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知道这臭小子有多蠢,怕咱们知道了反对,愣是死死的捂着不说。”于氏毫不留情的吐槽亲儿子,恨不得撬开他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得空了就跑去婉婉常去的地方蹲着,瞅见了脸就红的跟猴屁股一样,半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
就这跟他爹一样的榆木脑袋,能把人家姑娘蹲到家里来不成?
桑叶听的乐呵又好奇,问道:“小江怕你们反对,难道是那婉婉姑娘有不妥的?”
那姑娘就是李家村人,还是李七爷的隔房的侄孙女,大名就叫李婉婉。桑叶知道有这么个人,但是以前没怎么接触过,并不知道这姑娘具体的情况。
“不妥?倒也没啥不妥,就是家里有些复杂。”于氏面带纠结,不知道该怎么说:“婉婉是个好姑娘,刚出生没多久亲爹就病死了,她娘就在婆家娘家的撮合下,改嫁给娶不上媳妇的小叔,又生了二儿一女……”
嫂嫂嫁小叔这种事不常见,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娘家婆家没意见,外人也不会乱嚼舌根子。毕竟孤儿寡母日子艰难,改嫁小叔不用太担心孩子受欺负。
桑叶听完,就愈发好奇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
于氏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婉婉家里没啥根底,当年家里穷的娶不上媳妇,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不,她的两个弟弟慢慢大了,她继爹也就是她小叔怕儿子没钱娶媳妇,就指着用她换一大笔彩礼。要不是这样,婉婉这孩子也不至于耽搁到十八还没说婆家。那臭小子怕我们嫌弃李家,上李家找婉婉的麻烦,就没敢开口提。”
李老二对又是侄女又是继女的婉婉还不错,比起亲生的儿女就差了不止一截了。这人没啥本事,也不是什么坏人,却是为着自己的私心,真真耽搁了婉婉的终身大事。
最可气的是那臭小子,竟然把他们夫妻视为夜叉,怕这怕那的,没用极了。
桑叶愣了愣:“比小江还大一岁啊。”
她理解小江的顾虑。确实,单从家世上来讲,李家跟自家确实没法比。且不说自家出了个举人,门第上就大不一样了。就算没有,也能跟家境差不多的人家结亲,犯不着低就李家。
不过,这小子确实想多了。他们一直住在村里,祖上往上数三辈,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户,压根就没有门第观念,完全不必担心这一点。恐怕这小子跟大哥大嫂一样,顾虑的是李家其他人罢。
“大一岁没啥,就是她家里的那些事儿糟心了些。”只要不是大到离谱,于氏倒是不介意儿媳妇比儿子大,更何况才大一岁:“咱家也不是出不起李家喊出来的彩礼,就怕这李家会顺着缠上来。”
桑叶点点头表示理解。她看得出自家大嫂看好那个叫李婉婉的姑娘,心里就对那姑娘生出了几分好奇,只是眼下还不是看人的时候:“大嫂,这事儿大哥知道吗?爹娘那边又是怎么个说法?”
“你大哥知道呢,他没反对,不过我看他不咋乐意。爹娘也知道,只说成与不成让我跟你大哥看着办,他们不会插手。”于氏说着,不由得问桑叶的意见:“你觉着咋样?这门亲事能做不?”
桑叶还没见到人,哪能乱给意见,便摇着头说道:“这事儿得看你们和小江,毕竟小江娶的媳妇,是要跟你们一起过日子的。”
……
夜里,孩子们都睡着了,桑叶跟郑凛闲聊,就随口提了小江和李婉婉的事,想知道他的看法。
郑凛的回答十分理智:“大哥大嫂不确定李家的态度,何不先托人探探口风?要是李家不是那等贪得无厌的,只是要的彩礼多一些,这门亲事就能做。反之,快刀斩乱麻,斩断小江对李姑娘的爱慕。”
“唉,要是像你说的这么简单,大哥大嫂就不会纠结了。”桑叶叹了口气:“如果李家就是贪得无厌,小江又割舍不下,大哥大嫂顾及他的感情,恐怕最后还是会妥协。”
郑凛轻笑:“少年慕艾,可是少年人的感情来的浓烈,去的也快。你别忘了,小江虚岁才十七,大哥大嫂妥协了,对小江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听懂了他的话外之音,桑叶认同的点点头。只是看他一副很有感触的样子,不免起了捉弄的心思,于是两指落在他的腰间的软肉上,有一股威胁的意味:“你少年时,慕过谁?”
