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被人忽视也有好处,自由。因为不受重视,崔喜安身边服侍的人都很少,少数的几个都被她收服了,她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在自己的院子里面练习体术和网上收集的修炼法门。
事实证明,《九阳真经》是没有用的,倒是《易筋经》有点儿用处,能够强身健体,但效果不大,不如她的练体术。但道家的筑基吸纳法门还是有用的,崔喜安坚持不懈地用这种法门吸气呼气,平常生活中也坚持不懈,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修炼出了一点点成效:小肚子的下方有暖暖的感觉。
那里就是丹田所在吧?!
崔喜安高兴万分,更加勤奋地投入修炼中。一天的时间有三分之一用来修炼道家功法,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修炼体术。身体素质上去了,丹田中的气越来越多,越来越身轻如燕,精神也越来越好……
小院中的下人由对崔喜安的行动表示不解到如今五体投地,因为震撼佩服,忠心度更是上涨了不少,成为崔喜安的死忠。崔喜安想到这个时代,虽然现在看着很安定,但国家内部和外部都存在了各种问题,谁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出来,到时候只怕战乱四起,人还是要一些自保能力才行。
小院中只有三个下人,两个丫鬟和一个跑腿的小厮,分别叫做檀溪、剡溪和松烟。檀溪和剡溪的年级都比崔喜安大,松烟的年纪比崔喜安小,孩子气十足。
同样为了实践,崔喜安没有教三人学习练体术,而是学习《易筋经》,再让他们练习现代的格斗技能。因为很听崔喜安的话,三个人非常用心刻苦地练习,即便前期修炼《易筋经》没有任何效果,他们也都不放弃,坚持不懈,终于修炼出气感,力气变大了,身体变轻了,一掌下去能够劈断一块石砖。
在主仆四人不断变强的过程中,时间飞快地溜走了,崔喜安已经成为了十四岁的少女。这个年纪,应该准备嫁人了。不过因为崔家其他人的忽视,崔喜安的婚事遥遥无期。
崔喜安非常满意这种状况,不愧她这些年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让除了继母以外的所有人都忽略自己。继母之所以没有忽略她是因为继母一看到她的亲生女儿,就想起崔喜安占了自己亲生女儿嫡长女的位置,当然忘不了崔喜安。
而被府中所有人忽视的好处就是他们能够自由地出府玩乐,不被其他人发现。
“走吧。”崔喜安对其他三个人说,他们身后都背着一个小包裹,里面装着一两件比较贵重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崔喜安从继母崔夫人那里顺来的,虽然崔喜安的储物仓中随便拿出那样都能换得大量的钱财,但这些年,崔喜安要用钱,都是从崔夫人的院子顺东西出来换钱,谁叫崔夫人总是克扣她的东西,她可不得自己找回来吗?
崔夫人的院子丢了东西,赶走了好几批下人,可都没有想到崔喜安头上。崔喜安乐滋滋地暗中发财。
四个人离开崔府,去了布庄,用东西换了好多布匹,雇了一辆马车前往城外的一栋大宅子。这个宅子是崔喜安建立的一个据点,是她无意中建立的,里面住的都是孤儿。
崔喜安第一次出门的时候,遇到好几个快要饿死的孤儿乞丐,遂救了这些孩子,给了他们食物吃。通过这几个孩子,崔喜安知道城中还有更多的孤儿,他们的运道不会比这几个孤儿乞丐好多少,也将面临饿死的命运。
既然看到了,崔喜安就不能不管,这也是她又能力管。买了一个大宅子安置这些孤儿,但不是无偿收留他们,这些孤儿要为崔喜安做事。孤儿们哪有不愿意的,全都主动认崔喜安为主,对崔喜安忠心无比。
崔喜安:……
其实她说的做事只是让这些孩子自食其力啊,并不是要让他们做自己的手下啊!
