让谢一林更是坚信,必须要做一个能够为民做事的好官。
去了京城亦如此!
这片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有忧虑,有复杂,更多的是成长。
心理和性格上的成长,情绪的更不用说了。
祈台,别了!
边关,再见!
谢一林离开了,新任镇守使赵致远仍然延用了之前的很多东西。
比如贸易会仍然是每年的四月下旬,腊月初八,再比如每年的雪祭,还有一心为民。
这些都是他们自己要求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希望过的更好的希望。
既然是自己所希望的,那么这条路不管怎么样都要走下去,哪怕就是吞着血也得完成。
有谢一林等人升职在前,说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
所以,他们这些人也都是要向着这条路前行的……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长吴县河中镇下河村的傍晚,是村民们最休闲的时刻。
或坐,或倚,或站,或蹲,在村子里的大树底下随处能够见到忙碌了一天的村民,夕阳暖暖的照下来,让疲惫的村民有了些许的缓和。
四辆马车由远及近,看着陌生马车进村里来了,村民们停下了闲聊,都看了过去。
吁!
一声长长的呼喝声,在最前面的马车停了下来,后面跟着的三辆也相继跟着停下来。
马车一停,车帘撩起。
“在这里歇凉呢?”从马车上下来的人向村民打着招呼道。
距离马车最近的村民愣了一下,问道:“贵人是去哪家?”
“吴老三你
说我去哪家?”谢老爷子声音里带着激动的道。
十六年了啊,终于回来了。
哪怕就是听着点乡音也是让人激动不已。
吴老三:……贵人竟然认识自己?
后面的马车上,谢志安和谢一林也跳了下来。
此时,已经走到了谢老爷子的身旁。
“谢……谢二哥!?”吴老三终于认出来了。
实在是因为谢志安和走的时候差别不太大。
谢志安向着周围笑着道:“各位乡亲,好久不见啊!”
“那这位是……谢老叔??”
谢老爷子:“终于认出来了,不容易啊!”
“我的老天爷啊!”
“谢老哥您这是回家了?不是说还有半个月吗?”
“急着赶回来了,老家都不错吧?”
“好呢!”
“老爷子比走的时候贵气多了 ,一眼没敢认!”
“哪里哪里!”
谢老爷子笑着道。
还是听着家乡人说话顺耳。
谢一林眼看着爷爷和老爹有要长聊的打算,在一旁就提醒道:“爷爷,您老一路辛苦了,先回家收拾一下,再和乡亲们坐下来说话也不迟!”
闹轰轰的现场一下子安静了。
所有人的目光同时看向了谢一林。
谢一林微笑回视。
“谢……老爷!”
“谢大人……”
“给谢大人请安!”
人群里,人们都在试探着搭话。
当吴老三一下跪,其它人也都哗啦一下跟着跪下了。
“给谢大人请安!”
谢一林官居高位,下河村能够有今天,可就是拖了人家的提携呢!
感恩,他们都知道感恩的。
谢一林伸手虚扶:“赶紧请起!”
众人又重重的磕了一个头这才起来。
看向谢家人的眼神都带着火热的。
这和走的时候可不一样。
现在可是衣锦还乡!
没看前两天已经有那么多的东西运回来了吗?
也是那个时候,村子里的人才知道谢一林要被调往京城当官了,这次回来是祭祖的,虽然是知道还要半个月左右才能到,可是村民却是在除了忙活自己的事情之外,就是在村口地头的呆着。
希望能够第一眼看到归来的谢大人。
让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确实是看到了,可是第一眼竟然没有认出来。
吴老三还在尴尬中:……这事被自己给办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