郑凛没有说话,翻身而上,直接用行动来表示。
起初,桑叶还能抵挡一二,没过多久就败下阵来,忍不住骂道:“老、老流氓,大半夜的发什么浪呢……”
回答她的,只有床板嘎吱嘎吱的声音。
尽管夜里吃了个“大亏”,第二天桑叶还是去了一趟桑家,把“老流氓”的法子说给于氏听。
于氏是个行动派,觉得法子可行就立即让桑树准备好礼物,将这件事托给了李七爷。李七爷倒是爽快的答应了,没过多久就来桑叶告知了李家人的态度。
等桑叶再次过来的时候,就得知于氏请好了媒婆,打算挑个好日子,正式上李家提亲。
之所以这么顺利,却是李婉婉一年拖一年,眼看就要嫁不出去成为老姑娘,李老二总算意识到自己干了件蠢事,正后悔的不行呢,结果李七爷就上门了,所托的还是村里人人巴结的桑家,哪有不答应的?
估计是李七爷提点过,李老二怕事情有变,真让继女(侄女)砸在手上,竟然直接对着神龛赌咒发誓:
只道桑家一次给李家五十两银子的彩礼,够他两个儿子娶媳妇的花用,从此以后李家上下绝不要桑家一文钱,否则两个儿子一辈子打光棍。
第514章 金榜题名
桑李两家议亲,可谓轰动了十里八乡。
谁也没有想到,桑家会娶一个破落户家的女儿。这让许多家中有适龄女儿,眼馋桑家的钱财和前程的人家捶胸顿足。
早知道桑家不讲究门第,他们自己就上了,何苦便宜了李家啊!
不管旁人怎么想,桑李两家挑了个黄道吉日就下定了。鉴于李家姑娘年纪大了等不得,两家一番商量,就把成亲的日子定在了秋后。
小江得偿所愿,每天都笑嘻嘻的傻乐呵,做起事来也愈有章法,仿佛一夜之间成长了起来。
于氏既欣慰又心酸,向桑叶几个姑子抱怨道:“媳妇还没过门,这臭小子就一心扑在她身上了,我这个娘都要靠边站了。”
桑叶觉得不妙,很担心自家大嫂和侄媳妇的婆媳关系,笑嘻嘻的说道:“大嫂,我也是有儿子的人,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站在咱们作为儿媳妇的角度来看,要是娘她老人家像你这样,觉得你把大哥抢走了,大嫂这些年怕是日子不好过,大哥也要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了。”
于氏性子泼辣,不是个多聪明的人,但是胜在肯听人劝。听完桑叶的一席话,她不由得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想着这些年婆婆是怎么对自己的,很快就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问题。
只是她不好意思承认,嘴上替自己开脱:“我也不是啥恶婆婆,只要婉婉过门了,待我能有我待娘那般恭敬,我还能为难她?”
桑叶立即附和:“那是,整个李家村,谁不知道大嫂是个好媳妇!咱们家家风好,肯定不会想别人家那般,出现婆媳不和搅的家里乌烟瘴气的情况……”
这话于氏爱听,很快脸上就笑开了花。
桑家定了长孙媳妇是一桩大喜事,很快另一桩喜事也传到了李家村:县试头名——桑桓!
县试是每一个学子科举之路上的第一场考试,也是最简单的一场考试,可是依然有过半的考生在这里淘汰。
桓儿以十二岁之龄,斩获县试头名,说不上百年难遇,却也称的上一句“天才”。要知道县试头名的含金量很高,只要桓儿不缺考接下来的府试和院试,不出现明显的失误,取得秀才功名是板上钉钉的事。
村里人不知道桓儿的真实身份,对他也是以拖油瓶的眼光来看待,背地里没少说郑家有钱没处花,白白给人养儿子。如今桓儿取得县试头名的消息传回来,眼看着会有大出息,就只剩下对郑家的羡慕了。
郑家在村子里的地位不一般,上门道喜的人络绎不绝。
接下来还有府试和院试,桑叶不想太高调戳人眼睛,就只让郑凛去镇上买了些糖块回来,对某些人起哄摆酒设宴一事,不着痕迹的推过去了。
没过几天,桓儿就趁着放旬假回来了。桑叶对着外人谦虚,对着儿子可不会,抱着桓儿喜道:“不愧是我儿子,娘以你为傲。”
当了这么多年母子,她很了解桓儿的性子,不怕他骄傲。
倒是桓儿被夸的害羞了,脸色微红的说道:“这一次县试不难,能取得头名实属侥幸。”
桑叶揉了他的头一把,嗔怪道:“在娘面前谦虚什么,就算县试简单,你能力压那些学了十几年的学子,那就是你的本事。”
不想他对下个月的府试有压力,桑叶又说道:“你才十二,机会有的是,没必要非追着头名不可,总要给其他人机会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