阴差阳错,崔喜安在这个世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势力。
孤儿的年龄从一两岁到到十一二岁不等,崔喜安从他们当中选出两男两女四个大孩子做管理者,采取大孩子照顾小孩子的措施。崔喜安会定时派檀溪和松烟三个人过来教这些孩子认字、习武以及做针线女红。
这些孩子学的也是《易筋经》,几年下来,都修炼出了气感,武力值杠杠的,附近有小势力见他们都是孩子,想要打他们的主意,全都被大孩子们给收拾了。如今城中的各底层势力都知道这些孤儿不好惹,看到这栋院子都会绕道走。
四个人很快就来到院子大门口,松烟冲着里面叫道:“快点儿来人,搬东西了。”
话音落下,十多个孩子从院子里面跑了出来。
第二百八十章 乱世红颜二
孩子们先给崔喜安见了礼,再往里面搬布匹。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走了出来,冲着崔喜安蹲身行礼,笑道:“主子来得太及时了,我正想着给兄弟姐妹们多一身新的冬衣呢,您就将布匹送来了。”
崔喜安总是笑眯眯的,对所有孩子的态度都非常好,因此所有的孩子对她忠诚无比,但平时聊天的时候却能够跟她肆意说笑。
“我也是想着做冬衣才买布匹回来的。鸡毛鸭毛,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崔喜安问。
没有棉花,没有兽皮,冬天想要保暖,崔喜安就让孩子们用家禽的羽毛填充棉衣。羽绒数量少,只能让其他毛来凑,将羽毛剪得细细小小的,再用开水烫过,也有了部分绒绒的感觉,混合这羽绒填充在冬衣中,颇能保暖——比寻常百姓的冬衣保暖多了,那啥,有许多百姓都没有冬衣呢。后来院中的大孩子征得崔喜安的同意,将羽绒填充衣服的方法传播出去,使得寻常百姓冬天有了略保暖的冬衣可穿,能少冻死不少人。
同时传播出去的还有红薯和玉米。孩子们的吃食都是自己解决,崔喜安将宅子附近的地都买下来了,不多,就只有四亩,但这四亩地产出的粮食足够孩子们吃饱肚子。附近的农人见到红薯和玉米的产量如此高,全都厚着脸皮来讨要种子。孩子们经过崔喜安同意,将红薯藤和玉米种子给了农人们。农人们在自家空闲的土地种两样作物,产出的粮食养活了一大家子人。
他们不敢在正经的田地中种红薯和玉米,因为两样新作物无法作为粮食上交,也因此,红薯和玉米两样作物没有像崔喜安期待的那样推广出去,也就只有宅子附近的农人种了些玉米和土豆。
“都已经准备好了。”小姑娘忙道,“自从夏天开始,我们就在准备鸡毛和鸭毛了。现在大家都知道两样东西能够保暖,都不会丢弃,我们费了好大功夫才收集了做冬衣的羽毛。”
小姑娘叫做荷花,为人很是细心贴心,负责宅子里的内勤事务。
“你做事,我放心。”崔喜安笑道,“我听说又收留了三个孩子?”
荷花点头:“他们是一家子,从外地逃难来的,父母都死了,最大的孩子不过六岁,最小的不过三岁,崔大出门遇到他们,就将他们带了回来。”
“可怜见的。”崔喜安叹息一声,这个世道一点儿都不好。贵族们过得奢靡的生活,寻常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许多被冻死饿死。
两人说话间已经进了大门,一进门就是一个大院子,所有孩子正在院子里面练习格斗术,看到崔喜安进来,也没有停下。这是崔喜安的规矩,并不是孩子们不尊重崔喜安。
等到他们今日的训练都完成了,这些孩子才涌到崔喜安身边,争相向崔喜安问好。崔喜安笑着回应每一个人,又跟新来的三个孩子说了几句话,鼓励安慰了三个孩子几句。
三个孩子在父母死的时候以为他们会跟着死掉,没想到遇到了崔大这么好的哥哥,不但收留他们还帮他们埋葬了爹娘,带着他们来到大宅子和许多小伙伴们一起生活。他们可不想离开大宅子,自然逃讨好这个大宅子的主人崔喜安。
崔喜安听了四个管事大孩子的汇报工作,给他们做了些指导,布置了一些事务,带着檀溪三人返回城内。城里的街道并不繁华,小贩没有多少,卖吃食的更加少,吃食的种类就只有两三样。不过四个人没有丝毫嫌弃,外面卖的这些吃食比府中的饭菜要好吃多了。府中是有美味的饭菜,可惜轮不到他们吃。而且他们这个时候回府,也没有饭菜给他们吃了。
一人吃了一碗扁食,吃得肚子饱饱的,四个人回了崔府。悄悄地回到院子,正如他们悄悄地离开一样,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松烟精力充沛,回来后也不消息,跑出院子打听消息去了。这孩子年纪不大,长着一张讨喜的面孔,说话也利索,在崔府的下人之中的人缘还是很好的,甚至有的人为了他好,想要帮他走关系调离崔喜安的院子,不过被松烟拒绝了。开玩笑,跟在大娘子身边吃得好,能学到本领,还能常常出去跟小伙伴们玩,他傻了才调离大娘子的院子。结果他这一不愿意,其他人反而更高看他一眼,觉得他除了傻点儿外,重情义更忠心,这样的人值得交往。于是,松烟的人缘更好了。
松烟没有一会儿就跑了回来,脸色非常不好,远远的就大声叫道:“大娘子,不好了,不好了。”
檀溪掀开门帘走出来,斥责道:“大呼小叫做什么?什么叫不好了?大娘子好得很。”